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精细,还是限制

来源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49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期中考试后,区教研员决定在我校开区级历史研讨课。经过半个多月的准备,我设计出了教学方案。我认为,这一教学方案的出彩之处是学生的表演。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工业革命的影响,我编排了历史剧,台词如下:
  主持人:英国,这个被人们称为“小店主”的国家,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率先到达了文明的入口处。近代英国的崛起与工业革命密不可分,那么工业革命对英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下面请几位学生站在历史的角度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1:工业革命前,我家开了小作坊,挣来的钱只够养家糊口;工业革命后,我家使用大机器生产,开了好几家颇具规模的工厂。
  总结影响:大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生產。
  学生2:我原来是农村人,靠种地为生,后来城里开工厂了,我到城里打工,时间长了,我也成了城里人。
  总结影响:城市人口增加。
  学生3:在农业社会,人们习惯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工业化以后,钟表应运而生,人们的时间观念一下子强了起来。
  总结影响:生活方式的变化。
  学生4:我家住在泰晤士河旁边,工业革命前该河水清鱼多,是英国人的生命之河。工业革命后,该河的水质迅速恶化,鱼类几乎绝迹。
  总结影响:环境污染。
  历史剧编排好后,我找了几个活泼的学生进行排练,要求他们牢记台词,不得遗忘。
  上课那天,听课的老师有很多,学生们在兴奋之余有一点紧张。在导入时,我以图带史,学生迅速地进入了学习状态。然后,我按照预设进行教学,学生群情激昂、配合默契。接下来,我分板块回顾了英国的崛起历程。在回顾“英国崛起之工业先声”这部分内容时,我让学生上台表演,学生们侃侃而谈,很有历史感。轮到最后一个学生阐述观点时,他突然面红耳赤,局促不安,小声嘀咕道:“我家住在泰晤士河旁边。”然后就没有下文了。大家都把目光投向他,我心里非常紧张。记得上课前,他还对我说:“老师,我保证一字不差地把台词说出来,顺利完成任务。”短暂的沉默后,旁边的学生小声递词,他支支吾吾地重复着。最后,主持人总结陈词,他们几个匆匆下台。
  课后,那个学生到办公室向我道歉:“老师,我让你失望了。不知为什么,我上台后,大脑一片空白,把后面的台词都忘了,我不敢随便篡改台词,怕给你添乱子,于是我就越发紧张了。”学生的一番话引起了我的思考。
  为了顺利进行教学,我在课前做了大量精细的工作,每个过渡都反复推敲,每段台词都字斟句酌,要求学生熟记于心、照本宣科。但这过分的精细却束缚了学生。精细,本来是好事,但太过精细,就会成为限制。
  1.限制了教师的思维。
  精细在更多的时候是为了让教学按部就班,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当这节课讲到尾声时,我让学生分组讨论:英国的崛起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什么?学生纷纷回答:解放思想、科教兴国、改革创新……这些答案都是我事先想到的,他们说的每一点我都能作出很好的点评。但有一个学生回答道:英国的崛起与它的殖民扩张有很大的关系,殖民扩张为它积累了巨额资本、市场、劳动力。这一回答是我始料未及的,于是我轻描淡写地进行了评价,未作详细点评。后来我想,这位学生说得很好,但由于我事前设计好了方案,限制了我的思维,不敢随意打乱,从而忽视了这一教学生成。
  2.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在公开课上,学生总是努力地配合,力求精益求精,避免犯错。就像上述那位忘记台词的学生,他完全可以用自己的话语说出大意,但由于课前我们做了精细的准备,因而他宁肯让课堂陷入沉默,也不愿自主发挥。
  表面上看,公开课丰富多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交流、乐在其中。但实际上,学生活跃的思维、独到的见解,都有编排的痕迹。公开课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就像线和风筝的关系,虽然课堂是动态的,但控制权还在教师。
  总之,精细要恰到好处,激发师生活力。对此,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不变应万变,激发学生创新的火花,焕发课堂教学生命的光彩。
其他文献
三次科技革命在世界近现代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一次次地推动着生产力的巨大飞跃和生产关系的巨大变化。对于这样一个在世界史上纵横开阖的重点内容,怎样才能在教学中使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有效把握,是世界史教学中的一个重难点问题。表格法是历史教学中一种常用的方法,在对三次科技革命的综合分析上有极好的效果。  不但全面清楚地分析了三次科技革命,而且也进一步展示了表格法在历史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和特殊效果。第一,
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有机统一,是教师和学生积极沟通、合作探究新知识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所以,激发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激发学生的潜能。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能促使学生自觉自愿地接受教育,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建立良好的师生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是知识传播的载体,它对教师来说尤为重要。口德就是说话的道德,教师说出的话要符合道德规范。对于教师来说,良好的口德是个人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师德的灵魂。古人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教师的口德在教学中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一、教师不修口德的危害  1 不利于学生成长。  在现实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体罚或变相体罚等暴力现象已明显减少,但教师直接或间接地对学生使用诋毁、蔑视
【摘要】任务型活动设计教学是新课程改革教学中全新的教学模式,能够将英语语法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性的课堂教学,同时让学生自主进行英语相关知识的学习,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取英语知识,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英语记忆能力,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准,有效地促进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在任务型活动设计教学中,學生的英语体验感得到增强,同时学生还可以自主选择英语内容,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还能有效地提
【案例背景】  上学期,我参加了学校的赛课活动,课题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3课《宋明理学》、我深知,教师对教材重难点的把握情况,甚至所使用的素材都差不多,要想教出新意只能从立意上人手。因此,我临时改动了教学设计,引入汤因比文明史观的挑战与应战理论,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案例描述】  1.导入阶段,  简单介绍挑战与应战理论,并导入新课: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文明在发展过程中遭遇一定
高三复习课与新课有以下几点不同:一是从知识内容看,复习课是帮学生从考纲出发,既要弥补学生对高一、高二年级遗忘的知识,又能让学生在旧的知识上构建更加健全的知识体系;二是从解题答题技巧看,复习课是帮学生搭建书本知识与考题考点的桥梁,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帮助学生用书本的专业术语解答地理综合题。笔者认为“知识加题目”的教学方法是达到以上两者目标的不二选择,下面笔者以《工业的区位选择》这节课为例,谈谈
俗话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悱”实为认知冲突,认知冲突是已建立的认知结构与当前的学习情境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是因已有经验与新知识之间存在某种差距而产生的心理失衡。下面笔者就以“新航路开辟”相关教学为例,谈一谈预设认知冲突的方式和途径。  一、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预设认知冲突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创设能够引发学生思考的情境,联系新旧知识,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帮助学生构建知识
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不少高中历史教师认为历史教学就是简单地讲解历史事件,因而不重视历史教学。艺术史在高中历史学科中所占比重不大,内容比较简单,因而更加容易受到忽视。教师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通常是直接将时代背景、艺术流派、代表作等重点知识讲给学生,或者制作一个清晰明了的表格,让学生背诵重点知识。当然,从备考的角度来看,这是最有效、最简便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却违背了艺术史教学的初衷,使学生失去
在中学阶段开展历史教学,主要就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并学习我国历史文明的进程,掌握历史前进的方向及规律。所以,历史这一学科经国内的教学纲要确认已经成为一门必修科目。因此,历史教学对个人及国家的进步都是不可或缺的。  一、对学生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巩固,保证核心素养得以培养  历史教材是学生得以了解历史的最直接途径,还是学习相关知识的主要来源,教材中的知识及信息,可以满足学生最为基础的学习要求。所以,教
学校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德育,德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作为学校课程之一的地理也理应承担教育责任。地理学科是一门复杂的系统化学科,地理德育是进行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德育教育有效渗透于高中地理教学的常规化教育中,对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正确的思想观念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地理教师应该紧扣教材,立足课标,深入挖掘和研究地理德育的内容、形式、方法,把德育目标分解到日常教学中,从而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