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是由词汇组成的,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变化最快的元素。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和对外交往的日益频繁,新的语言和词汇不断产生,如“克隆”“按揭”“登录”“在线”等。这些新词语大量涌入现代汉语并向全社会迅速渗透,使用的领域渐趋广泛,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杂志是以文字为主传播新闻信息的大众读物,所以就应当使用大众语言。要运用大众语言,就要学习大众语言。
一、新词汇来源于生活
我们先从从事劳务活动中产生的“打工”一词说起:解放前贫苦农民给地主当长工,很多地方叫“打长工”,只在农忙时干一段时间叫“打短工”。改革开放之后,内地农村的一些剩余劳动力,到经济比较发达的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去寻求发展,被称作“打工”。于是“打工”一词就被广泛使用。在打工者中,因性别不同派生出“打工仔”“打工妹”等词汇。再如,“按揭”一词是随着我国房地产业的活跃而出现的。“按揭”是从外语中借来的,是英文“mortgage”(抵押)的音译,指按揭人将房产的产权转让给按揭受益人(通常是指提供贷款的银行),按揭人在还清贷款后,按揭受益人立即将所涉及的房产产权转让给按揭人的行为。目前“按揭”一词已在房地产经营活动中成为常用词。
还有中西结合的词,如“打的”,“打”是汉语中原有的词汇,“的”是指“的士”,英文“taxi”(出租车)的中文粤语译音。“打的”,大概是由于粤方言中有“搭的士”的说法,“搭”与“打”音相近,传到内地就成了“打的”,有了“的士”一词。再因车辆不同,派生出了“面的”(面包车)、摩的(摩托车)、轿的(轿车);又因驾驶人员的性别不同派生出“的哥”“的姐”等词汇。
二、在杂志编辑中学习、运用新词汇
这些新词不仅经常用于人们的口语中,而且已被新闻媒体和文学作品广泛使用。人们甚至觉得,不用这些新词反而不方便,比如有了“的士”一词,城市里面就把不准载客、也不可能办理相关载客手续而违规载客的摩托车叫作“黑摩的”。如,报道公安交警打击“黑摩的”整顿交通秩序,新闻媒体在报道中如果不说 “黑摩的”,就要说“没有办理相关载客手续的摩托车”,这样多麻烦!
上面说过的“按揭”,英文“mortgage”的直译是“抵押”的意思,但在实际运作中,“按揭”与“抵押”是有区别的,因为“按揭”不仅仅是“抵押”,在实际运作中还有“每月付款”的意思,如果不用“按揭”,我们还很难在现代汉语中找到合适的词汇。因此,许多新词我们在杂志采编中应当学习、运用。这样不仅方便,还增加了贴近性,让读者感到亲切。
三、杂志采编中不可滥用新词汇
外来词“酷”,是英文“cool”的音译,现在流行用法的意思相当于“真棒”“好极了”“帅气”等表示惊喜和赞美、羡慕之意,是个极具感情色彩的形容词,很时髦。“cool”的英语原意是“凉的”“冷静的”“冷淡的”,最先被用于美国黑人土语,并通过被称为“cool jazz”(冷爵士)的美国音乐传播开来。“cooljazz”是一种松懈的、冷漠的、轻描淡写的风格,与当时节奏感强烈的音乐形成鲜明对比,因此,“cool”这个词便意味着“有品味的”“潇洒的”“出色的”,并在美国青少年的口语中流行。港台的中文媒介将其音译为“酷”,后来又传入大陆。其实,现代汉语中的“酷”,是指“残酷”,也指“程度深”,如“酷爱”“酷暑”等。外来词“酷”与汉语中的“酷”,书写完全一样,意思则完全不同。
再如网络语言“粉丝”,目前也很流行。“粉丝”在汉语中是指用绿豆等的淀粉制成的线状食品,又叫粉条,但网络语言中的“粉丝”是英文“fans”的谐音,意为“迷,狂热者,爱好者”。还有部分网民把在网上留言叫“灌水”,这与汉语中“灌水”的意思也不同。如果将这一类词汇运用到杂志媒体中,会影响汉语的表意效果,妨碍信息传播,建议对于这样的外来词、网络语言,我们虽要知其意,以便于采访,但不要在主流媒体和规范的杂志中使用。
还有些新词虽然在民间流传很广,使用频率也很高,却不宜在媒体中使用,比如,在城市里面从事肩挑背驮的短途搬运工,重庆人叫“棒棒”,武汉人称“扁担”。这类称呼明显带有对劳动者的侮辱,我们在杂志采编中虽可以了解其意,宜在新闻中运用。
新词汇能否进入汉语领域,取决于它自身的生命力。如果那些新词汇充满活力并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约定俗成后就可以接受,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反映。语言是活跃的、发展变化的,我们应当在实际生活中,向人民大众学习语言,还要在学习中运用,在运用中规范。
(作者单位:中国水运报社)
一、新词汇来源于生活
我们先从从事劳务活动中产生的“打工”一词说起:解放前贫苦农民给地主当长工,很多地方叫“打长工”,只在农忙时干一段时间叫“打短工”。改革开放之后,内地农村的一些剩余劳动力,到经济比较发达的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去寻求发展,被称作“打工”。于是“打工”一词就被广泛使用。在打工者中,因性别不同派生出“打工仔”“打工妹”等词汇。再如,“按揭”一词是随着我国房地产业的活跃而出现的。“按揭”是从外语中借来的,是英文“mortgage”(抵押)的音译,指按揭人将房产的产权转让给按揭受益人(通常是指提供贷款的银行),按揭人在还清贷款后,按揭受益人立即将所涉及的房产产权转让给按揭人的行为。目前“按揭”一词已在房地产经营活动中成为常用词。
还有中西结合的词,如“打的”,“打”是汉语中原有的词汇,“的”是指“的士”,英文“taxi”(出租车)的中文粤语译音。“打的”,大概是由于粤方言中有“搭的士”的说法,“搭”与“打”音相近,传到内地就成了“打的”,有了“的士”一词。再因车辆不同,派生出了“面的”(面包车)、摩的(摩托车)、轿的(轿车);又因驾驶人员的性别不同派生出“的哥”“的姐”等词汇。
二、在杂志编辑中学习、运用新词汇
这些新词不仅经常用于人们的口语中,而且已被新闻媒体和文学作品广泛使用。人们甚至觉得,不用这些新词反而不方便,比如有了“的士”一词,城市里面就把不准载客、也不可能办理相关载客手续而违规载客的摩托车叫作“黑摩的”。如,报道公安交警打击“黑摩的”整顿交通秩序,新闻媒体在报道中如果不说 “黑摩的”,就要说“没有办理相关载客手续的摩托车”,这样多麻烦!
上面说过的“按揭”,英文“mortgage”的直译是“抵押”的意思,但在实际运作中,“按揭”与“抵押”是有区别的,因为“按揭”不仅仅是“抵押”,在实际运作中还有“每月付款”的意思,如果不用“按揭”,我们还很难在现代汉语中找到合适的词汇。因此,许多新词我们在杂志采编中应当学习、运用。这样不仅方便,还增加了贴近性,让读者感到亲切。
三、杂志采编中不可滥用新词汇
外来词“酷”,是英文“cool”的音译,现在流行用法的意思相当于“真棒”“好极了”“帅气”等表示惊喜和赞美、羡慕之意,是个极具感情色彩的形容词,很时髦。“cool”的英语原意是“凉的”“冷静的”“冷淡的”,最先被用于美国黑人土语,并通过被称为“cool jazz”(冷爵士)的美国音乐传播开来。“cooljazz”是一种松懈的、冷漠的、轻描淡写的风格,与当时节奏感强烈的音乐形成鲜明对比,因此,“cool”这个词便意味着“有品味的”“潇洒的”“出色的”,并在美国青少年的口语中流行。港台的中文媒介将其音译为“酷”,后来又传入大陆。其实,现代汉语中的“酷”,是指“残酷”,也指“程度深”,如“酷爱”“酷暑”等。外来词“酷”与汉语中的“酷”,书写完全一样,意思则完全不同。
再如网络语言“粉丝”,目前也很流行。“粉丝”在汉语中是指用绿豆等的淀粉制成的线状食品,又叫粉条,但网络语言中的“粉丝”是英文“fans”的谐音,意为“迷,狂热者,爱好者”。还有部分网民把在网上留言叫“灌水”,这与汉语中“灌水”的意思也不同。如果将这一类词汇运用到杂志媒体中,会影响汉语的表意效果,妨碍信息传播,建议对于这样的外来词、网络语言,我们虽要知其意,以便于采访,但不要在主流媒体和规范的杂志中使用。
还有些新词虽然在民间流传很广,使用频率也很高,却不宜在媒体中使用,比如,在城市里面从事肩挑背驮的短途搬运工,重庆人叫“棒棒”,武汉人称“扁担”。这类称呼明显带有对劳动者的侮辱,我们在杂志采编中虽可以了解其意,宜在新闻中运用。
新词汇能否进入汉语领域,取决于它自身的生命力。如果那些新词汇充满活力并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约定俗成后就可以接受,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反映。语言是活跃的、发展变化的,我们应当在实际生活中,向人民大众学习语言,还要在学习中运用,在运用中规范。
(作者单位:中国水运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