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双侧椎动脉明显不对称与后循环缺血性头晕发生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纳入后循环缺血性头晕患者,按是否存在眩晕分为眩晕组和非眩晕性头晕组,并以无头晕患者作为对照组.
【机 构】
:
海军总医院干部神经科,北京,100048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双侧椎动脉明显不对称与后循环缺血性头晕发生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纳入后循环缺血性头晕患者,按是否存在眩晕分为眩晕组和非眩晕性头晕组,并以无头晕患者作为对照组.双侧椎动脉直径相差超过1.0 mm定义为双侧椎动脉明显不对称.比较各组人口统计学、基线临床资料和双侧椎动脉明显不对称情况.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后循环缺血性头晕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后循环缺血性头晕患者117例,眩晕组43例,非眩晕性头晕组74例;100例无头晕患者作为对照组.后循环缺血性头晕组与无头晕组高血压、高脂血症、既往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和双侧椎动脉明显不对称的患者比例以及收缩压、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空腹血糖水平存在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均<0.05),但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双侧椎动脉明显不对称并非后循环缺血性头晕(优势比0.26,95%可信区间0.751~2.886;P=0.260)或眩晕(优势比0.506,95%可信区间0.771~6.289;P =0.065)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双侧椎动脉明显不对称不是后循环缺血性头晕及眩晕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是其易感因素之一.
其他文献
4证据不太充分或潜在的可干预危险因素rn4.1偏头痛rn偏头痛与卒中的相关性在年轻女性中最为一致,尤其是那些有先兆型偏头痛(migraine with aura,MA)患者[592].对21项研究(13
目的 探讨面部孢子丝菌病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2010-2011年确诊的面部孢子丝菌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6例患者男女之比为1∶1.16,平均年龄41.30岁,平均病程8.20个月,农民占68.82%,有明确外伤史的占34.41%,临床表现以固定型最多见,占70.97%.治疗分别采用10%碘化钾溶液、伊曲康唑或特比萘芬口服,用药3个月,治愈率达100%.41例留有瘢痕,占22.04%.结论 孢
杏仁核肥大(AE)可能是颞叶癫痫的一种亚型,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与海马硬化(HS)相比,AE发病年龄偏大,临床主要表现为复杂部分性发作(CPS),脑电图异常放电多局限于AE侧,磁共振
大疱性类天疱疮(B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表皮下大疱性皮肤病,以C3和(或)IgG在基底膜带线状沉积为特征.研究提示,抗BP180 IgG抗体通过激活补体,可能是诱发大疱形成的主要原因,而自身抗体结合的抗原表位多数包括BP180NC16A结构域.由于不同IgG抗体亚型含量以及激活补体的能力不同,其致病性也不同.免疫荧光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提示,IgG1和IgG4为主要的自身反应抗体亚型.体外实验和动物模
继续医学教育(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CME)是医学教育连续统一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在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补缺、增新、拓宽和提高知识面的追加教育,是医学教育体系中不断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和重要手段,是高层次的终身教育.我院从1996年开始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在开展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注重质量和实效,坚持教育学习内容的先进性、针对性和实用性,获得了
执行功能的检测是临床认知功能评估的重要内容.由于目前神经心理学界尚无公认的执行功能定义和理论模型,导致临床和科研工作中涌现出了种类繁多的执行功能测评技术.为增进临
难治性癫痫是目前癫痫治疗方面的一大难题,近年来大量研究证据表明,部分难治性癫痫患者药物治疗失败可能归因于自身免疫功能紊乱,主要涉及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方面,本文将近
通过大疱性类天疱疮与瘢痕性类天疱疮之间的比较,发现大疱性类天疱疮与瘢痕性类天疱疮之间存在相关性,表现在好发人群均为老年人、存在相同致病抗体、两者可同时合并肿瘤、间接免疫荧光显示致病抗体沉积在表皮侧等方面.近年来生物制剂如抗CD20抗体利妥昔等应用于大疱性类天疱疮与瘢痕性类天疱疮的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疗效.瘢痕性类天疱疮的黏膜受累机制与大疱性类天疱疮180及层粘连蛋白332等自身抗体有关,发病机制尚待
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是一组单基因遗传病,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2008年在传统分类的基础上对其分型进行修订和完善,依据电镜下水疱及裂隙发生的位置,分为单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交界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营养不良型表皮松解症及Kindler综合征4型,各型又包括较多亚型.目前该病尚无有效治疗方法,未来的研究方向主要为针对患者的基因诊断及患者家系的产前诊断,以降低发病率,提高人口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