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分析农村幼儿园课程的“离农”现象及其原因,从转变教师观念、开发乡土特色教材、乡土元素融入教学等方面提出合理开发乡土课程资源的策略。
【关键词】农村幼儿园课程 “离农”现象 乡土课程资源 开发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9C-0025-03
课程是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集中体现,是实施培养目标的具体方案。农村幼儿园课程质量的好坏关系到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速度。幼儿园课程作为幼儿园教育的载体,承载着教育的价值和幼儿发展的希冀。然而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农村幼儿教育逐渐丧失自身应有的特色,盲目追求华丽的内容,对实现教育本土化、发展地方特色的认识不充分,课程“离农”现象较为严重。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下基础。”只有以幼儿的直接经验为基础,把教育内容与幼儿的生活相联系,通过与社会、文化、自然科学知识的交互作用,才能使幼儿的经验得到不断积累,人格不断发展。农村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这些都为农村幼儿园课程提供了城市幼儿园无法比拟的丰富课程资源。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直接物质刺激对认知发展的重要作用,而丰富的乡土课程资源无疑会增强课程的有效性和经验性。我们应正确看待农村幼儿园课程的“离农”问题并采取恰当的方式解决问题。
一、农村幼儿园课程“离农”现象
“农”即是“农村”,“离农”从表面意思来看,就是幼儿园课程脱离农村生活。《教育大辞典》指出,幼儿园课程( kindergarten curriculum)是“为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而组织安排的全部教育活动。亦指全部教学科目及其目的、内容、范围和进程的总和。主要包括: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评价”。因此,幼儿园课程是为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以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为目标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在农村的一些公立幼儿园中,教育目标以培养“城市人”为目的,培养满足城市幼儿教育需求的农村幼儿园教师,建设满足城市幼儿园标准的农村幼儿园,规范以城市幼儿园教育内容为蓝本的农村幼儿园教育内容,出台“城市化”色彩厚重的农村学前教育政策等。这样的做法促使农村幼儿园向“城市化”发展,对幼儿的成长是有利的,但是部分农村幼儿园课程内容向背离生活发展,使农村幼儿园失去立足实际的根基。此外,部分私立农村幼儿园由于缺乏资金支持,多为家庭内办的封闭办园模式,教学设施简陋,环境设置单一,园内缺乏幼儿自主活动的条件,教师专业素质较低,教学内容以保育为主,没有系统的教学计划,幼儿在园内生活单调枯燥,缺乏适宜的物质刺激。
在盲目“城市化”的教育潮流下,农村幼儿园课程严重背离社会需求,也不能满足幼儿健康发展的需要,然而幼儿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幼儿,为幼儿融入社会、奉献社会打下广泛的基础。幼儿的发展是在生活中进行的,他们的一日活动就是在不断地探究中学习,这就要求幼儿园的课程要与幼儿的生活紧密结合。但是,很多农村幼儿园课程环境中,农事、农家、农作物等体现地方风土民情的农村乡土文化资源被拒之门外,塑料瓶、泡沫板、旧轮胎等工业废弃物依然是大部分幼儿园为幼儿投放的主要半成品及废旧物品操作性材料。不会用、不敢用、不想用是许多农村幼儿教师普遍存在的观念误区。而在课程内容上,受传统农村父母教育观念等的影响,很多农村幼儿园课程“小学化”倾向日益加重。很多教师教育管理思维松懈,过于关注集体授课,强调幼儿获得的书面知识,忽视游戏活动,忽视环境对幼儿的影响,将幼儿“囚禁”在一个“离农”的狭小课堂之中,脱离他们所熟悉的生活环境,这些因素不但不会促进幼儿的学习进步,而且对于正在刚刚接触课程的幼儿来说,不利于幼儿正确的生活观、价值观的形成。
二、农村幼儿园课程出现“离农”现象的原因
(一)落后的育人观念影响农村幼儿园课程的选择。在农村,幼儿教师受多种因素限制,缺乏对幼儿园课程的科学认识,这使得农村幼儿园课程开发面临极大挑战。农村幼儿教师对课程的了解往往只局限于照本宣科的层面,这就造成两大弊端:首先,教材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的效果,而教材的选择成果却不尽如人意。由于缺乏科学的指导,教师对市场上良莠不齐的幼儿教材缺乏准确的判断和选择,教材往往缺乏系统性和逻辑性。在这种集体教学的形式下,教育的内容脱离幼儿生活实际,忽视幼儿兴趣需要和年龄特点,幼儿园的课堂索然无味。其次,教师会忽视在幼儿课堂以外一日生活活动的重要性。农村有得天独厚的乡土资源,这些资源能够为幼儿全面的健康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然而,农村幼儿教师由于受旧教育和旧观念的束缚和影响,又有着一些滞后的教育思想与观念,常用老规矩、老方法对待孩子,对课堂以外的孩子实行完全放养,对周围带有极大可塑性的环境资源视而不见。
(二)农村幼儿教师培训缺乏针对性。教师是影响幼儿园课程实施的直接作用者,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吸引和培养一大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型幼儿教师是促进农村幼儿园课程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受经济条件、师资水平等因素制约,农村幼儿教师缺乏对农村乡土资源开发利用的教育思想。首先,多年来幼儿教育经费短缺,投入不足,大部分乡镇园所缺乏课程创新能力,教师对环境创设缺乏科学系统的认识,教学研讨停滞不前,教育热情不高,课程仅停留在机械地教课本、教知识;其次,农村幼儿教师上岗前缺乏针对农村环境特点的岗前培训,教师对如何把幼儿教育同农村生活紧密联系缺少宏观系统的认知,农村幼儿教育培养目标更加模糊的现象恶性循环,造成农村幼儿园课程“离农”。
(三)缺乏适宜于农村幼儿园的课程资源。让教材“接地气”,是农村幼儿园课程真正贴近农村生活的首要保证。农村幼儿教育培养目标的模糊,造成了农村幼儿园课程“离农”。农村幼儿园课程应以本园所处社会文化为背景,体现幼儿园特色,促进农村幼儿和谐发展。如果能开发农村园本课程,则能够解决建构合理的有特色的农村幼儿园课程问题,帮助农村幼儿真实地感受生活,热爱生活。然而,从目前农村幼教师资水平来看,绝大部分农村教师还不具备开发农村园本课程的能力,很多农村幼儿园在选择教材时往往较随性,课程只是一些教学内容零碎的拼装,缺少内在的逻辑和系统。要想把课程实实在在扎根于农村,那么就应该对市面上已有的优秀课程进行系统的吸收和重构,吸纳优秀课程框架,挖掘周边实际生活的课程资源,重构教学内容。 三、合理开发乡土课程资源的策略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保证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目前农村幼儿园的课程资源主要有两部分:一是幼儿园内的课程资源;二是幼儿园外的课程资源,包括农作物、农民、农事等具有典型乡土特色的社会资源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农村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更多依靠的是教师善于发现生活的眼睛,生活中蕴藏了很多教育因素,开发利用民间游戏,打造富有新意的区域活动,有选择、分类别地把农村生活与幼儿园生活融为一体,多层次、宽领域、大规模地开发农村课程资源,才能够为农村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创造巨大推动力。因此,农村幼儿园课程要想真正做到为幼儿健康服务,就应该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紧密结合幼儿的生活、环境与实际情况开发乡土课程资源。
(一)教师方面:加强教师培训,转变观念。过多强调用高深的教育思想、晦涩的专业理论进行“填鸭式”培训对农村教师的教学发展帮助不大。事实上,掌握理论固然重要,但有效的教育教学技能可以使农村幼儿园教师更快地投入到工作中。因此,要提高农村幼儿园的保教质量,应通过多种途径,采取灵活措施,因地制宜地提高农村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水平。
1.师范类学院应加强对适宜“贴农”幼儿教师的培养。在学习内容方面,学校及培训机构应丰富农村教学内容,增强与城乡多种类型幼儿园的实习培养基地建设合作,扩大交流学习,创新学习模式,在实践和反思中培养学生适应城乡不同幼教需要的从业能力;有重点地逐年增加乡镇以下生源所占比例,鼓励返乡当幼儿教师,增加乡镇以下幼儿园的后备教师储备;缩短学习或培训年限,在学习时间内更高效地向社会输送优秀的“贴农”幼儿教师。
2.教育部门加强对农村幼儿教师在职培训的重视。对农村幼儿教师、乡幼教辅导员进行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定期和不定期培训,提高其教育教学能力,组织及管理能力;鼓励城乡幼儿园教师相互观摩学习,开展教育研讨工作,创造各种优惠条件鼓励乡村幼儿教师积极参与,提高自身教育教研能力,树立终身学习思想。
(二)教材方面:开发编写具有乡土特色的教材,保障教学需要。科学系统的农村幼儿园教材能够为教师的教育教学提供有效的指导,开发农村幼儿园的课程资源,形成具有乡土特色的教材是幼儿园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在教材的制定和编写上,相关教材编写和出版部门可结合城乡不同的发展实际,制定适合农村幼儿教育的教材体系,更好地为农村教育服务。教材内容对幼儿的学习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城乡幼儿园具有不同的地域条件,针对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地区应该有不同的使用教材,这样才能使幼儿获得最大的教育价值,才能促进幼教教材市场的发展。同时,农村幼儿园也应该依据自身发展特点,选择并改编制成能够体现“贴农”风格的“农村园本课程”,全面开发生活中蕴藏的教育因素,形成农村幼儿教育的特色,作为对现有教材的补充和改进。这样能满足幼儿对于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同时又会形成自身独特的竞争力,扩大影响力。
(三)教学方面:因地制宜,主动将乡土元素融入教学。课程的实施是一个能动发展的过程,教师在进行课程实施的时候,要学会因地制宜,主动将农村元素融入教学。
1.结合农村不同年龄幼儿的特征选择乡土内容。由于教育对象年龄的特殊性,农村幼儿园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农村实际出发,让教学内容和幼儿生活环境紧密相关,让幼儿的教育“接地气”。农村幼儿园虽然受限于硬件条件的不足,但却拥有户外广阔的自然环境,利用自然环境中的有利条件,让幼儿走进自然,了解自然,探索自然,能够让农村幼儿园的课程散发“农”味。以幼儿发展为本,结合农村优势,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内容构建幼儿熟悉的课程,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
2.依据农村幼儿的兴趣选择游戏内容。农村幼儿可以接触到自然界的事物,有些是他们所熟悉的,有些(下转第109页)(上接第26页)是他们感到好奇的,抓住自然环境中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引导他们发现自然界中的美,感悟自然界中的美,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来表现自然界的美,能够使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农村幼儿园有更多的机会与空间来让幼儿搞一些农业的科学观察与实验,早春可以让幼儿观察禾苗是如何生长的,培养幼儿细致地观察记录的习惯。同时,农村独特的人文风光使课堂的材料更加有趣。民间游戏是民间流传下来的一项深受幼儿喜爱的活动,如幼儿喜欢玩“钻地笼”、“贴膏药”等。农村家长普遍家教意识淡薄,加强家园合作,宣传早期教育知识并指导家长育儿、参与各幼儿园举办的亲子活动,能使教育教学更加个性化,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更具有指导意义。
总之,科学的农村幼儿园课程应以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为基础,以幼儿发展为本,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只有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社会资源,通过多种活动创设主动的学习环境,才能让幼儿开发智力,习得经验,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冰.基于中华文化视野下的幼儿园环境创设[J].艺术百家,2014(6)
[2]潘佳慧,金玛莉.农村幼儿园乡土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1(12)
[3]隗峰,谢淑海.论幼儿园本土课程资源的价值失落与价值实现[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基金项目】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2CJYJ05)
【作者简介】孙亚君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学前教育系2015级研究生;王 冰,山东英才学院学前教育学院教授。
(责编 黎 原)
【关键词】农村幼儿园课程 “离农”现象 乡土课程资源 开发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9C-0025-03
课程是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集中体现,是实施培养目标的具体方案。农村幼儿园课程质量的好坏关系到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速度。幼儿园课程作为幼儿园教育的载体,承载着教育的价值和幼儿发展的希冀。然而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农村幼儿教育逐渐丧失自身应有的特色,盲目追求华丽的内容,对实现教育本土化、发展地方特色的认识不充分,课程“离农”现象较为严重。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下基础。”只有以幼儿的直接经验为基础,把教育内容与幼儿的生活相联系,通过与社会、文化、自然科学知识的交互作用,才能使幼儿的经验得到不断积累,人格不断发展。农村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这些都为农村幼儿园课程提供了城市幼儿园无法比拟的丰富课程资源。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直接物质刺激对认知发展的重要作用,而丰富的乡土课程资源无疑会增强课程的有效性和经验性。我们应正确看待农村幼儿园课程的“离农”问题并采取恰当的方式解决问题。
一、农村幼儿园课程“离农”现象
“农”即是“农村”,“离农”从表面意思来看,就是幼儿园课程脱离农村生活。《教育大辞典》指出,幼儿园课程( kindergarten curriculum)是“为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而组织安排的全部教育活动。亦指全部教学科目及其目的、内容、范围和进程的总和。主要包括: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评价”。因此,幼儿园课程是为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以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为目标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在农村的一些公立幼儿园中,教育目标以培养“城市人”为目的,培养满足城市幼儿教育需求的农村幼儿园教师,建设满足城市幼儿园标准的农村幼儿园,规范以城市幼儿园教育内容为蓝本的农村幼儿园教育内容,出台“城市化”色彩厚重的农村学前教育政策等。这样的做法促使农村幼儿园向“城市化”发展,对幼儿的成长是有利的,但是部分农村幼儿园课程内容向背离生活发展,使农村幼儿园失去立足实际的根基。此外,部分私立农村幼儿园由于缺乏资金支持,多为家庭内办的封闭办园模式,教学设施简陋,环境设置单一,园内缺乏幼儿自主活动的条件,教师专业素质较低,教学内容以保育为主,没有系统的教学计划,幼儿在园内生活单调枯燥,缺乏适宜的物质刺激。
在盲目“城市化”的教育潮流下,农村幼儿园课程严重背离社会需求,也不能满足幼儿健康发展的需要,然而幼儿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幼儿,为幼儿融入社会、奉献社会打下广泛的基础。幼儿的发展是在生活中进行的,他们的一日活动就是在不断地探究中学习,这就要求幼儿园的课程要与幼儿的生活紧密结合。但是,很多农村幼儿园课程环境中,农事、农家、农作物等体现地方风土民情的农村乡土文化资源被拒之门外,塑料瓶、泡沫板、旧轮胎等工业废弃物依然是大部分幼儿园为幼儿投放的主要半成品及废旧物品操作性材料。不会用、不敢用、不想用是许多农村幼儿教师普遍存在的观念误区。而在课程内容上,受传统农村父母教育观念等的影响,很多农村幼儿园课程“小学化”倾向日益加重。很多教师教育管理思维松懈,过于关注集体授课,强调幼儿获得的书面知识,忽视游戏活动,忽视环境对幼儿的影响,将幼儿“囚禁”在一个“离农”的狭小课堂之中,脱离他们所熟悉的生活环境,这些因素不但不会促进幼儿的学习进步,而且对于正在刚刚接触课程的幼儿来说,不利于幼儿正确的生活观、价值观的形成。
二、农村幼儿园课程出现“离农”现象的原因
(一)落后的育人观念影响农村幼儿园课程的选择。在农村,幼儿教师受多种因素限制,缺乏对幼儿园课程的科学认识,这使得农村幼儿园课程开发面临极大挑战。农村幼儿教师对课程的了解往往只局限于照本宣科的层面,这就造成两大弊端:首先,教材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的效果,而教材的选择成果却不尽如人意。由于缺乏科学的指导,教师对市场上良莠不齐的幼儿教材缺乏准确的判断和选择,教材往往缺乏系统性和逻辑性。在这种集体教学的形式下,教育的内容脱离幼儿生活实际,忽视幼儿兴趣需要和年龄特点,幼儿园的课堂索然无味。其次,教师会忽视在幼儿课堂以外一日生活活动的重要性。农村有得天独厚的乡土资源,这些资源能够为幼儿全面的健康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然而,农村幼儿教师由于受旧教育和旧观念的束缚和影响,又有着一些滞后的教育思想与观念,常用老规矩、老方法对待孩子,对课堂以外的孩子实行完全放养,对周围带有极大可塑性的环境资源视而不见。
(二)农村幼儿教师培训缺乏针对性。教师是影响幼儿园课程实施的直接作用者,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吸引和培养一大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型幼儿教师是促进农村幼儿园课程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受经济条件、师资水平等因素制约,农村幼儿教师缺乏对农村乡土资源开发利用的教育思想。首先,多年来幼儿教育经费短缺,投入不足,大部分乡镇园所缺乏课程创新能力,教师对环境创设缺乏科学系统的认识,教学研讨停滞不前,教育热情不高,课程仅停留在机械地教课本、教知识;其次,农村幼儿教师上岗前缺乏针对农村环境特点的岗前培训,教师对如何把幼儿教育同农村生活紧密联系缺少宏观系统的认知,农村幼儿教育培养目标更加模糊的现象恶性循环,造成农村幼儿园课程“离农”。
(三)缺乏适宜于农村幼儿园的课程资源。让教材“接地气”,是农村幼儿园课程真正贴近农村生活的首要保证。农村幼儿教育培养目标的模糊,造成了农村幼儿园课程“离农”。农村幼儿园课程应以本园所处社会文化为背景,体现幼儿园特色,促进农村幼儿和谐发展。如果能开发农村园本课程,则能够解决建构合理的有特色的农村幼儿园课程问题,帮助农村幼儿真实地感受生活,热爱生活。然而,从目前农村幼教师资水平来看,绝大部分农村教师还不具备开发农村园本课程的能力,很多农村幼儿园在选择教材时往往较随性,课程只是一些教学内容零碎的拼装,缺少内在的逻辑和系统。要想把课程实实在在扎根于农村,那么就应该对市面上已有的优秀课程进行系统的吸收和重构,吸纳优秀课程框架,挖掘周边实际生活的课程资源,重构教学内容。 三、合理开发乡土课程资源的策略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保证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目前农村幼儿园的课程资源主要有两部分:一是幼儿园内的课程资源;二是幼儿园外的课程资源,包括农作物、农民、农事等具有典型乡土特色的社会资源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农村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更多依靠的是教师善于发现生活的眼睛,生活中蕴藏了很多教育因素,开发利用民间游戏,打造富有新意的区域活动,有选择、分类别地把农村生活与幼儿园生活融为一体,多层次、宽领域、大规模地开发农村课程资源,才能够为农村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创造巨大推动力。因此,农村幼儿园课程要想真正做到为幼儿健康服务,就应该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紧密结合幼儿的生活、环境与实际情况开发乡土课程资源。
(一)教师方面:加强教师培训,转变观念。过多强调用高深的教育思想、晦涩的专业理论进行“填鸭式”培训对农村教师的教学发展帮助不大。事实上,掌握理论固然重要,但有效的教育教学技能可以使农村幼儿园教师更快地投入到工作中。因此,要提高农村幼儿园的保教质量,应通过多种途径,采取灵活措施,因地制宜地提高农村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水平。
1.师范类学院应加强对适宜“贴农”幼儿教师的培养。在学习内容方面,学校及培训机构应丰富农村教学内容,增强与城乡多种类型幼儿园的实习培养基地建设合作,扩大交流学习,创新学习模式,在实践和反思中培养学生适应城乡不同幼教需要的从业能力;有重点地逐年增加乡镇以下生源所占比例,鼓励返乡当幼儿教师,增加乡镇以下幼儿园的后备教师储备;缩短学习或培训年限,在学习时间内更高效地向社会输送优秀的“贴农”幼儿教师。
2.教育部门加强对农村幼儿教师在职培训的重视。对农村幼儿教师、乡幼教辅导员进行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定期和不定期培训,提高其教育教学能力,组织及管理能力;鼓励城乡幼儿园教师相互观摩学习,开展教育研讨工作,创造各种优惠条件鼓励乡村幼儿教师积极参与,提高自身教育教研能力,树立终身学习思想。
(二)教材方面:开发编写具有乡土特色的教材,保障教学需要。科学系统的农村幼儿园教材能够为教师的教育教学提供有效的指导,开发农村幼儿园的课程资源,形成具有乡土特色的教材是幼儿园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在教材的制定和编写上,相关教材编写和出版部门可结合城乡不同的发展实际,制定适合农村幼儿教育的教材体系,更好地为农村教育服务。教材内容对幼儿的学习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城乡幼儿园具有不同的地域条件,针对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地区应该有不同的使用教材,这样才能使幼儿获得最大的教育价值,才能促进幼教教材市场的发展。同时,农村幼儿园也应该依据自身发展特点,选择并改编制成能够体现“贴农”风格的“农村园本课程”,全面开发生活中蕴藏的教育因素,形成农村幼儿教育的特色,作为对现有教材的补充和改进。这样能满足幼儿对于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同时又会形成自身独特的竞争力,扩大影响力。
(三)教学方面:因地制宜,主动将乡土元素融入教学。课程的实施是一个能动发展的过程,教师在进行课程实施的时候,要学会因地制宜,主动将农村元素融入教学。
1.结合农村不同年龄幼儿的特征选择乡土内容。由于教育对象年龄的特殊性,农村幼儿园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农村实际出发,让教学内容和幼儿生活环境紧密相关,让幼儿的教育“接地气”。农村幼儿园虽然受限于硬件条件的不足,但却拥有户外广阔的自然环境,利用自然环境中的有利条件,让幼儿走进自然,了解自然,探索自然,能够让农村幼儿园的课程散发“农”味。以幼儿发展为本,结合农村优势,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内容构建幼儿熟悉的课程,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
2.依据农村幼儿的兴趣选择游戏内容。农村幼儿可以接触到自然界的事物,有些是他们所熟悉的,有些(下转第109页)(上接第26页)是他们感到好奇的,抓住自然环境中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引导他们发现自然界中的美,感悟自然界中的美,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来表现自然界的美,能够使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农村幼儿园有更多的机会与空间来让幼儿搞一些农业的科学观察与实验,早春可以让幼儿观察禾苗是如何生长的,培养幼儿细致地观察记录的习惯。同时,农村独特的人文风光使课堂的材料更加有趣。民间游戏是民间流传下来的一项深受幼儿喜爱的活动,如幼儿喜欢玩“钻地笼”、“贴膏药”等。农村家长普遍家教意识淡薄,加强家园合作,宣传早期教育知识并指导家长育儿、参与各幼儿园举办的亲子活动,能使教育教学更加个性化,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更具有指导意义。
总之,科学的农村幼儿园课程应以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为基础,以幼儿发展为本,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只有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社会资源,通过多种活动创设主动的学习环境,才能让幼儿开发智力,习得经验,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冰.基于中华文化视野下的幼儿园环境创设[J].艺术百家,2014(6)
[2]潘佳慧,金玛莉.农村幼儿园乡土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1(12)
[3]隗峰,谢淑海.论幼儿园本土课程资源的价值失落与价值实现[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基金项目】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2CJYJ05)
【作者简介】孙亚君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学前教育系2015级研究生;王 冰,山东英才学院学前教育学院教授。
(责编 黎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