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合格的大学毕业生,既应有丰富的专业知識贮备,又应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功能性食品学课程是高等院校食品专业重要的必修和选修专业课程之一。本文以绪论为例,就如何把爱党、爱国、专业素养、法律法规及专业荣誉感教育等思政元素融合到专业课程的具体案例进行阐述,努力探索将课程思政与专业课有机结合的方式,以期更好地实施专业课的改革,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课程思政;功能性食品学;全面发展
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该纲要指出,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课程思政”是一种新的课程观,是指在专业学科的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使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技能相结合,使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能学到知识与技能,也能学到为人处世的道理,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一、功能性食品学的课程特点
功能性食品学是一门以食品科学为核心,与营养学、医学、药学密切结合、交叉的一门应用性学科。该课程使学生正确认识功能性食品,掌握功能性因子的分类、功能、性质以及某些疾病机理,能用所学知识进行功能性食品的开发及现有功能性食品的改良。
作为食品营养与检验教育专业的必修课,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的选修课,食品学院大部分学生均为本课教授对象。食品学院一年招收10个班,分3个大班上课,人数较多。因此,在本课中融入思政元素可使食品学院大部分学生接触到思政教育。
二、将思政教育融入功能性食品学的意义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大学阶段是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在大学阶段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对他们以后的生活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对祖国未来的建设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在信息化社会,信息来源多样且广泛,大学生能从多个途径接触到信息,容易导致价值观多元化,因此让大学生学会分辨好坏信息,利用好信息、抵制坏信息尤为迫切和重要。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并将其外化为他们的自觉行动,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工科专业中,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在以前传统的授课方式中,工科专业理论知识和思政理论知识是两大块内容,两者分开授课,学生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专业相关理论知识,而缺乏对思政理论知识的透彻理解。因此,价值观和行为意识之间存在一定的反差,即有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但在实际行动中却更趋向于利益化。把思政融入专业课,可以帮助大学生在接受专业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多阶段多时间地不断接受正确观念的洗礼,因此课程思政可以在信息化社会中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型人才。
功能性食品学是食品学院中一门重要的专业课,把功能性食品学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能在授课过程中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使学生既接受知识教育,也接受思政教育,能更好地践行“三全育人”。
三、具体案例设计与实施
1. 爱党爱国教育
在讲授“功能性食品学的主要内容——改善免疫力”时,提到提高免疫力的作用,从免疫力提高提及疫情防控,以张文宏教授为留学生提议的“多喝牛奶”为例,进行简单的解释说明,引出疫情防控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在这次抗疫中的作用:“中国是这次防疫抗疫中的典范,这次抗疫中的中国力量让世界对中国又多了一份了解与尊重,让我们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在此次抗疫中,中国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快速做出决策,共产党人和群众齐心协力,才能取得胜利的”,对同学们进行爱国爱党教育。
2. 专业素养教育
功能性食品的定义为“声称并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的食品。”根据功能性食品的定义,可以看出功能性食品不是像某些人所认为的是骗人的,在对待类似言论时,不能人云亦云,应该用所学知识去思考、解释日常生活中自己和周边人的疑惑,从而更快乐健康地生活。另外,也不能夸大功能性食品的作用,定义中明确表明,功能性食品不是药品,只能应用于亚健康人群,不能作为药物治疗已生病的病人。通过讲解,可以教育学生,作为食品人应该有专业素养,要用自己所学的知识造福周围的人,使人们生活更幸福,而不能为了利益用错误的知识误导周围的人。
3. 法律法规教育
在讲授“功能性食品原辅料”时,原辅料应符合国家标准和卫生要求,如无国家标准,应当提供行业标准或自行制定的质量标准,并提供与该原料和辅料相关的资料,应对人体健康安全无害。在食品中限制使用的物质不得超过国家规定的限量;生产普通食品使用的原料和辅料、卫生行政部门公布或批准的可以食用的原料和辅料以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的可用于保健食品的原料和辅料可作为保健食品的原料和辅料;申请注册的保健食品所使用的原料和辅料不在公布范围内的,应按照有关规定提供该原料和辅料相应的毒理学安全性评价试验报告及相关的食用安全的资料。在此,向同学们指出功能性食品的原辅料有明确的规定,应该严格按规定选取合适的原料,还要避免不能作为功能性食品的原辅料,强调遵守法律法规的重要性,国家规定的不可用于保健食品的原料和辅料、禁止使用的物品不得作为保健食品的原料和辅料,否则会有严重后果。
在讲授“功能性食品分类”时,指出按功能分类时,需要查阅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保健食品栏目(SFDA)中的保健食品功能范围,如果在范围之外,就属于违法产品或假冒产品,不能选购。
通过这些讲解让学生能明白所学知识是非常实用的知识,也能提高学生的法律法规意识。
4. 专业认同感教育
在最开始提及功能性食品时,以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为例进行引入,比如“提到功能性食品,你是如何看待功能性食品的?它和保健食品是一样的吗?”通过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转至功能性食品的定义,功能性食品的定义为“声称并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的食品。在我国,功能性食品有时也称为保健食品。”通过对功能性食品定义的讲解,说明功能性食品是保健食品的另一种称呼,功能性食品有功能性和食品性,其必须是有功能的,同时使同学们明白,学习该门课程是有用的,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困惑,从而产生对课程和专业的认同感。
在讲授“功能性食品的意义”时,引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6年10月25日印发并实施“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该纲要指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要坚持以预防为主,营造绿色安全的健康环境,减少疾病的发生。功能性食品学就是通过在形成疾病前的亚健康状态时期进行干预,以预防疾病的形成,符合纲要要求,是一门潮流学科,要使同学们认同该课程,认同该专业,以学习该专业为荣。
结语
作为一门科学性和应用性均较强的理工类课程,在功能性食品学的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功能性食品在生活中的具体作用,增加学生的课程认同感和专业认同感,提升学生的归属感,培养家国情怀,以达到“三全育人”的目的。本文以绪论为例,在功能性食品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思政元素与理论知识内容相融合的努力探索,为功能性食品课程中的思政融入提供了思路,为其他相关课程的思政教育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课程思政;功能性食品学;全面发展
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该纲要指出,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课程思政”是一种新的课程观,是指在专业学科的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使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技能相结合,使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能学到知识与技能,也能学到为人处世的道理,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一、功能性食品学的课程特点
功能性食品学是一门以食品科学为核心,与营养学、医学、药学密切结合、交叉的一门应用性学科。该课程使学生正确认识功能性食品,掌握功能性因子的分类、功能、性质以及某些疾病机理,能用所学知识进行功能性食品的开发及现有功能性食品的改良。
作为食品营养与检验教育专业的必修课,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的选修课,食品学院大部分学生均为本课教授对象。食品学院一年招收10个班,分3个大班上课,人数较多。因此,在本课中融入思政元素可使食品学院大部分学生接触到思政教育。
二、将思政教育融入功能性食品学的意义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大学阶段是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在大学阶段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对他们以后的生活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对祖国未来的建设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在信息化社会,信息来源多样且广泛,大学生能从多个途径接触到信息,容易导致价值观多元化,因此让大学生学会分辨好坏信息,利用好信息、抵制坏信息尤为迫切和重要。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并将其外化为他们的自觉行动,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工科专业中,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在以前传统的授课方式中,工科专业理论知识和思政理论知识是两大块内容,两者分开授课,学生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专业相关理论知识,而缺乏对思政理论知识的透彻理解。因此,价值观和行为意识之间存在一定的反差,即有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但在实际行动中却更趋向于利益化。把思政融入专业课,可以帮助大学生在接受专业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多阶段多时间地不断接受正确观念的洗礼,因此课程思政可以在信息化社会中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型人才。
功能性食品学是食品学院中一门重要的专业课,把功能性食品学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能在授课过程中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使学生既接受知识教育,也接受思政教育,能更好地践行“三全育人”。
三、具体案例设计与实施
1. 爱党爱国教育
在讲授“功能性食品学的主要内容——改善免疫力”时,提到提高免疫力的作用,从免疫力提高提及疫情防控,以张文宏教授为留学生提议的“多喝牛奶”为例,进行简单的解释说明,引出疫情防控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在这次抗疫中的作用:“中国是这次防疫抗疫中的典范,这次抗疫中的中国力量让世界对中国又多了一份了解与尊重,让我们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在此次抗疫中,中国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快速做出决策,共产党人和群众齐心协力,才能取得胜利的”,对同学们进行爱国爱党教育。
2. 专业素养教育
功能性食品的定义为“声称并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的食品。”根据功能性食品的定义,可以看出功能性食品不是像某些人所认为的是骗人的,在对待类似言论时,不能人云亦云,应该用所学知识去思考、解释日常生活中自己和周边人的疑惑,从而更快乐健康地生活。另外,也不能夸大功能性食品的作用,定义中明确表明,功能性食品不是药品,只能应用于亚健康人群,不能作为药物治疗已生病的病人。通过讲解,可以教育学生,作为食品人应该有专业素养,要用自己所学的知识造福周围的人,使人们生活更幸福,而不能为了利益用错误的知识误导周围的人。
3. 法律法规教育
在讲授“功能性食品原辅料”时,原辅料应符合国家标准和卫生要求,如无国家标准,应当提供行业标准或自行制定的质量标准,并提供与该原料和辅料相关的资料,应对人体健康安全无害。在食品中限制使用的物质不得超过国家规定的限量;生产普通食品使用的原料和辅料、卫生行政部门公布或批准的可以食用的原料和辅料以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的可用于保健食品的原料和辅料可作为保健食品的原料和辅料;申请注册的保健食品所使用的原料和辅料不在公布范围内的,应按照有关规定提供该原料和辅料相应的毒理学安全性评价试验报告及相关的食用安全的资料。在此,向同学们指出功能性食品的原辅料有明确的规定,应该严格按规定选取合适的原料,还要避免不能作为功能性食品的原辅料,强调遵守法律法规的重要性,国家规定的不可用于保健食品的原料和辅料、禁止使用的物品不得作为保健食品的原料和辅料,否则会有严重后果。
在讲授“功能性食品分类”时,指出按功能分类时,需要查阅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保健食品栏目(SFDA)中的保健食品功能范围,如果在范围之外,就属于违法产品或假冒产品,不能选购。
通过这些讲解让学生能明白所学知识是非常实用的知识,也能提高学生的法律法规意识。
4. 专业认同感教育
在最开始提及功能性食品时,以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为例进行引入,比如“提到功能性食品,你是如何看待功能性食品的?它和保健食品是一样的吗?”通过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转至功能性食品的定义,功能性食品的定义为“声称并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的食品。在我国,功能性食品有时也称为保健食品。”通过对功能性食品定义的讲解,说明功能性食品是保健食品的另一种称呼,功能性食品有功能性和食品性,其必须是有功能的,同时使同学们明白,学习该门课程是有用的,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困惑,从而产生对课程和专业的认同感。
在讲授“功能性食品的意义”时,引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6年10月25日印发并实施“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该纲要指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要坚持以预防为主,营造绿色安全的健康环境,减少疾病的发生。功能性食品学就是通过在形成疾病前的亚健康状态时期进行干预,以预防疾病的形成,符合纲要要求,是一门潮流学科,要使同学们认同该课程,认同该专业,以学习该专业为荣。
结语
作为一门科学性和应用性均较强的理工类课程,在功能性食品学的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功能性食品在生活中的具体作用,增加学生的课程认同感和专业认同感,提升学生的归属感,培养家国情怀,以达到“三全育人”的目的。本文以绪论为例,在功能性食品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思政元素与理论知识内容相融合的努力探索,为功能性食品课程中的思政融入提供了思路,为其他相关课程的思政教育提供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