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梦里奔跑,蓦然回首,从运10到MD82,再到ARJ21、C919,中国人追逐大飞机的梦想从未放弃过,他们经历了太多,付出了太多……
在我的记忆里,有这样一段故事,真实地再现了航空人追梦大飞机的“大情怀、大奉献、大协同、大跨越”报国精神。
记得那是1991年10月11日,时任上飞厂厂长吴作权在“奋战三个月,完成协调样机主结构动员大会”上说道: “党中央、国务院、航空航天工业部的领导对上飞厂信任,把协调样机主结构制造任务交给我们,我们一定要争分夺秒完成任务!”
时任协调样机主管工程师李泉石在会上代表工厂作了工作汇报。他说:“目前,协调样机的各项准备工作已全面铺开。”
各车间的代表纷纷上台表示,“时间紧,任务重,我们绝不辜负党中央、国务院、航空航天工业部领导的期望,一定保质保量地完成协调样机主结构的制造任务!”
当时,航空航天工业部民机司司长段大扬在会上感慨道:“上飞厂有着光荣的历史,不仅完成了小飞机修理任务,而且还完成了运10飞机制造和25架MD82飞机交付任务。我相信,上飞厂职工一定会发扬‘上飞精神’,圆满完成协调样机主结构制造任务。”
上飞人的夙愿就要变成现实了,怎能不让人激动?
多少个日日夜夜,无论是厂领导,还是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工人,无论是久经沙场的工程技术人员,还是初出茅庐的青年知识分子,为了早日造出干线飞机,为了使中国航空事业跻身于世界之林,发挥着智慧,倾注着心血,忘我地劳动。
那年正月初三,大场厂区协调样机制造现场热闹非凡,全厂干部职工已投入到协调样机生产中。
1992年2月19日晚上II点,北风呼啸,寒气逼人。为确保协调样机的机身段从龙华厂区顺利运往大场厂区的总装厂房,上飞厂公安处的同志们坚守在中山北路、共和新路一带,忙得不亦乐乎。
由于协调样机机身上半部宽度为3.4米,高度为2.7米,长度为5米,给运输带来了一些困难。为此,运输处的同志早在春节前就制定了一套周密细致的运输方案。
1992年2月19日下午l点,运输处处长郭学斌指挥着搬运工,把协调样机机身上半部用吊车轻轻地吊放在平板车上。深夜11点,上飞厂副厂长刘希武一声令下,运载协调样机部件的车队开始向大场厂区进发。
当时,公安处司机驾驶着红色的“广州标致”警车,鸣锣开道。运输处司机开着载有协调样机部件的平板车,平板车前后都有车保驾,真是前呼后拥,浩浩荡荡地离开龙华厂区。
一路上,总指挥刘希武指挥着车队,确保行车安全。每到一处停车检查时,郭学斌就带领同志下车,仔细检查协调样机部件在车上是否扎牢、是否安全。
时间一秒一秒、一分一分、一小时一小时地过去了,当时针指向1992年2月20日凌晨1点时,运输车队安全抵达大场厂区协调样机总装厂房。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卸车,协调样机机身上半部才安安全全地停放在总装广房内。这时,在场的36位同志都露出了笑容。此时,时针已指向凌晨2点15分了。
经过奋力拼搏,1992年4月16日下午,协调样机交接仪式在大场厂区隆重举行。
时任航空航天工业部副部长何文治发来贺电。何文治副部长说:“欣悉干线试验机协调样机在上航公司及试验机现场指挥部的组织领导下,在640所、上飞厂广大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地完成了制造任务,经检查符合设计和质量大纲要求。部干线总指挥部特致电表示热烈祝贺,并对广大工人、干部、工程技术人员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感谢。”何文治副部长还说:“干线试验机协调样机的制造和交付使用,是研制干线飞机的良好开端,希望大家再接再厉,做好干线飞机试验的各项研制工作。”
在我的记忆里,有这样一段故事,真实地再现了航空人追梦大飞机的“大情怀、大奉献、大协同、大跨越”报国精神。
记得那是1991年10月11日,时任上飞厂厂长吴作权在“奋战三个月,完成协调样机主结构动员大会”上说道: “党中央、国务院、航空航天工业部的领导对上飞厂信任,把协调样机主结构制造任务交给我们,我们一定要争分夺秒完成任务!”
时任协调样机主管工程师李泉石在会上代表工厂作了工作汇报。他说:“目前,协调样机的各项准备工作已全面铺开。”
各车间的代表纷纷上台表示,“时间紧,任务重,我们绝不辜负党中央、国务院、航空航天工业部领导的期望,一定保质保量地完成协调样机主结构的制造任务!”
当时,航空航天工业部民机司司长段大扬在会上感慨道:“上飞厂有着光荣的历史,不仅完成了小飞机修理任务,而且还完成了运10飞机制造和25架MD82飞机交付任务。我相信,上飞厂职工一定会发扬‘上飞精神’,圆满完成协调样机主结构制造任务。”
上飞人的夙愿就要变成现实了,怎能不让人激动?
多少个日日夜夜,无论是厂领导,还是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工人,无论是久经沙场的工程技术人员,还是初出茅庐的青年知识分子,为了早日造出干线飞机,为了使中国航空事业跻身于世界之林,发挥着智慧,倾注着心血,忘我地劳动。
那年正月初三,大场厂区协调样机制造现场热闹非凡,全厂干部职工已投入到协调样机生产中。
1992年2月19日晚上II点,北风呼啸,寒气逼人。为确保协调样机的机身段从龙华厂区顺利运往大场厂区的总装厂房,上飞厂公安处的同志们坚守在中山北路、共和新路一带,忙得不亦乐乎。
由于协调样机机身上半部宽度为3.4米,高度为2.7米,长度为5米,给运输带来了一些困难。为此,运输处的同志早在春节前就制定了一套周密细致的运输方案。
1992年2月19日下午l点,运输处处长郭学斌指挥着搬运工,把协调样机机身上半部用吊车轻轻地吊放在平板车上。深夜11点,上飞厂副厂长刘希武一声令下,运载协调样机部件的车队开始向大场厂区进发。
当时,公安处司机驾驶着红色的“广州标致”警车,鸣锣开道。运输处司机开着载有协调样机部件的平板车,平板车前后都有车保驾,真是前呼后拥,浩浩荡荡地离开龙华厂区。
一路上,总指挥刘希武指挥着车队,确保行车安全。每到一处停车检查时,郭学斌就带领同志下车,仔细检查协调样机部件在车上是否扎牢、是否安全。
时间一秒一秒、一分一分、一小时一小时地过去了,当时针指向1992年2月20日凌晨1点时,运输车队安全抵达大场厂区协调样机总装厂房。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卸车,协调样机机身上半部才安安全全地停放在总装广房内。这时,在场的36位同志都露出了笑容。此时,时针已指向凌晨2点15分了。
经过奋力拼搏,1992年4月16日下午,协调样机交接仪式在大场厂区隆重举行。
时任航空航天工业部副部长何文治发来贺电。何文治副部长说:“欣悉干线试验机协调样机在上航公司及试验机现场指挥部的组织领导下,在640所、上飞厂广大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地完成了制造任务,经检查符合设计和质量大纲要求。部干线总指挥部特致电表示热烈祝贺,并对广大工人、干部、工程技术人员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感谢。”何文治副部长还说:“干线试验机协调样机的制造和交付使用,是研制干线飞机的良好开端,希望大家再接再厉,做好干线飞机试验的各项研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