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缓刑适用角度反思我国亲属证人拒证权r——基于562个样本案件的实证分析

来源 :湖南警察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begg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完善我国亲属证人的拒证权利不仅是对我国古代“亲亲相隐”制度的史海钩沉,更是我国人权保障融入现代法治的一条必经之路.我国虽然没有明确专门关于刑事案件中亲属证人拒证权的法律规定,但在强制证人出庭的规定中排除了父母、配偶及子女的出庭作证义务,为亲属证人拒证权的完善打开了一个突破口.分析亲属证人的刑事程序权利和亲属证人拒证权存在的法理基础可以快速找到该制度在证据法上的定位,而探索妨害司法类犯罪中如何对亲属证人进行量刑和是否适用缓刑可以了解到我国司法实践中亲属证人因缺乏拒证权易被追诉和缺乏救济的问题.因此,应从实体和程序着手,完善权利主体范围和例外情形,来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亲属证人拒证权制度.
其他文献
所谓“自主写作”就是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周围的世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周围的世界,然后将自己的观察感受所得形诸于语言文字。一句话,写作是个人情感、灵性的外化。学生既然是写作的主体,写作教学自应以学生为本位,学生的写作活动自应是自主性写作。  然而这些年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写作教学被人为扭曲了。为了升学考试,“写什么”都局限于教材规定的内容和划定的范围。“怎样写”必须遵循教师指出的几种模式。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同时还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以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可见数学学习与生活息息相关,教师要善于用身边的数学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一、寻找生活中的原型,直接利用原型进行教学。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也只有让它扎根于生活的土壤中
期刊
摘要 人们只知道刘备和诸葛亮是鱼水关系,最佳政治拍档,殊不知,诸葛亮和阿斗也是一对最佳政治拍档。是少主老臣如何相处的典范。  关键词 诸葛亮 后主 政治拍档  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君明臣贤式的政治拍档,如齐桓公和管仲,刘邦和萧何,唐太宗和魏征,他们彼此惺惺相惜,相得益彰,彼此成就了对方,为后世统治者和史家所推崇。其实,细细考究,历史上还有一对君臣政治拍档,相处融洽,相得益彰,为后世忽
摘 要:课堂导入是一门艺术,好的导语能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提高学习效率。本文谈初中语文课的六个导入方法:①利用原有认知导入;②故事导入;③情境导入;④抓住文题,激趣导入;⑤巧设圈套导入;⑥设置悬念导入。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 导入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一个好的开头是师生间建立感情的第一座桥梁,它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