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份坚持,16年

来源 :公民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0230612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2017年纪念“6·5”世界环境日暨第二届重庆绿色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渝中区巴渝公益事业发展中心郑建等10人获“第二届重庆绿色年度人物”称号。
  领奖后回到陈设简单的办公室,郑建铺开一张前几天带领小学生们制作的再生纸,写下了“人其恒心,必有天助”几个大字。之后,这个36岁的男子汉落泪了。迄今为止,这个看上去有点儿腼腆的80后,已在环保路上行走了近十六年。
  环保我先行
  早在2000年上大学时,郑建接触到校报上的环保故事和知识,“中国环境污染严重,环境保护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他读着读着,思想里就像植入一根弦,渐渐地被拉紧了,这种感受,就是在郑建心里最初萌发的环境保护意识。于是他在心中暗暗发誓:此生将不遗余力地宣传环保,为环保事业干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
  大学毕业后,面对多份工作抛来的橄榄枝,郑建毅然放弃了高薪就业的机会,一门心思投入到环保工作中。渐渐把环境保护、推动环保公益事业发展当作自己的毕生事业。
  从此,他就活跃在青年环境保护领域的志愿者舞台上,开展跨地区环保交流,推动着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加强学生志愿服务团队和环保社团间的合作。
  十六年如一日传播环保理念,影响着一批又一批的环保志愿者。没有名车豪宅、看淡功名利禄,80后的郑建,在物欲横流中依然保持着一份简单与淳朴。他说:有钱不一定是幸福,做自己喜欢的事才是真正的幸福。
  从事环保工作给了他梦想和希望,同时也给了他太多的残酷与无奈。
  首先资金是个问题,要搞活动就得有钱。最初资金筹集异常艰难,经常帐户上都没有余钱。为了节约资金,一段时间,他把一个月的生活费控制在二三百元。有时一包牛奶就是他的晚餐。“我特别不在乎这些,而且我并不觉得苦。别人不理解,我也不解释,只想着把事情做好,用行动来证明一切。”
  他曾创建了2个高校学生环保社团和3个环保社会组织,并推动了GreenSOS、西安大学生绿色营等组织的发展。在2003年联合倡导发起了全国最大的“中国大学生环境组织合作论坛”,十年时间自筹资金近五十万元,先后在北京、昆明、西安、重庆、广州等地组织开展了七届全国性论坛,2004年创建了“济溪环境交流网络”,2005年建立重庆青年环境交流中心,连续7年组织“地球一小时”活动到重庆并加以推广……
  他立足社区、学校开展资源节约、节能减排、垃圾分类、PM2.5科普与健康等各项环保宣传教育活动,开展青少年环保教育、探索环保志愿者骨干的培训模式,直接培养了近50名环保骨干志愿者;开展社区环保读书会、环保讲座、技能培训、PM2.5监测、环境调查、环境咨询等活动,并设立环保图书室、环保观影会,还举行了低碳运动会等各类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从2013年起还被重庆市环保局聘为“重庆市生态文明和环保宣传‘十进’活动义务监督员”。
  绿色的力量
  二十一世纪,科技E时代。工业污染、环境恶化、水土流失……政府为加强环境保护推出了一系列措施。然而,最重要的还是让每一个公民都自觉地树立起环保意识,并付诸日常的行动之中,这样的环保才是可持续的。
  近年来,郑建一手创建的民间环保组织巴渝公益中心开始探索更多公众参与环保的“入口”,可供公众密切参与的项目遍地开花。通过这些活动,增强了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也调动了大家保护环境的积极性。让市民知晓了更多的环保生活方式,形成更环保的生活习惯。
  “现在人们环保意识越来越高,经常在活动中,遇到有市民前来询问,要求加入,越来越多的环保志愿者,公益爱心人士加入到我们的行列,公众参与环保志愿活动的热情越来越高涨。”郑建告诉记者,大家正在通过各种方式,保护地球家园。
  市民刘先生一直觉得自己家的耗电太多,通过该中心的“低碳家庭的项目”,他在自己家的外墙上做了太阳能发电板,现在自己家太阳能发的电用起来绰绰有余,还带动了许多志愿者做节能改造。
  市民陈女士认为,环境保护,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对宣传的环保知识和生态理念,自己首先要真学真信真实践。比如,尽管小区里还没开始垃圾分类的试点,她根据自己家庭垃圾的产生情况先做分類,尽量减少垃圾的产生,推动垃圾的减量化和资源化。节约每一滴水,节约每一度电,尽量选择绿色出行的交通工具。
  有些环保志愿者,坚持服务,奉献爱心,采取走进社区、学校、企业、机关单位,开展环保宣讲。有些环保志愿者,理性建议,知无不言,负责任地向有关部门和组织提出意见和建议。
  更让人欣慰的是,伴随着民间环保组织的成长,地方政府也逐渐展现出开放的姿态,开始携手民间力量,以前所未有的“大力气”和“大决心”治污减排,再现绿水青山。如今环保领域开放的程度,对批评和质疑的包容程度有了明显的提升。全市环保部门还主动邀请民间环保组织一起座谈,探讨如何推进环境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
  环保民间力量正在变得越来越强大。
  且行且完善
  近年来,巴渝公益中心已经成为一股环保新势力,活跃在环保的第一线。
  该中心从2010年起为相关政策法规的建立和完善建言献策,并且参与政策法规的制订。2010年3月向市长公开信箱提交《关于开展“低碳重庆”建设的建议》;2013年8月,向市环保局提交《浅析重庆环保系统官方微博运营情况》调研报告;2013年底,向市环保局提交《关于推动重庆市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议》。
  2014年,郑建积极参与《重庆市环境宣传教育条例(草案)》、《重庆市志愿服务条例(草案)》的讨论,为推动公益立法贡献力量。
  “民间环保的确改变了传统的以政府为主的环保治理模式。”环保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夏光认为,要真正成长为保护环境权益的基本力量,民间环保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关注民间环保多年的中国环境报社党委书记李瑞农认为,民间环保组织如何定位,如何引导公众科学理性规范有序地参与环保,保持可持续性,如何迈向专业化、职业化道路,吸收更多人才等等,都是当前民间环保组织不得不面对的挑战。
  现在,巴渝公益中心在为构建更科学智慧的环保模式而努力。“让环境保护工作引入和建立市场机制,比如建立诚信档案,比如银行贷款发放等与环保指标挂钩等等,以此来形成更多企业治污的内在动力。”郑建说。
  在环境宣传教育方面,他提出结合“6·5”世界环境日,设立环境宣传教育周;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政府有关部门在预算中要拿出一定比例的预算鼓励社会组织及个人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活动。要鼓励环保宣传教育产品的研发,并支持中小学校环境教育课程购买社会组织服务。
  在志愿服务管理方面,他建议政府设立志愿服务保险基金,对年检合格的志愿服务组织购买单位第三方强制险,解决社会组织的后顾之忧……
  目前他还在开展对重庆环保社会组织的调研,期望能够通过对环保类社会组织的发展历史的挖掘,对现状的分析,对未来的发展需求进行系统分析,进一步针对性地开发新的项目,来推动社会组织的发展。
  对于未来要走的路,郑建信心满满。
  环保,是他从学校到社会一直追寻的梦。“我会在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
其他文献
【正】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有关单位:市国土资源局、市建管委、市水务局、市交通局、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市气象局关于《太原市2004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已经市政府领
目的:研究分析普外科急腹症误诊发生的相关原因及影响因素,探讨临床急腹症的有效急救措施。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0月大石桥市中心医院普外科收治的急腹症患者125例作
自人类文明诞生以来,人类从未停止过对土地所有权的测量和记录。清晰、合法的土地记录不仅关乎所有权人的利益,更有助于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然而,不够准确的区域划分或是不够详
语言学家在研究语义学和语用学界限问题的过程中,语境因素始终扮演者重要的角色。人们对语境的研究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但是语境的具体内涵,语境特征对语义的影响范围等却一直
普法语言是普及法律常识所使用的语言。近年来,社会普法语言有了重大创新,本文主要总结为三种表现类型,即阐明后果型、幽默风趣型、模因复制型,并从社会观念和社会心理两方面对其
前不久,国务院就2016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及研究处理环境保护法执法检查报告及审议意见情况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了报告.这是国务院依法第二次向全国人大常委会
期刊
随着国家的发展,粮油检测工作受到广泛关注与重视,合理地粮油检测工作方式有利于促进粮油制成品质量的提升,为消费者营造良好的粮油市场环境,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在此期间,
目前,中国的电子政务正在朝集约、高效、安全、服务的方向发展,电子政务在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建设中的作用得以进一步发挥. 全国人大财经委、全国人大常
期刊
《品德与社会》学科,是一门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的综合性课程。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摆事实、讲
【正】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局、办,各有关单位: 市环保局关于《太原市工业污染源治理全面达标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批转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