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根据学校体育工作实践经验,运用多学科理论知识,采用文献资料研究调查,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就当前学校体育改革十分关注的教育内容、方法,组织形式和教学评价进行重新思考。通过调查结果分析了当前学校体育教育的不足和影响体育教学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体育教学应突出以生为本,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终身体育为主线推进当前中专学校体育教育改革。
关键词:中专体育 教学改革 健康第一 终身体育
1 问题的提出
一个全国性的健康促进战略——面向21世纪的健康促进运动,已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为了应对现代社会对人类健康带来的新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了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我们怎样推进中专学校体育教育改革,中专生心中的体育改革是怎样的?中专生如何看待体育与健康?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研究。
2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文从研究目的出发,在商贸学校536名学生中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一商校区学生164人,二商校区学生192人,贸易校区学生180人,共发放问卷560份,收回问卷536份,问卷有效率达到95.7%。
2.2研究方法
2.2.1问卷调查法:男生244人,女生292人
2.2.2文献资料法:查阅有关的资料
3 结果与分析
3.1对体育锻炼作用的了解
调查显示,有88%的人知道体育锻炼能增进健康,增强体质。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仅有35%的人知道。至于体育锻炼对人的社会性健康的影响就只有28%的人知道。这些数据从一个侧面反应了学校体育教育的不足,忽视了体育理论知识的教学,所以,中专体育教学应加强体育文化的传播,教育学生正确认识体育锻炼的重要意义,并打破传统的竞技体育项目教学,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和合作式的教学方法。
3.2对运动项目的选择及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
调查结果得出,学生每周主动锻炼三次以上的人数:男生不到50%,女生不到30%,并且他们的锻炼时间短。分别还有35%的男生和48%的女生根本不参加体育锻炼,52%的学生每次锻炼时间不足30分钟,活动时间在1小时的学生仅占30%。这表明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自觉性不高。这不符合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的要求。所以,怎样提高学生的锻炼意识?培养终身体育的习惯是我们中专体育改革的首要问题。
其次,在运动项目方面,选择项目最多的是慢跑,其中男生占40%,女生占60%,然后是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毽球等。女生则喜欢自卫术、健美操、乒乓球、羽毛球,跳绳等。由此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偏于有氧健身运动项目,因这些项目对运动技能要求不高,所需场地器材较简单,运动量又不大。所以,中专体育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应尽量创设情景,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选择富有生活气息的教学内容,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进行体育课程的学习。
3.3喜欢增加的体育项目
从调查结果得知:有70%的学生对现在的体育项目选择不满,他们认为从小学到中学都是学习田径,体操,篮球等,没有太大的兴趣。他们希望能够学习一些具有延续性活动价值,能够适应职业所需体能的运动项目:如交谊舞,羽毛球,乒乓球,棋牌类等来提高自己的生活情趣和发展自己的情商。所以,在选编教学内容时,要结合各水平阶段学生的特长,性别,兴趣,爱好等,使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达到的,同时,又要考虑本校的场地、器材等实际情况。
3.4对体育的兴趣和态度
有部分学生存在着一种只重视专业知识,而轻视体育的思想,甚至有个别学生认为不必上体育课,只学专业知识就得了。由于思想上不重视,在素质与技能水平方面就不断下降,更严重的是有个别班级,近视眼发病率由原来的20%提高到30%,这主要是,他们只重视其他学科知识,而较少参加体育锻炼,有的甚至连一般的体育活动和必要的体力劳动都甚少参加,所以出现了身体素质与机能水平逐渐下降的现象。
另外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有60%的学生对体育持消极态度。主要原因是他们不喜欢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对体育课的组织形式没有兴趣,又没有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其中还有15%的学生害怕上体育课。这些问题反映了学校体育的不足,需要加强对体育态度、情感,兴趣和习惯的培养,提高自我锻炼管理的能力,自我评价的能力。同时,体育课也不能忽视教书育人,教师一定要注意在抓好教学的同时,还要加强思想教育工作,提高学生对与其它专业课的辩证关系的认识,才能切实上好体育课,达到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要求。
4 结论和建议
4.1更新教学观念
体育教师要想在教学中实施《新课程标准》,必须从思想上打破常规的教学理念,树立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新教学理念,使自己由教学的“监督主宰者”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者”和“帮助者”,让学生能在课堂中满足心理、身体的情感体验,扭转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引导学生从主动学习中去创新,开创体育教学新局面,使学生从“厌学”变为“乐学”,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4.2加强中专学校体育理论知识教学,提高中专生的体育锻炼意识
使中专体育向“三维体育观” (生理、心理、社会体育观)不断发展。中专学校体育应该把以前以追求体质的发展和技术的传授,转变为“健康第一”的体育教学。中专学校体育要重视体育文化的传播和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普及,培养学生坚持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4.3中专学校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
既要考虑身体素质好的学生, 同时又要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留下较多的思维空间。既要有利于学生掌握“三基”养成良好的习惯,又要符合中专生的生理心理特征以及文化层次。把学生放在核心地位,把培养终身体育健康习惯作为目标。中专体育应该加强非竞技运动项目,个人运动项目,毕业后易于坚持锻炼的运动项目(即不受年龄,运动负荷限制的运动项目),特别是以职业需要的体能项目,使学生掌握一两项形成专长的健身手段,内容突出健身性、娱乐性、终身性。让“体育是一种习惯,不是仪式,体育在体育课中,更在生活中。”
4.4中专学校体育教学的内容、形式、方法应多样化
尤其要加强小球类(羽毛球、乒乓球、毽球等)和休闲类(健身操、交谊舞、形体舞蹈等)体育项目的一般技能学习,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多种运动技能,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特别是舞蹈,是一项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可以陶冶情操,提高文化艺术修养。组织形式可以丰富多样,如必修课和选修课。从而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5教学过程的转变
在新课程实施中,要求体育教师不再是消极的扮演教学大纲和教材执行者的角色,而是一个新课程的设计者;体育教师不应是一个只懂得教学生如何运动的教练员,更应该是一个具备现代观念和教育素养的,知道如何进行课程建设以及如何运用体育教学方法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专业人员。另外,由单一课程向多元课程转变;由适应《达标》的教学向面向全体学生,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特长转变:由被动的教学方式向学生自主式、探索性学习转变。充分利用体育资源,充实和更新体育课程内容,提高体育教学效果,使教师要更深刻体会到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4.6教学评价的转变
在长期教学中的绝对性评价,把分数作为衡量学生体育学习成绩的最重要的基本依据,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学生的打击,对学生的体育学习的评价内容基本上局限于体能和运动技能的评价,忽视了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合作意志、身心、社会适应等方面的评定,这对学生来说是很不公平的。因为不同学生在体能、技能、兴趣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忽视学生个体的差异,就忽视了“平等享受教育”的新理念。因此,不利于发展学生各方面的潜能;不利于了解学生的需求;不利于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和确立自信。其数字式的分值往往损伤了学生的自尊,扼制了学生个性的张扬。所以,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体能,知识技能。更要关心学生的态度,情绪表现与合作精神。
5 结语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新的体育课程理念,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全面提高学生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方面的综合素质,正确把握体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发而有活力的体育课程。学校体育的目的是教会学生通过增强健康的能力,形成增进健康的意识和习惯,在学校体育教育过程中,应以“育人”为最高目标,以“终身体育”为主线,把“育体育心”、“社会需要与学生主体需要”、“增强体质与终身受益”三者紧密结合,推进中专学校体育教学的改革。
关键词:中专体育 教学改革 健康第一 终身体育
1 问题的提出
一个全国性的健康促进战略——面向21世纪的健康促进运动,已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为了应对现代社会对人类健康带来的新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了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我们怎样推进中专学校体育教育改革,中专生心中的体育改革是怎样的?中专生如何看待体育与健康?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研究。
2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文从研究目的出发,在商贸学校536名学生中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一商校区学生164人,二商校区学生192人,贸易校区学生180人,共发放问卷560份,收回问卷536份,问卷有效率达到95.7%。
2.2研究方法
2.2.1问卷调查法:男生244人,女生292人
2.2.2文献资料法:查阅有关的资料
3 结果与分析
3.1对体育锻炼作用的了解
调查显示,有88%的人知道体育锻炼能增进健康,增强体质。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仅有35%的人知道。至于体育锻炼对人的社会性健康的影响就只有28%的人知道。这些数据从一个侧面反应了学校体育教育的不足,忽视了体育理论知识的教学,所以,中专体育教学应加强体育文化的传播,教育学生正确认识体育锻炼的重要意义,并打破传统的竞技体育项目教学,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和合作式的教学方法。
3.2对运动项目的选择及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
调查结果得出,学生每周主动锻炼三次以上的人数:男生不到50%,女生不到30%,并且他们的锻炼时间短。分别还有35%的男生和48%的女生根本不参加体育锻炼,52%的学生每次锻炼时间不足30分钟,活动时间在1小时的学生仅占30%。这表明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自觉性不高。这不符合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的要求。所以,怎样提高学生的锻炼意识?培养终身体育的习惯是我们中专体育改革的首要问题。
其次,在运动项目方面,选择项目最多的是慢跑,其中男生占40%,女生占60%,然后是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毽球等。女生则喜欢自卫术、健美操、乒乓球、羽毛球,跳绳等。由此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偏于有氧健身运动项目,因这些项目对运动技能要求不高,所需场地器材较简单,运动量又不大。所以,中专体育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应尽量创设情景,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选择富有生活气息的教学内容,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进行体育课程的学习。
3.3喜欢增加的体育项目
从调查结果得知:有70%的学生对现在的体育项目选择不满,他们认为从小学到中学都是学习田径,体操,篮球等,没有太大的兴趣。他们希望能够学习一些具有延续性活动价值,能够适应职业所需体能的运动项目:如交谊舞,羽毛球,乒乓球,棋牌类等来提高自己的生活情趣和发展自己的情商。所以,在选编教学内容时,要结合各水平阶段学生的特长,性别,兴趣,爱好等,使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达到的,同时,又要考虑本校的场地、器材等实际情况。
3.4对体育的兴趣和态度
有部分学生存在着一种只重视专业知识,而轻视体育的思想,甚至有个别学生认为不必上体育课,只学专业知识就得了。由于思想上不重视,在素质与技能水平方面就不断下降,更严重的是有个别班级,近视眼发病率由原来的20%提高到30%,这主要是,他们只重视其他学科知识,而较少参加体育锻炼,有的甚至连一般的体育活动和必要的体力劳动都甚少参加,所以出现了身体素质与机能水平逐渐下降的现象。
另外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有60%的学生对体育持消极态度。主要原因是他们不喜欢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对体育课的组织形式没有兴趣,又没有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其中还有15%的学生害怕上体育课。这些问题反映了学校体育的不足,需要加强对体育态度、情感,兴趣和习惯的培养,提高自我锻炼管理的能力,自我评价的能力。同时,体育课也不能忽视教书育人,教师一定要注意在抓好教学的同时,还要加强思想教育工作,提高学生对与其它专业课的辩证关系的认识,才能切实上好体育课,达到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要求。
4 结论和建议
4.1更新教学观念
体育教师要想在教学中实施《新课程标准》,必须从思想上打破常规的教学理念,树立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新教学理念,使自己由教学的“监督主宰者”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者”和“帮助者”,让学生能在课堂中满足心理、身体的情感体验,扭转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引导学生从主动学习中去创新,开创体育教学新局面,使学生从“厌学”变为“乐学”,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4.2加强中专学校体育理论知识教学,提高中专生的体育锻炼意识
使中专体育向“三维体育观” (生理、心理、社会体育观)不断发展。中专学校体育应该把以前以追求体质的发展和技术的传授,转变为“健康第一”的体育教学。中专学校体育要重视体育文化的传播和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普及,培养学生坚持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4.3中专学校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
既要考虑身体素质好的学生, 同时又要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留下较多的思维空间。既要有利于学生掌握“三基”养成良好的习惯,又要符合中专生的生理心理特征以及文化层次。把学生放在核心地位,把培养终身体育健康习惯作为目标。中专体育应该加强非竞技运动项目,个人运动项目,毕业后易于坚持锻炼的运动项目(即不受年龄,运动负荷限制的运动项目),特别是以职业需要的体能项目,使学生掌握一两项形成专长的健身手段,内容突出健身性、娱乐性、终身性。让“体育是一种习惯,不是仪式,体育在体育课中,更在生活中。”
4.4中专学校体育教学的内容、形式、方法应多样化
尤其要加强小球类(羽毛球、乒乓球、毽球等)和休闲类(健身操、交谊舞、形体舞蹈等)体育项目的一般技能学习,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多种运动技能,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特别是舞蹈,是一项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可以陶冶情操,提高文化艺术修养。组织形式可以丰富多样,如必修课和选修课。从而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5教学过程的转变
在新课程实施中,要求体育教师不再是消极的扮演教学大纲和教材执行者的角色,而是一个新课程的设计者;体育教师不应是一个只懂得教学生如何运动的教练员,更应该是一个具备现代观念和教育素养的,知道如何进行课程建设以及如何运用体育教学方法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专业人员。另外,由单一课程向多元课程转变;由适应《达标》的教学向面向全体学生,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特长转变:由被动的教学方式向学生自主式、探索性学习转变。充分利用体育资源,充实和更新体育课程内容,提高体育教学效果,使教师要更深刻体会到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4.6教学评价的转变
在长期教学中的绝对性评价,把分数作为衡量学生体育学习成绩的最重要的基本依据,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学生的打击,对学生的体育学习的评价内容基本上局限于体能和运动技能的评价,忽视了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合作意志、身心、社会适应等方面的评定,这对学生来说是很不公平的。因为不同学生在体能、技能、兴趣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忽视学生个体的差异,就忽视了“平等享受教育”的新理念。因此,不利于发展学生各方面的潜能;不利于了解学生的需求;不利于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和确立自信。其数字式的分值往往损伤了学生的自尊,扼制了学生个性的张扬。所以,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体能,知识技能。更要关心学生的态度,情绪表现与合作精神。
5 结语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新的体育课程理念,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全面提高学生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方面的综合素质,正确把握体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发而有活力的体育课程。学校体育的目的是教会学生通过增强健康的能力,形成增进健康的意识和习惯,在学校体育教育过程中,应以“育人”为最高目标,以“终身体育”为主线,把“育体育心”、“社会需要与学生主体需要”、“增强体质与终身受益”三者紧密结合,推进中专学校体育教学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