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解免疫疫苗接种情况,促进我市免疫规划工作,提高国家免疫疫苗接种率,评价预防接种效果。开展本次免疫接种率调查,对全市5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乡镇进行了适龄儿童接种率情况进行现场调查。
资料与方法
12~23个月龄儿童每个村(委)7名儿童,其中西安区调查210人、龙山区调查212人、东丰县调查210人、东辽县调查210人,共计842人。
方法:按照计划免疫技术规程的按容量比例概率法(PPS)进行抽样调查。
标准:合格接种率判断[1]:①有准确的出生年,月,日和接种年,月,日记录;②免疫起始月龄不提前;③接种针次间隔不缩短(≥28天);④基础免疫在12个月龄内完成;⑤填写齐全,记录清楚,不缺项。凡经核实符合免疫程序,全程全量接种为合格接种。凡未建卡,证者,未接种者,接种起始月龄提前,间隔时间不足者,未全程全量或超龄接种以及卡,证记录不清,卡证不符者,均视为不合格接种或未接种。
结 果
建卡率、建证率:调查适龄儿童842名,其中本地儿童758名,建卡率、建证率100%,外地儿童57名,建卡率、建证率100%。本地卡证合格率96.81%,外地卡证符合率89.47%;规范建证率分别为本地98.47%、外地87.72%。卡证符合率与规范建证率,见表1。
疫苗接种率,见表2。
不合格接种情况,见表3。
本地儿童接种率98.09%,迟种原因都是因病推迟接种;外来儿童合格接种89.95%,原因为未接种疫苗1人次,因病迟种疫苗17人次,未完成全程免疫1人次。外地儿童接种率偏低。讨 论
本次调查显示有一些流动儿童家长文化程度不高,预防保健意识低下,不了解预防接种知识,不知道孩子出生后都应该接种哪些疫苗,对这些疫苗的作用及接种后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更是一无所知。流动人口经济收入低,经济原因和自费疫苗收费的影响,部分家长不了解国家计划免疫免费政策和自费疫苗自愿接种的政策,怕费用太高而拒绝接种疫苗。家长对计划免疫接种的意义认识不足,需求意识较弱,认为预防接种的疫苗可种可不种。家长对预防接种缺乏积极性,缺乏信息,对接种缺乏信任。嫌接种地点太远,不知道要接种,或无人带小孩去接种,听信谣言。因此,就不能自觉带孩子到接种点接种疫苗,个别家长还拒绝为孩子接种疫苗。使基层计免工作人员处于两难境地,一方面国家的政策法规要求工作人员必须及时为适龄儿童提供可靠的免疫服务,另一方面来自家长们的不配合。这是由于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工作量大,社区人员少,一人身兼多项防保工作,接种人员压力大,造成接种人员积极性不高。一部分接种人员不能经常深入基层,对本辖区儿童掌握不清,造成卡证不符。个别社区免疫规划队伍不稳定,造成接种人员不足。接种人员责任心不强,不能很好地掌握免疫程序,造成适龄儿童漏种和提前接种。同时也造成了对流动儿童无过多时间调查摸底和宣传工作,影响了流动儿童计划免疫工作的质量。
儿童计划免疫的成功实施,有效的减少和控制了疾病的发生。实施计划免疫是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手段。儿童的计划免疫接种率是评价计免工作落实与否的客观指数。因此,要做到以下几点:①提高公众对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认识:要积极发挥社会各方面力量,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国家免疫规划政策和成就,以及实施免疫规划保护公众健康的重要意义。开展经常性宣传与“4·25”预防接种日宣传活动,广泛普及预防接种知识,提高全社会参与国家免疫规划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全社会参与实施国家免疫规划的氛围。让儿童家长尤其是流动儿童家长都能积极主动配合,积极参与。②提高执行国家免疫规划的能力:根据我市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任务,加强免疫规划相关机构和队伍的建设,合理规划和设置接种单位,调整和充实免疫规划专业人员和基层接种人员。制定培训计划,做好免疫规划专业人员、基层接种人员和医疗机构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市、县两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加强基层免疫规划工作人员的技术指导。③规范预防接种行为,提高免疫服务质量:要根据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内容和要求,结合本地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免疫服务形式,增加服务次数,确保适龄儿童及时得到预防接种服务。加强预防接种服务管理,严格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相关规定和新的免疫程序开展预防接种。强化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工作,努力提高接种率。积极配合教育部门做好儿童入托、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做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管理和数据审核,为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提供信息支持。④督导与评估:市卫生局、市疾控中心要经常组织对辖区内落实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情况进行督导评估,制订科学的督导评估方案,市、县逐级定期开展督导和评估活动,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解决,督促指导各项措施落到实处。结合“绩效考核”对两区两县免疫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考核评价。
资料与方法
12~23个月龄儿童每个村(委)7名儿童,其中西安区调查210人、龙山区调查212人、东丰县调查210人、东辽县调查210人,共计842人。
方法:按照计划免疫技术规程的按容量比例概率法(PPS)进行抽样调查。
标准:合格接种率判断[1]:①有准确的出生年,月,日和接种年,月,日记录;②免疫起始月龄不提前;③接种针次间隔不缩短(≥28天);④基础免疫在12个月龄内完成;⑤填写齐全,记录清楚,不缺项。凡经核实符合免疫程序,全程全量接种为合格接种。凡未建卡,证者,未接种者,接种起始月龄提前,间隔时间不足者,未全程全量或超龄接种以及卡,证记录不清,卡证不符者,均视为不合格接种或未接种。
结 果
建卡率、建证率:调查适龄儿童842名,其中本地儿童758名,建卡率、建证率100%,外地儿童57名,建卡率、建证率100%。本地卡证合格率96.81%,外地卡证符合率89.47%;规范建证率分别为本地98.47%、外地87.72%。卡证符合率与规范建证率,见表1。
疫苗接种率,见表2。
不合格接种情况,见表3。
本地儿童接种率98.09%,迟种原因都是因病推迟接种;外来儿童合格接种89.95%,原因为未接种疫苗1人次,因病迟种疫苗17人次,未完成全程免疫1人次。外地儿童接种率偏低。讨 论
本次调查显示有一些流动儿童家长文化程度不高,预防保健意识低下,不了解预防接种知识,不知道孩子出生后都应该接种哪些疫苗,对这些疫苗的作用及接种后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更是一无所知。流动人口经济收入低,经济原因和自费疫苗收费的影响,部分家长不了解国家计划免疫免费政策和自费疫苗自愿接种的政策,怕费用太高而拒绝接种疫苗。家长对计划免疫接种的意义认识不足,需求意识较弱,认为预防接种的疫苗可种可不种。家长对预防接种缺乏积极性,缺乏信息,对接种缺乏信任。嫌接种地点太远,不知道要接种,或无人带小孩去接种,听信谣言。因此,就不能自觉带孩子到接种点接种疫苗,个别家长还拒绝为孩子接种疫苗。使基层计免工作人员处于两难境地,一方面国家的政策法规要求工作人员必须及时为适龄儿童提供可靠的免疫服务,另一方面来自家长们的不配合。这是由于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工作量大,社区人员少,一人身兼多项防保工作,接种人员压力大,造成接种人员积极性不高。一部分接种人员不能经常深入基层,对本辖区儿童掌握不清,造成卡证不符。个别社区免疫规划队伍不稳定,造成接种人员不足。接种人员责任心不强,不能很好地掌握免疫程序,造成适龄儿童漏种和提前接种。同时也造成了对流动儿童无过多时间调查摸底和宣传工作,影响了流动儿童计划免疫工作的质量。
儿童计划免疫的成功实施,有效的减少和控制了疾病的发生。实施计划免疫是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手段。儿童的计划免疫接种率是评价计免工作落实与否的客观指数。因此,要做到以下几点:①提高公众对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认识:要积极发挥社会各方面力量,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国家免疫规划政策和成就,以及实施免疫规划保护公众健康的重要意义。开展经常性宣传与“4·25”预防接种日宣传活动,广泛普及预防接种知识,提高全社会参与国家免疫规划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全社会参与实施国家免疫规划的氛围。让儿童家长尤其是流动儿童家长都能积极主动配合,积极参与。②提高执行国家免疫规划的能力:根据我市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任务,加强免疫规划相关机构和队伍的建设,合理规划和设置接种单位,调整和充实免疫规划专业人员和基层接种人员。制定培训计划,做好免疫规划专业人员、基层接种人员和医疗机构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市、县两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加强基层免疫规划工作人员的技术指导。③规范预防接种行为,提高免疫服务质量:要根据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内容和要求,结合本地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免疫服务形式,增加服务次数,确保适龄儿童及时得到预防接种服务。加强预防接种服务管理,严格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相关规定和新的免疫程序开展预防接种。强化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工作,努力提高接种率。积极配合教育部门做好儿童入托、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做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管理和数据审核,为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提供信息支持。④督导与评估:市卫生局、市疾控中心要经常组织对辖区内落实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情况进行督导评估,制订科学的督导评估方案,市、县逐级定期开展督导和评估活动,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解决,督促指导各项措施落到实处。结合“绩效考核”对两区两县免疫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考核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