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些年在我国新课程标准的改革与完善浪潮中,人们对于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重视程度正逐步提高。在教学中,要求着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为学生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奠定基础,并能够熟练将各个板块的学习内容进行整合应用于实际生活中。项目式教学“围绕核心素养,设计项目主题”的这一特点,恰好符合学科素养培养的教学观,能将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信息技术教学真正落地。
关键词:信息技术;项目式教学方式;有效应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8-
引言
项目式教学是有目的性的任务教学模式,利用相对独立的项目培养并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是一种实践教学效果非常好的教学模式。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学科在教学中的地位已经不容忽视,尤其是要将学生的素养培养与生活实际应用相结合,此时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和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文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运用项目式教学策略。
一、教师有效引导,保证教学有序开展
在项目式教学正式实施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项目问题进行思考,将项目分解为若干个具体的小问题和小任务,逐步解决。在大型的复杂项目中,往往需要借助学生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学生个体难以独自应对,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組,共同完成项目的学习任务。例如,如何选定搜集数据的方向,如何搜集和处理数据,需要学生集思广益,共同参与。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头脑风暴,经过集体讨论将项目目标分解为多个小任务,小组成员各自负责一个或多个任务。学生已经学习基础知识,对“数据”“信息”“知识”有初步了解,然而在具体的项目实施过程中,依然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难题,需要学生认真思考并予以解决。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的关注和指导必不可少。因此,需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性格爱好等特征,合理分组,确保小组成员优势互补,能够团结协作。分组要考虑到小组成员的能力特长,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锻炼,在合作、分享中增强信息意识,培养核心素养。为了保障教学效率和质量,教师需要在实施阶段做巡视工作。有些学生时间控制能力不强,做了大量的无用功,有些学生不善交流,喜欢闭门造车,还有学生面对问题无法从同学获得帮助,需要教师的支持。因此,教师要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做好引导工作,保障项目的顺利完成。比如帮助学生明确每个阶段需要控制的时长,督促学生遇到问题要向同组成员或教师求助,提醒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在学生面临困顿无法突破时及时给予指导,发现学生的错误思路后给予必要的提醒和指点,确保项目式教学有序、高效开展。
二、提供有效环境
在信息技术课堂里,教师应创造切合实际需求、能引发兴趣、有创新性及可行性的情境保障项目式教学开展。例如,体验人工智能的项目学习,可以利用“传图识字”程序为学生解决文字从书本到电子档的转换,利用“形色”花草识别APP带领学生认识机房里的各种盆栽等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情境。
项目活动时常会因为课时不足、不集中导致学生思路中断,针对课时问题,可以申请连堂课,或者利用社团活动的时间。另外,在安排学习活动时可以将该项目设计的教学内容与整体内容进行整合,尽量涵盖所有核心内容及活动,内容与活动要有效融合,要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信息技术项目学习活动经常需要跨学科的实验或设备,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加大与别的学科教师的合作,加强学生对项目的感性认知。例如,“运用数字化工具探究数理知识”的项目活动中,需要探究欧姆定律的实验数据。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在物理课上完成实验的探究,再将相关数据带入项目学习活动,也可以利用相关软件进行模拟实验探究或者通过播放真实探究的视频来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为学生利用Python工具处理数据、绘制图像提供支持。
三、保证项目组成多元性,提升项目式教学效率
在对信息技术课程项目教案进行设计期间,并不是教师要将所有的教学内容一次性的传授给学生,教师可以将一个学习活动的大项目分为若干个微项目,每个微项目采用项目活动任务单的形式明确项目流程和目标。在实际教学中通过微项目的活动完成过程能够更加深入的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甚至是在开放式学习基础上,能够对学生具体的学习进度进行有效控制,教师还能够充分发挥指导作用,对一些缺乏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进行指导,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小组合作能力,全面提升信息技术课程项目教学质量。
四、将项目转换为数字资源,高效精准传播知识内容
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课堂中,在针对操作类的项目教案进行设计期间,将项目操作的过程录制成微课,通过此种方式将项目内容转换为数字资源。这样学生就能利用多媒体根据自身学习需求进行自主学习和回放,反复的探究,并与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交流,最终实现完成项目的目的,这是新课改背景下信息技术课程教师提升学生信息技术自学能力的一项重要举措。
五、项目式教学的总结评价
在学生完成项目后,教师需要为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供学生将自己的项目学习成果向全体同学展示,讲解项目开展的过程、结果和经验心得。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要秉持公正、客观的原则,肯定学生的努力,针对错误和不足给出建议,并从实用性、创新性等方面进行点评。在教师的点评中,帮助学生回顾学习过程,找出自身的不足和疏漏,优化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教师对于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不能局限于学习成果,要更加重视学生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学习表现,对学生设计思路、合作情况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除了教师的点评外,还可以发挥学生自评、互评的作用,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讨论,帮助学生加深对自我的了解,将项目式学习的所得内化为自身的能力和素养。
结语
总之,在信息技术项目式教学中,可以围绕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以具体项目整合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创新教学组织方式,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学生的探索过程中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余燕芳,李艺.基于计算思维的项目式教学课程构建与应用研究——以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人工智能初步》为例[J].远程教育杂志,2020,38(01):95-103.
[2]郑旭淳.高中信息技术项目式教学的探索和实践——以移动编程App Inventor教学为例[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8(24):46-49.
关键词:信息技术;项目式教学方式;有效应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8-
引言
项目式教学是有目的性的任务教学模式,利用相对独立的项目培养并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是一种实践教学效果非常好的教学模式。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学科在教学中的地位已经不容忽视,尤其是要将学生的素养培养与生活实际应用相结合,此时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和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文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运用项目式教学策略。
一、教师有效引导,保证教学有序开展
在项目式教学正式实施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项目问题进行思考,将项目分解为若干个具体的小问题和小任务,逐步解决。在大型的复杂项目中,往往需要借助学生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学生个体难以独自应对,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組,共同完成项目的学习任务。例如,如何选定搜集数据的方向,如何搜集和处理数据,需要学生集思广益,共同参与。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头脑风暴,经过集体讨论将项目目标分解为多个小任务,小组成员各自负责一个或多个任务。学生已经学习基础知识,对“数据”“信息”“知识”有初步了解,然而在具体的项目实施过程中,依然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难题,需要学生认真思考并予以解决。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的关注和指导必不可少。因此,需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性格爱好等特征,合理分组,确保小组成员优势互补,能够团结协作。分组要考虑到小组成员的能力特长,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锻炼,在合作、分享中增强信息意识,培养核心素养。为了保障教学效率和质量,教师需要在实施阶段做巡视工作。有些学生时间控制能力不强,做了大量的无用功,有些学生不善交流,喜欢闭门造车,还有学生面对问题无法从同学获得帮助,需要教师的支持。因此,教师要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做好引导工作,保障项目的顺利完成。比如帮助学生明确每个阶段需要控制的时长,督促学生遇到问题要向同组成员或教师求助,提醒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在学生面临困顿无法突破时及时给予指导,发现学生的错误思路后给予必要的提醒和指点,确保项目式教学有序、高效开展。
二、提供有效环境
在信息技术课堂里,教师应创造切合实际需求、能引发兴趣、有创新性及可行性的情境保障项目式教学开展。例如,体验人工智能的项目学习,可以利用“传图识字”程序为学生解决文字从书本到电子档的转换,利用“形色”花草识别APP带领学生认识机房里的各种盆栽等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情境。
项目活动时常会因为课时不足、不集中导致学生思路中断,针对课时问题,可以申请连堂课,或者利用社团活动的时间。另外,在安排学习活动时可以将该项目设计的教学内容与整体内容进行整合,尽量涵盖所有核心内容及活动,内容与活动要有效融合,要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信息技术项目学习活动经常需要跨学科的实验或设备,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加大与别的学科教师的合作,加强学生对项目的感性认知。例如,“运用数字化工具探究数理知识”的项目活动中,需要探究欧姆定律的实验数据。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在物理课上完成实验的探究,再将相关数据带入项目学习活动,也可以利用相关软件进行模拟实验探究或者通过播放真实探究的视频来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为学生利用Python工具处理数据、绘制图像提供支持。
三、保证项目组成多元性,提升项目式教学效率
在对信息技术课程项目教案进行设计期间,并不是教师要将所有的教学内容一次性的传授给学生,教师可以将一个学习活动的大项目分为若干个微项目,每个微项目采用项目活动任务单的形式明确项目流程和目标。在实际教学中通过微项目的活动完成过程能够更加深入的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甚至是在开放式学习基础上,能够对学生具体的学习进度进行有效控制,教师还能够充分发挥指导作用,对一些缺乏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进行指导,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小组合作能力,全面提升信息技术课程项目教学质量。
四、将项目转换为数字资源,高效精准传播知识内容
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课堂中,在针对操作类的项目教案进行设计期间,将项目操作的过程录制成微课,通过此种方式将项目内容转换为数字资源。这样学生就能利用多媒体根据自身学习需求进行自主学习和回放,反复的探究,并与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交流,最终实现完成项目的目的,这是新课改背景下信息技术课程教师提升学生信息技术自学能力的一项重要举措。
五、项目式教学的总结评价
在学生完成项目后,教师需要为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供学生将自己的项目学习成果向全体同学展示,讲解项目开展的过程、结果和经验心得。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要秉持公正、客观的原则,肯定学生的努力,针对错误和不足给出建议,并从实用性、创新性等方面进行点评。在教师的点评中,帮助学生回顾学习过程,找出自身的不足和疏漏,优化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教师对于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不能局限于学习成果,要更加重视学生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学习表现,对学生设计思路、合作情况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除了教师的点评外,还可以发挥学生自评、互评的作用,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讨论,帮助学生加深对自我的了解,将项目式学习的所得内化为自身的能力和素养。
结语
总之,在信息技术项目式教学中,可以围绕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以具体项目整合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创新教学组织方式,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学生的探索过程中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余燕芳,李艺.基于计算思维的项目式教学课程构建与应用研究——以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人工智能初步》为例[J].远程教育杂志,2020,38(01):95-103.
[2]郑旭淳.高中信息技术项目式教学的探索和实践——以移动编程App Inventor教学为例[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8(24):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