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她看着落日,列车路过大桥,桥下的河水,一缕一缕的金黄。有些美丽灵魂的声音是寂寞的,但依旧会有人听到。
一
她又是最后一个出教室。关窗,关灯,关门,再也不想回头望。这些日子里,她看见身边的人一个个发光,一个个走到她无法触及的时光里,而自己却像被水草缠住般疯狂下坠,最终无能为力地看着他们一个个消失,慢慢离开。
红榜耀眼,身边的人光芒太甚,她甚至为在这样的光芒下疯狂追随的自己感到可笑。这样的三年,谁又会记住她?
二
她戴上卫衣帽子,赶着回家。刚才下起的雨像银灰色黏湿的蛛丝,把城市织成一片轻柔的网,网住了这个季节。
“小姑娘,来看看吗,手工做的发夹……”是地下通道口摆摊的老奶奶。每个黄昏她都会在此卖发夹,虽然看的人少,买的人更少。
“姑娘,看看吧……”兴许是因为下雨了,黯淡的四周顯得这摊上的发夹鲜艳可爱。
她不忍拒绝老人的热情,停下脚步,转头望向老人。老人沧桑的面庞充满了慈爱,那青年时的黑发早已有如严冬初雪落地,又像秋日里的第一道霜。老人露出微笑,疲惫消瘦里竟有着少时的那份美好动人。她心里一愣,蹲下身,开始仔细打量这些发夹,指尖在薄布上划过,心里给它们取起名字来:忘忧草,风信子,虞美人……
她将几个拾起,捧在手心端详:白白的栀子仿佛缀满了六月的枝头;风信子在蓝调里从容浪漫;似因碧血凝造,虞美人在习习晚风里涌动无法平息的惊悸。她渐渐也有了浅浅笑意。
“你看,我也戴哩!”老人点着自己别在白发上的发夹,快乐地笑着,忽而倦色全无,唯有小小的自豪明媚着她,头上的“小皇冠”似乎还闪着青春的光彩。
“那就这三件吧,谢谢您啦!”她起身拉开书包,准备付钱。
当老人握着发夹的手伸向她时,她再次停住了视线:就是这样一双手,日日夜夜编织着老人心中最美的花样;就是这样一双手,容纳最冷最暖的色谱,把色彩推向极致;就是这样一双手,撑起了她的晚年,她的倔强,她的芳华。
每一条皱纹都生出一份记忆,她相信,那是一段段付出与美好。她不由握住了老人满是褶皱的手,回报老人最亲切的微笑,心中异常踏实……
三
她撑着伞,看着正要亮起的路灯,若有所思。
老人每天都在这里,感念于生活的刹那,暮年的精彩,让日子永远映在简单的美丽里。人群来来往往,可直至今天她才第一次停驻,发现了这份温暖,并留住了这份感动。
但这份迟来的动容足以让她铭记。或许,她和周围的人一样,在来去的风景里走走停停,总会被一些人聆听,被一些人看见,如流星划过生命,铭刻在记忆里。仿佛这就是她的存在,也是我们每一个人平凡却不平凡的存在。
四
放学后,她又是最后一个走出教室。偌大的教学楼在黄昏里迎来了安宁,显得空旷敞亮。
她知道,老人此刻正头发整齐,静静地坐在那里,双眼深陷但深邃明亮。身边行色匆匆路过的每一个人,都一如那个带给她最深触动的老人,以不同方式、不同记号存在着。
她想,说不定也会有同她一样的女孩带着失意驻足街角,却被戴着发夹、自信而满是笑意的老人鼓舞。那样的女孩一定也会读懂老人优雅清醒的存在,也将找到自己在茫茫人海中存在的非凡意义。
她会继续执着,不知疲倦。她看见了信念,也看见了坚持。红榜耀眼,她也一样。她将看到自身的璀璨,因为它们也终将点亮另一个时空。
夕阳残照,她期待着霞光满天。就像,这很美的风景和灵魂,总会有人看到……
点评
作者写的是在自己沉默、不发光的日子里的一次触动。文章第二部分写得很精彩,“心里给它们取起名字来:忘忧草,风信子,虞美人……”给发夹取名字的细节,既彰显了作者的性格,富有情趣,又为下文“白白的栀子仿佛缀满了六月的枝头……”的排比做铺垫,将发夹的色彩与形态美表现得淋漓尽致。最后抓住老人的手这个细节做具体刻画,以形写神,写活了人物。文章整体上首尾呼应,将老人与自己共鸣,写出了美丽灵魂交会时的共振,全文读来如饮甘泉,十分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