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对于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来说,新课标下的该种教学方法要求教师更加需要注重教学的实践性,在学生的性格和天性方面的培养也要同时兼顾。
关键词:新课改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
近几年来,我以当前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为依据,并从品德与社会学科的特点和基本规律入手,经过反复探索、尝试,逐步确立了新课改下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理念。下面笔者就新课改下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谈几点体会,期望与大家共勉。
一、巧设情境,激发兴趣。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心理活动的倾向性,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开发智力的钥匙,是通向理想的桥梁。因此,在品德与社会教学改革中,必须强调趣味性原则,要千方百计地使学生感到有趣,把学生带入乐学的意境之中。
(一)激趣开讲。一节思想品德课必须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开讲”。抓好这个环节,就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给一节课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因而精心设计“开讲”十分重要。如:我在教六年级上册中展开《想象的翅膀》中的一课时,设问:“有一样东西,不知道你有没有,有它的人眼里的太阳是光彩的,心中的世界是迷人的;有它的人,能上天入地,能奔向未来……你有吗?你想有吗?你想有一定能有!哪就是一对想象的翅膀!”想象力是每个渴望创造的人成功的条件。如果牛顿对苹果落地熟视无睹;如果爱迪生甘于在烛光中生活…….那今天牛顿定律电灯从何而来呢?
(二)以情激情。情感是道德行为的精神支柱,而教师以充沛的激情、精湛的语言去激发学生的激情,诱发学生的情趣,拨动学生心弦,效果尤佳。警如:在讲《和非洲朋友共舞》一课时,我跟学生讲非洲 一些不发达国家,孩子们上学的艰难,生活的困苦,激发他们的同情心,然后再结合我们的生活,告诉学生们应当懂得珍惜好现在的机会,努力学习,将来好好报效祖国。后来,有几位学生家长给我来电话说:“他们的孩子现在学习自觉了,生活也节约了”,没有想到,还真的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二、激励教学,学文明理。
学文明理是品德与社会教学过程中的目地之一。在实施学文明理实践过程中我采用多种形式,如讨论、实验操作、即兴表演等等,充分调动学生主体参与意识,享受成功的快乐!
(一)运用设问明理。
根据儿童好奇的特点,在教学中给学生根据教学内容设问,让学生自己思考。如:教《地球有多大》一课时,问:“地球到底有多大呢?”“目前,地球上有多少个国家和地区总人口有多少?”诸如此类提问,勾起学生的好奇心,然后再一一解答,让学生从理性上接受知识。
(二)运用操作明理。
现代心理学认为,实际操作是儿童智力活动的源泉。根据小学生年龄心理特征,让学生动手操作,探求知识,悟出道理,收效更好。如我在教《沟通无极限》一课时,我事先用几张写好字的字条,要求学生从第一位传到最后一位同学,然后从最后一排学生传到同排另一端学生的手中,让学生自己动手传递信件,从而明白信件的传递的路径,信件传递的时间长短,这样的课堂教学方法,学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运用媒体明理。
采用先进的电教媒体,借助录像教材将大量生动、形象的寓立、故事、典型事例展现在学生眼前,为学生尝试明理提供了鲜明、生动、具体的感性材料。如在讲《灿烂的古代文明》一课时,我自制课件,金字塔、中国的长城、埃及人织布…..等等,让学生观看,这样就对中国的古代有一个感性认识,然而再结合课堂内容,让学生对中国文明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
三、内外结合,注重实践。
品德与社会教学,不能只停留在教师口头的讲解中,应该大胆给予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区,融入社会之中,去感知社会、感知社区,接触人文,接触自然,将来才能很好的适应社会,融入生活,而不要做一个只会读书的书呆子。学生能够进入社会,在社会的大熔炉中进行提炼,才能久炼成钢,做一个有理有据对社会有用之人,将课堂学到的知识、道理,到实践中去运用,从而检验课堂所学的真正价值。
如教学《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一课,就可以布置学生课后,进行调查,走访自己的家乡、自己的社区,了解自己的家乡风土人情,了解家乡的知名人士,可以拍成照片,制成幻灯片,带到课堂展示,在调查走访过程中,感受到自己家乡的特色,感知家乡的巨大变化,从而更加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激起好好努力,将来为自己家乡添砖加瓦,把自己的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的热情,从而建设好自己的祖国。结合实际,在第二课堂活动中举行时事演讲,辩论赛、政治小论文。这样,使学习生动活泼,在思想政治課所学的知识得到检验,得到升华,从而激发学生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追求欲望和创新精神。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是针对小学阶段的孩子们进行品德教育的一门课程,它的主要目标就是促进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良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依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能力,性格特点,接受能力,正确地组织课堂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好教师的引导作用,打造高效的课堂。
总之,作为一名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必须将学生课堂上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并适时进行德育渗透,营造学生感兴趣的课堂,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下完成教学。
参考文献:
[1]陈智慧。新课改下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0(03):28,88.
关键词:新课改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
近几年来,我以当前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为依据,并从品德与社会学科的特点和基本规律入手,经过反复探索、尝试,逐步确立了新课改下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理念。下面笔者就新课改下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谈几点体会,期望与大家共勉。
一、巧设情境,激发兴趣。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心理活动的倾向性,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开发智力的钥匙,是通向理想的桥梁。因此,在品德与社会教学改革中,必须强调趣味性原则,要千方百计地使学生感到有趣,把学生带入乐学的意境之中。
(一)激趣开讲。一节思想品德课必须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开讲”。抓好这个环节,就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给一节课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因而精心设计“开讲”十分重要。如:我在教六年级上册中展开《想象的翅膀》中的一课时,设问:“有一样东西,不知道你有没有,有它的人眼里的太阳是光彩的,心中的世界是迷人的;有它的人,能上天入地,能奔向未来……你有吗?你想有吗?你想有一定能有!哪就是一对想象的翅膀!”想象力是每个渴望创造的人成功的条件。如果牛顿对苹果落地熟视无睹;如果爱迪生甘于在烛光中生活…….那今天牛顿定律电灯从何而来呢?
(二)以情激情。情感是道德行为的精神支柱,而教师以充沛的激情、精湛的语言去激发学生的激情,诱发学生的情趣,拨动学生心弦,效果尤佳。警如:在讲《和非洲朋友共舞》一课时,我跟学生讲非洲 一些不发达国家,孩子们上学的艰难,生活的困苦,激发他们的同情心,然后再结合我们的生活,告诉学生们应当懂得珍惜好现在的机会,努力学习,将来好好报效祖国。后来,有几位学生家长给我来电话说:“他们的孩子现在学习自觉了,生活也节约了”,没有想到,还真的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二、激励教学,学文明理。
学文明理是品德与社会教学过程中的目地之一。在实施学文明理实践过程中我采用多种形式,如讨论、实验操作、即兴表演等等,充分调动学生主体参与意识,享受成功的快乐!
(一)运用设问明理。
根据儿童好奇的特点,在教学中给学生根据教学内容设问,让学生自己思考。如:教《地球有多大》一课时,问:“地球到底有多大呢?”“目前,地球上有多少个国家和地区总人口有多少?”诸如此类提问,勾起学生的好奇心,然后再一一解答,让学生从理性上接受知识。
(二)运用操作明理。
现代心理学认为,实际操作是儿童智力活动的源泉。根据小学生年龄心理特征,让学生动手操作,探求知识,悟出道理,收效更好。如我在教《沟通无极限》一课时,我事先用几张写好字的字条,要求学生从第一位传到最后一位同学,然后从最后一排学生传到同排另一端学生的手中,让学生自己动手传递信件,从而明白信件的传递的路径,信件传递的时间长短,这样的课堂教学方法,学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运用媒体明理。
采用先进的电教媒体,借助录像教材将大量生动、形象的寓立、故事、典型事例展现在学生眼前,为学生尝试明理提供了鲜明、生动、具体的感性材料。如在讲《灿烂的古代文明》一课时,我自制课件,金字塔、中国的长城、埃及人织布…..等等,让学生观看,这样就对中国的古代有一个感性认识,然而再结合课堂内容,让学生对中国文明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
三、内外结合,注重实践。
品德与社会教学,不能只停留在教师口头的讲解中,应该大胆给予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区,融入社会之中,去感知社会、感知社区,接触人文,接触自然,将来才能很好的适应社会,融入生活,而不要做一个只会读书的书呆子。学生能够进入社会,在社会的大熔炉中进行提炼,才能久炼成钢,做一个有理有据对社会有用之人,将课堂学到的知识、道理,到实践中去运用,从而检验课堂所学的真正价值。
如教学《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一课,就可以布置学生课后,进行调查,走访自己的家乡、自己的社区,了解自己的家乡风土人情,了解家乡的知名人士,可以拍成照片,制成幻灯片,带到课堂展示,在调查走访过程中,感受到自己家乡的特色,感知家乡的巨大变化,从而更加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激起好好努力,将来为自己家乡添砖加瓦,把自己的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的热情,从而建设好自己的祖国。结合实际,在第二课堂活动中举行时事演讲,辩论赛、政治小论文。这样,使学习生动活泼,在思想政治課所学的知识得到检验,得到升华,从而激发学生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追求欲望和创新精神。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是针对小学阶段的孩子们进行品德教育的一门课程,它的主要目标就是促进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良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依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能力,性格特点,接受能力,正确地组织课堂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好教师的引导作用,打造高效的课堂。
总之,作为一名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必须将学生课堂上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并适时进行德育渗透,营造学生感兴趣的课堂,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下完成教学。
参考文献:
[1]陈智慧。新课改下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0(03):28,88.
[2]王俊梅。提高品德学科培训效能的有效策略[J],江苏教育研究,201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