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现在的幼儿教育大家越来越注重孩子的自主性、创造性、独立性的培养。那么幼儿教育应该带给孩子什么呢?除了这些自主性、创造性、独立性等等,在幼儿园里更多的应该是给予孩子快乐。因为有了快乐才会拥有自信;有了快乐才会有学习的动力;有了快乐才会有创造的欲望。
关键词
心理环境 创造性 快乐 精神环境
《纲要》指出:“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
现在的幼儿教育大家越来越注重孩子的自主性、创造性、独立性的培养。我深深的思考着:幼儿教育应该带给孩子什么呢?除了这些自主性、创造性、独立性,在幼儿园里更多的应该是给予孩子快乐。因为有了快乐才会拥有自信;有了快乐才会有学习的动力;有了快乐才会有创造的欲望。
可是,快乐不是那么简单啊!由于周围环境的压力,人为的压制和其他原因,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是快乐的。实践证明:快乐的孩子自尊、乐观、自我控制力强。良好的心理环境能对人产生积极的影响。工作中,我们常发现如果你用亲切、活泼、愉快的态度与孩子交往,幼儿行为会表现出极度兴奋,做事注意力集中,有积极性、创造性,想说敢说。反之,幼儿就会整天处于一种消极的情绪,如焦虑、不听话、不守纪律、不善言谈、缺乏自信等。我希望我带的班级孩子们是快乐的、下面我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体会:
一、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以自己的快乐情绪感染孩子
幼儿教师是孩子们最直接相处的示范者,幼儿教师的言行、对待事物的态度,影响着孩子们心中的教师形象。也许我们某句话、某个动作会影响孩子一天的情绪,甚至挫伤孩子幼小的心灵。因此,我都注意有意识地以愉快、喜悦的情绪去感染孩子,对孩子充满挚爱之情;并时刻能够自觉地站在孩子的角度观察事物、思考问题。
在平时我注重创设一个自由、平等、和谐的环境氛围。活动室的环境布置注意优美洁净,充满新奇感,把孩子的作品及时上墙,让孩子有一种满足感,使孩子在班级里产生快乐感,从而在身心上得到愉快的满足。如班上的王浩然,绘画课上总是愁眉苦脸地拿着画笔无从下手,我说:“不要怕,你一定能行的。”我用半扶半放的方法引导他,帮助他完成作品,虽然他画得没有那么自如,涂色没那么均匀,线条没那么流畅,点评时还是着重表扬他有进步,并请同伴为他鼓掌。渐渐地他画画变得自信了,如今绘画成了他的最大爱好。在吃饭、自由活动时我也经常播放一些轻松舒缓的音乐;做一些手指游戏;给孩子讲一些笑话、小幽默,让孩子猜一些谜语,使孩子们感到愉悦。
在每天与孩子相处中,我时刻把孩子视为一个独立的人,给予孩子相对的自由度,经常与孩子做朋友似的沟通。在教育幼儿时,也从尊重他们,说服他们的角度出发,多采用正面教育,很少采用反面的教育。例如我常常会说“请你们去喝水”“请大家坐端正”“你真棒,画得真不错,如果再多选些颜色就更漂亮了”等等。无形中让他们滋生出一种积极情绪,在情感上把孩子当大人一样尊重,在心理上把他们当作孩子来理解,这就是我们每天应该给予孩子的关注和呵护。
二、尊重幼儿的兴趣爱好,发现孩子快乐的源泉
快乐虽然对每个成人来说都是不一样的体验,对孩子来说却是大同小异。他们会为了得到一个玩具而快乐,会因为老师的一声赞扬而快乐,会为了获得一颗五角星而快乐。但是我们在教育中常常会忽略很多:孩子吵了、孩子哭了、孩子皮了……这些都是我们生气的原因。面对各式各样的孩子,我们有太多的借口为自己辩解。有时还会有这样的想法:如果从孩子的心理出发,一切为了孩子的快乐而设想,还不如天天带孩子去游乐场。
很快我就发现了快乐的秘密。在《泡泡找来的朋友》《我们一起来游戏》《我们都是好朋友》等这些活动中,我找到了快乐的源泉。《彩链》是一个我设计的智力游戏,没有教一笔、学一笔的模式,而是让孩子们在玩彩带的过程中感受快乐,找一个朋友拉拉手。当我和孩子们的彩带舞动起来的时候,我收集到了快乐。那是来自我本身内心的快乐,还有是来自孩子们游戏时的快乐,我和孩子们的快乐互相感染着、延续着……在《丢手绢》的游戏中,我和孩子们一起歌唱一起欢笑。我发现在快乐中,孩子们的思维是那么活跃、想象力是那样丰富。我终于感觉到教育的设计不仅仅是为了孩子们的快乐,而应该有教师们的快乐。这些活动都是游戏化的,非常符合孩子的心理,而且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教师在快乐的和孩子们玩。如果教师是沉闷的,是生气的,整个活动会怎么样呢?幼儿的情绪是容易受感染的,当我们教师拥有了快乐,孩子也是快乐的。我们快乐了,自然会微笑地对待每个孩子;我们快乐了自然会使整个活动都洋溢着快乐;我们快乐了,自然会将快乐传染给我们身边的每个孩子。
三、增进对“快乐”的体验,促进幼儿个性和谐的发展
鼓励孩子多交朋友,并与他人融洽相处。 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并在幼儿发生困难时给予适当的启发和帮助,鼓励幼儿增强自信心,自己解决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如我班的周末小朋友,性格内向,不太合群,学习不够主动,平时,小朋友在结伴游戏时,她总是不声不响地站在一旁,当我看到她一个人默默地站在一旁看别人表演时,我便问她:“你不想表演吗?”她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轻轻地说:“我不会,她们不理我,我……”“让我来帮助你好吗?”于是,我便帮她一起翻阅故事图书,学讲角色间的对话,对于她的一点进步便给予鼓励与表扬,并鼓励她自己去找同伴一起表演,并给予她以信任的目光……一段时间后,周末的妈妈兴奋的对我说:“我女儿敢当着客人的面表演了,还能讲很长的故事……”幼儿的自信心得到了肯定,也就能够开心地面对学习和交往了。
幼儿的积极性需要教师激励和保护。一旦孩子们的积极性被激发出来,孩子们的情绪就会饱满,接受教育就会有效果。为了给幼儿提供表现自己能力的机会,我们通过各种有趣的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品尝“吃苦”的滋味,锻炼耐劳的意志,感受学本领的快乐,鼓励向上的精神。例如在“我把玩具送回家”“我帮椅子洗洗脸”“我给鞋子扎蝴蝶结”等趣味劳动中,孩子们感受到了自己一双小手的价值。自我服务意识提高了,爱惜物品的情感增强了,自私、懒惰的坏习惯改掉了……懂得了劳动的意义,品尝了经过克服困难,最终取得成功的快乐感觉。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过:了解儿童,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了解他们的欢乐和忧愁。 我相信,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每个人都是爱孩子的,我们都希望把自己良好的品质传递给孩子。希望孩子们每天都能欢声笑语地围绕在身边,希望孩子们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那么,从现在开始请半闭双眼,嘴角向后收起并保持一分钟,让我们自己快乐起来,让笑脸停留在我们的脸上,让微笑成为一种习惯吧!
现在的幼儿教育大家越来越注重孩子的自主性、创造性、独立性的培养。那么幼儿教育应该带给孩子什么呢?除了这些自主性、创造性、独立性等等,在幼儿园里更多的应该是给予孩子快乐。因为有了快乐才会拥有自信;有了快乐才会有学习的动力;有了快乐才会有创造的欲望。
关键词
心理环境 创造性 快乐 精神环境
《纲要》指出:“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
现在的幼儿教育大家越来越注重孩子的自主性、创造性、独立性的培养。我深深的思考着:幼儿教育应该带给孩子什么呢?除了这些自主性、创造性、独立性,在幼儿园里更多的应该是给予孩子快乐。因为有了快乐才会拥有自信;有了快乐才会有学习的动力;有了快乐才会有创造的欲望。
可是,快乐不是那么简单啊!由于周围环境的压力,人为的压制和其他原因,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是快乐的。实践证明:快乐的孩子自尊、乐观、自我控制力强。良好的心理环境能对人产生积极的影响。工作中,我们常发现如果你用亲切、活泼、愉快的态度与孩子交往,幼儿行为会表现出极度兴奋,做事注意力集中,有积极性、创造性,想说敢说。反之,幼儿就会整天处于一种消极的情绪,如焦虑、不听话、不守纪律、不善言谈、缺乏自信等。我希望我带的班级孩子们是快乐的、下面我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体会:
一、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以自己的快乐情绪感染孩子
幼儿教师是孩子们最直接相处的示范者,幼儿教师的言行、对待事物的态度,影响着孩子们心中的教师形象。也许我们某句话、某个动作会影响孩子一天的情绪,甚至挫伤孩子幼小的心灵。因此,我都注意有意识地以愉快、喜悦的情绪去感染孩子,对孩子充满挚爱之情;并时刻能够自觉地站在孩子的角度观察事物、思考问题。
在平时我注重创设一个自由、平等、和谐的环境氛围。活动室的环境布置注意优美洁净,充满新奇感,把孩子的作品及时上墙,让孩子有一种满足感,使孩子在班级里产生快乐感,从而在身心上得到愉快的满足。如班上的王浩然,绘画课上总是愁眉苦脸地拿着画笔无从下手,我说:“不要怕,你一定能行的。”我用半扶半放的方法引导他,帮助他完成作品,虽然他画得没有那么自如,涂色没那么均匀,线条没那么流畅,点评时还是着重表扬他有进步,并请同伴为他鼓掌。渐渐地他画画变得自信了,如今绘画成了他的最大爱好。在吃饭、自由活动时我也经常播放一些轻松舒缓的音乐;做一些手指游戏;给孩子讲一些笑话、小幽默,让孩子猜一些谜语,使孩子们感到愉悦。
在每天与孩子相处中,我时刻把孩子视为一个独立的人,给予孩子相对的自由度,经常与孩子做朋友似的沟通。在教育幼儿时,也从尊重他们,说服他们的角度出发,多采用正面教育,很少采用反面的教育。例如我常常会说“请你们去喝水”“请大家坐端正”“你真棒,画得真不错,如果再多选些颜色就更漂亮了”等等。无形中让他们滋生出一种积极情绪,在情感上把孩子当大人一样尊重,在心理上把他们当作孩子来理解,这就是我们每天应该给予孩子的关注和呵护。
二、尊重幼儿的兴趣爱好,发现孩子快乐的源泉
快乐虽然对每个成人来说都是不一样的体验,对孩子来说却是大同小异。他们会为了得到一个玩具而快乐,会因为老师的一声赞扬而快乐,会为了获得一颗五角星而快乐。但是我们在教育中常常会忽略很多:孩子吵了、孩子哭了、孩子皮了……这些都是我们生气的原因。面对各式各样的孩子,我们有太多的借口为自己辩解。有时还会有这样的想法:如果从孩子的心理出发,一切为了孩子的快乐而设想,还不如天天带孩子去游乐场。
很快我就发现了快乐的秘密。在《泡泡找来的朋友》《我们一起来游戏》《我们都是好朋友》等这些活动中,我找到了快乐的源泉。《彩链》是一个我设计的智力游戏,没有教一笔、学一笔的模式,而是让孩子们在玩彩带的过程中感受快乐,找一个朋友拉拉手。当我和孩子们的彩带舞动起来的时候,我收集到了快乐。那是来自我本身内心的快乐,还有是来自孩子们游戏时的快乐,我和孩子们的快乐互相感染着、延续着……在《丢手绢》的游戏中,我和孩子们一起歌唱一起欢笑。我发现在快乐中,孩子们的思维是那么活跃、想象力是那样丰富。我终于感觉到教育的设计不仅仅是为了孩子们的快乐,而应该有教师们的快乐。这些活动都是游戏化的,非常符合孩子的心理,而且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教师在快乐的和孩子们玩。如果教师是沉闷的,是生气的,整个活动会怎么样呢?幼儿的情绪是容易受感染的,当我们教师拥有了快乐,孩子也是快乐的。我们快乐了,自然会微笑地对待每个孩子;我们快乐了自然会使整个活动都洋溢着快乐;我们快乐了,自然会将快乐传染给我们身边的每个孩子。
三、增进对“快乐”的体验,促进幼儿个性和谐的发展
鼓励孩子多交朋友,并与他人融洽相处。 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并在幼儿发生困难时给予适当的启发和帮助,鼓励幼儿增强自信心,自己解决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如我班的周末小朋友,性格内向,不太合群,学习不够主动,平时,小朋友在结伴游戏时,她总是不声不响地站在一旁,当我看到她一个人默默地站在一旁看别人表演时,我便问她:“你不想表演吗?”她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轻轻地说:“我不会,她们不理我,我……”“让我来帮助你好吗?”于是,我便帮她一起翻阅故事图书,学讲角色间的对话,对于她的一点进步便给予鼓励与表扬,并鼓励她自己去找同伴一起表演,并给予她以信任的目光……一段时间后,周末的妈妈兴奋的对我说:“我女儿敢当着客人的面表演了,还能讲很长的故事……”幼儿的自信心得到了肯定,也就能够开心地面对学习和交往了。
幼儿的积极性需要教师激励和保护。一旦孩子们的积极性被激发出来,孩子们的情绪就会饱满,接受教育就会有效果。为了给幼儿提供表现自己能力的机会,我们通过各种有趣的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品尝“吃苦”的滋味,锻炼耐劳的意志,感受学本领的快乐,鼓励向上的精神。例如在“我把玩具送回家”“我帮椅子洗洗脸”“我给鞋子扎蝴蝶结”等趣味劳动中,孩子们感受到了自己一双小手的价值。自我服务意识提高了,爱惜物品的情感增强了,自私、懒惰的坏习惯改掉了……懂得了劳动的意义,品尝了经过克服困难,最终取得成功的快乐感觉。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过:了解儿童,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了解他们的欢乐和忧愁。 我相信,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每个人都是爱孩子的,我们都希望把自己良好的品质传递给孩子。希望孩子们每天都能欢声笑语地围绕在身边,希望孩子们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那么,从现在开始请半闭双眼,嘴角向后收起并保持一分钟,让我们自己快乐起来,让笑脸停留在我们的脸上,让微笑成为一种习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