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上区中小型猪场粪污资源化利用改进措施及建议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shishu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该文介绍了淮上区中小型猪场生猪养殖基本情况,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生猪粪污综合利用措施及建议,以期实现粪污资源化利用。
  关键词:中小型猪场;生猪养殖;粪污资源化;措施
  中图分类号 X7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09-0115-2
  长期以来,淮上区生猪养殖专注于生产发展,而忽视了粪污的综合利用。生猪养殖规模从小到大,效益时好时差,与此同时,粪污对环境污染也越来越重,其主要原因是生猪养殖场缺乏种养结合的粪污综合利用措施。随着淮上区禁养区划定,以及对养殖场粪污处理监管力度的加大,发展种养结合、生态高效的生猪养殖模式已成为行业共识。针对中小型猪场建设用地指标紧缺、粪污处理工艺不完善的现状,如何指导猪场做好粪污综合利用,是当地畜牧部门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通过实地调研座谈、完善技术方案、示范展示、推广应用和加强行政管理等措施,促使全区生猪粪污综合利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 生猪养殖基本情况
  2017年底,淮上区生猪存栏7.2万头,其中能繁母猪0.74万头,年出栏生猪10.62万头。全区生猪规模养殖场43个,其中年出栏2万头以上猪场1个,出栏5000头猪场1个,出栏1000~5000头猪场8个,出栏500~1000猪场33个。
  2 生猪粪污处理存在问题
  2.1 粪污处理设施使用率不高 2016年以前,全区43家规模猪场中,有2家大型猪场通过沼气发电项目建设的粪污处理设施,有20家中小型猪场建设50m3沼气池作为粪污处理设施。由于这些设施使用时间较长、养殖规模增加、管理不善等原因,导致中小猪场的粪污处理设施使用率不高,使用效果不佳。
  2.2 粪污处理工艺不合理 全区43个规模猪场中,仅1家真正实现雨污分流,由于污水处理工艺的不合理,绝大多数猪场污水从源头很难得到控制,平时污水包围猪舍,猪场有害气体严重超标,从而影响了生猪生长,加之粪便露天堆放,一到雨季便污水横流。另外,近50%的中小型养殖场及散养户没有粪污处理设施,他们一般采取干清粪水冲式管理方式,干粪还田利用,污水顺其自流,极易造成环境污染。
  2.3 污水在种养结合中使用率不高 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污水,由于在收集、处理、运输使用等环节都需要投入更多的设施设备、人力、物力、资金等,使称污水在农业生产中使用率不高,造成资源严重浪费。
  3 生猪粪污综合利用措施及建议
  3.1 粪污综合利用模式 淮上区有大面积农作物、蔬菜、水果、林地等可供消纳粪污的土地,中小型猪场选择粪污全量还田模式,是比较符合淮上区实际的粪污处理方式。按照“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原则,改造升级猪场设施设备,真正做到养殖环节减少污水产生、收集过程做到封闭运行和末端利用各个环节精准管理,确保粪污在收集、处理、使用等环节不出问题,发挥其资源功能,真正实现种养结合。
  3.2 改进粪污处理工艺 老旧猪场要从改进生产工艺入手,按照“节水、减量”的原则,采取“雨污分流、粪尿分离”等方法,实行干清粪,最大限度地减少生产用水。一是改造圈舍实行雨污分流。圈舍地面高于舍外30~50cm,舍内地面呈中间高两边低,保持一定的坡度。污水沟建在舍内,污水沟要不少于1%的坡度,确保污水及时流出猪舍到达一级沉淀池。猪舍的污水沟底与舍外地面高度一致或略高,污水沟用漏粪板盖。每栋猪舍外建设2个沉淀池,一级沉淀池2~3m3,二级沉淀池2~3m3。沉淀池防渗漏、坚固耐用,覆盖水泥板。二是在舍外清理雨水沟并与场外沟渠相连,雨水沟与污水管原则上不交叉。三是升级改造猪场设施设备,改善养殖环境。猪舍要配备风机水帘,保暖设备,采用碗式饮水器节约用水,做到从生产源头控制污水总量。
  3.3 规范收集粪污 污水池的建设要根据养殖规模建设,一般猪场采用干清粪方式,污水池容积按1m3/100头·d×90d×存栏量计算。猪场污水池分集污沉淀池、发酵池、净化利用池,发酵池容量按1m3/100头·d×90d×存栏量计算。污水池建设坚固耐用,采用钢混结构,内外做2~3次防水,以防渗漏,污水池高于地面30~50cm,以防雨水倒灌。从各圈舍引出的污水沟要保持不低于1%的坡度,确保污水及时排到集污池,能用暗管最好用暗管封闭运行,或污水沟壁高于地面20~30cm,以防雨季雨水倒灌。堆粪场建在地势较高的地方,规格按照1m3/500头·d×90d×存栏量建设,要有防雨设施,可根据养殖规模建多个粪池,便于粪便收集、发酵、使用。猪粪堆积发酵过程中会产生臭气,可添加生物菌加速粪便腐熟,在粪场底部辅以木屑、谷糠或秸秆粉末吸收粪便水分,同时用薄膜覆盖粪便,减少臭气外溢。粪场场地水泥硬化要满足运输车辆碾压要求,同时配备污水沟引入集污池。
  3.4 及时进行粪污处理 猪场实行人工清粪模式,清掃运至堆粪场,及时与木屑、谷糠或秸秆粉末混合堆积发酵后,作为有机肥直接还田,发酵周期不低于90d。尿及冲刷圈舍污水经几级沉淀流进发酵池,进行发酵处理,污水发酵周期不低于90d,经深度发酵的污水暴晒净化、沉淀后,可作为肥料用于农作物生产。污水利用是粪污利用的难点,猪场可根据养殖场周边农作物种植实际,与农户对接选择供水时间、供水量等事宜。一般要建设钢混结构的水泥罐,用于储存发酵后的污水,水泥罐直径大小可根据猪场规模而建,高度一般在2~3m,安装防护设施,在罐底安装阀门配备输送污水管道,通过自身压力将污水送到田间地头,解决粪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3.5 强化粪污的综合利用 一是猪场在改进粪污处理工艺时,要做到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试验运行,确保粪污处理工艺方案得到真正的落实,保证粪污在收集、处理、利用过程中,真正做到“控的住、管的好、用的上”。二是对粪污综合利用重点环节给予支持。粪污特别是污水在利用上需要养殖场投入更多的设施设备、人力、财力,财政资金可以在粪污利用环节对基础设施给予补贴,解决粪污利用“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三是畜牧部门应加强分类指导和展示示范。由于每个猪场的客观条件不一样,1个方案不可能解决所有猪场粪污问题,需要因地制宜科学谋划,完善技术方案,促进粪污综合利用有效开展。四是多部门联动,加强对养殖粪污处理监管,共同推进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的开展。
  (责编:张宏民)作者简介:吴言柱(1970—),男,安徽五河人,高级兽医师,从事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工作。   收稿日期:2019-03-26
其他文献
摘要:该文分析了含山县稻米产业现状和区域品牌创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创建区域公用品牌背景、缘由以及主要做法,提出了具体对策措施,以期为其品牌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含山大米;区域公用品牌;创建;对策  为了适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着力提高水稻种植效益,增加农民的收入,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2016年,含山县抓住安徽省品牌粮食生产示范县的契机,与浙江省农本品牌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建立战
摘 要:丰乐303是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与北京农林科学院合作选育的玉米新品种,具有高产、抗高温热害、结实好、不秃尖等诸多优点。为了提高制种产量,提升种子质量,通过研究亲本特征特性,选择适合的制种基地,制定出丰乐303的高产制种技术。  关键词:玉米;新品种;丰乐303;制种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13-0110-02  Ab
摘 要:以紫色土壤为对象,利用三轴仪开展埂坎重塑土剪切试验,采用天然竹材为试验加筋材料,研究不同加筋方式下紫色土壤抗剪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使用竹筋材料时,不同加筋方式均提高了紫色土壤的抗剪强度;(2)不同加筋方式对2个抗剪强度指标的影响不一样:黏聚力受到加筋方式的影响较为明显,而内摩擦角几乎没有变化;(3)试验中5种加筋类型下,土壤加筋效果不同,分别为圆圈混合型>圆圈平铺型>竹筋竖直型>竹
通过对榆林市榆阳区金海南土地整治项目的实地勘测研究,以项目区耕层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盐渍化程度、障碍层次、水源、灌溉保证率、排水、土壤pH值、剖面构型、生态退化
摘 要:在江河圩畈区进行了不同的缓释(控失)肥对棉花性状、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的4种缓释(控失)肥均能防止棉花早衰,棉花的株高、茎粗、单株果枝数、绿色叶片持有率、单铃重、衣分以及籽皮产量的差异不显著,但单株结铃数差异大;施用司尔特棉花专用配方缓释肥的经济效益最好,施用红色劲典缓释肥皮棉产量最高。  关键词:江河圩畈区;棉花;缓释(控失)肥;变异系数  中图分类号 S562
摘 要:为探索适合在庐江县水稻生产中推广的水稻栽插模式,开展了单季晚稻钵苗机插、毯苗机插2种栽插模式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与毯苗机插模式相比,钵苗机插的水稻表现全生育期短、生育进程早、茎秆矮壮抗倒、分蘖能力强,各时期的茎蘖数以及结实率、有效穗数、产量均比毯苗机插模式高,且生产成本低、产投比高、经济效益好。  关键词:单季晚稻;钵苗机插;毯苗机插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