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文科类专业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是一门开设十分广泛的公共必修课,其特点是内容浅、范围宽,实验多。在开课之前有的已经掌握了基本技能,有的学生甚至没有接触过计算机。学生先前知识差异,使这门看起来容易讲授的课程,实际并不容易讲授。开展深入细致的教学设计是提高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有效途径。本文以罗伯特·M·加涅的教学设计原理为指导,探索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设计工作,从认真备课的角度,提高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水平,以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
【关键词】罗伯特·M·加涅;教学设计原理;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
一、针对学习者的差异设计教学
分析学习者特征开展教学设计的第一步。加涅把学习者特征分成三类:先天的、习得的和自然发展形成的。其中先天的包括:视敏度(信息输入)、工作记忆容量(内部加工)和概念提取速度(信息提取)。习得的包括:智慧技能、言语信息、认知策略、态度和动作技能五种学习结果;发展中形成的包括:能力和人格特质。[1]人格特质(Traits)像能力一样,也是被心理测量揭示的、个体长期稳定的、不易被教学影响的个体的一般心理倾向。例如,有的学生擅长于言语信息的表达,有的学生擅长于智慧技能的学习,有的学生于动作技能的掌握。这些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纯粹的个体差异是不存在的。从学校教学的角度看,个体差异总是与个人的发展性、社会性、学习动机、情感等因素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就需要教师了解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特点,比如该课程的入门技能、起点技能、下位技能、必要性先决条件、支持性先决条件。同时摸清学生原有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水平。比如通过笔试和上机操作,测量学生关于计算机知识的智慧技能、言语信息、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五个方面的掌握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树立学习者是教学的参与者基本教学理念。按照加涅的理论:先决条件只有被彻底地学习,达到掌握水平,新的学习才会有效,并形成积极的态度、产生新的言语信息、动作技能和认知策略。了解这一点对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师有特定的、积极的作用。
二、加涅教学设计原理概念图
加涅的教学设计思想是十分丰富,包括:学习结果分类,教学论、教学设计、确定表现性目标、学习的心理信息加工过程、学习的内外部条件、学习的分类、学习任务分析、设计教学顺序、九大教学事件、单节课的设计、测量学生的行为表现、集体教学环境和教学评价等。其中最核心思想的是"为学生的学习而设计教学(Design Instruction for Learning)"[2],我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皮连生教授在翻译和研究加涅的《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设计原理》时,用一句话概括了加涅的教学设计思想:根据不同学习结果类型创设不同学习的内部条件并相应安排学习的外部条件[1]。
三、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最小单元集
加涅认为,教学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安排教学顺序是其中重要环节。[3]1996清华大学率先提出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三个层次五门课程"体系结构。"三个层次"是指: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技术基础和计算机应用基础;五门课程是指: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计算机信息管理基础和计算机辅助设计基础。这个课程体系结构得到了全国大多数高校的普遍认同。
针对大学生特点和计算机文化课程的特点,以下从课程宏观水平提出了适合文科类专业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最小单元集合,如图1所示。
图 1:文科类专业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课程图
它们是文科大学生应该掌握和精通的部分,随意扩大教材内容并不能显示水平。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该注重培养大学生的信息化素养和常见的基本操作技能,而不是追求高深理论和那些复杂的编程技术。一个通过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学习的学生好似具有良好素质的私家车驾驶员一样,能够将所学到的知识为所学习的专业服务。
四、单节课的教学过程分析--以字处理软件word为例
以下选择了图2中的第四个单元--字处理软件word应用为例,设计单元课程的教学顺序。依据加涅的教学设计理论,复杂的教学目标应该被分解成为一些简单的教学目标,即表现性目标,这些目标服从五成分目標原则。对每一个教学目标进行任务分析时,设计者总是不断地自己问:学生要完成这一教学目标,必须具备什么样的技能?[4]在这种反复提问下,目标被分解成从属目标、表现性目标、起点技能、预备技能等多个层次。如图2所示。
图 2:文字处理软件教学课程图
对于那些分解不足的教学目标还可以进一步分解。如图3,
对图3中演示使用文本编辑器编排文档格式文目标的进一步分解。直至分解到起点技能为止。
图 3:文本编辑器使用教学课程图
五、小结
加涅是世界顶级的教育心理学家,虽然他已经过世,但是他的学术思想仍然散发着光芒,值得后人认真学习和研究。正如丽塔.丽齐(Rita.C.Richey,1996)年撰文《加涅对未来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影响》提到的"加涅不仅为教学设计提供了理论原则,而且提出了相应的设计方法和技巧"。[5]这些研究成果是当代教学设计理论的杰出典范,受到学术界和学校实际工作者的广泛重视。探索该理论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运用,指导备课,对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水平是有意义的。由于本人水平有限,文中不足的地方欢迎专家和同行给予指正,共同探讨。
【参考文献】
[1].皮连生,杨心德.学与教的心理学(第四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8-130;
[2].罗伯特·M·加涅 著.皮连生 王映学 郑葳等译.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5-240;
[3].伯特·M·加涅,L·J·布里格斯,W·W·韦杰 著.教学设计原理[M].皮连生,庞维国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230;
[4].罗伯特·M·加涅,L·J·布里格斯,W·W·韦杰 著.教学设计原理(第五版)[M].皮连生,王小明,庞维国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6:1-300;
[5].林颖. 当代心理科学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典范--关于加涅的学习论和教学论思想的述评[J]. 外国教育资料,2000 (1):53-68
【关键词】罗伯特·M·加涅;教学设计原理;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
一、针对学习者的差异设计教学
分析学习者特征开展教学设计的第一步。加涅把学习者特征分成三类:先天的、习得的和自然发展形成的。其中先天的包括:视敏度(信息输入)、工作记忆容量(内部加工)和概念提取速度(信息提取)。习得的包括:智慧技能、言语信息、认知策略、态度和动作技能五种学习结果;发展中形成的包括:能力和人格特质。[1]人格特质(Traits)像能力一样,也是被心理测量揭示的、个体长期稳定的、不易被教学影响的个体的一般心理倾向。例如,有的学生擅长于言语信息的表达,有的学生擅长于智慧技能的学习,有的学生于动作技能的掌握。这些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纯粹的个体差异是不存在的。从学校教学的角度看,个体差异总是与个人的发展性、社会性、学习动机、情感等因素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就需要教师了解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特点,比如该课程的入门技能、起点技能、下位技能、必要性先决条件、支持性先决条件。同时摸清学生原有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水平。比如通过笔试和上机操作,测量学生关于计算机知识的智慧技能、言语信息、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五个方面的掌握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树立学习者是教学的参与者基本教学理念。按照加涅的理论:先决条件只有被彻底地学习,达到掌握水平,新的学习才会有效,并形成积极的态度、产生新的言语信息、动作技能和认知策略。了解这一点对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师有特定的、积极的作用。
二、加涅教学设计原理概念图
加涅的教学设计思想是十分丰富,包括:学习结果分类,教学论、教学设计、确定表现性目标、学习的心理信息加工过程、学习的内外部条件、学习的分类、学习任务分析、设计教学顺序、九大教学事件、单节课的设计、测量学生的行为表现、集体教学环境和教学评价等。其中最核心思想的是"为学生的学习而设计教学(Design Instruction for Learning)"[2],我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皮连生教授在翻译和研究加涅的《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设计原理》时,用一句话概括了加涅的教学设计思想:根据不同学习结果类型创设不同学习的内部条件并相应安排学习的外部条件[1]。
三、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最小单元集
加涅认为,教学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安排教学顺序是其中重要环节。[3]1996清华大学率先提出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三个层次五门课程"体系结构。"三个层次"是指: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技术基础和计算机应用基础;五门课程是指: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计算机信息管理基础和计算机辅助设计基础。这个课程体系结构得到了全国大多数高校的普遍认同。
针对大学生特点和计算机文化课程的特点,以下从课程宏观水平提出了适合文科类专业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最小单元集合,如图1所示。
图 1:文科类专业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课程图
它们是文科大学生应该掌握和精通的部分,随意扩大教材内容并不能显示水平。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该注重培养大学生的信息化素养和常见的基本操作技能,而不是追求高深理论和那些复杂的编程技术。一个通过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学习的学生好似具有良好素质的私家车驾驶员一样,能够将所学到的知识为所学习的专业服务。
四、单节课的教学过程分析--以字处理软件word为例
以下选择了图2中的第四个单元--字处理软件word应用为例,设计单元课程的教学顺序。依据加涅的教学设计理论,复杂的教学目标应该被分解成为一些简单的教学目标,即表现性目标,这些目标服从五成分目標原则。对每一个教学目标进行任务分析时,设计者总是不断地自己问:学生要完成这一教学目标,必须具备什么样的技能?[4]在这种反复提问下,目标被分解成从属目标、表现性目标、起点技能、预备技能等多个层次。如图2所示。
图 2:文字处理软件教学课程图
对于那些分解不足的教学目标还可以进一步分解。如图3,
对图3中演示使用文本编辑器编排文档格式文目标的进一步分解。直至分解到起点技能为止。
图 3:文本编辑器使用教学课程图
五、小结
加涅是世界顶级的教育心理学家,虽然他已经过世,但是他的学术思想仍然散发着光芒,值得后人认真学习和研究。正如丽塔.丽齐(Rita.C.Richey,1996)年撰文《加涅对未来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影响》提到的"加涅不仅为教学设计提供了理论原则,而且提出了相应的设计方法和技巧"。[5]这些研究成果是当代教学设计理论的杰出典范,受到学术界和学校实际工作者的广泛重视。探索该理论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运用,指导备课,对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水平是有意义的。由于本人水平有限,文中不足的地方欢迎专家和同行给予指正,共同探讨。
【参考文献】
[1].皮连生,杨心德.学与教的心理学(第四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8-130;
[2].罗伯特·M·加涅 著.皮连生 王映学 郑葳等译.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5-240;
[3].伯特·M·加涅,L·J·布里格斯,W·W·韦杰 著.教学设计原理[M].皮连生,庞维国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230;
[4].罗伯特·M·加涅,L·J·布里格斯,W·W·韦杰 著.教学设计原理(第五版)[M].皮连生,王小明,庞维国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6:1-300;
[5].林颖. 当代心理科学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典范--关于加涅的学习论和教学论思想的述评[J]. 外国教育资料,2000 (1):5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