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标准的推行把学生素质教育提到了重要位置,又开始谈德育先行了。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已被学界认同,高中语文教学肩系德育教育的重任,教材中也有许多有关人格、理想、信念、情操、道德的文章,从中可以进行德育渗透。
[关键词]语文教学 德育渗透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文明见载于史籍,传承于教育,而具体的集成工具便是语文教学。教书必先育人,我始终在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中贯穿这一思想,也在努力地实践这一思想。我国古代的教育无论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还是家庭教育、百工技艺教育,它们都是以德育为主兼设智育的人文教育。因为,作为人才的前提是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和完善的人格,只有这样的人才才是国家、社会有用的人才,在学校教育中也只有培养出这样的人才的教育才是有意义的教育。也就是说,在中学教育中要把德育教育放在人才培养的第一位,这个地位无论何时都不能削弱,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是更要加强的。然而,目前的中学德育教育的现状令人十分忧虑。尽管早在二十多前中学教育就把德育放在了首位,但由于缺乏完善可行的检测手段,学校、家长、社会对教育的认可率仍然是升学率、重点率、名牌率。真正能够有实效长抓不懈的德育活动都是一纸空文,时间都被复习、补课挤占了。仅有的几个屈指可数的活动——五四、国庆、一二·九——才会组织一些名义上的爱国主义的德育教育。使用的教材也由于空洞乏味,口号多,理论性太强而缺乏操作性。因此,寻找一条适合中学德育教育的新路子就迫在眉睫了。
在这种情况下,语文就被挤到了显目的位置,一直以来形成了一个传统,那就是语文课堂教学是德育的主干线,这话不错,现实情况也是这样,但真正落到实处的又有几分呢?首先语文教材是按照知识能力的训练需要而编排的,这其间的德育因素与德育训练系统先后不一致,深浅不相同;其二,语文教学本身在高中各科教学中就处于弱势地位,课时量严重不足,语文课得不到重视,甚至到了可上可不上的地步。那么在语文教学中还要贯穿德育教育谈何容易。但是,困难归困难,学生的成才是大事,这是耽搁不得的,高中三年转瞬即逝,在语文教学中贯穿德育教育不可偏,更不可废,必须踏踏实实地贯彻实行。
纵观高中语文教材可知,教材思想内容健康,课文的主题深刻而明确。有的渗透着爱国主义精神,有的包含着人文关怀,有的揭示了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具体、灵活、有效地穿插德育教育,将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有机的融为一体,使学生在获得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又受到情与理的潜移默化,陶冶情操、净化感情,培养健康人格,是每个语文教师都应认真思考的课题。当然语文教学中贯穿德育不可刻意追求、生搬硬套、牵强附会,必须注重社会实践,结合语文学科特点,联系学生思想认识实际来进行。
德育是一个广泛的话题,它不仅指政治思想,还包含健全的人格,崇高的品德,生活哲理思考,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谐的人际关系等。这牵涉到方方面面的问题,诸如爱国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国情教育都包括其中,凡此种种。我们认为塑造健全的人格是整个德育教育的根本,高尚人格是做人的标尺,是成才的根本。为此,在语文教学中,塑造健全人格是首要任务。
语文教学本身就负有教学文化与教学做人的双重使命,而语文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在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二十一世纪是竞争非常激烈的时代,当代青年尤其是高中生们面临的最大课题就是怎样做人的问题,所以对青少年加强人格培育是十分必要的和迫切的。语文教学对学生人格的培育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中学语文教学是渗透人文教育的主要渠道,因此,中学语文教学中培育学生的健康人格,是每个中学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融知识教育、能力训练、道德培养、情操陶冶于一体,采取理论灌输、耐心疏导、情感感染、榜样示范、实践锻炼等多种方法,使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又受到情与理的潜移默化,从而陶冶情操、净化感情,培养健康人格。我认为从以下几点着手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其一,引导学生阅读。语文教学的字里行间无不流淌着浓浓的鲜活的民族文化的血液,引导学生阅读它们,就是让学生穿越时空,和圣者、智者对话,和先驱者、跋涉者交流,感受伟大的心灵、深邃的思想、超凡的智慧和创造的力量。例如在教《离骚》这篇文章时,我重点讲述了屈原的生平及战国末期楚国内部的情况,介绍了屈原所处的政治环境及屈原与怀王、郑袖、子兰、上官大夫等人的关系,让学生明白屈原为什么会两次流放,最后怀沙自沉汨罗江。原文中提到了许多象兰、芷、蕙等香草以及屈原以美人自喻,这些是屈原的心灵寄托。这样一个忠君爱国的臣子却受到无端的流放,然而屈原却没有消沉,没有放弃,更没有心怀怨望,而是以香草美人自喻,表示自己的清白,表示自己的心志。这是人格的高尚,屈原之所以千百年来受到万民景仰,是他的人格力量在昭示世人。
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即感受、体验到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表现力、生命力,在教学《荷塘月色》这篇经典散文中,我们要让学生深深感受朱自清先生运用语言的能力,阅读这样一篇美文就是一种精神享受。同时还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有利于开阔视野,提高审美情趣和精神品格,形成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在讲授蔡元培先生的《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讲话》,让学生深深领略百年北大的精神内涵以及作为青年人应该抱定的求学主旨,激发他们努力学习的念头。尤其是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本,把情感教学以单元的形式归类、重点突出、思路非常清晰。这样更有利于集中教学。
其二,培养学生的责任感。马克思指出:“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即人需要有责任心,人只有本着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和集体负責,对社会负责的心思,才能在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发展中获得源源不断的发展机会,才能形成高尚的人生观、世界观。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就是一篇教育学生要做一个有良知、有社会责任感,更需要勇气的好文章。面对社会激荡,国难当头,三个女子能“从容地辗转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强的攒射”。这确实是有一种“惊心动魄”的伟大。面对当今,环境恶化,我们的绿色校园,到处飘着白色垃圾,校园里污言秽语横行,到处有打架斗殴、骂人的事情发生,这些行为都与中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不相符。但是无论怎样说教,效果总是不明显。通过这样文章的讲解,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诱导他们的品德、操行走向正规,走向高尚。教会学生在生活中更多地体验相互帮助,在充满合作机会的个体与群体的交往中,形成学会沟通,学会互助,学会分享,既能够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欣赏他人,具有对他人负责的良好精神境界。同时,要引导学生在各种活动的参与中树立这样一种意识,在班级活动中多开展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的活动,让他们认识到集体的事情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就是集体的主人,形成一种主动,参与的行为倾向。将语文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在语文教学中加以渗透,可以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了解社会、接触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其三,培养合作观念。进入信息社会以来,没有人们的共同参与、相互合作,任何重大发明创造都是不可能的。在学校,学生的合作观念、自主学习观念应该长久地贯彻下去。合作理念的培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得到重视,让他们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得到提高。例如在教学《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时,对马、恩两位伟人的互助合作应重点分析,他们二人在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中实现了人生理想,在困难中互相扶持。尤其是在经济一体化与专业分工日趋精细的大趋势下,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已经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的重要品质。因此,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会让学生受益匪浅。
因此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将德育教育尤其是人格教育与语文教学有机的融为一体,是学生在获得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又受到情与理的潜移默化,陶冶情操,净化感情,最终为培养健康人格而服务,是我们始终追求的目标,是语文教师的神圣职责。
(作者单位:江西省信丰中学)
[关键词]语文教学 德育渗透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文明见载于史籍,传承于教育,而具体的集成工具便是语文教学。教书必先育人,我始终在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中贯穿这一思想,也在努力地实践这一思想。我国古代的教育无论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还是家庭教育、百工技艺教育,它们都是以德育为主兼设智育的人文教育。因为,作为人才的前提是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和完善的人格,只有这样的人才才是国家、社会有用的人才,在学校教育中也只有培养出这样的人才的教育才是有意义的教育。也就是说,在中学教育中要把德育教育放在人才培养的第一位,这个地位无论何时都不能削弱,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是更要加强的。然而,目前的中学德育教育的现状令人十分忧虑。尽管早在二十多前中学教育就把德育放在了首位,但由于缺乏完善可行的检测手段,学校、家长、社会对教育的认可率仍然是升学率、重点率、名牌率。真正能够有实效长抓不懈的德育活动都是一纸空文,时间都被复习、补课挤占了。仅有的几个屈指可数的活动——五四、国庆、一二·九——才会组织一些名义上的爱国主义的德育教育。使用的教材也由于空洞乏味,口号多,理论性太强而缺乏操作性。因此,寻找一条适合中学德育教育的新路子就迫在眉睫了。
在这种情况下,语文就被挤到了显目的位置,一直以来形成了一个传统,那就是语文课堂教学是德育的主干线,这话不错,现实情况也是这样,但真正落到实处的又有几分呢?首先语文教材是按照知识能力的训练需要而编排的,这其间的德育因素与德育训练系统先后不一致,深浅不相同;其二,语文教学本身在高中各科教学中就处于弱势地位,课时量严重不足,语文课得不到重视,甚至到了可上可不上的地步。那么在语文教学中还要贯穿德育教育谈何容易。但是,困难归困难,学生的成才是大事,这是耽搁不得的,高中三年转瞬即逝,在语文教学中贯穿德育教育不可偏,更不可废,必须踏踏实实地贯彻实行。
纵观高中语文教材可知,教材思想内容健康,课文的主题深刻而明确。有的渗透着爱国主义精神,有的包含着人文关怀,有的揭示了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具体、灵活、有效地穿插德育教育,将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有机的融为一体,使学生在获得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又受到情与理的潜移默化,陶冶情操、净化感情,培养健康人格,是每个语文教师都应认真思考的课题。当然语文教学中贯穿德育不可刻意追求、生搬硬套、牵强附会,必须注重社会实践,结合语文学科特点,联系学生思想认识实际来进行。
德育是一个广泛的话题,它不仅指政治思想,还包含健全的人格,崇高的品德,生活哲理思考,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谐的人际关系等。这牵涉到方方面面的问题,诸如爱国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国情教育都包括其中,凡此种种。我们认为塑造健全的人格是整个德育教育的根本,高尚人格是做人的标尺,是成才的根本。为此,在语文教学中,塑造健全人格是首要任务。
语文教学本身就负有教学文化与教学做人的双重使命,而语文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在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二十一世纪是竞争非常激烈的时代,当代青年尤其是高中生们面临的最大课题就是怎样做人的问题,所以对青少年加强人格培育是十分必要的和迫切的。语文教学对学生人格的培育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中学语文教学是渗透人文教育的主要渠道,因此,中学语文教学中培育学生的健康人格,是每个中学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融知识教育、能力训练、道德培养、情操陶冶于一体,采取理论灌输、耐心疏导、情感感染、榜样示范、实践锻炼等多种方法,使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又受到情与理的潜移默化,从而陶冶情操、净化感情,培养健康人格。我认为从以下几点着手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其一,引导学生阅读。语文教学的字里行间无不流淌着浓浓的鲜活的民族文化的血液,引导学生阅读它们,就是让学生穿越时空,和圣者、智者对话,和先驱者、跋涉者交流,感受伟大的心灵、深邃的思想、超凡的智慧和创造的力量。例如在教《离骚》这篇文章时,我重点讲述了屈原的生平及战国末期楚国内部的情况,介绍了屈原所处的政治环境及屈原与怀王、郑袖、子兰、上官大夫等人的关系,让学生明白屈原为什么会两次流放,最后怀沙自沉汨罗江。原文中提到了许多象兰、芷、蕙等香草以及屈原以美人自喻,这些是屈原的心灵寄托。这样一个忠君爱国的臣子却受到无端的流放,然而屈原却没有消沉,没有放弃,更没有心怀怨望,而是以香草美人自喻,表示自己的清白,表示自己的心志。这是人格的高尚,屈原之所以千百年来受到万民景仰,是他的人格力量在昭示世人。
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即感受、体验到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表现力、生命力,在教学《荷塘月色》这篇经典散文中,我们要让学生深深感受朱自清先生运用语言的能力,阅读这样一篇美文就是一种精神享受。同时还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有利于开阔视野,提高审美情趣和精神品格,形成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在讲授蔡元培先生的《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讲话》,让学生深深领略百年北大的精神内涵以及作为青年人应该抱定的求学主旨,激发他们努力学习的念头。尤其是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本,把情感教学以单元的形式归类、重点突出、思路非常清晰。这样更有利于集中教学。
其二,培养学生的责任感。马克思指出:“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即人需要有责任心,人只有本着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和集体负責,对社会负责的心思,才能在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发展中获得源源不断的发展机会,才能形成高尚的人生观、世界观。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就是一篇教育学生要做一个有良知、有社会责任感,更需要勇气的好文章。面对社会激荡,国难当头,三个女子能“从容地辗转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强的攒射”。这确实是有一种“惊心动魄”的伟大。面对当今,环境恶化,我们的绿色校园,到处飘着白色垃圾,校园里污言秽语横行,到处有打架斗殴、骂人的事情发生,这些行为都与中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不相符。但是无论怎样说教,效果总是不明显。通过这样文章的讲解,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诱导他们的品德、操行走向正规,走向高尚。教会学生在生活中更多地体验相互帮助,在充满合作机会的个体与群体的交往中,形成学会沟通,学会互助,学会分享,既能够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欣赏他人,具有对他人负责的良好精神境界。同时,要引导学生在各种活动的参与中树立这样一种意识,在班级活动中多开展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的活动,让他们认识到集体的事情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就是集体的主人,形成一种主动,参与的行为倾向。将语文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在语文教学中加以渗透,可以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了解社会、接触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其三,培养合作观念。进入信息社会以来,没有人们的共同参与、相互合作,任何重大发明创造都是不可能的。在学校,学生的合作观念、自主学习观念应该长久地贯彻下去。合作理念的培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得到重视,让他们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得到提高。例如在教学《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时,对马、恩两位伟人的互助合作应重点分析,他们二人在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中实现了人生理想,在困难中互相扶持。尤其是在经济一体化与专业分工日趋精细的大趋势下,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已经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的重要品质。因此,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会让学生受益匪浅。
因此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将德育教育尤其是人格教育与语文教学有机的融为一体,是学生在获得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又受到情与理的潜移默化,陶冶情操,净化感情,最终为培养健康人格而服务,是我们始终追求的目标,是语文教师的神圣职责。
(作者单位:江西省信丰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