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对于8000米攀登意味着什么

来源 :户外探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om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细数人类8000米攀登的历史,是否使用氧气,是一个难以避开的话题。
  1922年,英国派出第二支珠峰探险队,乔治·芬奇(George Finch)和杰弗里·布鲁斯(Geoffrey Bruce)在吸氧情况下攀登到8320米,这是人类第一次使用氧气攀登珠峰。
  1924年,英国探险队第三次尝试攀登珠峰,诺顿(Noraton)和萨默维尔(Somervell)创造新的纪录,无氧抵达8573米。此时他们呼吸困难,体力显著下降,被迫停止了攀登。
  1953年,希拉里和向导丹增应用闭合式氧气装置,从珠峰西南侧登顶。这是人类首次登上地球最高峰。
大部分登山者需要使用氧气攀登珠峰。供图/ Rocker

为何用氧


  在8000米的攀登中,大气压随海拔上升而降低,大气氧分压、肺泡气氧分压和动脉血氧饱和度也随之下降。这会导致脑组织供氧不足,引起明显的神经精神症状,如头痛、恶心、昏迷等。
  低压性低氧是高原特有的环境,2500米含氧量只有海平面的75%,5500米为50%,珠峰顶上的含氧量只有海平面的30%左右。在低氧环境下,人会出现各类急、慢性高原疾病。氧气可以弥补和解决高海拔缺氧的根本问题,从而减少高山病的发生几率。高原环境对人体的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都有影响,也会引发高原衰退症、呼吸道疾病等。
  心血管方面,超过4500米特高海拔,心率可增加至85~90次/分(平原地区75次/分),平均肺动脉压可升至25~35mmHg(平原地区15mmHg),由于显著的肺动脉高压和心率增快,使心脏承受着沉重的压力负荷。
  急性缺氧时,整个神经系统兴奋性增强,如紧张、易激动等。慢性缺氧时,人会出现失眠、多梦、记忆力衰退、耳鸣、视物模糊等症状。
  消化系统消化食物的唾液、肠液、胆汁等分泌比平原减少,胃肠功能明显减弱。因此会出现食欲缺乏、腹胀、便秘、上腹疼痛等消化系统紊乱症状。
  高原缺氧属于低张性缺氧,海拔越高,缺氧越重。当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至75%~85%时,可出现判断错误、意识障碍、注意力不集中、肌肉精细协调能力下降;降低至51%~65%时可昏迷;降低至60%以下可出现意识丧失、抽搐、昏厥甚至死亡;当缺氧程度过重或持续时间过长,脑组织和脑功能可发生不可逆损伤,甚至危及生命。

我的无氧攀登


  2017年,我无氧攀登了马纳斯鲁峰。作这个决定,是因为我想知道8000米高度的真实感受。
  雪山对我来说并不陌生,近几年不是在登山,就是在去登山的路上。7年16座雪山,超过100次的攀登,是时候可以去挑战一下自己了。决定无氧时,心里会不安、犹豫,但这也是挑战的一部分。虽然吸氧的成功率更高,无氧攀登有太多不确定因素,可我需要无氧的体验。
  无氧,只想接近真实,那种极高海拔缺氧状态就是最原始最真实的环境。在这种环境攀登,对高山反应会有更深领悟,能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并加以评估、训练、提升和突破。从另一个角度,我相信自己的体能、技术和这几年学到的知识,也是一场检验和考核。
  无氧攀登马纳斯鲁时,我用了7个小时登顶,顶峰排队1小时,攀登状态非常好。正因为这次体验,我更清楚了身体在8000米的状态,才有了无氧洛子峰的目标。
  2018年,我作为领队攀登马纳斯鲁峰。为了照顾队伍,我第一次使用氧气攀登。在4号营地,我开始使用1挡的流量吸氧,下来之后一瓶氧气都没有用完。对比2017年,氧气弥补了缺氧,身体也暖和起来,呼吸也没有非常急促和艰难,行进的速度也快了。
  2019年,我决定尝试无氧洛子峰。攀登过程很寂寞。旁边的珠峰有超过200人,头灯连成长龙,而洛子峰就我和夏尔巴两个人。在即将登顶的时才有3人超过我们,他们吸氧的速度只用了6个小时。
  中途我有两次想放弃,实在太累了,在登山生涯中从来没有那么累过,呼吸艰难,连一句完整的句子都无法连贯。伴随着急促的喘息,每次休息时间都在延长。低温环境下,呼吸的水蒸汽让羽绒服前面凝成了霜,胡子都结冰了,手机拿出来瞬间黑屏。
  洛子峰的沟槽都是冰岩混合路段,好在路线上人不多,如果像珠峰一样的话,人为的落石、落冰的风险就会升高。沿途有很多废弃的绳子,如果不能清醒辨别,也有脱落和滑坠的风险。
强子无氧登顶。 供图/ 强子

  当天风速约40公里/小时,更强烈的上山风聚集在沟槽,由下而上吹得人非常难受。夏尔巴在前面带路,我独立完成路绳操作。经过10小时的攀登,当地时间7点35分,我抵达了8516米的顶峰。
  夏尔巴也携带了备份氧气给我,以免急性高山病发生——我还想平安回家。在加德满都时,喜马拉雅数据库的工作人员来做调查,我们聊起备份氧气。
  被问到攀登形式,我告诉他无氧攀登。他接着问:“如果因为身体状况无法继续,你是选择吸氧继续攀登,还是下撤?”我回答:“下撤。”氧气只是应急救援的备份,当我出现状况需要吸氧时,不管到哪个高度,就意味着我的攀登到此为止。
  选择无氧,我就做好了心理准备。吸氧继续攀登违背了我的初衷。登顶对登山者来说很重要,但无氧攀登我看重的不是顶峰,而是自身在攀登中掌控自我的状态。这需要通过关注细节、平静心态、控制节奏、运用技能、平衡欲望、适应高反,一步步到达。
  无氧让我更专注于每一个细节。每个人对无氧都有不同看法,而登山是我自己的事情。无氧不是英雄主义,而是一种攀登形式,需要有对山峰及线路的评估、自身综合能力的了解、攀登过程中细心的自我观察,以及探索和坚持。
  去登山,是因为我决定了要去,并不是因為海拔诱惑和风景的美丽。
其他文献
山不怜悯是一支攀登道拉吉里的德国登山队的队名,这支队伍在2003年春季经历了一次可堪回首终生的攀登。同样,在2010年春季,5月13日,道拉吉里峰迎来首登50周年纪念日那天,中国道拉吉里峰登山队遭遇了迄今为止最严重的海外山难——这支由高山领队杨春风带领的登山队于13日中午登顶道拉吉里峰,但在下撤途中因天气变化和遭遇迷路,队员李斌、赵亮和韩昕遇难,四名队员不同程度受伤。  登山队后勤组14日接到杨春
它是世界最高峰吗?    如此骈列而凝聚之七大雪山,生于名城打箭炉附近,而复逼临汉地。乃数千年来,汉人熟视若无睹也。  —任乃强:《西康图经·地文篇》山脉·木雅贡噶    1931年底,四个美国青年远涉重洋来到当时军阀割据、日寇入侵阴影下混乱不堪的中国。在经过一番波折后,四人决定将探险目标定在一座探险史语焉不详的山峰上。  他们组队来华探险的缘由是,此前,22岁的哈佛商学院研究生、青年泰里斯·穆尔
登山很苦,但那是我的生活。  ——昂瑞塔·夏尔巴  10次无氧登顶珠峰纪录保持者夏尔巴是什么  计划7个月完成14座8000米山峰的Nirmal Purja (@nimsdai) 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因为一张珠峰堵车照片而走进大众的视线。以前Nims哥(尼泊尔语里dai意为“哥”)只是登山小圈里的传说,经常因为筹不到钱而发愁。  现在Nims仍然发愁,因为有人误认为他是夏尔巴人。在大众的印象里,只有
摄影 陈超 海盗王·基德    我儿时就梦想飞天遁地,成年后便到處野,野着野着,发现自己练就了好多技能傍身,水下摄影顺理成章也在其中,并成立了现在的水下电影工作室。尽管国内的水下摄影起步较晚,近几年仍不乏有创意有想法的新锐水下摄影师出现。许多电影也开始涉足水下拍摄,大银幕上展现出水底的精彩世界,让很多潜友跃跃欲试。  水下摄影器材  无论是水肺潜水还是自由潜水,无论是拍摄水下图片还是视频,水下摄影
亚洲东方列车  舒适程度:★★★★★  风光指数:★★★★★  时间:3天亚洲东方列车  欧洲东方列车亚洲版,1993年开通,为全球十大顶级火车之一。当你坐上这列火车,茂密的丛林、蜿蜒的河流、唯美的寺庙教堂……如画的南洋美景都可以透过车厢那大大的侧窗盡收眼底。  不知从何时开始,我有点厌倦飞机这种绝对便捷的交通工具,总觉得在方便的同时少了那么一份旅行的情趣。也不知因为节省了那几个小时的时间而错过了
绘图 田震琼  田震琼:网名花老道,定居大理的生态画家,田野学校自然观察、自然笔记课程导师。  “花老道”这个词,其实是北京人对一种常见蝴蝶的俗称,  这种蝴蝶遍布全国各地乃至全世界,而这种俗称却仅见于北京地区,  或许是通达的北京人见这种蝴蝶图案如花,翩翩飞舞如道家之逍遥?  田震琼痴迷花草,羡慕道家之道,以花老道的名字混迹植物江湖,  如果要在前面加个定语,那必须是—苍山 · 花老道。    
提起北海道,令我想起无垠雪景的白色世界;想起甜蜜诱人的“白色恋人”巧克力:想起氤氲缭绕的天然露天温泉……日本北海道途玛都TOMAMU滑雪天堂给了我梦境般的浪漫之旅,那是2008-2009年雪季,我参加了“第二届南山业余猫跳比赛”并幸运夺魁,获得了赴北海道途玛都滑雪场爽滑的免费旅程。最初进入深雪还有些不适应,偶尔会一头扎进白雪的“怀抱”。当体内的运动细胞完全苏醒之时,驾驭双板纵身于树林间,飞身从雪坡
第一次工業革命期间,George Stephenson和他的火箭号蒸汽机车改写了人类运输和出行的历史,从此,这种高效的转换空间的发展脚步便从未停止。如今列车的设计时速已经剑指400公里大关,但这并不妨碍我们选择慢下来看世界。铁轨能引发对远方的憧憬与愿望,车厢为旅行者设定了一种节奏,让旅行不再那么匆忙。车轮在轨道上鸣响,韵律流畅。车窗外,是流动的时光,车窗内,是静思的想象。也许每个热爱户外的人心中都
序列摄影作品赏析  这组作品来自2016红牛极限运动摄影大赛“Sequence by Sony”组的Top 5。该组别对于序列摄影的定义是:能够在一张图像中讲述完整的故事,而且捕捉到一组动作的每个步骤,展现一个连续的过程。这样的序列摄影,让我们欣赏到世界上最极限最完美的运动轨迹。  摄影师:Daniel Vojtěch  运动员:Miroslav Krejci, Jan Rudzinskyj, S
提名:蚂蜂窝旅行网  提名理由  蚂蜂窝旅行网是一个专注于实用旅行信息的整合性社交平台,从2006年成立之初的默默无闻到2012年的人气暴涨,蚂蜂窝以它低调的个性和丰富的内在积聚着越来越多的旅行爱好者。极富亲和力的页面版式、自主自由的交流平台和各地的分舵活动,给用户以强烈的归属感;根据主题、季节、地域分类的智能版块,尤其是蚂蜂窝的核心产品“旅游攻略”目前已覆盖全球95%以上的热门旅游目的地,使得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