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诗有云:“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淮南子·说山训》中说:“圣人者,常治无患之患,故无患。”北宋文学家欧阳修说过:“疾小不加理,淫沮将遍身。”这些名句古训说明了一个相同的道理,即人要有点忧患防范意识,这对我们进行班级管理工作也不无启迪。
现行的班级管理模式存在着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压缩和简化管理过程,过分重视和扩大管理的始态和终态。
很多班主任在开始时罗列出班级管理条例一二三,要求学生严格对照执行,然后即高枕无忧,到一定时候不出问题则罢,一出问题就手忙脚乱地去处理,对出问题的学生则怒气冲天地执行所谓的处罚条例。这些班主任都忽视了出现的问题往往都不是偶然的,都有其荫发和扩展的过程,而这个过程的某个阶段,这个问题的雏形(即隐患)是可以发现和排除的。更有甚者,少数班主任明明对某个问题已有察觉,由于此时问题还比较隐蔽,比较单纯,没有足够的理由和把柄去教训学生,所以就孰视无睹,任事态发展。
有时为了急于将有关学生“绳之以法”,甚至还故意制造事态发展的环境,犹如监考老师明明已看见某个学生有作弊动机,却还故意把目光移向别处,装出一副漫不经心、放松警惕的样子,等那个学生真的作弊了,突然将其抓住,人赃俱获一样。
以上这些做法的负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不仅造成甚至促成了隐患成为大患,而且还留有后患。要使班级无患,必须勤治“无患之患”。
首先,班主任要强化优患防范意识,不能满足于班级中暂时的平静现象,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审时度势,居安思危。
第二,要善于发现事故或问题的隐患,识别藏在表象下面的某种潜流。这就要求班主任能置身于学生之中,做学生的同学,做学生的朋友,甚至可以做学生的学生。班主任应稚化自身的思维过程,完成心理换位,想学生所想,做学生所做。
这样才能全方位地接收学生中的多种信息。班主任应当养成从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异常现象中发掘其隐含的异常信息的习惯,在实践中炼就一双识别事故隐患的火眼金睛。
识别、判断和发现事故隐患的方法有:
1.观察法。即对每个学生进行细致观察,观察他们在学习、生活和行为方式上的表现有无异常;
2.谈话法。谈话应有目的有准备,但外观上应平等随和,对学生偶尔流露的负性情绪应注意捕捉和引发;
3.实验法。有意识地采取某种做法,使学生表现其心理活动和行动,从而判断他有无不良倾向;
4.透视法。即透过学生的某些表面现象,寻求其本质原因。必须指出的是:在识别和判断事故隐患时,千万不能对学生妄加猜疑。否则反而会激发矛盾,引起事端。
第三,应当把握住消除隐患的契机,阻止隐患进一步扩大,防患未然,防微杜渐。消除事故隐患应尽量无声无息,不要大动干戈,于无声处见成效,要照顾到有犯错误苗头的学生的自尊心,又使绝大多数学生在浑然不觉的情况下也得到相应的正面教育。最好能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警示、自我提醒、自我救护,以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消除隐患的方法有:
1.暗示法。班主任用自己的语言、眼神或行动等来暗示和阻止学生可能犯的某种错误;2.疏导法。这种方法常用于有隐性心理障碍的学生;3.隐喻法。用一个故事或在班上曾发生过的某件事来隐喻某些学生如不“悬崖勒马”的严重后果;4.活动法。班主任巧妙设计和安排某项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听其“话外音”,领会其“言外意”,从而端正自己的行为。
第四,要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
一、创设班级美好的情感氛围,为学生创造一个平等、和谐、愉悦的学习环境。
1.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良好的师生情感是教育的基础。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在教育活动中居于支配地位。因此,教师要从了解学生的心理出发,实现师生间的情感沟通,使教师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要求,使学生因真实感受到教师的亲切与善意而乐于接受教育消除心理上的障碍。
2.创造心理吐露的机会。班主任要想了解学生的心理,除自己细心观察外,还要想法为学生创造自我吐露心理的机会,让学生在平等、安全的心境下敞开心扉、吐露自己的心声。如:经常性地开设心理卫生知识讲座,进行心理咨询活动,帮助学生调理好心理状态,促使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二、运用宣泄、替代、遗忘等形式,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迁移异常情绪反应。
当学生遇到挫折后,教师要及时与学生谈心,平等地交流使学生能与教师作详细倾诉,以获得心理上的平衡。当某学生因不能以优异的成绩来满足自尊心时,教师可以创造一事实上的条件,使其在另外的技能活动方面取得好成绩以获得自尊心的满足;当学生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或打击时,引导学生将不愉快的事情置之脑后,从不和谐的气氛中解脱出来,潇洒地生活。
三、运用激励的方法和技巧,促使学生实现新的心理平衡。
激励是一门艺术,它要求激励者要有明确的目的、敏锐的洞察力、诚恳的态度和娴熟的技巧。仅就激励的技巧而言,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激发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赞赏学生的优点;有效地与被激励者沟通,找出与被激励者共同的信念;容忍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在激励法中,激发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是关键,其根本措施就是唤起学生的成功经验和对成功的向往,创造条件让学生取得成功,在成功的体验中真正激发起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四、运用突破法促使学生建立起新的适合自己健康发展的心理机制。
某生因连续几次考试成绩不好,经过一番努力也未见起色,情绪低落,自叹自己脑子笨,奋斗也没用,肯定自己是一个真正的学习失败者,想放弃学习努力。这种自卑情绪是对几次考试成绩不好的消极防御,如固定下来,就会严重制约他一生的健康成长。此时,教师及时与他一起讨论,做耐心细致的心理疏导工作,明确指出其身上的闪光点,帮助他树立信心,从失败的阴影中解脱出来,重新振作,找出失败的根源,重扬前进的风帆。让学生正确对待失败,从长期的失败阴影中突破自卑心理,充满信心地去挑战、去争取新的成功,这就是清除心理障碍的突破法。
当然,班级管理是一项艰巨而细致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各个方面的协同作战,共同努力。作为负责做学生思想工作的班主任对学生的心理疏导,一是要在学生心理障碍出现之前进行及时疏导;二是不仅要消除外部诱因,更重要的是控制内部的、促使潜在的心理障碍变为现实的因素;三是要经常不断地进行心理疏导,对那些无极端的表现形式,不易觉察的心理障碍要消除在萌芽状态。
现行的班级管理模式存在着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压缩和简化管理过程,过分重视和扩大管理的始态和终态。
很多班主任在开始时罗列出班级管理条例一二三,要求学生严格对照执行,然后即高枕无忧,到一定时候不出问题则罢,一出问题就手忙脚乱地去处理,对出问题的学生则怒气冲天地执行所谓的处罚条例。这些班主任都忽视了出现的问题往往都不是偶然的,都有其荫发和扩展的过程,而这个过程的某个阶段,这个问题的雏形(即隐患)是可以发现和排除的。更有甚者,少数班主任明明对某个问题已有察觉,由于此时问题还比较隐蔽,比较单纯,没有足够的理由和把柄去教训学生,所以就孰视无睹,任事态发展。
有时为了急于将有关学生“绳之以法”,甚至还故意制造事态发展的环境,犹如监考老师明明已看见某个学生有作弊动机,却还故意把目光移向别处,装出一副漫不经心、放松警惕的样子,等那个学生真的作弊了,突然将其抓住,人赃俱获一样。
以上这些做法的负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不仅造成甚至促成了隐患成为大患,而且还留有后患。要使班级无患,必须勤治“无患之患”。
首先,班主任要强化优患防范意识,不能满足于班级中暂时的平静现象,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审时度势,居安思危。
第二,要善于发现事故或问题的隐患,识别藏在表象下面的某种潜流。这就要求班主任能置身于学生之中,做学生的同学,做学生的朋友,甚至可以做学生的学生。班主任应稚化自身的思维过程,完成心理换位,想学生所想,做学生所做。
这样才能全方位地接收学生中的多种信息。班主任应当养成从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异常现象中发掘其隐含的异常信息的习惯,在实践中炼就一双识别事故隐患的火眼金睛。
识别、判断和发现事故隐患的方法有:
1.观察法。即对每个学生进行细致观察,观察他们在学习、生活和行为方式上的表现有无异常;
2.谈话法。谈话应有目的有准备,但外观上应平等随和,对学生偶尔流露的负性情绪应注意捕捉和引发;
3.实验法。有意识地采取某种做法,使学生表现其心理活动和行动,从而判断他有无不良倾向;
4.透视法。即透过学生的某些表面现象,寻求其本质原因。必须指出的是:在识别和判断事故隐患时,千万不能对学生妄加猜疑。否则反而会激发矛盾,引起事端。
第三,应当把握住消除隐患的契机,阻止隐患进一步扩大,防患未然,防微杜渐。消除事故隐患应尽量无声无息,不要大动干戈,于无声处见成效,要照顾到有犯错误苗头的学生的自尊心,又使绝大多数学生在浑然不觉的情况下也得到相应的正面教育。最好能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警示、自我提醒、自我救护,以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消除隐患的方法有:
1.暗示法。班主任用自己的语言、眼神或行动等来暗示和阻止学生可能犯的某种错误;2.疏导法。这种方法常用于有隐性心理障碍的学生;3.隐喻法。用一个故事或在班上曾发生过的某件事来隐喻某些学生如不“悬崖勒马”的严重后果;4.活动法。班主任巧妙设计和安排某项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听其“话外音”,领会其“言外意”,从而端正自己的行为。
第四,要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
一、创设班级美好的情感氛围,为学生创造一个平等、和谐、愉悦的学习环境。
1.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良好的师生情感是教育的基础。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在教育活动中居于支配地位。因此,教师要从了解学生的心理出发,实现师生间的情感沟通,使教师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要求,使学生因真实感受到教师的亲切与善意而乐于接受教育消除心理上的障碍。
2.创造心理吐露的机会。班主任要想了解学生的心理,除自己细心观察外,还要想法为学生创造自我吐露心理的机会,让学生在平等、安全的心境下敞开心扉、吐露自己的心声。如:经常性地开设心理卫生知识讲座,进行心理咨询活动,帮助学生调理好心理状态,促使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二、运用宣泄、替代、遗忘等形式,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迁移异常情绪反应。
当学生遇到挫折后,教师要及时与学生谈心,平等地交流使学生能与教师作详细倾诉,以获得心理上的平衡。当某学生因不能以优异的成绩来满足自尊心时,教师可以创造一事实上的条件,使其在另外的技能活动方面取得好成绩以获得自尊心的满足;当学生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或打击时,引导学生将不愉快的事情置之脑后,从不和谐的气氛中解脱出来,潇洒地生活。
三、运用激励的方法和技巧,促使学生实现新的心理平衡。
激励是一门艺术,它要求激励者要有明确的目的、敏锐的洞察力、诚恳的态度和娴熟的技巧。仅就激励的技巧而言,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激发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赞赏学生的优点;有效地与被激励者沟通,找出与被激励者共同的信念;容忍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在激励法中,激发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是关键,其根本措施就是唤起学生的成功经验和对成功的向往,创造条件让学生取得成功,在成功的体验中真正激发起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四、运用突破法促使学生建立起新的适合自己健康发展的心理机制。
某生因连续几次考试成绩不好,经过一番努力也未见起色,情绪低落,自叹自己脑子笨,奋斗也没用,肯定自己是一个真正的学习失败者,想放弃学习努力。这种自卑情绪是对几次考试成绩不好的消极防御,如固定下来,就会严重制约他一生的健康成长。此时,教师及时与他一起讨论,做耐心细致的心理疏导工作,明确指出其身上的闪光点,帮助他树立信心,从失败的阴影中解脱出来,重新振作,找出失败的根源,重扬前进的风帆。让学生正确对待失败,从长期的失败阴影中突破自卑心理,充满信心地去挑战、去争取新的成功,这就是清除心理障碍的突破法。
当然,班级管理是一项艰巨而细致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各个方面的协同作战,共同努力。作为负责做学生思想工作的班主任对学生的心理疏导,一是要在学生心理障碍出现之前进行及时疏导;二是不仅要消除外部诱因,更重要的是控制内部的、促使潜在的心理障碍变为现实的因素;三是要经常不断地进行心理疏导,对那些无极端的表现形式,不易觉察的心理障碍要消除在萌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