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研究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为出发点,以生态视角看待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进行基于生态位理论的特色专业建设的环境分析,提出基于生态位理论的高职院校特色专业的建设内容。
关键词:生态位理论;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23.077
1相关概念的界定
生态位:是指一个种群在整个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这个种群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与作用。
高职院校的生态位:可以定义为一所高职院校在特定时期、特定生态环境里能动地与环境及其它高职院校相互作用过程中所形成的相对地位与功能作用。
特色专业:是指高职院校在一定的办学思想指导下和日积月累的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具有特色的专业。本文中认为特色专业是指具有国家级、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重点建设专业;国家级、省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校企合作班、校校合作班、闽台合作班;省唯一的高职专业等方面其中一项或几项的专业。
特色专业建设:是指根据国家经济、社会、科技发展等方面对人才的需求,各高职院校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突出本校专业特色,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努力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的过程。
2福建省高职院校特色专业设置调查情况
前期对福建省25所高职院校的特色专业的调查报告情况,具体见表1,特色专业基本上集中在电子信息大类、财经大类、制造大类、土建大类等。约占调查报告中25所高职院校特色专业的57.1%(101/177)。
合计25所177电子信息大类、财经大类、制造大类、土建大类的特色专业共有101个
3基于生态位理论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的环境分析
如果应用生态位理论去研究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去洞悉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和整个高职院校的生态环境,将会发现一些适合建设特色专业的思路。因此可以借鉴自然界的竞争与生存法则,将生态位重叠与分离、互补等理论应用于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的研究中。高职院校同自然界中的生物体一样,也有其生命周期过程。在高等教育这个大生态系统中,宏观生态环境因子包含本科院校,其它高职院校,社会、行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政府产业结构的调整,其它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情况等;微观生态环境因子包含师资队伍、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实训基地等。在高等教育这个生态系统中,本科教育、高职教育这两种不同的教育层次彼此占据着不同的生态位,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达到整个高等教育生态系统的共生生态。高职教育作为一种专业职业教育,在高等教育生态系统中占据着重要的生态位。但在高职院校之间,彼此间竞争远大于彼此间依存,高职院校之间形成了生态位重叠。为了避免或减少高职院校生态位重叠,高职院校可以通过特色专业建设,突出其特色专业在整个高职教育层次中的教育特性、专业性和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并以特色专业建设为辐射中心,建立资源整合、资源共享的专业群,以形成本校的生态位优势,使高职院校间竞争变小,形成生态位分离或互补。
特色专业建设的关键在于找出专业建设中的特色。特色专业的提炼必须要对该专业所面临的宏观与微观生态环境因子进行充分调查、分析和总结,分析专业的生态位,并在此基础上对专业进行特色建设。以下从生态位角度出发,对特色专业建设的整个生态系统的宏观、微观环境因子进行分析。
3.1宏观生态环境因子
3.1.1社会、行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高职院校担负着为社会、行業和企业培养合格的高素质人才的重任,社会、行业和企业的对人才的需求就是高职院校对人才培养的导向。也就是说特色专业建设中离不开人才培养特色。从前期对福建省的特色专业调查中发现,在这些特色专业中,生源很不错,说明了正是这些特色专业向社会输送了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所以生源才源源不断地选择这些特色专业。
3.1.2政府产业结构的调整
如国发[2014]26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文件中提出了生产性服务业涉及了农业、工业等产业的多个环节,要求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即政府产业结构的调整也会影响着特色专业建设。
3.1.3其它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情况
不同高职院校对同一个特色专业的建设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中要塑造自己的特色,首先就要充分了解其它高职院校该专业的建设情况,分析彼此间的不同点,然后根据自己本校的实际情况,来确定自己的特色专业建设方向,从而避免或减少与其它高职院校的生态位重叠,或者是实现与其它高职院校的生态位分离。
3.2微观生态环境因子
3.2.1师资队伍
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的根本保证在于师资队伍,没有一支合格的师资队伍就很难进行特色专业建设。因此高职院校在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师资队伍建设。比如:在师资队伍配备、培养和人才引进方面向特色专业倾斜,要求特色专业的师资队伍不但具备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在实践方面也是能工巧匠。从生态位理论来分析,突出了师资队伍的特色建设,可以减少与其它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生态位重叠。前期的特色专业调查中发现,这些特色专业中有的拥有国家级、省级优秀师资队伍,或者是师资队伍力量比较雄厚。
3.2.2教学
特色教学是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的生动表现。通过特色教学,实现特色人才培养目标,体现专业建设特色。
(1)教学软件:一是教方面,如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这两大体系中体现出教的特色。二是学方面:如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动手能力这两个方面体现出学的特色。
(2)教学硬件:教学硬件包括教学基础设施、教学设备和图书资料等,根据特色专业建设需要配备必需的教学硬件。 (3)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课程建设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教材建设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在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上根据专业的特色设置。
3.2.3科研
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必须跟上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展及科学技术前沿,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与师资队伍力量紧密相关,师资队伍力量的提升离不开科研能力的提升,科研能力的提升体现在师资具备把与经济、社会、科技及行业相联系的科研课题转化为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能力。从前期的特色专业调查中发现,在这些特色专业中申报的国家级、省级科研课题数量相对较多。
3.2.4社会服务能力
社会服务能力是检验特色专业建设的一个尺度,社会服务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为地方区域培训大量合格的专业人才;(2)为社会人员提供专业知识培训;(3)为校企合作企业提供技术服务;(4)积极开展各类技能培训,多层次多形式、面向不同对象的专业岗位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开展面向社会的职业资格培训、认定和考证工作等。
3.2.5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不仅是学生掌握基本专业技能、提高动手能力的场所,也是教师科研项目开发的基地。所以实训基地的建设是特色专业建设的一个重要生态因子。从前期的特色专业调查中发现,这些特色专业的实训基地,相对其它专业来说,在数量与质量上都比较有优势。
4基于生态位理论的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内容
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是培养技术型高素质人才的关键,是服务区域经济建设的基础。如果高职院校办出了专业特色,其特色专业会产生“品牌”效应。其效应就如无声的广告代言,吸引着生源滚滚而来,用人单位蜂拥而至。从生态位的角度来分析,此时特色专业的生态位已实现了与其它专业生态位分离,并且是处在生态位上端。以下将以生态位理论为基础,进行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内容研究。
4.1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实现特色专业建设的根本保证,师资队伍可通过培养和引进相结合、建立健全各种建设制度和激励机制、提高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增强业务素质等进行建设。内部培养方式具体有:对现有师资学历学位培养;鼓励教师参加教育部和福建省教育厅组织的培训;到重点高校做访问学者;鼓励教师参加各种技能培训与考证;定期到企业挂职锻炼;着力培养双师型教师等。外部引进方式可通过加大引进力度,从而来吸引优秀的专业人才加入专业师资队伍。在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引进上向特色专业倾斜,通过这一系列手段与机制建设一支学历结构、专业知识结构合理的特色师资队伍,达到与其它专业在生态学上的生态位分离和互补。
4.2教学建设
4.2.1教学软件方面
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应根据经济、社会、科技及行业对高素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不断优化课程体系;深化教学改革;更新教学内容;充分利用挂图、模具演示和多媒体教学,切实加强实践(训)教学环节,从而突出明显的教的特色。另一方面积极改革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充分学习条件,并营造一个良好的、宽松的求学环境,激起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达到突显学的特色。
4.2.2教学硬件基础
教学基础设施、实验(训)室实验(训)设备和图书资料等硬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是建设特色专业的物质基础。高职院校需根据特色专业建设需要,进行教学基础设施、实验(训)室实验(训)设备、图书资料的相应配备。
4.2.3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
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高职院校可根据学校的特色专业定位,优化课程体系,构建一个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同时根据社会、行业和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深化改革教学内容,编写符合人培养目标的教材。
通过特色教学,体现专业建设特色,减少与其它高职院校其它专业的生态位重叠。
4.3科研建设
师资队伍科研能力是高职院校进行特色专业建设的重要保证,因此需要建立健全一套科研建设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为师资队伍科研能力的提升提供一个平台。使师资队伍能够真正地把与经济、社会、科技及行业相联系的科研课题转化为理论与实践教学,从而得到科研能力的提升,减少与其它高职院校其它专业的生态位重叠,或者是通过处于高职教育生态位上端的示范性高职院校,与处于高职教育生态位下端的高职院校通过师资的帮扶,实现生态位的互补。
4.4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社会服务能力是检验特色专业建设的一个尺度,高职院校通过制定服务社会的发展战略,系统地规划社会服务工作内容,充分利用学校所拥有的优势,努力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提高社会影响力,在社会服务方面体现出比其它高职院校更突出的一面,达到其它高职院校的生态位分离。
4.5实训基地建设
实训基地建设除了校内实训基础的建设,还可依托校企合作企业来进行实训基地的建设。根据前期对福建省25所高职院校的特色专业的调查,特色专业基本上集中在电子信息大类、财经大类、制造大类、土建大类等。如:电子信息大类的特色专业可通过与企业合作创建良好的数字化学习环境;财经大类的特色专业可通过当地的企业深度合作,将学生送到企业实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制造大类的特色专业可通过校企联手共建“厂中校”实训基地;土建大类的特色专业可在当地正在建设的工地去参观实习等等,依托校企业合作企业来建设实训基地。
5结论
本文以生态视角看待高职院校,对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的环境进行了基于生态位理论的分析,分析了宏观、微观生态环境因子,并在此基础提出了基于生态位理论的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内容。得出高职院校通过特色专业建设,可以突出其特色专业在整个教育生态系统中的特色,从而形成本校的生态位优势,减少与其它高职院校间的竞争,最终在高等教育这个大生态系统的高职教育层次中,避免或减少了高职院校的生态位重叠。同时高职院校还可以通过同一层次生态位有明显差异的高职院校的帮扶,如处于生态位上端的示范性高职院校,与处于生态位下端的高职院校通过不同方面的合作,组建处于不同生态位的专业群,实现生态位分离或生态位互补。
参考文献
[1]陈丽娜.基于生态位理论的高职院校特色专业生态位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7,(15):164165.
[2]金晓春,陈茂铨,陈兵红.农林类高职教育生态位分析及探讨[J].广东农业科学,2011,(21):178180.
[3]杨志家.高等职业院校特色专业的实践与探索[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5):12.
[4]宋若臣.财经类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研究[J].山东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5):8789.
[5]于仲安,梁建伟.地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0,(22):3638.
[6]田红侠,徐百平.高职科研在专业建设中的作用[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4649.
[7]赵向军,吕同斌,胡进.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安徽警官職业学院学报,2009,(3):7172.
[8]田和平.解读高职院校的特色专业建设[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8,(4):1720.
关键词:生态位理论;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23.077
1相关概念的界定
生态位:是指一个种群在整个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这个种群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与作用。
高职院校的生态位:可以定义为一所高职院校在特定时期、特定生态环境里能动地与环境及其它高职院校相互作用过程中所形成的相对地位与功能作用。
特色专业:是指高职院校在一定的办学思想指导下和日积月累的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具有特色的专业。本文中认为特色专业是指具有国家级、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重点建设专业;国家级、省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校企合作班、校校合作班、闽台合作班;省唯一的高职专业等方面其中一项或几项的专业。
特色专业建设:是指根据国家经济、社会、科技发展等方面对人才的需求,各高职院校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突出本校专业特色,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努力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的过程。
2福建省高职院校特色专业设置调查情况
前期对福建省25所高职院校的特色专业的调查报告情况,具体见表1,特色专业基本上集中在电子信息大类、财经大类、制造大类、土建大类等。约占调查报告中25所高职院校特色专业的57.1%(101/177)。
合计25所177电子信息大类、财经大类、制造大类、土建大类的特色专业共有101个
3基于生态位理论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的环境分析
如果应用生态位理论去研究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去洞悉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和整个高职院校的生态环境,将会发现一些适合建设特色专业的思路。因此可以借鉴自然界的竞争与生存法则,将生态位重叠与分离、互补等理论应用于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的研究中。高职院校同自然界中的生物体一样,也有其生命周期过程。在高等教育这个大生态系统中,宏观生态环境因子包含本科院校,其它高职院校,社会、行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政府产业结构的调整,其它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情况等;微观生态环境因子包含师资队伍、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实训基地等。在高等教育这个生态系统中,本科教育、高职教育这两种不同的教育层次彼此占据着不同的生态位,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达到整个高等教育生态系统的共生生态。高职教育作为一种专业职业教育,在高等教育生态系统中占据着重要的生态位。但在高职院校之间,彼此间竞争远大于彼此间依存,高职院校之间形成了生态位重叠。为了避免或减少高职院校生态位重叠,高职院校可以通过特色专业建设,突出其特色专业在整个高职教育层次中的教育特性、专业性和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并以特色专业建设为辐射中心,建立资源整合、资源共享的专业群,以形成本校的生态位优势,使高职院校间竞争变小,形成生态位分离或互补。
特色专业建设的关键在于找出专业建设中的特色。特色专业的提炼必须要对该专业所面临的宏观与微观生态环境因子进行充分调查、分析和总结,分析专业的生态位,并在此基础上对专业进行特色建设。以下从生态位角度出发,对特色专业建设的整个生态系统的宏观、微观环境因子进行分析。
3.1宏观生态环境因子
3.1.1社会、行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高职院校担负着为社会、行業和企业培养合格的高素质人才的重任,社会、行业和企业的对人才的需求就是高职院校对人才培养的导向。也就是说特色专业建设中离不开人才培养特色。从前期对福建省的特色专业调查中发现,在这些特色专业中,生源很不错,说明了正是这些特色专业向社会输送了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所以生源才源源不断地选择这些特色专业。
3.1.2政府产业结构的调整
如国发[2014]26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文件中提出了生产性服务业涉及了农业、工业等产业的多个环节,要求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即政府产业结构的调整也会影响着特色专业建设。
3.1.3其它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情况
不同高职院校对同一个特色专业的建设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中要塑造自己的特色,首先就要充分了解其它高职院校该专业的建设情况,分析彼此间的不同点,然后根据自己本校的实际情况,来确定自己的特色专业建设方向,从而避免或减少与其它高职院校的生态位重叠,或者是实现与其它高职院校的生态位分离。
3.2微观生态环境因子
3.2.1师资队伍
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的根本保证在于师资队伍,没有一支合格的师资队伍就很难进行特色专业建设。因此高职院校在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师资队伍建设。比如:在师资队伍配备、培养和人才引进方面向特色专业倾斜,要求特色专业的师资队伍不但具备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在实践方面也是能工巧匠。从生态位理论来分析,突出了师资队伍的特色建设,可以减少与其它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生态位重叠。前期的特色专业调查中发现,这些特色专业中有的拥有国家级、省级优秀师资队伍,或者是师资队伍力量比较雄厚。
3.2.2教学
特色教学是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的生动表现。通过特色教学,实现特色人才培养目标,体现专业建设特色。
(1)教学软件:一是教方面,如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这两大体系中体现出教的特色。二是学方面:如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动手能力这两个方面体现出学的特色。
(2)教学硬件:教学硬件包括教学基础设施、教学设备和图书资料等,根据特色专业建设需要配备必需的教学硬件。 (3)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课程建设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教材建设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在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上根据专业的特色设置。
3.2.3科研
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必须跟上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展及科学技术前沿,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与师资队伍力量紧密相关,师资队伍力量的提升离不开科研能力的提升,科研能力的提升体现在师资具备把与经济、社会、科技及行业相联系的科研课题转化为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能力。从前期的特色专业调查中发现,在这些特色专业中申报的国家级、省级科研课题数量相对较多。
3.2.4社会服务能力
社会服务能力是检验特色专业建设的一个尺度,社会服务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为地方区域培训大量合格的专业人才;(2)为社会人员提供专业知识培训;(3)为校企合作企业提供技术服务;(4)积极开展各类技能培训,多层次多形式、面向不同对象的专业岗位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开展面向社会的职业资格培训、认定和考证工作等。
3.2.5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不仅是学生掌握基本专业技能、提高动手能力的场所,也是教师科研项目开发的基地。所以实训基地的建设是特色专业建设的一个重要生态因子。从前期的特色专业调查中发现,这些特色专业的实训基地,相对其它专业来说,在数量与质量上都比较有优势。
4基于生态位理论的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内容
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是培养技术型高素质人才的关键,是服务区域经济建设的基础。如果高职院校办出了专业特色,其特色专业会产生“品牌”效应。其效应就如无声的广告代言,吸引着生源滚滚而来,用人单位蜂拥而至。从生态位的角度来分析,此时特色专业的生态位已实现了与其它专业生态位分离,并且是处在生态位上端。以下将以生态位理论为基础,进行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内容研究。
4.1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实现特色专业建设的根本保证,师资队伍可通过培养和引进相结合、建立健全各种建设制度和激励机制、提高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增强业务素质等进行建设。内部培养方式具体有:对现有师资学历学位培养;鼓励教师参加教育部和福建省教育厅组织的培训;到重点高校做访问学者;鼓励教师参加各种技能培训与考证;定期到企业挂职锻炼;着力培养双师型教师等。外部引进方式可通过加大引进力度,从而来吸引优秀的专业人才加入专业师资队伍。在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引进上向特色专业倾斜,通过这一系列手段与机制建设一支学历结构、专业知识结构合理的特色师资队伍,达到与其它专业在生态学上的生态位分离和互补。
4.2教学建设
4.2.1教学软件方面
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应根据经济、社会、科技及行业对高素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不断优化课程体系;深化教学改革;更新教学内容;充分利用挂图、模具演示和多媒体教学,切实加强实践(训)教学环节,从而突出明显的教的特色。另一方面积极改革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充分学习条件,并营造一个良好的、宽松的求学环境,激起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达到突显学的特色。
4.2.2教学硬件基础
教学基础设施、实验(训)室实验(训)设备和图书资料等硬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是建设特色专业的物质基础。高职院校需根据特色专业建设需要,进行教学基础设施、实验(训)室实验(训)设备、图书资料的相应配备。
4.2.3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
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高职院校可根据学校的特色专业定位,优化课程体系,构建一个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同时根据社会、行业和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深化改革教学内容,编写符合人培养目标的教材。
通过特色教学,体现专业建设特色,减少与其它高职院校其它专业的生态位重叠。
4.3科研建设
师资队伍科研能力是高职院校进行特色专业建设的重要保证,因此需要建立健全一套科研建设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为师资队伍科研能力的提升提供一个平台。使师资队伍能够真正地把与经济、社会、科技及行业相联系的科研课题转化为理论与实践教学,从而得到科研能力的提升,减少与其它高职院校其它专业的生态位重叠,或者是通过处于高职教育生态位上端的示范性高职院校,与处于高职教育生态位下端的高职院校通过师资的帮扶,实现生态位的互补。
4.4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社会服务能力是检验特色专业建设的一个尺度,高职院校通过制定服务社会的发展战略,系统地规划社会服务工作内容,充分利用学校所拥有的优势,努力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提高社会影响力,在社会服务方面体现出比其它高职院校更突出的一面,达到其它高职院校的生态位分离。
4.5实训基地建设
实训基地建设除了校内实训基础的建设,还可依托校企合作企业来进行实训基地的建设。根据前期对福建省25所高职院校的特色专业的调查,特色专业基本上集中在电子信息大类、财经大类、制造大类、土建大类等。如:电子信息大类的特色专业可通过与企业合作创建良好的数字化学习环境;财经大类的特色专业可通过当地的企业深度合作,将学生送到企业实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制造大类的特色专业可通过校企联手共建“厂中校”实训基地;土建大类的特色专业可在当地正在建设的工地去参观实习等等,依托校企业合作企业来建设实训基地。
5结论
本文以生态视角看待高职院校,对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的环境进行了基于生态位理论的分析,分析了宏观、微观生态环境因子,并在此基础提出了基于生态位理论的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内容。得出高职院校通过特色专业建设,可以突出其特色专业在整个教育生态系统中的特色,从而形成本校的生态位优势,减少与其它高职院校间的竞争,最终在高等教育这个大生态系统的高职教育层次中,避免或减少了高职院校的生态位重叠。同时高职院校还可以通过同一层次生态位有明显差异的高职院校的帮扶,如处于生态位上端的示范性高职院校,与处于生态位下端的高职院校通过不同方面的合作,组建处于不同生态位的专业群,实现生态位分离或生态位互补。
参考文献
[1]陈丽娜.基于生态位理论的高职院校特色专业生态位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7,(15):164165.
[2]金晓春,陈茂铨,陈兵红.农林类高职教育生态位分析及探讨[J].广东农业科学,2011,(21):178180.
[3]杨志家.高等职业院校特色专业的实践与探索[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5):12.
[4]宋若臣.财经类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研究[J].山东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5):8789.
[5]于仲安,梁建伟.地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0,(22):3638.
[6]田红侠,徐百平.高职科研在专业建设中的作用[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4649.
[7]赵向军,吕同斌,胡进.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安徽警官職业学院学报,2009,(3):7172.
[8]田和平.解读高职院校的特色专业建设[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8,(4):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