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在噼里啪啦打电视广告的电商们,都正在犯着一个同样的低级错误:电视归电视、网络归网络、网站归网站。电视里是“NOT AT ALL”门户上是“***,29元”,到了网站首屏,又是另一张脸,谁受得了啊!
凡客,抽了自己耳光
谈凡客的广告策略,就不得不谈PPG。我在数个场合都表达过同一个意见:PPG的广告路数,才是男装电商的正确路数,PPG并不是死在广告上的,而是死在产品质量上。
凡客的陈年,在两三年前接受采访时,但凡聊到凡客和前辈PPG的区别,总会强调一个观点:PPG是被电视广告打死的,凡客不会打电视广告,我们是互联网品牌,我们只打互联网广告。3年后,凡客左一下、右一下,狠狠地抽着自己的耳光。
电商服装品牌之路,到底是先走网络广告?还是先走线下广告?
讲广告策略,就不得不讲品牌策略,讲品牌策略,就不得不讲品牌溢价。
凡客现在很尴尬,三年的互联网大众品牌之路,注定了它的核心人群被固定在18~25岁之间,再往上走?消费者不同意,也不接受。凡客现在挣的,是销售利润,而不是品牌利润,不信的话,他提价20%试试。
而PPG一开始的路数,走的就是快时尚品牌,形而上的路数,高举高打,许智伟、吴彦祖,品牌腔调做得很足,这种品牌腔,至少可以一直吃到30岁这个人群。你让30岁的小经理们去穿凡客试试,丢不起那人!这就是男装和女装的区别,过了25、26岁,女人在意的依然是款式,而男人开始在意品牌了。
如果用线下品牌来做比较,凡客就是美邦,而PPG,是可以成为H&M的。不管现在拍多唯美的广告,请多有号召力的明星来补救,晚了!
1号店,过目很难不忘
跟1号店这家公司一样,从一开始时候的个性十足,到现在的平庸随大流,1号店广告也是如此,请了一个平庸的代言人,拍了一条平庸的广告片,有多平庸?平庸到我现在准备写文章的时候,死活想不起广告内容了。
如何评判一条好的广告片?把里唆的教条主义扔一边,三点:好看、记得住、就你了。
好看,就是广告视觉要能抓眼球。譬如,叶茂中那厮拍的“赶集网”广告,你不得不服,就是好看,多看几遍也不厌。
记得住,那就要你的广告内容有差异化,你硬要往消费者已经拥挤不堪的大脑里,再塞进去你的信息,没点特色怎么行呢?大学第一次班会,你记住谁了?就两个,那个最漂亮的女生,和最丑的女生。
至于就你了,那就要诉求能抓心,你说的是别人爱听的,你有的是别人想要的,那这颗消费者的芳心,当然就非你莫属了。
冯编辑提醒我,单纯谈广告没多大意义,要深刨,像刨祖坟一样刨企业的根源。我僵了老半天,硬没刨到1号店的根。从两个职场金领联合创业,到转手卖给平安,再到沃尔玛入伙,创始才两三年的公司,哪经得起这么倒腾?
可惜了,曾经不平庸的1号店。
百姓网,是个苦孩子
“用不着的东西该卖了”,这注定百姓网还有很长的一段苦日子要过。
做过市场的童鞋都知道,最难的就是培育新鲜市场,除了推广你的品牌,你还需要推广你的模式。二手货交易,在国外很正常,在中国很不正常,没人卖,也没人买,那到底该先培育卖二手货的市场,还是该先培育买二手货的市场?到底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尽管从赢利模式而言,卖家是百姓网的利润来源,但事实上,买家才是真正的基础。只要有人买,就不怕没人卖。
正如最初的淘宝,其实淘宝C2C和百姓网是一个性质,提供C2C交易平台,并从交易往来中获取利润。但淘宝一开始的推广,就铆足了劲头在消费者端——淘啊淘啊淘啊,淘你喜欢。从来没说过,卖啊卖啊卖啊,卖你喜欢。
百姓网或许走了一条弯路,当然,下这个结论或许有点为时过早。
麦包包,给大姨妈?
给Honey,给小侄女,给大姨妈……太有喜感了。
平心而论,麦包包的这则广告,就视觉而言,做得还是不错的,尽管有很浓厚的模仿iPod的痕迹,但模仿并没有错,至少表明人家还有一颗上进心。
我比较好奇的是:1.麦包包的消费者基数有多大了?2.之前都是什么样的消费者在买麦包包的包包?
在营销实践中,为了获得单位消费者的贡献最大化,我们通常会用刺激增加消费频次,和增加单次购买量的办法来实现,但轻易不会用扩大适用人群的策略,因为扩大适用人群,就意味着重塑品牌定位和市场定位,这在营销实践中是大忌。
麦包包的广告,现在犯的就是这个大忌。
给Honey,没太大问题,这只是产品线的性别延展,基本不会影响到消费者对品牌的既定认知。但给小侄女、给大姨妈,这就有很大的冒险成分在里面了,尤其是现在麦包包还处于渠道品牌和产品品牌相对混为一谈的阶段(前两天,和今日资本的徐新总裁聊到麦包包的品牌模糊定位时,我们还在纳闷,麦包包到底是故意为之,还是企业战略思维短板?),如果是乐淘或者好乐买,给Honey,给小侄女,给大姨妈……没问题,他们是非常清晰的渠道品牌。
如果麦包包现在的消费者基数已经足够大了,走这一步,可以接受纯属无奈,向新市场要销售嘛。但事实上,一个撑死了才几个亿规模的小品牌,在感性决策倾向很严重的包包行业,试图打全年龄段市场,我只能说:胆儿真大!
绿盒子,非议不等于热议
本来不想写绿盒子,毕竟它还属于一个区域性的小淘品牌,而且这则广告也仅在上海投放(纯属个人猜测,因为广告配音有不少上海方言)。但从这则广告中,却可以窥视出,目前电商行业的一点浮躁心理——不在产品服务上下工夫,老想着一招鲜,老琢磨奇招怪招。
绿盒子的广告,问题就出在它的代言人——张冯喜身上,一个从东方卫视达人秀节目中出来的怪胎,所谓怪胎,一个七八岁的小姑娘,张口就是一副成年人的世故腔,网上骂声一片。
绿盒子显然没有分清楚,代言人的非议和热议,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什么叫非议?洁尔阴在艳照门的风口浪尖之时,推出张柏芝代言的广告,这就叫非议,偷不着腥反惹一身骚。什么叫热议,当年黄健翔在嚎叫门和辞职门之后,智联招聘果断签下代言,这就叫热议,搭上舆论的顺风车。
找代言人是目前电商圈的热爱,有单枪匹马的,如拉手的葛大爷、梦芭莎的国际“范”、赶驴网的姚晨;也有组团的,如何润东、于娜、秦岚的团宝网;还有老板抢着上镜的,如聚美优品……
找代言是个技术活,不耍滑不斗富,关键是看代言人能不能给品牌加分,至少张冯喜算是给绿盒子减分了。白花花的银子呀。
驴妈妈,让驴给踢了
又是一则骑驴的广告。
在赶集网的广告之后,再出一个骑驴的广告创意,实在不是什么明智之举。
消费者接受信息的优先排序,是图像—声音—文字,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品牌在找代言人时,不太喜欢找代言品牌过多的明星,怕的就是广告信息模糊、接收错位。
当然,比视觉创意更让人崩溃的,是驴妈妈的诉求创意。
“到哪旅游?问驴妈妈。打折门票、自由行、特色酒店、旅游团购、跟团游,样样都精彩。自助游天下,就找驴妈妈。”一个纯粹在浪费钱的广告。
如果识别一个广告的有效性,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竞争品牌代入法。“到哪旅游?问携程……自助游天下,就找携程。”是不是挺顺的?要不再来一条?“到哪旅游?问途牛……自助游天下,就找途牛。”好像也行。
实在没有好的创意,索性就学学恒源祥,把什么诉求卖点之类的屁话全扔掉,直接强奸你的耳朵:自助游天下,就找驴妈妈,15秒广告连喊五遍,对于新品牌而言,这也是一个辙,至少记住品牌口号了。
品牌传播衔接,给所有正在打视频广告的电商们
做过传统营销的人,都特别在意品牌视觉统一。终端视觉要统一、陈列要统一、广告形象要统一、品牌VI要统一……品牌传播的一致性,是市场工作的入门功课,只有一致,才能实现品牌传播的协同叠加效应。之前我在服务快销品牌时,我们甚至连CD类店的POP张贴都要做到高度标准,更不要说电视广告、平面广告、户外广告和终端视觉的一致了。
目前在噼里啪啦打电视广告的电商们,都正在犯着一个同样的低级错误:电视归电视、网络归网络、网站归网站。电视里是“NOT AT ALL”,门户上是“***,29元”,到了网站首屏,又是另一张脸,谁受得了啊。
电子商务正在进入营销深水区,建议电商老板们,多请些快消、保健品行当的高手来,干营销,他们是大拿。
凡客,抽了自己耳光
谈凡客的广告策略,就不得不谈PPG。我在数个场合都表达过同一个意见:PPG的广告路数,才是男装电商的正确路数,PPG并不是死在广告上的,而是死在产品质量上。
凡客的陈年,在两三年前接受采访时,但凡聊到凡客和前辈PPG的区别,总会强调一个观点:PPG是被电视广告打死的,凡客不会打电视广告,我们是互联网品牌,我们只打互联网广告。3年后,凡客左一下、右一下,狠狠地抽着自己的耳光。
电商服装品牌之路,到底是先走网络广告?还是先走线下广告?
讲广告策略,就不得不讲品牌策略,讲品牌策略,就不得不讲品牌溢价。
凡客现在很尴尬,三年的互联网大众品牌之路,注定了它的核心人群被固定在18~25岁之间,再往上走?消费者不同意,也不接受。凡客现在挣的,是销售利润,而不是品牌利润,不信的话,他提价20%试试。
而PPG一开始的路数,走的就是快时尚品牌,形而上的路数,高举高打,许智伟、吴彦祖,品牌腔调做得很足,这种品牌腔,至少可以一直吃到30岁这个人群。你让30岁的小经理们去穿凡客试试,丢不起那人!这就是男装和女装的区别,过了25、26岁,女人在意的依然是款式,而男人开始在意品牌了。
如果用线下品牌来做比较,凡客就是美邦,而PPG,是可以成为H&M的。不管现在拍多唯美的广告,请多有号召力的明星来补救,晚了!
1号店,过目很难不忘
跟1号店这家公司一样,从一开始时候的个性十足,到现在的平庸随大流,1号店广告也是如此,请了一个平庸的代言人,拍了一条平庸的广告片,有多平庸?平庸到我现在准备写文章的时候,死活想不起广告内容了。
如何评判一条好的广告片?把里唆的教条主义扔一边,三点:好看、记得住、就你了。
好看,就是广告视觉要能抓眼球。譬如,叶茂中那厮拍的“赶集网”广告,你不得不服,就是好看,多看几遍也不厌。
记得住,那就要你的广告内容有差异化,你硬要往消费者已经拥挤不堪的大脑里,再塞进去你的信息,没点特色怎么行呢?大学第一次班会,你记住谁了?就两个,那个最漂亮的女生,和最丑的女生。
至于就你了,那就要诉求能抓心,你说的是别人爱听的,你有的是别人想要的,那这颗消费者的芳心,当然就非你莫属了。
冯编辑提醒我,单纯谈广告没多大意义,要深刨,像刨祖坟一样刨企业的根源。我僵了老半天,硬没刨到1号店的根。从两个职场金领联合创业,到转手卖给平安,再到沃尔玛入伙,创始才两三年的公司,哪经得起这么倒腾?
可惜了,曾经不平庸的1号店。
百姓网,是个苦孩子
“用不着的东西该卖了”,这注定百姓网还有很长的一段苦日子要过。
做过市场的童鞋都知道,最难的就是培育新鲜市场,除了推广你的品牌,你还需要推广你的模式。二手货交易,在国外很正常,在中国很不正常,没人卖,也没人买,那到底该先培育卖二手货的市场,还是该先培育买二手货的市场?到底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尽管从赢利模式而言,卖家是百姓网的利润来源,但事实上,买家才是真正的基础。只要有人买,就不怕没人卖。
正如最初的淘宝,其实淘宝C2C和百姓网是一个性质,提供C2C交易平台,并从交易往来中获取利润。但淘宝一开始的推广,就铆足了劲头在消费者端——淘啊淘啊淘啊,淘你喜欢。从来没说过,卖啊卖啊卖啊,卖你喜欢。
百姓网或许走了一条弯路,当然,下这个结论或许有点为时过早。
麦包包,给大姨妈?
给Honey,给小侄女,给大姨妈……太有喜感了。
平心而论,麦包包的这则广告,就视觉而言,做得还是不错的,尽管有很浓厚的模仿iPod的痕迹,但模仿并没有错,至少表明人家还有一颗上进心。
我比较好奇的是:1.麦包包的消费者基数有多大了?2.之前都是什么样的消费者在买麦包包的包包?
在营销实践中,为了获得单位消费者的贡献最大化,我们通常会用刺激增加消费频次,和增加单次购买量的办法来实现,但轻易不会用扩大适用人群的策略,因为扩大适用人群,就意味着重塑品牌定位和市场定位,这在营销实践中是大忌。
麦包包的广告,现在犯的就是这个大忌。
给Honey,没太大问题,这只是产品线的性别延展,基本不会影响到消费者对品牌的既定认知。但给小侄女、给大姨妈,这就有很大的冒险成分在里面了,尤其是现在麦包包还处于渠道品牌和产品品牌相对混为一谈的阶段(前两天,和今日资本的徐新总裁聊到麦包包的品牌模糊定位时,我们还在纳闷,麦包包到底是故意为之,还是企业战略思维短板?),如果是乐淘或者好乐买,给Honey,给小侄女,给大姨妈……没问题,他们是非常清晰的渠道品牌。
如果麦包包现在的消费者基数已经足够大了,走这一步,可以接受纯属无奈,向新市场要销售嘛。但事实上,一个撑死了才几个亿规模的小品牌,在感性决策倾向很严重的包包行业,试图打全年龄段市场,我只能说:胆儿真大!
绿盒子,非议不等于热议
本来不想写绿盒子,毕竟它还属于一个区域性的小淘品牌,而且这则广告也仅在上海投放(纯属个人猜测,因为广告配音有不少上海方言)。但从这则广告中,却可以窥视出,目前电商行业的一点浮躁心理——不在产品服务上下工夫,老想着一招鲜,老琢磨奇招怪招。
绿盒子的广告,问题就出在它的代言人——张冯喜身上,一个从东方卫视达人秀节目中出来的怪胎,所谓怪胎,一个七八岁的小姑娘,张口就是一副成年人的世故腔,网上骂声一片。
绿盒子显然没有分清楚,代言人的非议和热议,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什么叫非议?洁尔阴在艳照门的风口浪尖之时,推出张柏芝代言的广告,这就叫非议,偷不着腥反惹一身骚。什么叫热议,当年黄健翔在嚎叫门和辞职门之后,智联招聘果断签下代言,这就叫热议,搭上舆论的顺风车。
找代言人是目前电商圈的热爱,有单枪匹马的,如拉手的葛大爷、梦芭莎的国际“范”、赶驴网的姚晨;也有组团的,如何润东、于娜、秦岚的团宝网;还有老板抢着上镜的,如聚美优品……
找代言是个技术活,不耍滑不斗富,关键是看代言人能不能给品牌加分,至少张冯喜算是给绿盒子减分了。白花花的银子呀。
驴妈妈,让驴给踢了
又是一则骑驴的广告。
在赶集网的广告之后,再出一个骑驴的广告创意,实在不是什么明智之举。
消费者接受信息的优先排序,是图像—声音—文字,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品牌在找代言人时,不太喜欢找代言品牌过多的明星,怕的就是广告信息模糊、接收错位。
当然,比视觉创意更让人崩溃的,是驴妈妈的诉求创意。
“到哪旅游?问驴妈妈。打折门票、自由行、特色酒店、旅游团购、跟团游,样样都精彩。自助游天下,就找驴妈妈。”一个纯粹在浪费钱的广告。
如果识别一个广告的有效性,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竞争品牌代入法。“到哪旅游?问携程……自助游天下,就找携程。”是不是挺顺的?要不再来一条?“到哪旅游?问途牛……自助游天下,就找途牛。”好像也行。
实在没有好的创意,索性就学学恒源祥,把什么诉求卖点之类的屁话全扔掉,直接强奸你的耳朵:自助游天下,就找驴妈妈,15秒广告连喊五遍,对于新品牌而言,这也是一个辙,至少记住品牌口号了。
品牌传播衔接,给所有正在打视频广告的电商们
做过传统营销的人,都特别在意品牌视觉统一。终端视觉要统一、陈列要统一、广告形象要统一、品牌VI要统一……品牌传播的一致性,是市场工作的入门功课,只有一致,才能实现品牌传播的协同叠加效应。之前我在服务快销品牌时,我们甚至连CD类店的POP张贴都要做到高度标准,更不要说电视广告、平面广告、户外广告和终端视觉的一致了。
目前在噼里啪啦打电视广告的电商们,都正在犯着一个同样的低级错误:电视归电视、网络归网络、网站归网站。电视里是“NOT AT ALL”,门户上是“***,29元”,到了网站首屏,又是另一张脸,谁受得了啊。
电子商务正在进入营销深水区,建议电商老板们,多请些快消、保健品行当的高手来,干营销,他们是大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