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绿色教育是什么?它是从生命的源头出发,以自然性、和谐性和人性化为内涵,采取影响和引导的发展策略,以开放的心态和博大的胸怀来发展教育。它是传统文化和现代教育的融合,是一切先进的、科学的和鲜活的教育实践的总和。本文从理念、结构、路径和策略四个方面,对其进行阐述。
一、从现实出发,厘清绿色教育的本质
“学校是工厂,班级是车间,教师是工人,学生是机器,分数是产品”的表述,固然有失偏颇,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教育的现况。
基于此,笔者提出绿色教育的基本属性:一是无污染。倡导把学校建设成无污染的快乐成长园。二是成长性。即学校实施的一切教育的落脚点,是促进学生的成长,是实现学生认识自我、成人成才的自主发展。三是相信和解放。相信和解放学生、教师和学校,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实现学生、教师和学校的融合发展。四是固本性。即以师为本、以生为本、以融为本、以质为本、以能为本,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教育的绿色发展,实现人的绿色发展。五是回归原点。教育的原点是生命,只有从生命的本性出发才能最大限度地解放生命。
二、从结构出发,厘清绿色教育的规律
教育结构,就是教育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内在规律。绿色教育结构的设计应为金字塔型,即以自然性、和谐性和人性化为三个基点,形成绿色教育的基本框架结构。
一是自然性。其核心哲学点是道法自然,是接近自然、取法自然、返回自然、归顺自然和发展自然的过程。教育教学应以自然生长的规律来指导课堂教学,来实施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要学习和借鉴自然发展的基本规律,实现教育发展的自然性;要春风化雨地开展工作,从自然中来到自然中去,进而实现教育的绿色发展。
二是和谐性。和谐性是学习方式、师生关系、教学环境和教育规律的总和,其核心是大道至简,就是把复杂的教育变成简单的教育,在教育的发展变迁中不断升华教育,进而实现教育各要素之间的和谐共处。其主要内容包括:学习方式的和谐,师生关系的和谐,教学环境的和谐,教育规律的和谐。
三是人性化。它是指教育发展要符合人性发展的要求,清静无为是其核心。主张教师树立人性观念,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孩子,为孩子创造机会,耐心等待孩子的转变,帮助孩子树立信心。
三、从路径出发,厘清绿色教育的目标
标性,是指发展目标在实施绿色教育中的牵引作用。在顶层设计上,笔者将发展目标界定为七个维度——
一是构建绿色课程。1.全人格教育课程,构建社团化的校本课程和构建“一校一品”德育课程相结合,以核心素养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2.全脑开发课程,旨在通过一系列的大脑开发训练,激发大脑最大潜能,进而形成学生学习的思维质量。
二是构建绿色校园。1.理念生成,将绿色教育的核心理念与实验基地校的办学理念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进而升华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智慧。2.制度建设,统筹学校的园林、文化、传统、师资、家庭和社会元素,建设一种生命与教育、文明与智慧融会贯通的制度体系,使之成为学校发展的动力源。3.环境文化,把园林建设与文化建设无缝结合起来,最终形成环境文化建设的高境界。4.自主管理,把办学理念落实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落实到师生教学相长上,落实到学校、家庭、社会和国家的教育发展的价值观上。5.心灵发展,让师生在解放和信任的心灵建设中,实现身心自我发现、自我提升。
三是构建绿色园林。设定的是班级的发展:激情飞扬的班歌,科学民主的班规,师生共同成长,共享进步的喜悦,体验幸福人生。
四是构建绿色园丁。设定的是教师的发展:比如教师要有高贵的灵魂、高尚的人格、敬业的精神、美好的心灵、高雅的仪表、流利的普通话、渊博的学问,这是教师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进步的目标。
五是构建绿色学生。设定的是学生的发展:比如要有健康的身体、正确的思想方法、积极的心理状态、良好的生活习惯、上进的人生态度、远大的人生理想、高雅的人格魅力。
六是构建绿色原野。设定的是家庭的发展:家庭要有浓厚的学习氛围、和谐的家庭关系、和睦的邻里关系、正确的家教观等。绿色原野建设的核心是和谐家庭的建设,重点是家庭美德发展和践行。
七是构建绿色森林。设定的是社会的发展:比如全社会都关心支持教育,政府部门有科学举措,为学校提供干净、安静的发展环境等。重点是建设和谐社会,让教育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教育积极服务和推进社会的健康发展。
四、从策略出发,厘清绿色教育的思路
策略是事物发展的基本方略。绿色教育作为一种关注人的全身心的教育,是在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实施而达到自己教育发展目标的。具體地讲,有四个关键词。
一是阅读。倡导全息阅读。这是一种基于学生发展需要、基于教育教学的大阅读理念。要采取跨学科规划、跨学科教学,用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形式,实现班内与班外、校内与校外、线下与线上的“全时空”阅读。全息阅读的构架是从单一的“语文教师 学生”,走向“各科教师 全体学生 家长 社会资源 互联网”的全覆盖。
二是记忆。倡导快速记忆法。信息加工理论认为,记忆过程就是对输入信息的编码、存储和提取过程。只有经过编码的信息才能被记住。编码就是对已输入的信息进行加工、改造的过程,是整个记忆过程的关键阶段。
三是思维。倡导思维导图的方式、方法。思维导图有四个基本的特征:1.注意的焦点清晰地集中在中央图形上。2.主题的主干作为分支从中央图形向四周放射。3.分支由一个关键的图形或者写在产生联想的线条上面的关键词构成。4.各分支形成一个连接的节点结构。
四是融生。“融”是融合校内校外、虚拟和现实等教育资源进行思维活动的过程。在此基础上,以课堂教学为原点,学生通过阅读、记忆、思维生成知识经验,进而形成具有个性认知特征的技能、文化和文明。
笔者认为,只有厘清了以上四个问题,才能促使教育从生命出发,从原点出发,最终实现绿色发展。
(责 编 帕 拉)
一、从现实出发,厘清绿色教育的本质
“学校是工厂,班级是车间,教师是工人,学生是机器,分数是产品”的表述,固然有失偏颇,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教育的现况。
基于此,笔者提出绿色教育的基本属性:一是无污染。倡导把学校建设成无污染的快乐成长园。二是成长性。即学校实施的一切教育的落脚点,是促进学生的成长,是实现学生认识自我、成人成才的自主发展。三是相信和解放。相信和解放学生、教师和学校,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实现学生、教师和学校的融合发展。四是固本性。即以师为本、以生为本、以融为本、以质为本、以能为本,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教育的绿色发展,实现人的绿色发展。五是回归原点。教育的原点是生命,只有从生命的本性出发才能最大限度地解放生命。
二、从结构出发,厘清绿色教育的规律
教育结构,就是教育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内在规律。绿色教育结构的设计应为金字塔型,即以自然性、和谐性和人性化为三个基点,形成绿色教育的基本框架结构。
一是自然性。其核心哲学点是道法自然,是接近自然、取法自然、返回自然、归顺自然和发展自然的过程。教育教学应以自然生长的规律来指导课堂教学,来实施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要学习和借鉴自然发展的基本规律,实现教育发展的自然性;要春风化雨地开展工作,从自然中来到自然中去,进而实现教育的绿色发展。
二是和谐性。和谐性是学习方式、师生关系、教学环境和教育规律的总和,其核心是大道至简,就是把复杂的教育变成简单的教育,在教育的发展变迁中不断升华教育,进而实现教育各要素之间的和谐共处。其主要内容包括:学习方式的和谐,师生关系的和谐,教学环境的和谐,教育规律的和谐。
三是人性化。它是指教育发展要符合人性发展的要求,清静无为是其核心。主张教师树立人性观念,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孩子,为孩子创造机会,耐心等待孩子的转变,帮助孩子树立信心。
三、从路径出发,厘清绿色教育的目标
标性,是指发展目标在实施绿色教育中的牵引作用。在顶层设计上,笔者将发展目标界定为七个维度——
一是构建绿色课程。1.全人格教育课程,构建社团化的校本课程和构建“一校一品”德育课程相结合,以核心素养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2.全脑开发课程,旨在通过一系列的大脑开发训练,激发大脑最大潜能,进而形成学生学习的思维质量。
二是构建绿色校园。1.理念生成,将绿色教育的核心理念与实验基地校的办学理念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进而升华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智慧。2.制度建设,统筹学校的园林、文化、传统、师资、家庭和社会元素,建设一种生命与教育、文明与智慧融会贯通的制度体系,使之成为学校发展的动力源。3.环境文化,把园林建设与文化建设无缝结合起来,最终形成环境文化建设的高境界。4.自主管理,把办学理念落实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落实到师生教学相长上,落实到学校、家庭、社会和国家的教育发展的价值观上。5.心灵发展,让师生在解放和信任的心灵建设中,实现身心自我发现、自我提升。
三是构建绿色园林。设定的是班级的发展:激情飞扬的班歌,科学民主的班规,师生共同成长,共享进步的喜悦,体验幸福人生。
四是构建绿色园丁。设定的是教师的发展:比如教师要有高贵的灵魂、高尚的人格、敬业的精神、美好的心灵、高雅的仪表、流利的普通话、渊博的学问,这是教师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进步的目标。
五是构建绿色学生。设定的是学生的发展:比如要有健康的身体、正确的思想方法、积极的心理状态、良好的生活习惯、上进的人生态度、远大的人生理想、高雅的人格魅力。
六是构建绿色原野。设定的是家庭的发展:家庭要有浓厚的学习氛围、和谐的家庭关系、和睦的邻里关系、正确的家教观等。绿色原野建设的核心是和谐家庭的建设,重点是家庭美德发展和践行。
七是构建绿色森林。设定的是社会的发展:比如全社会都关心支持教育,政府部门有科学举措,为学校提供干净、安静的发展环境等。重点是建设和谐社会,让教育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教育积极服务和推进社会的健康发展。
四、从策略出发,厘清绿色教育的思路
策略是事物发展的基本方略。绿色教育作为一种关注人的全身心的教育,是在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实施而达到自己教育发展目标的。具體地讲,有四个关键词。
一是阅读。倡导全息阅读。这是一种基于学生发展需要、基于教育教学的大阅读理念。要采取跨学科规划、跨学科教学,用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形式,实现班内与班外、校内与校外、线下与线上的“全时空”阅读。全息阅读的构架是从单一的“语文教师 学生”,走向“各科教师 全体学生 家长 社会资源 互联网”的全覆盖。
二是记忆。倡导快速记忆法。信息加工理论认为,记忆过程就是对输入信息的编码、存储和提取过程。只有经过编码的信息才能被记住。编码就是对已输入的信息进行加工、改造的过程,是整个记忆过程的关键阶段。
三是思维。倡导思维导图的方式、方法。思维导图有四个基本的特征:1.注意的焦点清晰地集中在中央图形上。2.主题的主干作为分支从中央图形向四周放射。3.分支由一个关键的图形或者写在产生联想的线条上面的关键词构成。4.各分支形成一个连接的节点结构。
四是融生。“融”是融合校内校外、虚拟和现实等教育资源进行思维活动的过程。在此基础上,以课堂教学为原点,学生通过阅读、记忆、思维生成知识经验,进而形成具有个性认知特征的技能、文化和文明。
笔者认为,只有厘清了以上四个问题,才能促使教育从生命出发,从原点出发,最终实现绿色发展。
(责 编 帕 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