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探索

来源 :家教世界·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chao04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关于中学数学教学方法的中学数学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也在教育界成为了一个很值得探索的问题,关于中学数学的教学方法的探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但其基本的方法和理论大致都是一致的,即从学生的适应性和学生的学习特点改进教学方法,其次是老师能够善于改变自己的教学,做到老师和学生的互补,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打造优质高效的课堂。关于中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探索需要长时间的摸索,再将其总结出来进行归纳,寻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中学数学;探索;教学方法
  1 中学教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重教轻学成了最严重的问题
  重教轻学是现在数学教学中存在的最大问题,这个过程中老师太强调对于学生的教学而忽视了学生本身的思考和学习,这导致了学习中的本末倒置。学生在学习中处于主体地位,本应加重对学习的思考,而不是过多地依靠老师来讲解。老师过多地讲解不仅仅使得学生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也容易让学生从内心产生对老师的抗拒心理,这样的教学方式不符合素质教学的基本要求,严重地违背了教育的初衷和本质,对于学生而言有很多方面的不利。因此,在实际的中学数学的教学中应格外地注意要改变重教轻学的现状,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和中心力量。
  1.2没有合适的教学方法适用于所有的学生
  由于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特点,他们可能适用于不同的教学方法,这给数学的教育提出了很大的难题,因为找不到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来对学生进行统一的知道。又由于现实的教学中老师的讲课方法和教课过程过于单一,导致了学生们无法适应这一教学方法,导致了学习成绩的下降和学习兴趣的降低。这同时影响了学生的听课效果,不利于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转化成其内在的素质和能力,这是这种教学方法存在的极大弊端,因此,没有现存的哪种教学方法适用于所有的学生的学习,这就要求老师能够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学习特点,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而对其进行正确的指导。
  2 对于中学数学教学的反思
  2.1应试教育下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很低
  中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学习没有兴趣是一个很常见的问题,这直接导致了教学效果的下降,不利于学生整体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一方面,应试教育的压迫使得老师和学生以及家长太过看重学生考试中的分数,忽视了学生本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学素质的培养;另一方面,不合理的教学方法导致了老师和学生关系的不和谐,老师所讲的知识不能被学生完全意会和理解,老师同时也不能完全明白学生的疑难点和对教学的需求度。这两个原因使得数学教学的进程大大减缓,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和能力的提升,为中学素质教育的改革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2.2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不强
  学生的主动性太差给教学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主动性的薄弱让老师和学生之间形成了很深的沟壑,他们之间没有进行有效的交流和知识上的讨论,这对教学造成了很大的阻碍。对于学生来说应该积极地就数学上的问题进行探讨,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培养广泛的学习兴趣,提高在学习中的主动位置,不能一味地听从老师的讲课,而应该自己独立地思考,形成自己的学习方式,敢于用批判性的思维对老师所讲和所教的内容进行质疑,这也是学习的重要方法,这一方法能够大大地提高学习的效率和学习效果。只有培养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从本质上提高学习的效果,增强自己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对老师而言,应该多多地和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需求和疑难点,善于启迪性地开发学生的思路,达到高效的教学目的。
  3 对中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探索
  3.1进行多层次教学
  由于学生水平的参差不齐,所以对于老师而言很难在教学方法上达到统一,并且的确不存在任何一种方法能适用于所有学生的学习,因此对学生进行分层次地教学显得很重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能因材施教,保证不同的学生有自己适用的学习方法,这对学生的发展是有好处的。在课堂的授课中,老师应善于将同一道题进行多角度的变换,在不断的变换中加大题目的难度。这样的一道题可以形成好几道题来做,对于原题来说,它适合基础稍差一点的学生做;初等变换适合中等的学生来做;对于最难的题目,它适合善于思考的学生来做。这样同一道题可以当成好几个题来做,能够保证学生的各求所需。
  3.2重视思维模式的培养
  中学的数学是思维逻辑较强的学科,所以在实际的教课中尤其要加重对思维模式的培养,有了正确的思维模式,能够让学生无论是在听课的过程中还是在思考问题和探究应用中都能迅速地把握住知识的重点内容,让学生不由自主地用理科的逻辑来思考问题,这是数学教育的最大成果。对于考试中的题目,大致思路都是一致的,考查的知识点也是有规律可寻的,重视思维模式的培养能够从本质上把握知识的内涵,分清同一类型的不同题目之间的必然关系,摸清他们之间的联系和相同点,有利于朝着正确的方向思考问题,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
  3.3善于将解题思路抽象成理论
  数学题目很繁多,不同的题目只要稍加变形就可以成为一道新题,所以解题的过程是很繁琐的。所以很多的时候需要我们将解题思路抽象成理论,作为自己的解题方法。比如对于二次函数,它的一般式为y=ax^2+bx+c,Δ= b^2-4ac是判断此函数是否有根的判断依据。当Δ= b^2-4ac>0时,二次函数y=ax^2+bx+c与X轴有两个不同的交点,及此函数y=ax^2+bx+c有两个不同的实数根;当Δ= b^2-4ac<0时,二次函数Δ= b^2-4ac与X轴没有交点,即函数y=ax^2+bx+c没有实数根;当Δ= b^2-4ac=0时,二次函数Δ= b^2-4ac与x轴只有一个交点,即函数y=ax^2+bx+c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这是判断二次函数y=ax^2+bx+c是否有解的重要依据,即根据Δ= b^2-4ac的正负来判断。同理对于函数的嵌套,如函数y=(ax+b) x^2+(cx+d)x+e,对于它的是否有解的方法依旧是根据Δ= b^2-4ac来判断,这里的Δ=(cx+d) ^2-4(ax+b)e.这个Δ函数同时也是一个二次方程,应先判断这个函数的正负即可得出二次函数y=(ax+b) x^2+(cx+d)x+e的实根的情况。在这个问题中需要进一步地对Δ=(cx+d) ^2-4(ax+b)e与X轴的交点情况来分析,Δ=(cx+d) ^2-4(ax+b)e函数在x轴上面的部分说明Δ>0,这对应的是函数y=(ax+b) x^2+(cx+d)x+e在这部分数值中与X轴有两个交点。其余部分以此类推。由此可见,善于将解题思路抽象成理论,可以以不变应万变,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
  4 结语
  关于中学数学教学方法的研究是很必要的,它能帮助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有很大的收获,积极寻找新的教学方法并及时地反思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将数学中的理论转化转化成实际学习中的应用,同时还能将这些应用抽象成理论来加以提高,这是双重的深化作用,因此说积极地探索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对于学生的学习是有很大的帮助作用的,能全面地培养学生的素质,提高科学素养。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深造奠基。
  参考文献
  [1]苏增产:新课改背景下中学数学有效教学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2,(21)
  [2]刘振:新课改下中学数学教育模式探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5)
  [3]宦一宁:新课改背景下优化学习的中学数学教学理念[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28(2)
  [4]伍朝海:新课改下中学数学教学方案研究[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1,(2)
其他文献
背景与目的:MicroRNA(miRNA,miR)是一大类内源性非编码小RNA,近年来发现其与心律失常,特别在心房颤动(房颤)的病理生理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目前己发现多
口语交际是日常的生活交际,是现代社会公民必备的生活技能。我们教师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那么如何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使学生乐于表达  《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口语交际应努力选择贴近学
期刊
摘 要:朗读教学是语文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在教学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本文通过对中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意义及作用作分析,对朗读教学的新尝试作交流,在语文教学中合理使用朗读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能力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朗读教学;兴趣;积极性;教学效果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大纲教学内容和要求部分对阅读能力作了明确规定,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整体
目的:近来提出的二元模式系统将上皮性卵巢癌(EOC)分为I型和II型。尽管半数以上的I型癌患者可在早期诊断,但仍有部分患者肿瘤呈浸润性生长致无法完整切除,成为复发隐患。本研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