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智能制造技术专业中的改革实施策略探讨

来源 :时代汽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smallstar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当前的情况来进行分析,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无法为新时期社会的发展提供新型人才作为支持,特别是在智能制造行业,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达成预期教学目标,这从某种角度来说,阻碍了制造行业的发展。在这一情况下,将一体化教学模式应用到智能制造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之中,可以较为有效的提升教学效果,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成为新时期智能制造行业需要的人才。本篇文章简要介绍了智能制造技术,分析了智能制造技术专业教学中存在问题,并探究了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智能制造技术专业改革措施,希望能够为智能制造技术专业发展提供支持。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模式 智能制造技术专业 改革 策略
  Discussion on the Reform and Implementation Strategies of the Integrated Teaching Model in the Specialty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Zhu Yixin
  Abstrac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the traditional talent training model can no longer provide new talents as suppor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in the new era. Especially in the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have been unable to achieve the expected teaching goals. From this perspective, it hinder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Under this circumstance, applying the integrated teaching model to the teaching reform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promote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and make students the talents needed by the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the new era. This article briefly introduces the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analyzes the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and explores the reform measures of the integrated teaching model in the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specialty, hoping to provide suppor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Key words:integrated teaching model,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specialty, reform, strategy
  新時期,我国想要增强自身的整体实力,在国际市场中占据优势,就必须要将人才培养作为工作的重要内容,为社会的发展提供综合能力较强的应用型人才作为支持。高等院校、职业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场地,为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输送了较多人才。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其仍然使用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无法为智能制造行业的发展提供支持,需要运用一体化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式。
  1 智能制造技术
  智能制造技术,主要是将计算机技术作为立足点,对于制造行业的行为、思维、决策等进行模拟,智能化程度比较高。可以将智能化活动和智能机器设备相关联,为制造行业各个环节的开展提供支持,真正达成了制造企业高度集成化这一目标,是对于部分智能制造专家脑力劳动的补充,并且其还能够对于制造专家的行为、思想观念等进行搜集、汇总,达成信息工程目标,是一种可以使生产更加高效、技术含量较高的制造技术。
  2 智能制造技术专业传统教学中存在问题
  第一,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仍然将自身作为教学主体。目前,智能制造技术专业教师在开展教学时,仍然将自己作为教学的主体,由自己对于知识进行讲解,学生只需要负责听,并没有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和学生进行的沟通、交流比较少,课堂气氛较为沉闷,这严重降低了学生进行学习的热情[1]。并且,这从某种角度来说,提升了学生对于教师的依赖程度,长此以往,学生很可能不愿意自己进行思考,这不但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还阻碍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增强,严重限制了学生今后的发展。第二,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将理论和实践相衔接。因为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所开展的教学更加注重理论知识传递,对于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足,并没有意识到将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衔接的重要性,所开展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互独立,这就导致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难以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很难理解所学的知识,导致教学效果得不到提升。第三,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认识到重点。智能制造技术作为我国制造行业的关键内容和发展方向,能够对于智能制造行业的发展产生影响。在传统模式下,教师进行教学过于注重理论,并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导致学生只能纸上谈兵,综合能力得不到提升[2]。   3 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智能制造技术专业改革实施措施
  一体化教学模式可以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相联系,可以较为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印象,提升学生对于专业技能进行应用的能力,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必须要对于一体化教学模式予以充分关注。运用一体化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
  第一,对于教学方案进行调整。智能制造技术专业在进行人才培养时需要考虑到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制造行业的发展方向、人才需求等,并根据对于人才的需要进行走访、调查,了解企业需要人才类型,从而制定出更好的人才培养方案,为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持。在这个过程中,院校还应该加大力度对于行业标准进行分析,学习成功院校的培训方式和技巧,考虑到自身所具有的教师团队、设施设备以及场地等方面的内容,制定出针对性较强的一体化教学方案,将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作为教学的关键内容,确保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可以共同开展,为学生提供进行实训的机会[3]。在这一基础上,还应该贯彻现代职业教学标准,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确保学生可以通过一体化教学模式,提升自身对于新知识、新设备、新技术进行应用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将企业文化融入其中,确保学生可以在企业文化影响下,获得更好的发展,达成深化校企合作教学模式这一目标。
  第二,加大力度发掘教学资源。首先,要对于院校所运用的教材编制模式进行创新,确保教材内容可以将实践和理论相衔接。目前,我国所运用的传统教学方式并没有完成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所安排的实践内容明显要少于理论。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和安全标准、操作流程等方面相关知识较少,很难满足学生就职需求,也可以理解为在教学的过程中很难通过重难点知识讲解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在这一情况下,院校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考虑到学生今后需要进行的工作以及发展规律等,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相关联,为学生提供适宜自身发展的现代化教材。其次,对于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应用,可以借助于微课、网络视频等教学资源对于学生进行教学。这可以较为有效的提升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使学生认识到需要学习的内容以及要掌握的知识和技巧等,这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于知识的印象,在第一时间解决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4]。在对于教学资料进行编写时,教师应该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发展规律以及专业需求等,从多个角度为学生提供服务,增强学生资助学习能力。除此之外,还可以借助于虚拟现实技术对于学生进行教学。这一技术可以对于现实场景进行模拟,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加真实的体验感,认识到智能制造的不同环节以及使用条件等,增强学生对于智能制造技术专业的认识,更好的对于相关技术进行应用,这有效提升了教学效果。在这个过程中,院校还可以搜集企业进行生产、经营、设计的相关资料,并将其作为教学资源,这可以使学生在今后更好适应需要进行的工作。
  第三,对于教师队伍进行调整。从当前的情况来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我国智能制造技术专业的双师型教师数量比较少,理论知识教师和实践教师是分离的,理论教师缺乏进行实践的经历,实践教师所掌握的理论知识比较少,这就导致所开展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联系并不密切,严重阻碍了教学的顺利开展。在这一情况下,院校应该认识到培训双师型教师的重要作用,加大力度培训现有的教师团队,确保教师既能够具有较强的理论知识还能够熟练的对于技术进行应用。首先,应该组织教师参与实践活动,并组织教师沟通、交流,确保所有教师都能够对于智能制造技术不同环节形成一定认识,从而提升教师的专業能力,推动教师的全面发展。其次,应该制定完善的奖惩制度,鼓励学生参与到职称评定之中,并具备一些竞赛活动,确保教师可以在奖惩制度的影响下,更加注重自我提升[5]。再次,要对兼职教师进行培训,将其作为教师队伍的关键构成,并提升对于兼职教师的标准,确保兼职教师可以在具有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除此之外,院校还应该邀请一些在企业中的骨干参与到教学之中,提升专业教学效果,组建一支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使课堂教育和社会实践产生更为密切的关联,为人才培养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满足新时期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要求。
  第四,提供适宜的教学场地。高校在进行智能制造技术专业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分析一体化教学改革原则,并将其落到实处,对于现有的场地和教师进行整改,制造一个专门的一体化人才培养场所,满足一体化教学需求,提升教学效果。一,应该为教师和学生提供进行交流的场所,并根据教学需求,配备专业程度较高的多媒体设施。二,要构建专门的区域,为学生分组交流提供保障,确保学生能够亲身参与到操作之中,通过实际操作提升自身的动手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在尚未开展教学时,高校需要购买一些必备设施,比如说机床、数控中心、车床、计算机等,只有如此,才能够确保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的顺利开展,为智能制造技术专业教学水平的提升提供保障[6]。
  4 结语
  根据上文来进行分析,智能制造技术专业教学能够为制造行业的发展提供更多新型人才作为支持,从某种角度来说,可以提高我国整体经济实力。但是,从现实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智能制造技术专业在教学的过程中还有着一些问题,无法及时的进行解决,导致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在这一情况下,相关人员必须要及时的制定措施将一体化教学模式应用到智能制造技术专业之中,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多智能制造专业人才作为支持,推动我国制造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呈娟.智能制造背景下数控加工专业“三三五”课程体系构建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7.
  [2]夏铁军.智能制造背景下中职机械制造专业《数控机床》课程教学改革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20.
  [3]孟广斐.一体化课改理念下的技师学院校内实训基地建设[D].浙江工业大学,2016.
  [4]疏剑,付强,程林.以智能制造项目为依托的一体化“数控加工中心”课程教学实施[J].科技视界,2020(06).
  [5]肖天非.基于产教融合背景下的智能制造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 职业,2020(15).
  [6]郝飞.“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的智能制造教学创新研究[J].职业,2019(21).
其他文献
摘 要:进气温度对车辆的动力性影响很大,在动力性开发过程中考虑不足会导致不同气象条件下动力性试验差异明显,最终导致在对动力性能指标达标验证时出现偏差。本文对某款车不同进气温度下的动力性能对比,并将实车测试数据与仿真数据进行对比,为后续动力性开发过程提供一种参考。  关键词:动力性 环境温度 进气温度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of Ambient Temperature
摘 要:随着1+X证书制度的逐步实施,适应职业院校的教育改革也在不断的深入与完善。本文依据汽车运用与维修技能等级标准,按照三级递进式技能要求优化《汽车发动机故障检测与维修》课程教学内容与设计。精准定位汽修专业岗位能力的培养目标,实现横向技能贯通、纵向技能提升的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1+X证书 发动机故障检测与维修 课程设计  Design and implementat
摘 要: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汽车电子与智能化技术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现代化的生活中,汽车工业也逐渐实现电子化与智能化。在提高汽车的各项性能上,汽车电子起到了主要作用,随着电动化和智能化的提升,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新的需求,汽车电子技术上也大规模地运用了电力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从而支持汽车向低碳环保、安全智能的新型移动出行交通工具转型,汽车电子技术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同时汽车电子技术将更加开放
摘 要: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各种要素、资源、发展条件日渐成熟的当下,职业教育面临新形势,汽车电子应用技术专业定位“基础平台+菜单培养”的新模式,改革课程体系,借助“项目教学法”“任务教学法”培养学生通识能力,专业通用能力,专业特殊能力。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 职业教育 人才培养  Discussion on the Training Plan for the Professional Talents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互联网技术已经实现基本普及,我国民众对于计算机的认知和运用也得到了跨越性提升,各大领域对于信息化技术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对于机电设备的管理而言,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传统管理模式显然已经无法满足多样化的机电设备管理需求,而利用信息化技术科学高效地管理机电设备必将成为当下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因此,相关人员应积极打破桎梏,充分利用信息化网络技术,提升机电设备的使用和管理效率
摘 要:随着我国当前电器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成熟和普及应用,在很大程度上便利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电气自动化和汽车制造工艺的完美结合,不仅极大提升了汽车用户的驾车体验,而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驾驶员和乘客的人身安全。文章基于当前电气自动化在汽车制造中的应用进行了简单分析,并对汽车制造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进行了阐述,最后对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汽车制造中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预估。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技术
伴随着当下智能设备高速的普及,使得人机交互技术逐渐深入到人们日常生活的诸多领域当中。在当下的情感智能人机交互,已经逐渐成为人工智能、机器视觉以及数据挖掘领域当中十分重要的研究话题。另外,在数字化相机的普及,也让人们对于单目可见光视觉的人机交互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本文的分析中,就针对当下情境感知智能人机交互技术要点进行分析。
摘 要: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对于促进各个行业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让每个企业的运营方式都能够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车辆控制工程在实施的过程中已经广泛应用此种先进技术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让所有工作环节都能够在崭新的工作环境中有条不紊地运作下去。为此,相关技术人员在执行各项工作任务的时候需要进行更多方面的思考,将宝贵的工作经验和崭新的智能化控制技术进行有机融合,切实提升所有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摘 要:随着新能源汽车的迅速发展,相关的新能源汽车后市场对具有新能源汽车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维修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汽车类高职院校一直为汽车后市场输送大量的汽车维修人才,但多是针对传统燃油车维修人才进行培养,对于新能源汽车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还不够完善,学校与产业之间出现了脱节现象。基于红旗订单校企合作项目得的推进,红旗新能源汽车的车型信息、汽车结构,以及维修使用上可以掌握详细的资料,并且对于
摘 要: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由56个少数民族组成的国家,各民族之间团结互助、友爱共赢是国家凝聚力的核心,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历史和地域因素导致一些社会性问题,在经济、文化方面存在着差异,民族地区的社会问题愈发凸显,需要大量的有专业性知识的社会学人才来处理解决各民族的社会问题。因此培养民族地区高校社会专业的人才成为一个重点工作,如今各民族地区缺乏大量的社会学人才,民族地区高校社会学专业的建设思路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