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自中唐以后,李杜一直齐名并称,尽管李杜不可论优劣直到今天仍为学界的主流意见,但在历代的接受和经典化的过程中杜甫明显占有优势.这一现象引出三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一、李杜可否论优劣?二、如何评判李杜优劣?三、杜甫凭什么理由胜出?若从经典化的视角,结合传统的作家品第论便可对这些问题背后的学理进行探讨,最终可以发现:杜甫的诗歌史意义超过李白的理由在于杜诗创造了一种与古典审美理想相联系的有关“老”境的诗歌美学.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中唐以后,李杜一直齐名并称,尽管李杜不可论优劣直到今天仍为学界的主流意见,但在历代的接受和经典化的过程中杜甫明显占有优势.这一现象引出三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一、李杜可否论优劣?二、如何评判李杜优劣?三、杜甫凭什么理由胜出?若从经典化的视角,结合传统的作家品第论便可对这些问题背后的学理进行探讨,最终可以发现:杜甫的诗歌史意义超过李白的理由在于杜诗创造了一种与古典审美理想相联系的有关“老”境的诗歌美学.
其他文献
清儒卢文弨、邵晋涵等首倡《史记集解》原别自单行而不与《史记》正文相附之说,张元济持同样的观点,中华书局点校本《史记》的《出版说明》、修订本的《修订前言》沿袭张说,陈陈相因,形成定论,影响至巨.通过研读隋、唐史《经籍志》《艺文志》的著录以追本溯源,解析《史记集解序》《史记索隐序》《史记索隐后序》关于“集解”与《史记》本文合体的言说,全面清点并分析《史记》本文与三家注字数,可证明《史记集解》别自单行而不与《史记》正文相附之说不能成立.“《史记》八十卷裴驷集解”是裴驷据徐广《史记》校本随文施注,合本文、子注为一
为适应媒体融合发展,打造全媒体矩阵,大量广播电视节目入驻新媒体平台,媒介形态转变使节目主持人面临新的要求和挑战.本文认为,基于新媒体传播特点与节目定位,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应积极促进自身角色转型与业务提升,从信息传递者转型为多向沟通者,从内容传达者转型为内容的有机组织者,从信息告知者转型为观众的陪伴者,从播音主持专业人才转型为多种艺术、技术复合型人才.
李治华的红学研究可分为三个时期,且每个时期都有其鲜明的治学特征:他的前期研究专注于《红楼梦》文本内的考证,自建了集诸本之长的翻译新底本;中期研究勤于文本之外的历史考证,为法语读者再现了新红学史,构建了以“三个阶段的曹雪芹和《红楼梦》诸本渊源流变”为中心的研究体系;后期研究既立足于文本之中又兼备世界眼光,开拓了我国比较文学视域下的《红楼梦》和《追忆似水年华》研究的新视野.李治华三个时期的红学研究呈螺旋上升的趋势,为解读曹雪芹和《红楼梦》提供了颇具创见性的意见和极富启迪性的研究视角.
不同方法论的背后不同程度地隐含了不同的伦理取向.依据马克斯·韦伯的“价值关联”和“价值无涉”两种方法论原则,对“为己之学”为代表的传统儒家方法论和韦伯提出的“价值中立”两种方法论原则中所包含的价值取向进行对比分析,以期进一步挖掘两种治学方法对善恶本质认识的不同,为区分中西哲学思考模式的不同提供另一个视角的理解.
在唯物史观的宏大叙事中,社会形态的演变伴随着人和制度伴生关系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理论和制度观揭示了人和制度的发展规律.制度与人的关系从原始状态的人服从于制度,发展到制度服务于人,再发展到人的制度信任,经历了“人化制度”和“制度化人”的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应该遵循马克思主义人学制度观,使制度越来越完善,使人在制度中全面发展.
闽南话在文化传承与对台对外传播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闽南话缺乏科学有效的发音发声训练方法体系,闽南话电视节目主持人培养面临困境.本文运用戏剧人类学和人类表演学的理论,认为可以将国际前沿发音发声训练方法导入中国方言主持培训,以呼吸为灵魂,以体式为载体,建构具有可复制性与可推广性的闽南话电视节目主持人发音发声训练的方法体系,有助于培养适应新时代国际传播需要的闽南话节目主持人.
善无畏、金刚智和不空是唐代密宗的开创者,他们在中土弘法传教,留下了数量巨大、可供梵汉对音研究的梵汉密咒.前贤对不空的研究比较深入,而善、金二师相关的研究尚属空白.文章通过收集和整理善、金二师的对音材料,进而探讨二师全浊声母的音值.
郭璞《游仙诗》主旨问题至今仍有争议,其中又以《诗品》“坎凛咏怀”说影响最为深远.但锺嵘立论有其特定的批评边界,他旨在反驳以刘勰、李充为代表的主流观点,为自家选诗、论诗张本,摘句具有鲜明的“为己性”特征.论者欲准确把握《游仙诗》主旨,首先就要弄清郭璞当时的创作动因.檀道鸾《续晋阳秋》对此有相当完整的叙述,逻辑谨严,“至过江,佛理尤盛”的文化变局对身陷社交困境的诗人有所启发,是《游仙诗》创作的直接动因;东晋门阀士族普遍信奉神仙道教,郭璞《游仙诗》借鉴早期道教传播中的某些特点,将自己塑造成“师者”的形象,试图利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强调要“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坚定\'四个自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新华社,2018).但目前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还普遍存在过分注重学科教学、立德树人意识比较淡漠、课程思政缺乏有效措施的倾向,因此
奥运会既是体育竞技的战场,同时也是文化传播与舆论较量的战场.在对东京奥运会的传播活动中,总台体育解说在新的传播生态语境下,成为“讲好中国故事”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符号学、叙事学视角,将体育解说看成对赛事现场的文本编码叙事传播活动,提出了解说在国家形象与民族记忆建构中的“叙事框架递进模型”.同时,从舆论与价值的归正、仪式的联觉、叙事体裁的创新等三个方面对体育解说的叙事传播效果进行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