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是一次全方位、多层次、多侧面的教育变革。要实现英语新课改的最终目标,关键在于整体提高英语教师的学科素养和教育素养。如果教师仍然是“穿新鞋走老路”,没有专业基本素养的发展和提升,没有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育实践的创新,新课程的价值理念和目标追求都只能是一句空话。因此,要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而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养,首先需要教师提高自身素养,“以己昭昭,才能使人昭昭”。对于英语教师来说,自身素养的全面提升,不但要体现在学科专业素养提高上,更要体现在专业精神以及职业追求的提高上。
首先,英语教师要有开放的心态和合作的意识。新课改要求提高英语教学的育人功能,要改变知识传授为本的教学观念,把单向知识传递的教学观转向课堂教学的意义建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必须要学会以平等的心态与学生交流与沟通,知识讲授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实际需求,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成为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平等合作者,意味着教师要变传统的“话语霸权”为开放、谦虚的倾听与磋商,通过真诚的赏识和关注,让学生感受到人与人交往的真诚、师与生互动的魅力,使教育教学活动真正成为学生增长知识的平台、培育心灵的福地、锻造品格的熔炉。
其次,教师要成为教学资源的开发者和教学活动的促进者。教学资源的开发包括两个层次的内容。第一,与其他学科相比,英语学科可用的文本资源、互动资源和互动平台都比较有限,除了课堂教学之外,学生接触英语的机会并不是很多,这就给英语语言的运用造成了障碍。因而,结合新课程教学内容模块化、生活化的特征,教师应该学会选择和积累与英语语言文化相关的文本、音像资料,充分利用英文报刊、英语教学软件、电视英语教学节目、英语教学资源库、国际互联网等信息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接触英语语言文化的机会,使学生所学到的语言和文化知识立体化、具体化。第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师生的生活体验与经验,使之成为有效的教学资源。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课堂教学过程是学生生命活动诸方面的内在联系、相互协调和整体发展,是一个师生合作、互动、交流与共同探究的过程。通过教学可以把师生的生命成长融入课堂教学过程之中,而这样的课堂教学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以及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价值,也有助于培养学生较强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简言之,在新课改背景下,课本不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的整合,使课程资源更加丰富。因此,开发教材以外的教学资源,开发课堂教学参与者自身的教学资源,将成为英语教师必须修炼的基本功。
再次,提升英语教学的文化内涵。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同时也是文化的载体,新课程目标中强调要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交际能力,其中最为重要的因素就是能够理解、体验目标语的文化信息,能够得体地运用目标语进行沟通与交流。得体的背后,是对英语语言所携带的文化观念和行为习惯、行为规范的了解、理解和内化。要想使学生具有英语语言的文化底蕴,首先需要教师把英语看做是英美文化的载体,而不仅仅是词汇、句型、语法、段落的简单记忆。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加强自身的英美文化修养,还要将其渗透在日常的交往和课堂教学过程中,给学生直观的文化体验。对于英语教师来说,多品读和欣赏英文原版著作,尽可能地利用与外国人接触的机会了解他们的文化习俗,都可以大幅度提高自身的英语文化意识和文化素养。
最后,改变传统的教学评价观。教材内容的改变、教学方法的更新、师生互动方式的转换,需要强有力的动力保障。在日常的英语课堂教学中,能够提供这一动力机制的,是教师对教学和学生的评价观念和评价方式。传统的课堂教学以及对学生的评价方式,过度发挥了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评价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的作用。新课改要求改变这一偏向,倡导评价指标多元化,评价方式方法多样化: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采用纸笔测验与实践能力测试相结合的评价方法,运用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研究论文等,综合考查学生在情感、态度、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与变化。这样的评价导向,要求英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再停留在以往的对其基础知识的考查上,而是要将评价多元化、情感化、实用化,让评价真正成为学生成长、发展的导向和动力。
教学不但是教师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不断促进自己发展的过程。新课程的理念和改革实践,为教师提供了重新审视自我的机会和平台,使教师有机会和可能在新的参照系下检验自己的教学实践,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作为英语教师,我们有必要不断增加新知识,更新自己的语言观和语言教学观,及时反思和改进教学行为,不断研究、创造、发展、丰富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在真正的意义上提高自身的英语教育教学基本素养,真正成为新课改的成功实践者,继而成为研究型、专家型的英语教师。
(责 编 流 水)
首先,英语教师要有开放的心态和合作的意识。新课改要求提高英语教学的育人功能,要改变知识传授为本的教学观念,把单向知识传递的教学观转向课堂教学的意义建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必须要学会以平等的心态与学生交流与沟通,知识讲授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实际需求,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成为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平等合作者,意味着教师要变传统的“话语霸权”为开放、谦虚的倾听与磋商,通过真诚的赏识和关注,让学生感受到人与人交往的真诚、师与生互动的魅力,使教育教学活动真正成为学生增长知识的平台、培育心灵的福地、锻造品格的熔炉。
其次,教师要成为教学资源的开发者和教学活动的促进者。教学资源的开发包括两个层次的内容。第一,与其他学科相比,英语学科可用的文本资源、互动资源和互动平台都比较有限,除了课堂教学之外,学生接触英语的机会并不是很多,这就给英语语言的运用造成了障碍。因而,结合新课程教学内容模块化、生活化的特征,教师应该学会选择和积累与英语语言文化相关的文本、音像资料,充分利用英文报刊、英语教学软件、电视英语教学节目、英语教学资源库、国际互联网等信息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接触英语语言文化的机会,使学生所学到的语言和文化知识立体化、具体化。第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师生的生活体验与经验,使之成为有效的教学资源。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课堂教学过程是学生生命活动诸方面的内在联系、相互协调和整体发展,是一个师生合作、互动、交流与共同探究的过程。通过教学可以把师生的生命成长融入课堂教学过程之中,而这样的课堂教学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以及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价值,也有助于培养学生较强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简言之,在新课改背景下,课本不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的整合,使课程资源更加丰富。因此,开发教材以外的教学资源,开发课堂教学参与者自身的教学资源,将成为英语教师必须修炼的基本功。
再次,提升英语教学的文化内涵。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同时也是文化的载体,新课程目标中强调要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交际能力,其中最为重要的因素就是能够理解、体验目标语的文化信息,能够得体地运用目标语进行沟通与交流。得体的背后,是对英语语言所携带的文化观念和行为习惯、行为规范的了解、理解和内化。要想使学生具有英语语言的文化底蕴,首先需要教师把英语看做是英美文化的载体,而不仅仅是词汇、句型、语法、段落的简单记忆。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加强自身的英美文化修养,还要将其渗透在日常的交往和课堂教学过程中,给学生直观的文化体验。对于英语教师来说,多品读和欣赏英文原版著作,尽可能地利用与外国人接触的机会了解他们的文化习俗,都可以大幅度提高自身的英语文化意识和文化素养。
最后,改变传统的教学评价观。教材内容的改变、教学方法的更新、师生互动方式的转换,需要强有力的动力保障。在日常的英语课堂教学中,能够提供这一动力机制的,是教师对教学和学生的评价观念和评价方式。传统的课堂教学以及对学生的评价方式,过度发挥了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评价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的作用。新课改要求改变这一偏向,倡导评价指标多元化,评价方式方法多样化: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采用纸笔测验与实践能力测试相结合的评价方法,运用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研究论文等,综合考查学生在情感、态度、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与变化。这样的评价导向,要求英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再停留在以往的对其基础知识的考查上,而是要将评价多元化、情感化、实用化,让评价真正成为学生成长、发展的导向和动力。
教学不但是教师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不断促进自己发展的过程。新课程的理念和改革实践,为教师提供了重新审视自我的机会和平台,使教师有机会和可能在新的参照系下检验自己的教学实践,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作为英语教师,我们有必要不断增加新知识,更新自己的语言观和语言教学观,及时反思和改进教学行为,不断研究、创造、发展、丰富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在真正的意义上提高自身的英语教育教学基本素养,真正成为新课改的成功实践者,继而成为研究型、专家型的英语教师。
(责 编 流 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