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聚焦主责主业,推动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本文探讨了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推动审计监督体系和监督能力现代化建设。研究认为,审计监督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监督体系和审计监督能力现代化是互相联系的统一体;审计监督体系和监督能力现代化促进审计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审计监督;国家治理;审计制度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中强调的“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依法治国”和“全国一盘棋”对审计监督起到了最直接、最重要的引领和指导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胡泽君审计长指出新时代审计工作的职责和使命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全面深化改革、促进权力规范运行、促进反腐倡廉。
一、新时代背景下审计制度发展完善的机遇与挑战
我國审计制度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政权建设和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经历了探索、确立、完善、改革的曲折历程。近40年来,审计经历了改革开放初期、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时期、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时期、市场经济完善时期以及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审计五个阶段,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果。这是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制度的重要基础。
我国审计按不同主体可划分为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民间审计,并相应的形成了三类审计组织机构,共同构成我国的审计监督体系。审计监督能力现代化是指审计机构的审计监督体系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审计监督体系与审计监督能力现代化是互相联系的统一体。只有发展完善审计监督体系,才能为推进审计监督能力现代化奠定基础。也只有加快推进审计监督能力现代化,善于运用审计思维和审计监督方式加强国家治理能力,才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制度优势转化为治国理政的效能,才能更多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党的十九届四中的《决定》提出,“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必须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增强监督严肃性、协同性、有效性,形成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机制”,“发挥审计职能作用”,由此可见,“审计监督”在国家权力运行机制中重要地位、监督体系的完善和监督能力的提升对国家治理的重要意义。
(一)坚持党全面领导审计工作
“审计工作涉及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必须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开展。”当前,我国已经进入新的经济社会时期,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随着改革的深入、经济发展越快越好,越需要强化监督。在进入新时代,审计越来越凸显出其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这个时期,坚持党对审计工作的全面统一领导,是开展审计工作的根本保证。2018年组建中央审计委员会,组建中央审计委员会,确立了党对审计监督工作的全面领导,保证国家审计发展的政治方向,同时也促进重大政策、改革措施等事项的执行和落实;党领导审计工作,有助于完善审计监督运行机制。
(二)审计监督体系和监督能力现代化面临多重压力
首先是审计的独立性还不够,省级人财物统一管理还未彻底实现,审计机关受到地方政府的影响还较大,这对审计工作的开展存在较大影响。二是审计监督体系合力不够,国家审计对内部审计的指导和监督还需要加强,要调动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的积极性。三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审计知识跟不上社会的发展,在人员的配置和信息化建设方面的不足逐渐显现,审计人员的职业化、现代化急需建立,审计信息化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四是审计建议整改落实不够,部分地区和部门,对于审计查出问题重视程度不高,敷衍整改、虚假整改情况依旧存在,需要进一步狠抓审计问题整改落实才能有效发挥审计作用。最后,审计的力量有限,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社会中,还未能实行审计全覆盖,需要持续深化审计全覆盖体制机制,为国家治理体系提供服务。
二、审计监督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必不可少的部分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基本特征,也是审计监督服务的目标。审计机关应坚持当的领导、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以高质量审计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审计监督是党和国家治理体系中具有预防、揭示和抵御功能的“免疫系统”,是按照《宪法》、《审计法》等法律法规监督制约各方面的重要制度安排,具有法定性、权威性和高效性等特征,是不可替代的重要监督力量。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几乎都与审计有着密切的联系,都需要审计发挥促落实、促发展、提效能、防风险的积极作用。
对减税降费政策落实、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情况等情况的审计,推进了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了优化营商环境;对创新驱动发展等政策落实情况的审计,促进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对国有企业改革政策落实情况的审计,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具有重要意义。对“放管服”改革推进情况及效果进行跟踪审计,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组织对财政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专项资金清理整合等情况进行定期审计,促进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提升财政资金绩效。对政府投资为主的重大公共基础设施工程的审计,促进提升建设项目质量和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对重大公共投资项目立项审批、征地拆迁等重点环节的审计监督,对整治工程建设领域乱象、维护项目资金安全具有很大促进。全面推开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促进各级领导干部认真履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对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大对扶贫、教育、医疗、住房等重点民生资金项目的审计监督力度,促进结构性民生问题和多样性民生需求解决,使广大人民群众获得实实在在幸福感。 三、提升审计监督体系和审计监督能力现代化的实现路径
(一)加强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强化审计人员政治意识。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是审计工作开展的根本保证,也是新时代开展审计工作的重要原则。充分发挥中央审计委员会在审计体制改革、法规立废释改、重要政策出台和其他全国性的审计事项调整方面的领导作用。各级审计机关在审计委员会的领导下,围绕党和中央的决策部署和地方决策开展审计工作,聚焦地方政府经济运行的风险领域。审计人员要不断提高政治意识,增强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政治站位,围绕党和国家重大政策措施等开展审计工作,认真学习、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审计体制改革的重要论述,聚焦中心任务、强化责任担当、激发改革效能。
(二)加强审计职业化、现代化,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和能力。首先,根据审计职业的特性,建立符合职业特点的审计人员管理制度,推进审计队伍职业化,科学设立审计行政事务组织机构,合理划分审计行政人员、审计业务人员和审计辅助人员,使审计决策、审计实施和复核审理适度分离,有效提高审计人员岗位专业性。畅通法治人才交流机制,建立从符合条件的财政、纪检优秀人才及注册会计师、会计学专家中转任或招录审计人员制度,管理保障审计人员的职业化待遇。其次,探索健全审计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将审计学历教育和审计职业教育统筹管理,选择一些“双一流”高校共同设立国家审计本科和研究生专业,拓宽审计专业人才培养渠道。在审计机关内部设立专业数据分析与信息化机构,加大在信息化人员及设备方面的配置,增大审计人员学习大数据分析方面的投入,安排相关培训,普及大数据的运用,有效提高审计的效能性。
(三)推动审计方式创新,努力实现审计“全覆盖”。对审计组织方式与工作机制统筹安排,统筹配置审计资源,科学规划审计任务,创新审计技术方法,有效提高审计效率。实行融合性、多视角、多方式结合的组织方式,大力推行政策跟踪审计,对审计对象开展有重点、有步骤、有重点的全覆盖审计。广泛运用现代审计技术,加大数据分析力度,大幅提升审计监督效能。采用非现场实时审计方法,随着互联网应用,审计机关与被审计单位的信息系统可以事先实时连接,实现非现场、实时、动态监控。对业务和交易发生过程的进行动态审计,提高审计服务的及时性和效率,审计从“结果型”向“过程型”转变。非现场实时审计给审计人员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审计数据,对于审计发挥全面性、及时性,审计领域空前扩大,有利于实现审计关口前移、审计预警机制建立。
(四)加强绩效审计应用,推动经济支出高效性。国家审计监督业务类型向综合性拓展,审計机关不仅关注审计监督对象经济的合法性、合规性,更多考虑绩效性。国家审计努力追求的是“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审计监督相比监察监督和司法监督等方式更具综合性,这就要求了审计机关在对经济支出效率性、效果性的监督上根据全局性、全面性。新形势下,随着管党治党高压态势和反腐败斗争的持续推进,在经济活动中的违法性、违规性问题已然呈现减少态势,审计机关应转变相关职能,侧重向绩效性转变。因此,进一步加强绩效审计应用,提升绩效审计在当前审计业务中的比重显得尤为重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等审计业务,提升绩效评价等内容在相关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占比。
(五)完善审计整改机制,全面提升审计质效。加强对审计问题的综合研判,加强与被审计单位沟通,共同研究对于问题的整改措施。督促领导干部认真履行审计整改“第一责任人”职责,领导干部亲自抓、亲子管。对于整改不力、拖延整改等部门单位,对其领导干部进行责任问责。将审计整改情况纳入巡察检查、年终考核、述职述廉的内容。将经济责任审计整改情况作为考核、任免、奖惩被审计领导干部的重要参考,推动审计整改工作做实做细。聚焦审计查出的问题,深刻剖析原因,分解审计查出的问题,指出具体整改措施,确保整改措施均可执行、可操作,避免屡审屡犯、整改不到位的问题,加大问责力度。对于审计整改过程中的具体问题,正视问题矛盾和困难,督促被审计单位建章立制,将审计整改结果制度化、长期化。进一步加大对审计结果、审计工作报告及其整改情况信息的公开力度和公开范围,促进审计监督与舆论监督、社会监督有效结合,提高审计成果利用,促进整改落实。
参考文献
[1]胡泽君:《努力开创新时代审计工作新局面》[J].求是.2018(13):17-19
[2]范文涛,沈俊:《地方审计机关人财物统一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农业会计.2019(2)
[3]秦荣生:《我国国家审计的新要求与新发展》[J].财会月刊,2019(1)
作者简介
李丹(1988-)女,汉族,江苏省连云港市人,本科,研究方向:政府审计和内部审计。
关键词:审计监督;国家治理;审计制度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中强调的“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依法治国”和“全国一盘棋”对审计监督起到了最直接、最重要的引领和指导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胡泽君审计长指出新时代审计工作的职责和使命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全面深化改革、促进权力规范运行、促进反腐倡廉。
一、新时代背景下审计制度发展完善的机遇与挑战
我國审计制度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政权建设和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经历了探索、确立、完善、改革的曲折历程。近40年来,审计经历了改革开放初期、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时期、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时期、市场经济完善时期以及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审计五个阶段,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果。这是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制度的重要基础。
我国审计按不同主体可划分为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民间审计,并相应的形成了三类审计组织机构,共同构成我国的审计监督体系。审计监督能力现代化是指审计机构的审计监督体系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审计监督体系与审计监督能力现代化是互相联系的统一体。只有发展完善审计监督体系,才能为推进审计监督能力现代化奠定基础。也只有加快推进审计监督能力现代化,善于运用审计思维和审计监督方式加强国家治理能力,才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制度优势转化为治国理政的效能,才能更多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党的十九届四中的《决定》提出,“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必须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增强监督严肃性、协同性、有效性,形成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机制”,“发挥审计职能作用”,由此可见,“审计监督”在国家权力运行机制中重要地位、监督体系的完善和监督能力的提升对国家治理的重要意义。
(一)坚持党全面领导审计工作
“审计工作涉及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必须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开展。”当前,我国已经进入新的经济社会时期,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随着改革的深入、经济发展越快越好,越需要强化监督。在进入新时代,审计越来越凸显出其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这个时期,坚持党对审计工作的全面统一领导,是开展审计工作的根本保证。2018年组建中央审计委员会,组建中央审计委员会,确立了党对审计监督工作的全面领导,保证国家审计发展的政治方向,同时也促进重大政策、改革措施等事项的执行和落实;党领导审计工作,有助于完善审计监督运行机制。
(二)审计监督体系和监督能力现代化面临多重压力
首先是审计的独立性还不够,省级人财物统一管理还未彻底实现,审计机关受到地方政府的影响还较大,这对审计工作的开展存在较大影响。二是审计监督体系合力不够,国家审计对内部审计的指导和监督还需要加强,要调动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的积极性。三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审计知识跟不上社会的发展,在人员的配置和信息化建设方面的不足逐渐显现,审计人员的职业化、现代化急需建立,审计信息化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四是审计建议整改落实不够,部分地区和部门,对于审计查出问题重视程度不高,敷衍整改、虚假整改情况依旧存在,需要进一步狠抓审计问题整改落实才能有效发挥审计作用。最后,审计的力量有限,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社会中,还未能实行审计全覆盖,需要持续深化审计全覆盖体制机制,为国家治理体系提供服务。
二、审计监督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必不可少的部分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基本特征,也是审计监督服务的目标。审计机关应坚持当的领导、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以高质量审计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审计监督是党和国家治理体系中具有预防、揭示和抵御功能的“免疫系统”,是按照《宪法》、《审计法》等法律法规监督制约各方面的重要制度安排,具有法定性、权威性和高效性等特征,是不可替代的重要监督力量。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几乎都与审计有着密切的联系,都需要审计发挥促落实、促发展、提效能、防风险的积极作用。
对减税降费政策落实、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情况等情况的审计,推进了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了优化营商环境;对创新驱动发展等政策落实情况的审计,促进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对国有企业改革政策落实情况的审计,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具有重要意义。对“放管服”改革推进情况及效果进行跟踪审计,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组织对财政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专项资金清理整合等情况进行定期审计,促进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提升财政资金绩效。对政府投资为主的重大公共基础设施工程的审计,促进提升建设项目质量和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对重大公共投资项目立项审批、征地拆迁等重点环节的审计监督,对整治工程建设领域乱象、维护项目资金安全具有很大促进。全面推开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促进各级领导干部认真履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对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大对扶贫、教育、医疗、住房等重点民生资金项目的审计监督力度,促进结构性民生问题和多样性民生需求解决,使广大人民群众获得实实在在幸福感。 三、提升审计监督体系和审计监督能力现代化的实现路径
(一)加强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强化审计人员政治意识。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是审计工作开展的根本保证,也是新时代开展审计工作的重要原则。充分发挥中央审计委员会在审计体制改革、法规立废释改、重要政策出台和其他全国性的审计事项调整方面的领导作用。各级审计机关在审计委员会的领导下,围绕党和中央的决策部署和地方决策开展审计工作,聚焦地方政府经济运行的风险领域。审计人员要不断提高政治意识,增强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政治站位,围绕党和国家重大政策措施等开展审计工作,认真学习、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审计体制改革的重要论述,聚焦中心任务、强化责任担当、激发改革效能。
(二)加强审计职业化、现代化,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和能力。首先,根据审计职业的特性,建立符合职业特点的审计人员管理制度,推进审计队伍职业化,科学设立审计行政事务组织机构,合理划分审计行政人员、审计业务人员和审计辅助人员,使审计决策、审计实施和复核审理适度分离,有效提高审计人员岗位专业性。畅通法治人才交流机制,建立从符合条件的财政、纪检优秀人才及注册会计师、会计学专家中转任或招录审计人员制度,管理保障审计人员的职业化待遇。其次,探索健全审计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将审计学历教育和审计职业教育统筹管理,选择一些“双一流”高校共同设立国家审计本科和研究生专业,拓宽审计专业人才培养渠道。在审计机关内部设立专业数据分析与信息化机构,加大在信息化人员及设备方面的配置,增大审计人员学习大数据分析方面的投入,安排相关培训,普及大数据的运用,有效提高审计的效能性。
(三)推动审计方式创新,努力实现审计“全覆盖”。对审计组织方式与工作机制统筹安排,统筹配置审计资源,科学规划审计任务,创新审计技术方法,有效提高审计效率。实行融合性、多视角、多方式结合的组织方式,大力推行政策跟踪审计,对审计对象开展有重点、有步骤、有重点的全覆盖审计。广泛运用现代审计技术,加大数据分析力度,大幅提升审计监督效能。采用非现场实时审计方法,随着互联网应用,审计机关与被审计单位的信息系统可以事先实时连接,实现非现场、实时、动态监控。对业务和交易发生过程的进行动态审计,提高审计服务的及时性和效率,审计从“结果型”向“过程型”转变。非现场实时审计给审计人员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审计数据,对于审计发挥全面性、及时性,审计领域空前扩大,有利于实现审计关口前移、审计预警机制建立。
(四)加强绩效审计应用,推动经济支出高效性。国家审计监督业务类型向综合性拓展,审計机关不仅关注审计监督对象经济的合法性、合规性,更多考虑绩效性。国家审计努力追求的是“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审计监督相比监察监督和司法监督等方式更具综合性,这就要求了审计机关在对经济支出效率性、效果性的监督上根据全局性、全面性。新形势下,随着管党治党高压态势和反腐败斗争的持续推进,在经济活动中的违法性、违规性问题已然呈现减少态势,审计机关应转变相关职能,侧重向绩效性转变。因此,进一步加强绩效审计应用,提升绩效审计在当前审计业务中的比重显得尤为重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等审计业务,提升绩效评价等内容在相关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占比。
(五)完善审计整改机制,全面提升审计质效。加强对审计问题的综合研判,加强与被审计单位沟通,共同研究对于问题的整改措施。督促领导干部认真履行审计整改“第一责任人”职责,领导干部亲自抓、亲子管。对于整改不力、拖延整改等部门单位,对其领导干部进行责任问责。将审计整改情况纳入巡察检查、年终考核、述职述廉的内容。将经济责任审计整改情况作为考核、任免、奖惩被审计领导干部的重要参考,推动审计整改工作做实做细。聚焦审计查出的问题,深刻剖析原因,分解审计查出的问题,指出具体整改措施,确保整改措施均可执行、可操作,避免屡审屡犯、整改不到位的问题,加大问责力度。对于审计整改过程中的具体问题,正视问题矛盾和困难,督促被审计单位建章立制,将审计整改结果制度化、长期化。进一步加大对审计结果、审计工作报告及其整改情况信息的公开力度和公开范围,促进审计监督与舆论监督、社会监督有效结合,提高审计成果利用,促进整改落实。
参考文献
[1]胡泽君:《努力开创新时代审计工作新局面》[J].求是.2018(13):17-19
[2]范文涛,沈俊:《地方审计机关人财物统一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农业会计.2019(2)
[3]秦荣生:《我国国家审计的新要求与新发展》[J].财会月刊,2019(1)
作者简介
李丹(1988-)女,汉族,江苏省连云港市人,本科,研究方向:政府审计和内部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