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2006年冬,在上海美术馆展出了被誉为“欧洲最后的写实雕塑家”的意大利雕塑家克罗切蒂的49件雕塑作品,这些作品所体现出来的整体空间的暗示能力,意念空间的表达,具有运动感的空间张力表现,夸张而不失真实的空间效果,虚实、凹凸、内外空间的运用等等,对雕塑的空间塑造有很大启发。
关键词:雕塑;空间;构造
Abstraction: In the winter of 2006, 49 sculpture works of Italian sculptor Crocetti who was called “the last realistic sculptor in Europe” were displayed in Shanghai Art Gallery. In these works, the expression of mind space, motional feeling of spatial representation, exaggerative but not losing reality spatial effect, and the use of void and solid, concave and convex, inside and outside space and so on, all lighten the structure of space for sculpture.
Keywords: sculpture space structure
雕塑是空间的艺术,它占有整个三维空间,因此空间之于雕塑是最关键、最真实的概念。雕塑家最终目的是给观众创造视觉空间印象,所以雕塑作品应优于大自然及现实的空间效果。所以相对来说,现实的真实不重要,人体原有的姿态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表现物体及人物的空间意图及独特形式,而作品的表现性往往存在于这种独特的空间构造之中。
2006年冬,在上海美术馆展出了被誉为“欧洲最后的写实雕塑家”的意大利雕塑家克罗切蒂的49件雕塑作品,其独特而具有张力的空间构造与艺术表现力令人折服。在他的雕塑中,人们从对写实主义的不屑与身处现代诸多流派的烦躁中得以暂时平静,开始细细玩味。
一、写实雕塑的整体空间暗示能力
整体空间暗示能力是指雕塑家运用其设定的某种三维空间关系给观众一种心理暗示,用视觉引导观众对其作品作出某些空间及情感的假设。
我们熟悉古希腊、古罗马的雕塑,它们注重形式上的美感,讲究完美工整的理性表现,他们以完整的体量实体存在于空间之中,并且是描述和再现性的,它们表现的是雕塑单纯给予观众的一种呈现。而克罗切蒂的作品不仅仅是体量的,更是空间的,它的空间观念是脱离所见事物的本来空间,转而升华为某种强烈的内在感受,它的表现有些脱离了西方雕塑一贯的空间存在再现。例如他的中期裸女作品《岸边打招呼的少女》,少女柔软的身躯近乎180度的弯下,脸部大幅度侧转,似乎与岸边的人们打着招呼。克罗切蒂在让观者感受少女青春气息的同时,更使人们体会到在真实自然中几乎看不到或并不常见的具有视觉价值的空间效果。又如作品《年轻的和平骑手》,他把现实空间中最具有价值的力量强烈地注入到年轻骑手的动作中,使之直指现实中的空间效果,塑造出和平安谧的气息,这种气息产生于雕塑家对生活的提取,认为这样更能表达其表现结果的空间意图,而并不是一定取决于所表达的内容,有时不同的内容表达的意境可能会是相同的,这就是空间暗示的结果。
而空间的形成又是雕塑家与观者的思维通过作品这一媒介组成了虚幻影像,一目了然与无法理解均是空间形成的大忌,这就要求雕塑家的创作,不应仅仅满足于对生活痕迹的拷贝。克罗切蒂的另一件《躯干雕塑》是体现这一理念的无巧不成书的作品,它的双臂与一条腿是残缺的,其实原本它是完整的,只是日久而断落了。可它依然体现了雕塑空间意境的紧张感,它既没有让人无法理解又不是一目了然,反而更增加了空间平衡的微妙感。
雕塑家的特殊艺术才能在于它能从大自然里发现空间的视觉价值魅力。这种形象的统一性及其在心中创造空间的能力取决于这种才能。在克罗切蒂的众多小雕塑中,虽只有小小的十几厘米高,但由于形体空间的尺度与量感到位,使之看上去具有比真人还大的视觉观感。
空间的暗示能力在抽象雕塑中往往给人以逐渐具像的提示,而在写实雕塑中,具体的外在形象则表现相对抽象的心理状态,给人以某种确定却又不完全确定的象外之音,似中国画中的意境。
二、写实雕塑中意念空间的表达
意念空间是中国古代雕塑及绘画中最重视与最善于发挥的空间表达方式。意念空间是集作者、作品及观者三者三位一体的意念碰撞与精神串联。艺术家把自己的思维表达在创作中,其中内涵通过展示传达给观者,使之产生了对应的意念,产生共鸣。精神性因素在时空中重新整合,构成了一个贯穿的意念空间。对于同一作品,每人都可形成不同的意念空间。它不奴从自然形态,注重的是将艺术的感性融于理性,借修养、意象形式去诗化雕塑精神, 产生寄情现实又超越现实的空间造型。
在克罗切蒂的作品中这种东方的意境空间浓浓地被透露出来。如他的雕塑《在休息的模特儿》是模特坐在高台上放松的情景,他用了看似浮雕其实为圆雕的手法,制作了一个剖面,不了解此工作的人可能无法理解这种空间的处理。显然它不仅仅是为了增加空间形式的吸引力,更多的是突出表现了这一特定工作场景,模特儿连同台子就像写生构图一样进入人们的脑海。其实他的作品引导了具有相同体验的观众产生共鸣,也引导不同经验的观众产生不同的联想。这种意念空间的拓展取决于观者、雕塑家及其作品之间的精神串联。
在传统西方雕塑体系中,对称美是一条不变的规则,也是结构塑造的必然要求。而克罗切蒂却对不对称的空间有着很强的偏爱,它的每件作品几乎都透露着这种偏好。如在《在休息的模特儿》脸部的空间塑造中,眼睛前后、上下空间的错位,恰恰符合了模特工作的自然放松,精神有些许游离的状态。又如很多雕塑中歪着头的少女,一个奇怪的现象产生:当我们与其脸平行对看时,她的眼睛、脸庞也都是极其的不对称,而当正过头整体观察其脸部及其它部位的关系时,这种不对称消失了,此时的脸部空间更接近自然的真实。这种大胆的局部意念空间表达突破了观众的视觉常规,突破了雕塑家的塑造常规,唤起人们浓厚的注意与兴趣,把雕塑的意念空间推向有意中的“无意”。
三、写实雕塑中具有运动感的空间张力表现
自然是无时无刻不在运动中的,“动”与“物”是不能分离的,这种动向不可捉摸,瞬息万变。一件雕塑作品仅仅描绘一种内在和谐的、平衡的秩序是不够的,还须有运动的空间张力。所以雕塑的空间在一定层面上应是具有动感效果的。表达“动向的表现”不仅可以表示生命,而且还表示精神,它达到了艺术的真实。这种动感在作品中往往通过倾斜表现,倾斜暗示出潜在的或真实的运动,它采用了不平衡的空间构图形式,产生强烈的运动效果。例如:一个处于倾斜方向的人体与一个正向的人体,前者总是充满富于活力的动感。
在克罗切蒂的雕塑作品中这种倾斜的运动空间运用得淋漓尽致。作品《翻倒的马》:描绘马由于快速奔跑而头栽地摔倒的动作,他选取了这极为少见的倾斜动作,将马的速度与生命的能量生动地表现出来。又如《地震》,塑造了怀抱婴儿脚步踉跄、急忙逃离的母亲,母亲的下巴、手臂与孩子塑作坚固的团块,整体空间倾斜,产生了强烈动感,更增强恐怖不安的气氛。类似的作品还有马约尔的《地中海》、德加的《舞女》等,他们写实的雕塑空间由于倾斜而充满运动张力。
四、写实雕塑中夸张而不失真实的空间效果
人们最先从自然形象中辨认出的东西就是空间或形式的组织结构,空间成为内在结构的表现。观众认识作品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空间的形式感,雕塑家需要通过对实际空间及形式的明确理解,并强化这些自我空间感受展示给观众,给予观众一种强烈的空间视觉影像,即雕塑家把自然形态的现实物象以一种独特的审美构造显现给观者。
由于适度变形夸张而造成的空间感,使形象更接近真实的效果。如克罗切蒂两件不同的《抹大拉的玛丽亚》,一件他用近乎立方体的造型塑造了玛丽亚,另一件则用了L字造型,这种两种不同形式的稳固空间造型同样让时间凝固甚至痛苦都凝固了。又如《女性肖像》,塑造了一个身体侧转的女性半身像,运用了空间上的夸张变形,使之整体成为几何体的长方形向上舒展的构造,营造了特别闲暇舒适的气氛。
五、写实雕塑中虚实、凹凸、内外空间的运用
传统西方写实雕塑通常讲究团块的、实体的、凸起的空间风格,强调外轮廓形的整体性,很少有运用凹进的、透空的、内外穿插的形体。
克罗切蒂的作品摆脱了西方传统写实雕塑的空间形态,不仅控制着雕塑实体所包括的部分,更控制着被实体分割下来的虚体空间。在他的实体空间形式带给观众感官震撼的同时,雕塑中虚空间产生的有力形式也使观众得到了某种视觉平衡。他的许多小构图作品如打斗的动物系列即通过这种形式来展示作品的空间,唤起了作品的流动感,使得作品内在空间与外在环境互动起来。而类似的空间在意象及抽象的雕塑中常有体现,如摩尔的大部分雕塑。
无论在重内容或轻内容的不同艺术时期,空间的表达在雕塑中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主要手段,空间的冲击力是雕塑作品表现的首要。克罗切蒂的所有作品都将空间作为表现作品内涵的一个微妙媒介,将无形的概念赋予有形的空间,将空间的结构因素与观者的精神因素很强的结合在一起。很好地诠释了写实雕塑发展到20世纪中期,空间塑造的多样性与独特性。
参考文献:
1 [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滕守尧译.北京:中国社会科技出版社,1993
2 [美]保罗·泽兰斯基,玛丽·帕特·费希尔.三维创造动力学.潘耀昌译.上海: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达元 杭州师范大学)
关键词:雕塑;空间;构造
Abstraction: In the winter of 2006, 49 sculpture works of Italian sculptor Crocetti who was called “the last realistic sculptor in Europe” were displayed in Shanghai Art Gallery. In these works, the expression of mind space, motional feeling of spatial representation, exaggerative but not losing reality spatial effect, and the use of void and solid, concave and convex, inside and outside space and so on, all lighten the structure of space for sculpture.
Keywords: sculpture space structure
雕塑是空间的艺术,它占有整个三维空间,因此空间之于雕塑是最关键、最真实的概念。雕塑家最终目的是给观众创造视觉空间印象,所以雕塑作品应优于大自然及现实的空间效果。所以相对来说,现实的真实不重要,人体原有的姿态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表现物体及人物的空间意图及独特形式,而作品的表现性往往存在于这种独特的空间构造之中。
2006年冬,在上海美术馆展出了被誉为“欧洲最后的写实雕塑家”的意大利雕塑家克罗切蒂的49件雕塑作品,其独特而具有张力的空间构造与艺术表现力令人折服。在他的雕塑中,人们从对写实主义的不屑与身处现代诸多流派的烦躁中得以暂时平静,开始细细玩味。
一、写实雕塑的整体空间暗示能力
整体空间暗示能力是指雕塑家运用其设定的某种三维空间关系给观众一种心理暗示,用视觉引导观众对其作品作出某些空间及情感的假设。
我们熟悉古希腊、古罗马的雕塑,它们注重形式上的美感,讲究完美工整的理性表现,他们以完整的体量实体存在于空间之中,并且是描述和再现性的,它们表现的是雕塑单纯给予观众的一种呈现。而克罗切蒂的作品不仅仅是体量的,更是空间的,它的空间观念是脱离所见事物的本来空间,转而升华为某种强烈的内在感受,它的表现有些脱离了西方雕塑一贯的空间存在再现。例如他的中期裸女作品《岸边打招呼的少女》,少女柔软的身躯近乎180度的弯下,脸部大幅度侧转,似乎与岸边的人们打着招呼。克罗切蒂在让观者感受少女青春气息的同时,更使人们体会到在真实自然中几乎看不到或并不常见的具有视觉价值的空间效果。又如作品《年轻的和平骑手》,他把现实空间中最具有价值的力量强烈地注入到年轻骑手的动作中,使之直指现实中的空间效果,塑造出和平安谧的气息,这种气息产生于雕塑家对生活的提取,认为这样更能表达其表现结果的空间意图,而并不是一定取决于所表达的内容,有时不同的内容表达的意境可能会是相同的,这就是空间暗示的结果。
而空间的形成又是雕塑家与观者的思维通过作品这一媒介组成了虚幻影像,一目了然与无法理解均是空间形成的大忌,这就要求雕塑家的创作,不应仅仅满足于对生活痕迹的拷贝。克罗切蒂的另一件《躯干雕塑》是体现这一理念的无巧不成书的作品,它的双臂与一条腿是残缺的,其实原本它是完整的,只是日久而断落了。可它依然体现了雕塑空间意境的紧张感,它既没有让人无法理解又不是一目了然,反而更增加了空间平衡的微妙感。
雕塑家的特殊艺术才能在于它能从大自然里发现空间的视觉价值魅力。这种形象的统一性及其在心中创造空间的能力取决于这种才能。在克罗切蒂的众多小雕塑中,虽只有小小的十几厘米高,但由于形体空间的尺度与量感到位,使之看上去具有比真人还大的视觉观感。
空间的暗示能力在抽象雕塑中往往给人以逐渐具像的提示,而在写实雕塑中,具体的外在形象则表现相对抽象的心理状态,给人以某种确定却又不完全确定的象外之音,似中国画中的意境。
二、写实雕塑中意念空间的表达
意念空间是中国古代雕塑及绘画中最重视与最善于发挥的空间表达方式。意念空间是集作者、作品及观者三者三位一体的意念碰撞与精神串联。艺术家把自己的思维表达在创作中,其中内涵通过展示传达给观者,使之产生了对应的意念,产生共鸣。精神性因素在时空中重新整合,构成了一个贯穿的意念空间。对于同一作品,每人都可形成不同的意念空间。它不奴从自然形态,注重的是将艺术的感性融于理性,借修养、意象形式去诗化雕塑精神, 产生寄情现实又超越现实的空间造型。
在克罗切蒂的作品中这种东方的意境空间浓浓地被透露出来。如他的雕塑《在休息的模特儿》是模特坐在高台上放松的情景,他用了看似浮雕其实为圆雕的手法,制作了一个剖面,不了解此工作的人可能无法理解这种空间的处理。显然它不仅仅是为了增加空间形式的吸引力,更多的是突出表现了这一特定工作场景,模特儿连同台子就像写生构图一样进入人们的脑海。其实他的作品引导了具有相同体验的观众产生共鸣,也引导不同经验的观众产生不同的联想。这种意念空间的拓展取决于观者、雕塑家及其作品之间的精神串联。
在传统西方雕塑体系中,对称美是一条不变的规则,也是结构塑造的必然要求。而克罗切蒂却对不对称的空间有着很强的偏爱,它的每件作品几乎都透露着这种偏好。如在《在休息的模特儿》脸部的空间塑造中,眼睛前后、上下空间的错位,恰恰符合了模特工作的自然放松,精神有些许游离的状态。又如很多雕塑中歪着头的少女,一个奇怪的现象产生:当我们与其脸平行对看时,她的眼睛、脸庞也都是极其的不对称,而当正过头整体观察其脸部及其它部位的关系时,这种不对称消失了,此时的脸部空间更接近自然的真实。这种大胆的局部意念空间表达突破了观众的视觉常规,突破了雕塑家的塑造常规,唤起人们浓厚的注意与兴趣,把雕塑的意念空间推向有意中的“无意”。
三、写实雕塑中具有运动感的空间张力表现
自然是无时无刻不在运动中的,“动”与“物”是不能分离的,这种动向不可捉摸,瞬息万变。一件雕塑作品仅仅描绘一种内在和谐的、平衡的秩序是不够的,还须有运动的空间张力。所以雕塑的空间在一定层面上应是具有动感效果的。表达“动向的表现”不仅可以表示生命,而且还表示精神,它达到了艺术的真实。这种动感在作品中往往通过倾斜表现,倾斜暗示出潜在的或真实的运动,它采用了不平衡的空间构图形式,产生强烈的运动效果。例如:一个处于倾斜方向的人体与一个正向的人体,前者总是充满富于活力的动感。
在克罗切蒂的雕塑作品中这种倾斜的运动空间运用得淋漓尽致。作品《翻倒的马》:描绘马由于快速奔跑而头栽地摔倒的动作,他选取了这极为少见的倾斜动作,将马的速度与生命的能量生动地表现出来。又如《地震》,塑造了怀抱婴儿脚步踉跄、急忙逃离的母亲,母亲的下巴、手臂与孩子塑作坚固的团块,整体空间倾斜,产生了强烈动感,更增强恐怖不安的气氛。类似的作品还有马约尔的《地中海》、德加的《舞女》等,他们写实的雕塑空间由于倾斜而充满运动张力。
四、写实雕塑中夸张而不失真实的空间效果
人们最先从自然形象中辨认出的东西就是空间或形式的组织结构,空间成为内在结构的表现。观众认识作品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空间的形式感,雕塑家需要通过对实际空间及形式的明确理解,并强化这些自我空间感受展示给观众,给予观众一种强烈的空间视觉影像,即雕塑家把自然形态的现实物象以一种独特的审美构造显现给观者。
由于适度变形夸张而造成的空间感,使形象更接近真实的效果。如克罗切蒂两件不同的《抹大拉的玛丽亚》,一件他用近乎立方体的造型塑造了玛丽亚,另一件则用了L字造型,这种两种不同形式的稳固空间造型同样让时间凝固甚至痛苦都凝固了。又如《女性肖像》,塑造了一个身体侧转的女性半身像,运用了空间上的夸张变形,使之整体成为几何体的长方形向上舒展的构造,营造了特别闲暇舒适的气氛。
五、写实雕塑中虚实、凹凸、内外空间的运用
传统西方写实雕塑通常讲究团块的、实体的、凸起的空间风格,强调外轮廓形的整体性,很少有运用凹进的、透空的、内外穿插的形体。
克罗切蒂的作品摆脱了西方传统写实雕塑的空间形态,不仅控制着雕塑实体所包括的部分,更控制着被实体分割下来的虚体空间。在他的实体空间形式带给观众感官震撼的同时,雕塑中虚空间产生的有力形式也使观众得到了某种视觉平衡。他的许多小构图作品如打斗的动物系列即通过这种形式来展示作品的空间,唤起了作品的流动感,使得作品内在空间与外在环境互动起来。而类似的空间在意象及抽象的雕塑中常有体现,如摩尔的大部分雕塑。
无论在重内容或轻内容的不同艺术时期,空间的表达在雕塑中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主要手段,空间的冲击力是雕塑作品表现的首要。克罗切蒂的所有作品都将空间作为表现作品内涵的一个微妙媒介,将无形的概念赋予有形的空间,将空间的结构因素与观者的精神因素很强的结合在一起。很好地诠释了写实雕塑发展到20世纪中期,空间塑造的多样性与独特性。
参考文献:
1 [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滕守尧译.北京:中国社会科技出版社,1993
2 [美]保罗·泽兰斯基,玛丽·帕特·费希尔.三维创造动力学.潘耀昌译.上海: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达元 杭州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