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影圈里的大事,奥斯卡奖的归属终于尘埃落定。其中最大的黑马是《乌云背后的幸福线》中女主人公扮演者詹妮弗·劳伦斯,年仅23岁便成为最佳女主角得主。说詹妮弗是黑马,原因在于和她一同竞争该奖项的几位女演员,每一位都比她更具有得奖的可能,其中就包括了埃曼纽·丽娃,那位在迈克尔·哈内克执导的《爱》中扮演中风老太太的女士。这部获得了金棕榈奖的影片让人不可避免地联想到在威尼斯电影节拿下最佳女演员奖的《桃姐》,因为主角都是老女士。有思维超前的影评人甚至因此断言——世界电影业已出现老龄化趋势。当然,他指的主要是评奖者。
艺术理论讲:爱和生死永远是人生的两大主题。老年人经历过爱,正面临着生死大关,所以他们的问题并非只存在于艺术,而是人生问题在艺术上的投影。
孤独的夕阳,一个人在战斗
谈到社会应该怎样对待老年人这个问题,德·西卡的《风烛泪》是不能不提的。2009年法国有部电影《男人与狗》,便是翻拍自意大利电影《风烛泪》。整部影片以温贝尔托的争取作为开头,温贝尔托一直在争取,争取他能维持生活现状。但是争取的过程也是不断遭拒的过程,不断被拒绝,他发现任何力量都无法依靠。他向政府争取增加养老金,但是警察的驱逐结束了游行;他寄希望于社会救济,但是治标不治本;他试图向朋友借钱,却惨遭朋友的拒绝。因此,他始终是一个人在“战斗”,为争取自己的一点生存空间而竭尽全力。
影片高明之处在于它不仅展示了当时的社会问题,也展示了老年人问题的另一主题——老年人心理问题,这一问题是超越了时空界限的社会学中的重要命题。除了经济上的拮据,温贝尔托还承受着精神上的寂寞。老人有苦无处诉,终于他想要结束自己无望的生命。就在温贝尔托面对疾驶而来的火车犹豫不定时,陪伴自己的唯一“家人”小狗弗兰克似乎意识到了什么,它拼命从温贝尔托的怀里跳下来,跑开了。追赶弗兰克从铁道边跑开的温贝尔托好像明白了弗兰克的心意,他重新露出笑容,和弗兰克嬉闹着走远了。远处跑来一群孩子,无忧无虑打打闹闹地跑向温贝尔托来时的路。轮回似乎重新开始。
对于社会应该怎样对待老年人这个问题,作为新现实主义代表作的《风烛泪》并未给出答案。人总会有老的那一天,社会发展也总会有高潮和低谷,当年的意大利经济萧条,但并非所有人都会老无所依,所以,以温贝尔托一个人的遭遇探询答案大概会跑偏。
影片的结尾很像中国禅宗的一则公案。那则公案讲,一个人被老虎追着跌下悬崖,抓住一根藤,尽管暂时无性命之忧,但悬崖上跑来一只老鼠开始啃藤,悬崖下有一条大蛇正等着他跌下来,就在这时,他发现自己面前的峭壁上有一个遗弃的蜂巢,里面残留着一些蜂蜜,于是把嘴凑上去,高兴地吮吸起来。我想公案和导演也许是想告诉世人:人生不得意事十之八九,活好当下让自己快乐才是最重要的。
生命无需长,只需好
恐怕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真的老了,人总会老,但很难服老。人从心理上通常不会觉得自己老,总以为还年轻。人对于老的感受,主要来自于对外界的难以融入以及身体上的变化,比如不能听懂年轻人的话,看不懂流行的事物,走不动路,经常坐着就睡着等。
“老”是人这一生的最后旅程,终点是死亡。在这一段旅程里,有无爱人的陪伴,有无孩子的关照,其实都会有孤独无助、恐惧死亡等心理。有人相伴会好过一些,没人相伴则痛苦多一些。如此看,子女和社会的关心照顾固然重要,但如何将这一阶段活好,归根结底还是老人自己要想明白。对于老人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问题,答案是多选题。
电影《真芯伴侣》,又名《机器人与弗兰克》,主人公老爷子是个“道亦有道”的贼,一直就没让自己闲下来过,连儿子送来的机器人都让他培养成了助手,跟他一起去偷邻居的珠宝。他这样做,从骨子里说,一方面是习惯使然,另一方面其实是想用作案来表现自己的不老,简直可以当作“自强不息”的典范。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说明老人必须得有点儿事干,有点儿爱好。
杰克·尼克尔森和黛安·基顿主演的《爱是妥协》属于“黄昏恋”题材,传奇得离谱。影片讲述一个老音乐人爱上了自己年轻女友的妈妈,而那位妈妈爱上了一位比自己年轻好多的医生,老音乐人为了爱,开始了与年轻医生的爱情争夺战。“黄昏恋”是老人不让自己闲着的一个好办法,有爱情滋养,又能不闲着,当然生病的机会就少。如果老人恰好和比自己年轻的异性对上眼,则更能让自己焕发青春,就像伍迪·艾伦的电影《怎样都行》,讲的就是一个60多岁的老男人和一个20多岁小女生的恋爱故事。
同样是不让自己闲着,今村昌平执导的《楢山节考》令人回味无穷。日本某地流传着一种习俗:老人活到70岁,就要被丢到山上。已经69岁却依然健壮的婆婆阿琳马上就要上山了,对此她并不害怕,她担心的是孩子们今后的生活。她为老大张罗续弦,帮老二认识女人,教儿媳抓鱼。把一切都料理好以后,在儿子的背负下,她平静地进入大山深处,端坐如佛菩萨,在大雪中静待死亡。
艺术理论讲:爱和生死永远是人生的两大主题。老年人经历过爱,正面临着生死大关,所以他们的问题并非只存在于艺术,而是人生问题在艺术上的投影。
孤独的夕阳,一个人在战斗
谈到社会应该怎样对待老年人这个问题,德·西卡的《风烛泪》是不能不提的。2009年法国有部电影《男人与狗》,便是翻拍自意大利电影《风烛泪》。整部影片以温贝尔托的争取作为开头,温贝尔托一直在争取,争取他能维持生活现状。但是争取的过程也是不断遭拒的过程,不断被拒绝,他发现任何力量都无法依靠。他向政府争取增加养老金,但是警察的驱逐结束了游行;他寄希望于社会救济,但是治标不治本;他试图向朋友借钱,却惨遭朋友的拒绝。因此,他始终是一个人在“战斗”,为争取自己的一点生存空间而竭尽全力。
影片高明之处在于它不仅展示了当时的社会问题,也展示了老年人问题的另一主题——老年人心理问题,这一问题是超越了时空界限的社会学中的重要命题。除了经济上的拮据,温贝尔托还承受着精神上的寂寞。老人有苦无处诉,终于他想要结束自己无望的生命。就在温贝尔托面对疾驶而来的火车犹豫不定时,陪伴自己的唯一“家人”小狗弗兰克似乎意识到了什么,它拼命从温贝尔托的怀里跳下来,跑开了。追赶弗兰克从铁道边跑开的温贝尔托好像明白了弗兰克的心意,他重新露出笑容,和弗兰克嬉闹着走远了。远处跑来一群孩子,无忧无虑打打闹闹地跑向温贝尔托来时的路。轮回似乎重新开始。
对于社会应该怎样对待老年人这个问题,作为新现实主义代表作的《风烛泪》并未给出答案。人总会有老的那一天,社会发展也总会有高潮和低谷,当年的意大利经济萧条,但并非所有人都会老无所依,所以,以温贝尔托一个人的遭遇探询答案大概会跑偏。
影片的结尾很像中国禅宗的一则公案。那则公案讲,一个人被老虎追着跌下悬崖,抓住一根藤,尽管暂时无性命之忧,但悬崖上跑来一只老鼠开始啃藤,悬崖下有一条大蛇正等着他跌下来,就在这时,他发现自己面前的峭壁上有一个遗弃的蜂巢,里面残留着一些蜂蜜,于是把嘴凑上去,高兴地吮吸起来。我想公案和导演也许是想告诉世人:人生不得意事十之八九,活好当下让自己快乐才是最重要的。
生命无需长,只需好
恐怕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真的老了,人总会老,但很难服老。人从心理上通常不会觉得自己老,总以为还年轻。人对于老的感受,主要来自于对外界的难以融入以及身体上的变化,比如不能听懂年轻人的话,看不懂流行的事物,走不动路,经常坐着就睡着等。
“老”是人这一生的最后旅程,终点是死亡。在这一段旅程里,有无爱人的陪伴,有无孩子的关照,其实都会有孤独无助、恐惧死亡等心理。有人相伴会好过一些,没人相伴则痛苦多一些。如此看,子女和社会的关心照顾固然重要,但如何将这一阶段活好,归根结底还是老人自己要想明白。对于老人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问题,答案是多选题。
电影《真芯伴侣》,又名《机器人与弗兰克》,主人公老爷子是个“道亦有道”的贼,一直就没让自己闲下来过,连儿子送来的机器人都让他培养成了助手,跟他一起去偷邻居的珠宝。他这样做,从骨子里说,一方面是习惯使然,另一方面其实是想用作案来表现自己的不老,简直可以当作“自强不息”的典范。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说明老人必须得有点儿事干,有点儿爱好。
杰克·尼克尔森和黛安·基顿主演的《爱是妥协》属于“黄昏恋”题材,传奇得离谱。影片讲述一个老音乐人爱上了自己年轻女友的妈妈,而那位妈妈爱上了一位比自己年轻好多的医生,老音乐人为了爱,开始了与年轻医生的爱情争夺战。“黄昏恋”是老人不让自己闲着的一个好办法,有爱情滋养,又能不闲着,当然生病的机会就少。如果老人恰好和比自己年轻的异性对上眼,则更能让自己焕发青春,就像伍迪·艾伦的电影《怎样都行》,讲的就是一个60多岁的老男人和一个20多岁小女生的恋爱故事。
同样是不让自己闲着,今村昌平执导的《楢山节考》令人回味无穷。日本某地流传着一种习俗:老人活到70岁,就要被丢到山上。已经69岁却依然健壮的婆婆阿琳马上就要上山了,对此她并不害怕,她担心的是孩子们今后的生活。她为老大张罗续弦,帮老二认识女人,教儿媳抓鱼。把一切都料理好以后,在儿子的背负下,她平静地进入大山深处,端坐如佛菩萨,在大雪中静待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