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例心脏穿透伤
【机 构】
:
450003 河南省人民医院胸心外科450003 河南省人民医院胸心外科,450003 河南省人民医院胸心外科
【出 处】
: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发表日期】
:
1996年12期
其他文献
研究钬激光和高功率二氧化碳激光在急性缺血心肌上产生穿透室壁全层隧道对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以20kg体重Yorkshire猪分为钬激光组(7只),CO2激光组(10只)及对照组(8只)进行实验。结果表明:钬激光无法产生满意的激光隧道,但有诱发新生血管形成的可能;高功率二氧化碳激光能够产生理想的激光隧道,对急性缺血心肌提供血液灌注,并可避免室颤的发生。但远期通畅仍有待解决。
为阐明中央型姑息术在重症青紫型先心病治疗中的特殊意义,对30例接受中央型姑息术的重症青紫型先心病病儿进行回顾性研究。术前血管造影证明病儿均有肺血管发育不良。6例接受中央型分流;18例接受姑息性右室流出道重建;6例接受复合中央型姑息术。结果术后死亡2例(6.7%),28例生存者周围动脉氧饱和度从术前0.625±0.07提高到0.829±0.07、活动耐量增加,3年内15例(54%)二期根治成功,术中
手术纠治先天性冠状动脉心腔瘘20例。平均年龄18.65(5~52)岁。瘘源自右侧冠脉者16例,左侧冠脉者4例;漏入右室13例、左室4例、肺动脉2例及右房1例。闭合瘘口(管)的术式有三种:(1)经受累心腔修复7例;(2)切开扩大的冠状动脉修补6例;(3)经心表面褥式垫片缝扎瘘道(不用体外循环)7例。1例合并右冠状动脉瘤者同时作修整术。20例全部康复;平均随访8年无复发或死亡。作者认为如病理解剖情况许
探讨721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28例(3.8%)残余漏的发生原因和转归,提出正确的防治方案。分析认为造成残余漏的主要原因是手术技术问题。对残余缺损<0.5cm无症状者,可暂不手术;>0.5cm有症状者,应及时再手术。本组二次手术修补3例,自行闭合4例,缩小17例,无变化1例,变大1例,死亡2例。作者提出,提高修补技术和掌握适当再手术时机是残余漏预防和治疗的关键。
为减少外科治疗慢性心房纤颤并发症,设计了新手术方案,并应用于临床。方法:窦律重建术通过心房区域化减少心房损伤范围;采用电热凝加缝合法以消除或减少并发症;同时通过对左房底部的操作消除局部纤颤。结果:19例机械瓣替换术者和1例房室管畸形修补术者,同时进行了窦律重建术。本组病人无住院死亡,无心房麻痹发生,无心房出血并发症。18例病人心脏复跳后立即恢复窦性心律。术后3个月窦性心律的维持率为90%(18/2
为探讨心脏直视手术在常温体外循环不同灌注流量下组织摄氧情况,对连续20例在常温体外循环下行成人心脏手术以4组不同灌注流量行分时段(20分钟为一个时段)观察研究,监测动、静脉血气分析,计算氧利用率和摄氧量。A组每分钟流量2.0~2.1L/m2,氧供需平衡的时段占64%,氧利用率为36.2±9.0%,摄氧量每分钟110.9±41.0ml/m2;B组每分钟流量2.2~2.4L/m2,氧供需平衡的时段占7
为探讨心脏灌流及体外循环(CPB)心内直视手术期间的内皮素(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用含有ET和ET+CGRP的KH液分别对离体大鼠心脏进行灌流并观察冠脉流量、乳酸脱氢酶(LDH)及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对CPB心脏手术病人围术期测定ET和CGRP含量。结果:(1)大鼠心脏在ET灌流期间冠脉血流明显减少,MDA生成和LDH漏出显著升高;同时灌流CG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