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思维主导的当代艺术

来源 :美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t888tq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艺术的概念在当代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而观众往往带着一种从传统艺术中延续下来的对审美的期待走进当代艺术,不免觉得不知所云.当代艺术的混沌也给艺术家的创作带来困难,而这种混沌根本上是图像思维和语言思维的博弈.将两种不同思维主导艺术活动置于同一个方法论之下,会给艺术解读和创作带来很多困扰.本文通过对主导当代艺术的两种思维进行解析,探讨审美、技术这些艺术关键元素的意义,意在鼓励艺术实践者在两种思维中进行清晰地取舍,了解自己在当代艺术语境中的位置,从而建立自己的艺术实践方法论.
其他文献
2021年12月14日,中国文联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重要讲话,为广大文艺工作者提出五点希望,引起全体代表热烈反响.当天下午,中国美术家协会代表团在分组讨论会场掀起了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热潮.
期刊
展览是梳理与研究中国画发展及其变革之路的重要途径,展览也是发表与展示青年水墨创作的重要平台.本文根据当下不同的展览形态及方式,对青年艺术家的“入场与在场”进行具象观察与分析,针对现有展览机制下青年水墨创作所呈现出的现象与问题展开讨论.展览对青年水墨创作的积极作用是不容忽视的,青年艺术家唯有入场才能进入一个观看与被观看的开放式空间,并由此获得调适与校准的机会,这也是其在未来能持续在场的重要前提.
期刊
9月23日上午,伊犁师范大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成正暨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伊犁师范大学崇德楼一楼会议厅召开.自治区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阿里木·亚可夫,自治区社科联学会部部长伍牧原,自治州社科联秘书长高小伟,学校党委书记柴林,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库兰,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马合比亚提,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周光明,学校党委常委、纪委书记张献忠,我校社科联代表参加会议.
期刊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发展是落实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全方位优质人才,合理利用现代传媒技术,努力构建具有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以伊犁师范大学广播电视学和新闻学两个非师范本科专业为例,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发展面临的困境,提出解决策略:优化课程设置,转变教学方式;将实验室和实训基地打造成学生的创业创新平台;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团队建设;树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的的创新创业教育思维模式;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考核评价体系.
为了探究磁场对白杆萝卜芽苗菜生长的影响,本实验用40 mT—60 mT及80 mT—100 mT强度的磁场,分别处理萌动的白杆萝卜种子5 min、10 min、15 min.3天后测定白杆萝卜种子的萌发状况,10天后观测茎重和茎长,并测定幼苗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结果表明,当受到磁场作用后,白杆萝卜发芽率提高,茎长、茎重增加,且在80 mT—100 mT强度磁场处理15 min时增幅最大.实验组植株三种酶的活性也都高于对照组.其中,POD和PPO的活性
从20世纪80年代现代美术思潮激发下的“现代水墨”、 “抽象水墨”运动,到90年代的“实验水墨”运动,再到2000年以来的“新工笔”、“新水墨”,中国画的现代转型在近40年时间里始终面临着民族文化身份自觉、自洽的问题,面临着积极融人全球化的问题.今天,延续学院式中国画教学体系的创作者,往往是处于一种较为封闭的思想状态,且欠缺探索精神,很容易坠入固有的视觉和语言形式的陷阱;经历过“现代水墨”、“实验水墨”概念洗礼的艺术家,以水墨为名,意在推出将中国画学精神与西方当代艺术观念融合、并置的“当代水墨”,其国际化
一rn“景观”在东西方语言中都表示存在于大地空间并呈现于人们视觉的“风景”、“景致”、“景色”等.亦即,它既是空间中的物质存在,也是视觉中的观看对象.作为景观的传统色彩,显映在研究主体与客体的双重视域,它一方面是当代学者对传统色彩从语言本体到社会文化进行研究的成果体现,一方面也是传统色彩自身从观念到媒材、从视觉到技艺的实迹呈现.
期刊
对主流价值观的深度和多元阐释,是“新主流大片”最主要的美学特性,“中国性”表达是这种阐释的主要方面.“新主流大片”中的“中国性”表达包括“叙述中国”和“中国叙述”两个方面.“叙述中国”表现为对国家情怀和人本理念的展现,对家园文化等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对中国革命文化和中国实力、中国人精神风貌的展现以及对“青春中国”的凸显.“中国叙述”主要指“新主流大片”在讲述故事层面沿袭中国传统叙事中的传奇叙事,以及在塑造人物时,尽量遵循不塑造个体超级英雄,而是凸显英雄群像、打造平凡英雄的范式.“新主流大
中国民族歌剧沿“新歌剧”开辟的发展道路不断前行,在20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出现的两次创作与演出高潮中形成了以“一白一黑”(《白毛女》《小二黑结婚》)、“一湖一江”(《洪湖赤卫队》《江姐》)为代表的经典作品,并在此期间确立了以戏曲板腔体写作核心人物咏叹调表达复杂的感情与激烈的戏剧冲突、以歌谣体抒发一般性情感的音乐创作特征,以民族唱法为核心的演唱特征.已有歌剧史侧重从民族歌剧创作的纵向发展历程、以具体作品分析为核心展开对这一特征形成路径的研究,但对音乐批评的作用关注相对不足,特别是这一时期相关领域内理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