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早期脑部近红外光谱监测研究

来源 :国际儿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描述不同程度缺氧缺血脑病(HIE)患儿早期脑氧合功能(cSO2)和脑组织氧提取分数(FTOE)及生后几天内脑功能的改变,探究早期(生后6~12 h)cSO2及FTOE水平是否可以预测短期结局。

方法

此项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采用近红外光谱(NIRS)监测胎龄36周以上的HIE患儿。于生后84 h内的十个阶段分别测定cSO2和FTOE水平。中重度HIE患儿进行亚低温治疗(TH)。异常结局定义为异常磁共振表现(MRI)和/或死亡。

结果

研究共纳入58例患儿(28例轻度、24例中度、6例重度)。出生胎龄中位数为39.9周(IQR 38.1~40.7),体重中位数为3.35kg(IQR 2.97~3.71)。所有HIE患儿在生后24 h内cSO2升高、FTOE降低。与中度患儿组相比,轻度组cSO2水平在生后第6小时、第9小时及第12小时显著增高;FTOE在生后第6小时和第9小时较低。但第6和12小时的cSO2及FTOE水平无法预测其异常结局。

结论

在生后12 h内,与中重度HIE患儿相比,轻度HIE患儿cSO2较高、FTOE较低。无论是否进行亚低温治疗,不同程度的HIE患儿生后24 h内的cSO2水平均呈上升趋势。

其他文献
嗅觉障碍是一种常见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嗅觉障碍的病因多样,包括慢性鼻窦炎、外伤和退行性疾病等。由于发病机制不明,嗅觉障碍的治疗极具挑战性。因此,嗅觉训练作为嗅觉障碍治疗的一种新方法且无明显副作用,从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对嗅觉训练在嗅觉障碍治疗中的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变应性鼻炎是常见的慢性上呼吸道疾病,以喷嚏、流清涕、鼻痒、鼻塞等鼻部症状为特征,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是目前唯一能诱导变应原耐受的疗法。临床上常用的方法有皮下注射或舌下含服,由于皮下注射副作用多,大部分患者选择舌下含服。由于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疗程长、起效慢,通常需要3年时间,导致治疗过程患者的依从性较差。目前临床上对疗效的评估主要依靠患者主观评分,使用客观生物标志物预判变应性鼻炎免疫治疗的疗效在临床应用较少。本文主要针对目前可以预判变应性鼻炎舌下免疫治疗疗效生物标志物的研究做一综述,为临床预判免疫治疗疗效
随着腔镜设备及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从一开始的腔镜辅助到目前的机器人腔镜手术,从治疗甲状腺良性病变到甲状腺恶性肿瘤的切除,甚至是进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极大满足了有美容需求的患者。但不同类型的腔镜甲状腺手术均有各自的优缺点及适应证,本文就不同类型的腔镜甲状腺手术的发展及应用进行总结,以利于临床工作者更合理的选择腔镜甲状腺术式。
外泌体是细胞分泌的一种具有双层膜结构的微小囊泡,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质和核酸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可作为信号因子参与包括增殖、侵袭、转移等多种肿瘤细胞过程。环状RNA(circRNA)是一类具有共价闭环结构的新型非编码RNA,稳定性高、表达丰富、功能多样,近年来引起学界广泛关注,成为生物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研究发现circRNA在外泌体中富集并且发挥着特定的功能,本文对外泌体circRNA在肿瘤领域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突发性聋是耳科临床常见疾病,其诊断需排除传导性聋及已知原因的感音神经性聋。蜗后病变是导致突发性聋的重要病因,基于MRI或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可明确蜗后病变。本文就导致突发性聋的蜗后病变及病因、MRI对蜗后病变的检查序列及价值做一综述,以期为突发性聋的诊断及检查方法的选择提供新思路。
桥本甲状腺炎的形成有其独特的免疫微环境,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也与肿瘤免疫存在联系,临床中两者伴发的情况逐年上升,两者之间的关系目前一直存在争议,其发生、发展的关系仍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对桥本甲状腺炎与甲状腺乳头状癌这两种疾病免疫微环境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梅尼埃病基本的病理改变是内淋巴积水。关于内淋巴积水的发生有多种推测,任何因素使内淋巴液的生成超过重吸收均可能导致内淋巴积水,内淋巴囊一直被认为是内淋巴液的主要吸收部位。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内淋巴管在内淋巴液重吸收中的作用可能比内淋巴囊更重要。本文将内淋巴管的结构、功能及其在梅尼埃病发病机制和治疗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咽鼓管黏膜由呼吸道黏膜延续而来,其内存在一种类似于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复合物,在维持咽鼓管生理功能相对稳定中发挥特定的作用。一方面,表面活性物质可以通过降低咽鼓管管腔内气液界面表面张力及改善咽鼓管黏液的黏弹性以降低咽鼓管的开放压;另一方面,表面活性蛋白属于c型凝集素家族成员,在局部促进微生物清除、减轻炎症反应及提高咽鼓管免疫功能方面亦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但该功能目前研究尚不成熟,具体机制需进一步研究。本文综述表面活性物质调压作用和免疫作用,尤其是作用于咽鼓管黏膜机制方面的进展研究,以期为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