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陆游的作品大多隐含恢复中原、统一祖国的愿望和英雄无路、壮志未酬的悲愤,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陆游是南宋爱国主义士大夫的典型,他的一生都是在民族忧患中度过的,他目睹统治者偏安江南、妥协投降,他在动荡游离中饱尝忧患。正是这一切促成陆游诗歌的基本主题——恢复中原、统一祖国,可以说爱国主义是贯穿陆游诗歌创作的一条红线。
关键词: 陆游 爱国思想 历史渊源
陆游(1125—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我国南宋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生活在国势衰微、外敌入侵、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的社会背景下,他用激昂壮烈的歌声,唱出了抵御外敌、报仇雪耻、恢复中原的时代最强音。他的诗词作品,大部分充满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给南宋的文坛,甚至给腐败的南宋封建王朝带来了激昂的战斗讯息。
陆游的爱国思想是在南宋社会特定条件下形成的,其对陆游一生的排挤、打击和压抑,几乎占到六十多年写作生涯的十分之九,抑郁和愤怒影响到其诗歌创作。因此,必须看到陆游风格中沉郁悲壮,踔厉风发的一面。就如王国维所说:“剑南有气而无韵。”[1]雄浑豪迈不同于李白,沉郁顿挫不同于杜甫,两者似乎在陆游诗歌中有所融合。陆游走向田园,与陶渊明有别,因此不少诗既有素雅清幽、恬静淡泊的一面,又有平中见奇、悲慨外溢的一面。陆游有意学苏轼的旷达和诙谐,但不少诗歌“旷放中有冷峻,深沉中有郁勃”[2]。因此,陆游爱国思想的历史渊源是深厚、复杂的。
杜甫对黑暗的现实、腐朽的政治,大胆地进行揭露,讽喻时事,表明自己的态度,指出解决的途径。杜甫反映人民生活的痛苦,在他笔下的人民是勤劳、勇敢、善良的;他热爱人民,并不断揭露战争对人民造成的伤害和统治者对人民的压迫。这些与陆游关注同情沦陷区人民的苦难的作品,是相通的。陆游和杜甫的作品都侧重写实,但陆游写实却多写主观感受,而不作具体描绘,形成概括性强、抒情性强的特点,把现实内容高度浓缩在一首诗或一两句诗中,抒发个人对现实生活的主观感受。如《书愤》就是把向往、愤慨的现实内容浓缩在一首诗当中,向往“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那样的战斗生活,表现“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的愤慨。杜甫诗歌也有高度概括的特点,但其往往选取带有典型意义的事务,如《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兵车行》则是通过人物对话进行概括。
陆游和杜甫的作品表现手法虽然各有千秋,所处时代也不尽相同,但二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感是一致的。陆游的爱国主义作品继承了杜甫的现实主义,他遵循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用自己的诗笔深刻地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表达报国的强烈愿望,但是他豪迈的作品中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由此可见李白对陆游的影响。
李白诗中流露出的往往是怀才不遇、愤世嫉俗的情绪,是追求个性解放、蔑视权贵的精神。陆游的七言古诗受李白的影响颇深,陆游那些抒发理想抱负、欲为国献身而不能实现的作品,与李白表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反权贵、轻王侯、狂放不羁、追求个人自由的作品是一脉相承的。像《醉歌》、《五月十一日夜且半》、《梦从大驾出征,尽复唐故地》等作品就与李白的一些作品一样,也具有壮阔的气势、瑰丽的想象、奇特的夸张。
由于时代不同了,创作背景变了,陆游诗中更多的是写出师北伐、夺取胜利的内容,侧重于书写理想、豪情,激荡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坚定乐观的战斗精神。所以说陆游的浪漫主义带有更多时代的新特点。因此可以看到,陆游的爱国主义作品是现实主义兼具浪漫主义的。[3]
自北宋苏轼大力标举陶渊明后,陶诗成为宋一代的审美风尚。陆游也受陶渊明的影响,在用典、用词、用韵、句式、意趣等方面借鉴或化用陶诗。如《和陈鲁山十诗》用陶渊明的《读山海经》“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疎”为韵,《幽居记今昔事十首》用陶渊明的《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葎口》“诗书从宿好,林园无俗情”为韵。可见,陶渊明对陆游的诗歌创作确实是有影响的。陆游曾自谓:“归来偶似老渊明”,这说明他对陶诗有一个接受的过程,在老年的时候才大力推举陶诗,从这里可以看出陶渊明对陆游的影响并不是很大,放翁更多的是倾慕陶渊明归隐的情趣,也倾慕他归隐时候的大节:“高情守幽贞,大节凛介刚。”
从以上几个方面可以看出,陆游爱国主义思想的历史渊源确实很深厚、复杂,陆游的老师曾几也是一位爱国诗人,陆游深受曾几的影响,这是他爱国主义思想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陆游的确是传承了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并发扬光大。陆游以他那热情洋溢的爱国主义诗篇,鼓舞着历代的仁人志士,同时也奠定了他在历史上的崇高地位。
参考文献:
[1]王国维.人间词话[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4.
[2]邹志方.陆游的爱国思想和人格力量[J].绍兴: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5,VOL25(6).
[3]陶尔夫,刘敬圻.南宋詞史[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132.
关键词: 陆游 爱国思想 历史渊源
陆游(1125—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我国南宋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生活在国势衰微、外敌入侵、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的社会背景下,他用激昂壮烈的歌声,唱出了抵御外敌、报仇雪耻、恢复中原的时代最强音。他的诗词作品,大部分充满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给南宋的文坛,甚至给腐败的南宋封建王朝带来了激昂的战斗讯息。
陆游的爱国思想是在南宋社会特定条件下形成的,其对陆游一生的排挤、打击和压抑,几乎占到六十多年写作生涯的十分之九,抑郁和愤怒影响到其诗歌创作。因此,必须看到陆游风格中沉郁悲壮,踔厉风发的一面。就如王国维所说:“剑南有气而无韵。”[1]雄浑豪迈不同于李白,沉郁顿挫不同于杜甫,两者似乎在陆游诗歌中有所融合。陆游走向田园,与陶渊明有别,因此不少诗既有素雅清幽、恬静淡泊的一面,又有平中见奇、悲慨外溢的一面。陆游有意学苏轼的旷达和诙谐,但不少诗歌“旷放中有冷峻,深沉中有郁勃”[2]。因此,陆游爱国思想的历史渊源是深厚、复杂的。
杜甫对黑暗的现实、腐朽的政治,大胆地进行揭露,讽喻时事,表明自己的态度,指出解决的途径。杜甫反映人民生活的痛苦,在他笔下的人民是勤劳、勇敢、善良的;他热爱人民,并不断揭露战争对人民造成的伤害和统治者对人民的压迫。这些与陆游关注同情沦陷区人民的苦难的作品,是相通的。陆游和杜甫的作品都侧重写实,但陆游写实却多写主观感受,而不作具体描绘,形成概括性强、抒情性强的特点,把现实内容高度浓缩在一首诗或一两句诗中,抒发个人对现实生活的主观感受。如《书愤》就是把向往、愤慨的现实内容浓缩在一首诗当中,向往“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那样的战斗生活,表现“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的愤慨。杜甫诗歌也有高度概括的特点,但其往往选取带有典型意义的事务,如《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兵车行》则是通过人物对话进行概括。
陆游和杜甫的作品表现手法虽然各有千秋,所处时代也不尽相同,但二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感是一致的。陆游的爱国主义作品继承了杜甫的现实主义,他遵循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用自己的诗笔深刻地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表达报国的强烈愿望,但是他豪迈的作品中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由此可见李白对陆游的影响。
李白诗中流露出的往往是怀才不遇、愤世嫉俗的情绪,是追求个性解放、蔑视权贵的精神。陆游的七言古诗受李白的影响颇深,陆游那些抒发理想抱负、欲为国献身而不能实现的作品,与李白表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反权贵、轻王侯、狂放不羁、追求个人自由的作品是一脉相承的。像《醉歌》、《五月十一日夜且半》、《梦从大驾出征,尽复唐故地》等作品就与李白的一些作品一样,也具有壮阔的气势、瑰丽的想象、奇特的夸张。
由于时代不同了,创作背景变了,陆游诗中更多的是写出师北伐、夺取胜利的内容,侧重于书写理想、豪情,激荡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坚定乐观的战斗精神。所以说陆游的浪漫主义带有更多时代的新特点。因此可以看到,陆游的爱国主义作品是现实主义兼具浪漫主义的。[3]
自北宋苏轼大力标举陶渊明后,陶诗成为宋一代的审美风尚。陆游也受陶渊明的影响,在用典、用词、用韵、句式、意趣等方面借鉴或化用陶诗。如《和陈鲁山十诗》用陶渊明的《读山海经》“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疎”为韵,《幽居记今昔事十首》用陶渊明的《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葎口》“诗书从宿好,林园无俗情”为韵。可见,陶渊明对陆游的诗歌创作确实是有影响的。陆游曾自谓:“归来偶似老渊明”,这说明他对陶诗有一个接受的过程,在老年的时候才大力推举陶诗,从这里可以看出陶渊明对陆游的影响并不是很大,放翁更多的是倾慕陶渊明归隐的情趣,也倾慕他归隐时候的大节:“高情守幽贞,大节凛介刚。”
从以上几个方面可以看出,陆游爱国主义思想的历史渊源确实很深厚、复杂,陆游的老师曾几也是一位爱国诗人,陆游深受曾几的影响,这是他爱国主义思想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陆游的确是传承了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并发扬光大。陆游以他那热情洋溢的爱国主义诗篇,鼓舞着历代的仁人志士,同时也奠定了他在历史上的崇高地位。
参考文献:
[1]王国维.人间词话[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4.
[2]邹志方.陆游的爱国思想和人格力量[J].绍兴: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5,VOL25(6).
[3]陶尔夫,刘敬圻.南宋詞史[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