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1957年新中国移植前苏联检察制度的背景因素及主要内容

来源 :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5257612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郝笑益(1989-),男,汉族,河北省保定市人,法学硕士,北方工业大学文法学院法学理论专业,研究方向:法律现代化。
  摘要:新中国成立后,在外交上采取的是“一边倒”的方针,即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且国内废除旧法统后,急需建立新法统以维护政权的稳定,巩固新生的政权,而新中国与苏联制度的同质性等因素,使新中国检察制度不得不选择移植苏联的检察制度,而移植的内容包括检察机关的宪法定位、检察机关的职权配置和检察机关的领导体制等内容,且在移植的过程中,根据新中国的国情,对相关制度有一个本土化的过程。
  关键词:法律移植;新中国;检察制度;前苏联
  一、新中国移植前苏联检察制度的背景
  (一)国际环境
  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封锁的态度,企图将我国的红色政权扼杀在摇篮之中,而且美国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三天声明继续承认国民党政权的合法性,并对二战后的日本采取帮扶的政策,这些都对新中国的安全稳定构成严重威胁。面对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孤立政策,新中国在外交上采取了“一边倒”的方针,即在外交上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正如毛泽东在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28周年发表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提出:“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i并于1950年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根据这个条约,苏联要为我国的建设开始提供大笔的经济援助并向新中国派遣各方面的苏联专家帮助我国发展经济,在苏联的经济援助支持下和苏联专家的帮助下,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领域的重建工作如火如荼的发展了起来。在此背景下,我国的法制建设也积极的向苏联学习,对苏联的法律制度进行了全面的移植,以填补新中国废除“六法全书”后的法制空白,而作为法律制度一部分的检察院制度也积极主动的向苏联学习。
  (二)国内形势
  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共中央于1949年2月22日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废除国民党<六法全书>和确定解放区司法原则的指示》的文件,将国民党时期的以“六法全书”为代表的旧法统废除了,而新中国的新法统尚没有建立起来,因此,建国初期我国出现了法制真空,而新政权成立后的巩固以及我国经济的重建工作等,急需法律上的依据。而且当时的镇压反革命、土地改革、社会主义改造等党的任务也急需要有法律来调整相应的社会关系,而新中国废除了国民党时期的旧法统后,法制建设从零开始,打破了法学发展的延续性、继承性规律,而要想在短时期内建设一个全新的法律制度,就不得不移植已有的法律成果,而苏联老大哥的法制建设的经验就自然而然的成为了新中国学习和移植的对象。而新中国成立后新检察制度的建立也是以在1936年由斯大林宪法定型的苏联检察制度为范本的。
  (三)政治制度的同质性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与苏联实行的都是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经济制度同为为公有制的经济制度,而无产阶级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也与苏联相同,制度的同质性为新中国移植前苏联的法律制度包括检察制度奠定了良好的政治制度基础。建国初期,新中国与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而中苏之间的经济贸易在建国初期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和恢复有着重大的意义。中苏之间的贸易合作对我国建国初期巩固政权、恢复经济和初步奠定我国的经济基础起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二、新中国移植前苏联检察制度的内容
  (一)检察机关的性质定位法律监督机关
  新中国移植前苏联检察制度的第一部分,就是将检察机关的性质定性为法律监督机关,这与民国时期和革命根据地时期的检察机关的宪法地位相比,其重要性明显提高。1949年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该法充分说明了最高检察机关与政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与最高人民法院平级,其地位和重要性明显更加崇高。
  社会主义检察制度的主要标志是将检察机关定位为法律监督机关。苏联作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其将检察权定位为法律监督权,并在此后的历次宪法和检察院组织法等文件中坚持了该规定。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全面移植前苏联的检察制度,而对于检察机关的宪法定位也与苏联保持一致,包括《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和“五四宪法”等最高的法律文件都规定,检察机关对包括政府机关、公务人员和全国国民在内的主体之遵守法律的情况进行监督。由此可见,我国检察机关除了行使刑事追诉权外,还对其他的违法行为实施法律监督,这与苏联对检察机关的定位完全相同。
  (二)检察机关的职权配置
  检察机关拥有的职权对检察机关在宪法中的地位有决定性的影响,也影响了检察机关内部的领导体制,可以说,检察制度自身的性质是由检察机关的职权配置决定的。新中国在移植前苏联的检察制度中,移植前苏联的检察机关的职权具有非同小可的意义。
  新中国在移植前苏联的检察制度的职权的过程中,其移植的职权包括检察机关享有的一般监督权、在刑事案件中的检举公诉权以及对民警机关、监狱劳改所的监督权、对法院审判刑事案件和民事案件的监督权、监督侦查活动的权力。在这些职权的移植过程中,争议最大的为“一般监督权”,该职权也在以后的实践探索中被最终取消。列宁的法律监督思想认为,“一般监督”是为了保证对“全共和国对法律有真正一致和统一的了解”的目的,而由检察机关实行专门的法律监督。大木雅夫曾将该职权视作为沙皇专制统治下的检察制度的“沙皇之眼”的再呈现,ii可以说,苏联的检察机关是起政权控制社会的直接手段。
  新中国移植前苏联的检察制度的职权过程中,也对其中的部分职权进行了本土化的改造,例如在民事和行政案件中,检察机关可以作为国家公共利益的代表参与到诉讼过程中,这一规定就是新增加的内容。该规定所包含的的精神内涵体现了大陆法系国家对检察制度的定位,但该规定也在以后的实施过程中被取消了。
  (三)检察机关的领导体制
  检察机关的领导体制包括两个方面,即检察系统的上下级关系和检察机关内部的工作责任制这两个方面的内容。而检察机关的领导体制对检察机关的独立性有重大的影响。苏联为了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必须巩固中央的权威,尽力克服地方主义的影响,所以其检察机关必须要高度集权,其表现就是苏联的检察系统实行严格的垂直领导体制,而在检察机关内部则由检察长负责,实行检察长负责制。这种领导体制弊端很明显,容易走上专制的道路,具有明显的“人治”色彩。
  新中国在1949年颁布实行的《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最高人民检察署实行组织条例》中,就借鉴了苏联检察制度中的检察机关内部要实行垂直领导体制的规定,但是由于该规定与新中国当时的国情不相符合,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阻力也相当的大,基于此,在《最高人民检察署实行组织条例》与《各地人民检察署组织通则》中,用双重领导体制代替垂直领导体制,即各地方检察院既要对上级检察机关负责,也要向同级人民政府委员会负责。所以讲垂直领导改为双重领导,符合当前的实际情况。这是新中国移植苏联检察制度的过程中,首次根据新中国的国情做出的重大修改,且在以后的检察机关的领导体制制定过程中,更多考虑的是本国的国情,并根据当时的国情做出相应的调整,但是苏联的检察机关领导体制对新中国检察机关领导体制的影响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作者单位:北方工业大学文法学院)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472-1473页。
  [2]大木雅夫.比较法[M].范愉.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359.
其他文献
作者简介:魏如(1981.9-),女,福建平潭人,单位:福建创意嘉和软件有限公司,助理工程师,大学本科、学士,长期从事企业管理。  摘要:一个企业的文化和管理的结合形成企业管理文化,中国与外国文化底蕴的差异,造就差异化的企业管理理念与经营方式。国内企业文化侧重人本管理,国外企业文化侧重科学管理,人本管理和科学管理的差异,造成中外企业管理文化的差别主要体现在决策模式、管理方式、治理结构等。中外企业管
期刊
摘要:工资总额调控对于国企而言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工资总额调控上,理当依照政策规定,并结合实际情况来进行。但目前,在国有企业工资总额调控的具体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本文立足于当前国企工资总额调控现状分析,深入探讨之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找相关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国企;工资总额调控;问题;对策  引言  国有企业工资总额调控一直是相关部门重点关注与试图改革的对象,在十七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
期刊
作者简介:张婷,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  摘要:商业银行的管理目标之一是实现利润最大化,而提升服务质量是其实现利润的载体,提升服务质量是为了通过满足关键顾客的需求建立银行与顾客的信任感,形成客户网络。由于员工担任与顾客互动的主要角色,因此员工满意度直接决定了顾客满意度。本文通过对天津武清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员工满意度影响因素的调研,通过实证分析员工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提供具体有效的
期刊
摘要:人力资本的优化配置已成为西方人力资源管理的热点问题,本文结合西方现有相关理论,针对建筑施工企业目前在人力资源管理上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分析人力资本理论对企业管理的实际作用和意义,最终从实际出发,确立建筑施工企业人力资本优化配置的建议,实现人力资本投资的最大收益。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人力资本;优化配置  前言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建筑业发展势头强劲,相对应的,行业内的竞争也逐步加剧。
期刊
作者简介:金航帆(1993-),女,辽宁省沈阳市人,大连财经学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研究中心,在读本科生,专业:会计学。  摘要:21世纪不仅是技术型的时代,也是知识经济时代,世界性的技术革命的发展进步使得社会工业经济时代过渡到知识经济时代,这就导致现代社会及企业的发展竞争主要表现为人力资源的竞争。随着人力资源在企业发展、经济增长及社会进步中逐渐发挥的影响,我国在21世纪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应注重对国
期刊
摘要:虽说大学生创业可以缓解就业难的问题,但大学生创业难也是个普遍的社会问题,比如其在创业过程中面临的成本高、风险大、社会资源不足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本文就大学生返乡创业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对策,以便对提高大学生创业素质有所帮助。  关键词:农村大学生;返乡创业;对策研究  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改革战略部署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要求,引导和支持更多的大学生创业,
期刊
作者简介:田德刚(1987-),男,汉族,山东滨州人,硕士研究生,绵阳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公共管理,职业教育。  周蒨(1979-),女,汉族,四川绵阳人,绵阳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公共管理,职业教育。  摘要:人文知识素养抽象、空洞、无力且潜移默化的形成过程与当前高职院校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功利主义”产生矛盾。西部在“承接产业转”期,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但要有过硬
期刊
作者简介:朱璞玉(1979.6-),女,江苏徐州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跆拳道理论与教学研究。  摘要:从跆拳道运动发展管窥国家体育治理体系问题对于跆拳道运动发展而言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从跆拳道运动发展管窥国家体育治理体系问题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旨在为我国职业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一些理论研究思路。  关键词:跆拳道运动;国家体育;治理体系 
期刊
作者简介:张鑫睿(1982.07-),汉族,内蒙古人,研究生,北京建筑大学;研究方向:项目管理。  摘要:主流管理学理论中对员工的看法,由“经济人”理论向“社会人转变”。企业领导者也越来越意识到员工不是简单的“经济人”,而是注重物质与精神双重需求的“社会人”。银行业亦是如此,在满足员工基本需求之后,在物质激励的前提下,注重精神、责任、荣誉方面的激励。让员工从内心接受本银行企业文化,齐心协力才能让银
期刊
摘要:创业已成为社会经济转型的重要动力。值此之际,当代中国正需要大量的具有创业精神的新生力量与高素质人才。大学生创业者则是这其中的中坚力量。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化、信息化时代在不断推进与发展,从精英化到草根化,从官本位到民本位,还有其他一系列的激烈社会变迁也正愈演愈烈。要鼓励大学生进行创业,首先要树立的就是大学生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是创业实践的前提条件,它直接解决的是大学生敢不敢创业的问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