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某大学一女生急匆匆地敲开了系主任办公室的门,报告系主任,她们宿舍的一名女生晨练后神秘地失踪了,牙具还放在洗漱间。一时间上至校领导、老师,下至学生及家长全部投入到寻找该女生的行列中。据反映,该女生是其所在班学习最好的学生,老师和同学都不明白,像她这样的好学生,为什么会离校出走?一个星期后,该女生从外地打回电话,说她出走是因为听说第二年读研究生要收费,自己家庭条件不好,于是放弃了考研究生的打算,后又听说读研究生不收费,可自己已经错过了复习考研的时间,一时想不开就决定离校自杀,幸亏遇上好心人不断开导她,她正准备返回学校。
另外一所大学的一女生宿舍里,两名学习较好、各方面表现都很突出的女同学,最近发现她们的书本常常丢失,学习用具被人为毁坏,这到底是谁干的?经过学校保卫处的调查,发现是同一宿舍另一名女生所为。该女生学习和各方面表现也较好,并且是学生干部,之所以会做出这种事情,主要是因为不能容忍别人比自己强,从小学到中学,她的学习成绩都是班里第一名,进入大学后,她不再是第一名,心理上不能接受,在偷盗和破坏了学习好的同学的书本、学习用具之后,心里才能舒服些。
近年来,大学生被发现患精神疾病的较以往有所增多。据1992~1998年来自北京、上海、重庆、成都等地高校的抽样调查表明,在在校大学生中,心理健康水平较低者约占 35%,有轻度心理障碍者约占15%,有严重心理障碍者约占2% 。
是什么原因造成大学生精神疾患增多呢?主要有以下几种因素:
一、社会竞争的压力太大。
当代的大学生从一出生起就坐上了竞争的"战车",小时候背负着父母望子成龙的重托,上学面临着考试分数和班级排序的压力,好不容易从千军万马中挤上独木桥,又面临着就业和人才市场竞争的压力。经济发展、社会变革、知识更新、科技进步给成长中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突比任何时代都复杂强烈,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更全面和严格,凡此种种使一些大学生常有喘不过气来的感觉,长此以往就可造成程度不同的心理障碍,甚至引发精神疾患。
二、大学生自身的心灵相对封闭。
大学生是一群较优秀的人才集合体,但他们从一进入大学起就经历了由优秀人到平凡人的过程,这一过程使一些人很不适应,表现为相对封闭和孤独,有困难和问题时很少想到寻求家长、老师以及社会有关部门的帮助,即使是同班同学,相互沟通也很少。学习、生活、社交、恋爱等方面的小小挫折,都会使这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人格偏差(性格孤僻、怪异,依赖或攻击性强,有自残倾向等)和心理疾病(如抑郁症、强迫症、社交恐怖症等),甚至出走、自杀。
三、学校的教育疏导不适应大学生心理发展的新特点。
学校的教育疏导多采取集体开会方式,道理讲得较多,学生真正听进去的很少,这些年心理咨询虽发展很快,但大多只是等大学生上门咨询,对大学生的教育和疏导忽略了学生个体心理发展的差异和特点,针对性不强,因此效果不明显。如何克服和解决在校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学校、家长和学生本人做出积极的努力。良好的社会氛围对减轻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是很有帮助的,整个社会应客观地看待大学生,不能一味地高标准、严要求。
学生家长除了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外,更要关心他们的所思所想,要与孩子多交流,作他们的朋友,尽量理解当代年轻人的行为方式,鼓励孩子按自身的特点和专长发展,实现自身价值。
学校一方面要大力普及心理学知识,另一方面要教给学生切实可行、易于调节心境的方法,适时进行预防性教育,使大学生遇到心理问题和困难时,能够利用这些方法解决问题,保持良好心态。
学生本人要主动了解什么是健康的心理状态,学习自我调节的方法,遇到问题请家长和老师帮助解决,保持心理健康,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本栏目责任编辑:王俊聪)
另外一所大学的一女生宿舍里,两名学习较好、各方面表现都很突出的女同学,最近发现她们的书本常常丢失,学习用具被人为毁坏,这到底是谁干的?经过学校保卫处的调查,发现是同一宿舍另一名女生所为。该女生学习和各方面表现也较好,并且是学生干部,之所以会做出这种事情,主要是因为不能容忍别人比自己强,从小学到中学,她的学习成绩都是班里第一名,进入大学后,她不再是第一名,心理上不能接受,在偷盗和破坏了学习好的同学的书本、学习用具之后,心里才能舒服些。
近年来,大学生被发现患精神疾病的较以往有所增多。据1992~1998年来自北京、上海、重庆、成都等地高校的抽样调查表明,在在校大学生中,心理健康水平较低者约占 35%,有轻度心理障碍者约占15%,有严重心理障碍者约占2% 。
是什么原因造成大学生精神疾患增多呢?主要有以下几种因素:
一、社会竞争的压力太大。
当代的大学生从一出生起就坐上了竞争的"战车",小时候背负着父母望子成龙的重托,上学面临着考试分数和班级排序的压力,好不容易从千军万马中挤上独木桥,又面临着就业和人才市场竞争的压力。经济发展、社会变革、知识更新、科技进步给成长中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突比任何时代都复杂强烈,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更全面和严格,凡此种种使一些大学生常有喘不过气来的感觉,长此以往就可造成程度不同的心理障碍,甚至引发精神疾患。
二、大学生自身的心灵相对封闭。
大学生是一群较优秀的人才集合体,但他们从一进入大学起就经历了由优秀人到平凡人的过程,这一过程使一些人很不适应,表现为相对封闭和孤独,有困难和问题时很少想到寻求家长、老师以及社会有关部门的帮助,即使是同班同学,相互沟通也很少。学习、生活、社交、恋爱等方面的小小挫折,都会使这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人格偏差(性格孤僻、怪异,依赖或攻击性强,有自残倾向等)和心理疾病(如抑郁症、强迫症、社交恐怖症等),甚至出走、自杀。
三、学校的教育疏导不适应大学生心理发展的新特点。
学校的教育疏导多采取集体开会方式,道理讲得较多,学生真正听进去的很少,这些年心理咨询虽发展很快,但大多只是等大学生上门咨询,对大学生的教育和疏导忽略了学生个体心理发展的差异和特点,针对性不强,因此效果不明显。如何克服和解决在校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学校、家长和学生本人做出积极的努力。良好的社会氛围对减轻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是很有帮助的,整个社会应客观地看待大学生,不能一味地高标准、严要求。
学生家长除了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外,更要关心他们的所思所想,要与孩子多交流,作他们的朋友,尽量理解当代年轻人的行为方式,鼓励孩子按自身的特点和专长发展,实现自身价值。
学校一方面要大力普及心理学知识,另一方面要教给学生切实可行、易于调节心境的方法,适时进行预防性教育,使大学生遇到心理问题和困难时,能够利用这些方法解决问题,保持良好心态。
学生本人要主动了解什么是健康的心理状态,学习自我调节的方法,遇到问题请家长和老师帮助解决,保持心理健康,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本栏目责任编辑:王俊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