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对投资的几点看法
投资的过程类似长跑。有一句话说得特别好:要想赢得赛事,你必须跑完全程。可能有人看到分红率高,或者PE低的股票,就认为值得买入,但我不是这样做投资。虽然我们也看投资的估值、模型,但是最终我们看的是长期的空间和确定性。
投资最重要的是什么?是要认清能力的边界,而不是认为能力是无限的。很多人稍微有一点成绩,就觉得自己是股神,觉得自己无所不能。其实,你的工作不是去了解万物、指点任何行业的,你要认识到你的边界在哪里,这很重要。
投资者都是在跟自己赛跑,就像巴菲特说的,你不要管别人对你的看法,而要考虑自己对自己的看法。一旦考虑别人的看法你就乱了,就容易误入迷途,就没有主心骨,就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如果谁说的话都能对你产生影响,那么你的投资就没法做,所以,我才说最重要的是要认清能力范围和边界,自己评判自己,而不是让别人评判自己,这一点非常重要。
做基金投资的人很容易受到市场标准的影响,很多基金管理人为了迎合市场多数人的观点而改变自己,但却恰恰错在这里。投资就是这样,认清你的能力边界非常重要。当你知道能力边界的时候,你在投资过程中就会敬畏市场,而只有敬畏市场,在选股票、做抉择的时候,才会比较理性客观。
为什么很多人都成不了巴菲特?一大原因就是巴菲特在投企业的时候,他认为企业的管理层在某些方面是比他强的,如果认可管理层的专业能力更强,那就把公司交给管理层管理,然后他的工作就是再寻找下一个好公司。
大家进入股市的目的都是想赚钱,我的投资标准也只有一点:让资产不断增长。这个世界上最不缺的就是便宜货,很多人买股票会看PE或PB,看自己是否买到了便宜东西,而我们从来不这样。当然,我不认为低估值是错的,但我们永远买的是好的,而不仅仅是便宜的。好的公司拥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品牌,拥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产品。就像片仔癀一样,我们投资了十几年,前几年央视还给我做了一期我和片仔癀的专题故事片,我投资云南白药的故事也发表在云南白药的企业报上,我们的投资是在投稀缺品。
如果说中国经济是一列正在高速向前的火车,那么投资者需要做什么?你要找到头等舱,在头等舱里面要找到头等座,然后在头等舱的头等座里占一个位置就可以了。好多人喜欢买钢铁股或能源股,这就像买一个末等舱的末等座,能有什么用?在中国经济的大火车里,首先你要知道火车头在哪里,同时也要结合二级市场的投资属性。
什么叫投资属性?人工智能和互联网的增速快,但不意味着有好的投资机会,即使有好的投资机会也未必能很好把握,而不好把握的原因是因为有不确定性。虽然这个东西是挺好,但是跟你不一定有关系,我们仅抓我們认为能抓到的机会。
消费、医药等“嘴巴股”的机会最确定
那么,我们认为能抓到的几个机会是什么呢?过去十几年,我们都是这样考虑投资的:中国的优势在哪里?
中国有13亿人口,世界第一。这13亿人口吃东西也能吃成世界第一。欧美和日本加一起有中国人多吗?喝酒有中国人多吗?不可能,因为我们嘴多。
巴菲特说过嘴在哪儿,钱就在哪儿,因为嘴巴最忠诚。很多人投家电、投小米,那个东西是好,但是我不投,因为我看不懂。
“嘴巴股”的赛道值得长期挖掘,这是最确定的。其中,未来最确定的不是食品,而是医药。我们在中国股市里投资医药行业是非常专业的,这或许与我的背景有关。我家最早从事的就是医药产业,因此我进股市初始就在买医药股。最早投资中药产业股,我投了十几年,近几年又开始投资生物医药股。
医药行业的投资逻辑很简单,因为人口老龄化。药是吃的,中国人生病和美国人生病,吃的药量是一样的,差别是我们的人口基数是13亿。根据这些年的投资总结,目前我投资的基本都是国企,因为民企不太好把控,有管理风险。虽然国企在体制上的发展会相对落后一些,但是在产品质量方面和公司管理层面的风险是比较低的,因为毕竟上面有人在看着它。民企则是老板自己一个人就做主,可能某天突发奇想,突然一个想法就能改变企业的命运。所以,我更喜欢投资国企背景的医药股。
投资的过程类似长跑。有一句话说得特别好:要想赢得赛事,你必须跑完全程。可能有人看到分红率高,或者PE低的股票,就认为值得买入,但我不是这样做投资。虽然我们也看投资的估值、模型,但是最终我们看的是长期的空间和确定性。
投资最重要的是什么?是要认清能力的边界,而不是认为能力是无限的。很多人稍微有一点成绩,就觉得自己是股神,觉得自己无所不能。其实,你的工作不是去了解万物、指点任何行业的,你要认识到你的边界在哪里,这很重要。
投资者都是在跟自己赛跑,就像巴菲特说的,你不要管别人对你的看法,而要考虑自己对自己的看法。一旦考虑别人的看法你就乱了,就容易误入迷途,就没有主心骨,就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如果谁说的话都能对你产生影响,那么你的投资就没法做,所以,我才说最重要的是要认清能力范围和边界,自己评判自己,而不是让别人评判自己,这一点非常重要。
做基金投资的人很容易受到市场标准的影响,很多基金管理人为了迎合市场多数人的观点而改变自己,但却恰恰错在这里。投资就是这样,认清你的能力边界非常重要。当你知道能力边界的时候,你在投资过程中就会敬畏市场,而只有敬畏市场,在选股票、做抉择的时候,才会比较理性客观。
为什么很多人都成不了巴菲特?一大原因就是巴菲特在投企业的时候,他认为企业的管理层在某些方面是比他强的,如果认可管理层的专业能力更强,那就把公司交给管理层管理,然后他的工作就是再寻找下一个好公司。
大家进入股市的目的都是想赚钱,我的投资标准也只有一点:让资产不断增长。这个世界上最不缺的就是便宜货,很多人买股票会看PE或PB,看自己是否买到了便宜东西,而我们从来不这样。当然,我不认为低估值是错的,但我们永远买的是好的,而不仅仅是便宜的。好的公司拥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品牌,拥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产品。就像片仔癀一样,我们投资了十几年,前几年央视还给我做了一期我和片仔癀的专题故事片,我投资云南白药的故事也发表在云南白药的企业报上,我们的投资是在投稀缺品。
如果说中国经济是一列正在高速向前的火车,那么投资者需要做什么?你要找到头等舱,在头等舱里面要找到头等座,然后在头等舱的头等座里占一个位置就可以了。好多人喜欢买钢铁股或能源股,这就像买一个末等舱的末等座,能有什么用?在中国经济的大火车里,首先你要知道火车头在哪里,同时也要结合二级市场的投资属性。
什么叫投资属性?人工智能和互联网的增速快,但不意味着有好的投资机会,即使有好的投资机会也未必能很好把握,而不好把握的原因是因为有不确定性。虽然这个东西是挺好,但是跟你不一定有关系,我们仅抓我們认为能抓到的机会。
消费、医药等“嘴巴股”的机会最确定
那么,我们认为能抓到的几个机会是什么呢?过去十几年,我们都是这样考虑投资的:中国的优势在哪里?
中国有13亿人口,世界第一。这13亿人口吃东西也能吃成世界第一。欧美和日本加一起有中国人多吗?喝酒有中国人多吗?不可能,因为我们嘴多。
巴菲特说过嘴在哪儿,钱就在哪儿,因为嘴巴最忠诚。很多人投家电、投小米,那个东西是好,但是我不投,因为我看不懂。
“嘴巴股”的赛道值得长期挖掘,这是最确定的。其中,未来最确定的不是食品,而是医药。我们在中国股市里投资医药行业是非常专业的,这或许与我的背景有关。我家最早从事的就是医药产业,因此我进股市初始就在买医药股。最早投资中药产业股,我投了十几年,近几年又开始投资生物医药股。
医药行业的投资逻辑很简单,因为人口老龄化。药是吃的,中国人生病和美国人生病,吃的药量是一样的,差别是我们的人口基数是13亿。根据这些年的投资总结,目前我投资的基本都是国企,因为民企不太好把控,有管理风险。虽然国企在体制上的发展会相对落后一些,但是在产品质量方面和公司管理层面的风险是比较低的,因为毕竟上面有人在看着它。民企则是老板自己一个人就做主,可能某天突发奇想,突然一个想法就能改变企业的命运。所以,我更喜欢投资国企背景的医药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