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利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对山东交通职业学院13级六个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增加球感练习的实验研究,得出在足球课中增加学生球感练习即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也有助于学生技术的快速提高,增强学生足球比赛能力,其效果优于传统的技术教学。
关键词:足球课;球感练习;基本技术
学校足球尤其是大学的足球活动,对现代足球运动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本文的立意在于通过对球性球感练习的培养,观察其对学生学习足球技术的作用,摸索足球教学的基本规律,提高学生掌握足球技术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快更好的掌握足球基本技术,解决课时少﹑学生基础差与足球技术复杂多变的矛盾。通过对大量相关文章的阅读和分析,发现论文中对足球课中教学方法的运用和教学重点难点在深度和广度上研究比较多.研究了课程改革后足球教学的方法,教学内容的选择,教材重难点的确立,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等.但对怎样切实提高大多数学生足球技术的研究较少,其中对球感这一足球技术基础对学生足球技术的全面提高的研究缺乏。本文希望通过实验对照法来发现足球课中球感练习的增加对足球技术掌握的作用,为我校足球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从山东交通职业学院13级六个班随机抽取的64名学生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需要,查阅山东交通职业学院图书馆的馆藏图书和学术期刊,并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所有足球关键词的文章,其中研究高校足球课教学方法和内容的80多篇,研究体育教育专业足球普修课教学的40多篇,其中研究教学内容方法和影响教学效果因素的30多篇,研究球感练习对足球教学的作用的9篇.目前对足球普修课中球感练习方面的研究比较少,并阅读了《球类运动-足球》、《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等专著。
1.2.2 实验法
本文以山东交通职业学院13级六个班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64名学生,其中32名为实验组,另外32名学生为对照组。然后进行基础测试,得到一组数据,两个班无明显差距(见表1)。对照组的学生按教学计划进行传统的正常教学,试验组的学生压缩教学计划中的每次课规定教学内容的授课时间,并相应增加球性球感练习时间.经过两个月的对比教学,测试后得到一组最终数据(见表2).
表1 两组教学实验前的数据对照表-技评和脚背正向颠球
表2 两组教学实验后的数据对照-时间
表3 两组教学实验后的数据对照-传接球和颠球
1.2.3 数理统计法
根据课题研究需要,利用Excel电子表格对测得的实验数据进行常规统计。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研究结果
2.1.1 研究结果
2.1.1.1 加强学生对球感训练重要性的认识
足球运动是以人体相对笨拙的部位一脚部支配和控制球为主的,无疑增加了技战术难度。学生在学习足球技术时,往往兴趣很高,但接触球又感到难以控制住球,球不听使唤。因此,这就需要我们进行耐心的诱导,让他们明白“熟能生巧”的道理,明确进行球感训练的重要性。
2.1.1.2球感训练应循序渐进
球感训练的开始要求不能过高,一般宜从相对静止的动作开始练起。以免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损伤学生的自信心和对足球运动的兴趣。应本着“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结合考核,比赛等方式进行,使学生达到学习技术动作所需的控制球和支配球的球感能力,明确进行球感训练的重要性。
2.2 研究结果分析
从表2的数据得知,虽然试验组比对照组的技术教学时间少400min,但试验组的学生掌握技术的水平大大高于对照组,这从表3中的专项技术得分之差就能充分显示出来:原地传接球技评平均分之差为1.12;脚背正面颠球平均数之差为7. 43个,满分率之差为15%。因此说明,在普通高校足球课的教学中合理加入球性球感练习,尽管相应缩短了技术教学的时间,但教学效果却远远高于单一的纯技术教学,这是因为足球技术种类繁多,有传、停、运、顶、射门、抢截等技术动作,并且在各类单项技术中又有许多动作方法。但无论哪种技术动作,都是以身体各部位对球的控制、支配为主,同时配合脚步的移动来完成的。因此,足球运动员对球的控制能力,特别是身体各部位对球感应能力(即球感好)是掌握足球技术的基础和有效方法,只有培养增强身体各部位对球的控制和支配能力才能达到得心应手的程度,其它技术的掌握才能迎刃而解,并且在比赛中能将其注意力集中,并观察场上的情况,及时、合理地运用各种技术,机动灵活地实现战术的组织和完成。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结论1
长期增加“球感”练习内容,有助于加快足球基木技术的掌握.教学效果优于单一的纯技术教学.
3.1.2 结论2
学生对球的控制能力,特别是身体各部位对球感应能力(即球感好)是掌握足球技术的基础和有效方法。
3.2 建议
3.2.1 建议1
基木技术动作教学相互渗透,有机结合,正确掌握基木技术概念是增强“球感”的先决条件。没有正确的概念,就无法建立良好的“球感”,球性熟了,又有利于各种基木技术的发挥。
3.2.2 建议2
遵循由易到难,由初级到高级的原则。提出各种标准要求,对停球部位的应用和各部位控球的能力,要逐步提高要求,防止初学者感到难学,同时适当变换教学手段,增加新鲜感和趣味性的内容,使学生有娱乐感,让学生轻松愉快地上好每一次课。
参考文献
[1]余福生.少年儿童足球技术训练法[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85:22-38.
[2]孙德瑞,管明生.体育实践教程[M].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1998:203-204.
[3]编审组.足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4:59-62.
[4]王春海.足球课中的球性练习[J].中国体育科学学报,2002,11(4):84-85.
关键词:足球课;球感练习;基本技术
学校足球尤其是大学的足球活动,对现代足球运动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本文的立意在于通过对球性球感练习的培养,观察其对学生学习足球技术的作用,摸索足球教学的基本规律,提高学生掌握足球技术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快更好的掌握足球基本技术,解决课时少﹑学生基础差与足球技术复杂多变的矛盾。通过对大量相关文章的阅读和分析,发现论文中对足球课中教学方法的运用和教学重点难点在深度和广度上研究比较多.研究了课程改革后足球教学的方法,教学内容的选择,教材重难点的确立,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等.但对怎样切实提高大多数学生足球技术的研究较少,其中对球感这一足球技术基础对学生足球技术的全面提高的研究缺乏。本文希望通过实验对照法来发现足球课中球感练习的增加对足球技术掌握的作用,为我校足球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从山东交通职业学院13级六个班随机抽取的64名学生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需要,查阅山东交通职业学院图书馆的馆藏图书和学术期刊,并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所有足球关键词的文章,其中研究高校足球课教学方法和内容的80多篇,研究体育教育专业足球普修课教学的40多篇,其中研究教学内容方法和影响教学效果因素的30多篇,研究球感练习对足球教学的作用的9篇.目前对足球普修课中球感练习方面的研究比较少,并阅读了《球类运动-足球》、《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等专著。
1.2.2 实验法
本文以山东交通职业学院13级六个班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64名学生,其中32名为实验组,另外32名学生为对照组。然后进行基础测试,得到一组数据,两个班无明显差距(见表1)。对照组的学生按教学计划进行传统的正常教学,试验组的学生压缩教学计划中的每次课规定教学内容的授课时间,并相应增加球性球感练习时间.经过两个月的对比教学,测试后得到一组最终数据(见表2).
表1 两组教学实验前的数据对照表-技评和脚背正向颠球
表2 两组教学实验后的数据对照-时间
表3 两组教学实验后的数据对照-传接球和颠球
1.2.3 数理统计法
根据课题研究需要,利用Excel电子表格对测得的实验数据进行常规统计。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研究结果
2.1.1 研究结果
2.1.1.1 加强学生对球感训练重要性的认识
足球运动是以人体相对笨拙的部位一脚部支配和控制球为主的,无疑增加了技战术难度。学生在学习足球技术时,往往兴趣很高,但接触球又感到难以控制住球,球不听使唤。因此,这就需要我们进行耐心的诱导,让他们明白“熟能生巧”的道理,明确进行球感训练的重要性。
2.1.1.2球感训练应循序渐进
球感训练的开始要求不能过高,一般宜从相对静止的动作开始练起。以免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损伤学生的自信心和对足球运动的兴趣。应本着“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结合考核,比赛等方式进行,使学生达到学习技术动作所需的控制球和支配球的球感能力,明确进行球感训练的重要性。
2.2 研究结果分析
从表2的数据得知,虽然试验组比对照组的技术教学时间少400min,但试验组的学生掌握技术的水平大大高于对照组,这从表3中的专项技术得分之差就能充分显示出来:原地传接球技评平均分之差为1.12;脚背正面颠球平均数之差为7. 43个,满分率之差为15%。因此说明,在普通高校足球课的教学中合理加入球性球感练习,尽管相应缩短了技术教学的时间,但教学效果却远远高于单一的纯技术教学,这是因为足球技术种类繁多,有传、停、运、顶、射门、抢截等技术动作,并且在各类单项技术中又有许多动作方法。但无论哪种技术动作,都是以身体各部位对球的控制、支配为主,同时配合脚步的移动来完成的。因此,足球运动员对球的控制能力,特别是身体各部位对球感应能力(即球感好)是掌握足球技术的基础和有效方法,只有培养增强身体各部位对球的控制和支配能力才能达到得心应手的程度,其它技术的掌握才能迎刃而解,并且在比赛中能将其注意力集中,并观察场上的情况,及时、合理地运用各种技术,机动灵活地实现战术的组织和完成。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结论1
长期增加“球感”练习内容,有助于加快足球基木技术的掌握.教学效果优于单一的纯技术教学.
3.1.2 结论2
学生对球的控制能力,特别是身体各部位对球感应能力(即球感好)是掌握足球技术的基础和有效方法。
3.2 建议
3.2.1 建议1
基木技术动作教学相互渗透,有机结合,正确掌握基木技术概念是增强“球感”的先决条件。没有正确的概念,就无法建立良好的“球感”,球性熟了,又有利于各种基木技术的发挥。
3.2.2 建议2
遵循由易到难,由初级到高级的原则。提出各种标准要求,对停球部位的应用和各部位控球的能力,要逐步提高要求,防止初学者感到难学,同时适当变换教学手段,增加新鲜感和趣味性的内容,使学生有娱乐感,让学生轻松愉快地上好每一次课。
参考文献
[1]余福生.少年儿童足球技术训练法[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85:22-38.
[2]孙德瑞,管明生.体育实践教程[M].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1998:203-204.
[3]编审组.足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4:59-62.
[4]王春海.足球课中的球性练习[J].中国体育科学学报,2002,11(4):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