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的女儿,此生无憾了

来源 :新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_flyf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艺路上不孤单,因为有父爱相随
  
  1975年3月19日,徐若生于我国台湾岛的台中丰原县,本名徐淑娟,是家里的二女儿。
  徐若小时候家里很穷,父母不断更换职业,先后搬过三十几次家。
  由于感情不和,徐若父母的婚姻没有维持多久就画上了句号。徐妈妈去了日本,徐若就跟父亲一起在台湾生活。
  徐若从小对文艺特别感兴趣,为了给徐若创造表演机会,徐爸爸在家里举办过几次晚会,邀请邻居和朋友参加。徐若与生俱来的表演气质和精彩的表演每次都赢得大家的阵阵掌声,小小的徐若非常享受这种快乐。
  1980年,徐若5岁,她的母亲从日本回到台湾,她又回到了母亲身边。不过,父亲还是会定期去看望他们姐弟,每次都带很多好吃的东西和玩具。
  1990年,15岁的徐若参加华视“TV新秀争霸战”才艺美少女选拔,一举荣获冠军。父亲在电视上看到徐若获奖的消息,当天就买了一束花送给女儿,他在卡片上写下了一小行字,“恭喜你终于站在了舞台上,不管将来如何变化,记住,爸爸永远是你坚强的后盾。女儿,加油!”这张小卡片,徐若一直放在身边,每次高兴或者失意,都会鼓励她继续前行。
  1993年,徐若出走香港,拍了两部不太入流的电影。此后,又拍摄了大胆写真。写真集在台湾激起轩然大波。
  父亲也从媒体上知道了这个消息,他开导并安慰徐若,“不用为这个担心,记住,你是个演员,这只是你的工作而已,不肯牺牲自己的,称不上好演员。”一向坚强的徐若终于忍不住在父亲怀里大哭了一场。
  1995年,徐若到了日本。她做主持、唱歌、出专辑、拍日剧,还赢得了“广告女王”的封号,在日本成为了真正的一线明星。2000年,带着叫好又叫座的第二张国语个人专辑《假扮的天使》,徐若打回了台湾市场,开始了她在台湾乃至祖国大陆的发展。
  
  慈父突患绝症,女儿尽全力悉心照顾
  
  2005年,徐若推出了新专辑《狠狠爱》,引起了不同凡响。2006年,她又与陈坤和李冰冰拍了电影《云水谣》,人气急剧飙升,事业蒸蒸日上。
  然而,正当徐若事业高峰的关键时期,一个噩耗传来,2007年,时年52岁的徐爸爸身患重症,生命危在旦夕。
  2008年初,因肝病7次进出医院急救。
  徐若得知后,马上赶到医院,她几乎是跪在父亲的床前,眼里噙着泪水,内疚地握着父亲的手说:“对不起,爸爸,我没有及时赶回来看您!”
  徐爸爸跟徐妈妈离婚之后,就一直一个人生活,苦闷时常常借酒消愁,积郁成疾。
  为了可以帮爸爸好好调养身体,向来工作档期很紧的徐若,特意跟经纪公司华纳音乐商量,希望2009年过年期间,可以让她在家好好照顾爸爸。
  为了照顾爸爸,徐若煮饭、打扫、贴身护理全都自己来。在她的精心照料下,徐爸爸的身体有了很大好转。
  然而,2009年2月,徐爸爸突然感觉非常不舒服,一直吐血,这下可把徐若吓坏了,连忙将父亲送去重症急诊部治疗。当父亲被手术车推进急诊室时,向来坚强的徐若瘫坐在医院的长椅上,抱着姐姐痛哭失声。
  由于父亲病情的急剧恶化,徐若推掉了电视剧《泡沫之夏》及数部电影,几乎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病危的爸爸身上。从2月份起,她就经常以医院为家,有时甚至一个星期都守候在病床边,陪伴昏迷的父亲。
  在儿女们的精心照料下,徐爸爸终于从死神手里逃过了一劫。徐若尽量减少自己的工作量,空闲时亲自到市场挑选最新鲜的材料,做父亲最爱吃的饭菜。
  在家的日子里,徐若带父亲练气功、走跑步机、打麻将……甚至还帮着爸爸多做善事,以父亲的名义捐款给肝病防治基金会。
  
  千万换肝救父,孝心感人天遂人愿
  
  2009年6月,徐爸爸病情突然急转直下,腹部肿大,不断吐血,面容惨淡,每况愈下,医院多次发出病危通知。
  医生说:“你们父亲必须及时做换肝手术,否则生命不保。”徐若十分着急,哭着说:“医生,马上给我做检查吧!看看我的肝脏是否与爸爸的肝脏相匹配……”之后,她又马上召集姐姐和弟弟,并做了详细的配型检查。但是检查结果徐若姐弟三人的肝脏竟然和父亲都不匹配。
  看着父亲一直处于重度昏迷,徐若着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为了寻找肝源,她跑遍了大大小小的医院。
  此后,徐若更是用尽各种方法,甚至到寺庙为父祈福,数度长跪整晚,祈求救父心愿。
  2009年6月,徐若打听到天津可能有合适的肝源,于是几经周折,7月,徐若终于带着父亲到达了天津第一中心医院。
  手术当天,徐若和姐姐在手术室外整整等了十几个小时。当医生打开门笑着对徐若说:“手术非常成功,现在只要注意好好地住院静养调理,应该没什么大问题……”时,徐若高兴得像个孩子,由于过度紧张,摔倒在姐姐怀里。
  7月中旬,徐爸爸回到台湾转到台大医院进行疗养,但是每天都要吃肝脏移植后的抗排斥药物,这个药物价格不菲,并且必须终身服用。这些年,家中的大部分开支都是徐若一肩扛下,这次给父亲看病,她更是不惜花费千万积蓄。
  为了应付家中巨大的经济压力,徐若开始狂接工作,出歌曲、专辑,演电视,拍电影代言广告……一个都不落下。
  8月初,电影《少年星海》杀青后,徐若暂停手边工作,返台到医院照顾父亲,父亲的所有大小事情都由她一人包办,还要抽空看电影剧本,每天几乎睡不到4个小时。9月,在女儿和医务人员悉心照料下,徐父康复返回台湾休养。
  国庆期间,徐若回到家,看到父亲脸色红润,她非常高兴。在经历了父亲病危的痛苦之后,她变得更加坚强。而徐爸爸更是自豪地说:“有了Vivian(徐若)这样的女儿,此生无憾了!”
  (责编:辛娅)
其他文献
这几天遇到几件事情让我感触良多。一天在小区门口,有一位老人拉着一辆出租车的车门,不让出租车开走,老人情绪很激动,指天画地说个不停。而出租车司机在一边赔礼道歉,可是老人并不买账。整件事的起因只是出租车司机在进入小区大门时突然鸣笛,让正在散步的老人受惊了。  还有一次,在街头,一位年约八十几岁的老汉朝着身边的年轻人大吼:“你刚才说什么!你不要看不起我!”说着说着就拿着拐杖往别人身上招呼。在旁边的子女(
期刊
厦门女士吴素真用了6年的时间来证明自己没有精神病。6年来,家中所有的积蓄都用在了打官司上,他们唯一的女儿不堪忍受压力,于两年前离家出走。如今,吴素真每天坐在女儿的照片前,盼着一家人能回到原来的平静生活之中,日子能回到从前……    怒骂护士被送到精神病院    吴素真是厦门市一名普通的企业职工,丈夫林庆兴是一家工厂的门卫,两人虽然工资都不高,但是生活很平静。2003年9月,吴素真因为患有内分泌疾病
期刊
我是上个世纪60年代毕业的大学生,年近70岁。1964年夏我从南京大学毕业,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科学报》编辑部工作。1978年春我被调到人民日报社当记者。1991年春我又回到中科院,任《中国科学报》副总编辑,一直干到退休。  退休后我还有机会享受国家最后一批福利分房,我享受到了舒适的生活环境。我尤其喜欢那长长的贯通社区大院的林阴道。在这里或好友长椅聊天,或站在路旁指东说西,或老翁老妪扶杖蹒跚,或年
期刊
2003年4月的一天上午,河南省原阳县范滩小学校长范言斌像往常一样到教室上课。还没走进教室,便听到孩子们比赛似地争唱童谣:“天天不起早,日日不洗脚,要问为什么,蚊子不叮臭虫不咬”,“日照香炉生紫烟,李白来到烤鸭店,口水直流三千尺,可惜兜里没有钱……”  听着孩子们稚嫩、拿腔作调的声音,范言斌心里很是忧虑,小学生分辨是非能力差,天天唱这些乱七八糟的童谣,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  经过一番深入调查
期刊
老李是河南省沁阳市人,长期经营书画生意,过得比较“滋润”。这一来益于老李拼搏多年,赚下了一大笔家产;二来老李有4个能干的女儿,跟着父亲商海打拼。可随着一年前老伴的去世,老李的幸福生活结束了。  原来,老李虽然有4个女儿,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落后观念仍一直压在老李的心头。大女儿结婚时,老李非让男方招赘家中。  不过,老李最喜欢三女婿,平日里老两口与三女儿一家一块生活。三女婿也对老李夫妇格外孝顺
期刊
“凤凰男”与“孔雀女”门第悬殊的婚恋历来被人们津津乐道。文中叙述的就是这么一对夫妻。    小城“孔雀女”挑中“凤凰男”    “孔雀女”张家碧的父亲张勇是赣州行署首任专员宋子霖的秘书,多才多艺,张家碧耳濡目染。1977年,张家碧考入赣南师院艺术系音乐班。  在大学里,张家碧结识了“凤凰男”杨保峰。这个来自农村的孩子,经历却不简单。他因为家境贫寒,自小拾荒、拾粪。1969年“九大”召开,正在念初一
期刊
当年曾被好人救,富裕后专救孤苦无助人    王平安是河北省河间市卧佛堂镇北小店村人,他创办“平安养老院”的初衷,还得从35年前的一件事情说起:  1975年12月底,36岁的王平安到京北滦平县办事不幸染上了伤寒,钱花光了病却越来越重,只好露宿街头。就在他以为自己要暴毙异乡时,一对老夫妇发现了他,把他背回了家,为他煎药、喂饭、擦尿端尿,足足伺候了一个多月,王平安才转危为安。  离开那对老夫妇时,王平
期刊
与按摩师忘年激恋    1999年,乔芳因感情不和与丈夫离婚,独自带着10岁的儿子生活。作为京城最早进入房地产行业的女性之一,乔芳创下了数千万的家业,但她在感情方面一直处于空白期。特别是2007年9月,儿子到上海读大学后,她每天从公司回到家里,总是一个人在宽大的别墅里黯然神伤。  一次,乔芳听一位姐妹说起在京城悄然兴起的水疗很减压,按摩师技术不错。于是2008年1月,乔芳抱着试试的心态随朋友来到某
期刊
老翁今年64岁了,在上海16万赴黑龙江的老知青眼中,堪称知青一哥。老知青们戏称他是北大荒的“驻沪”大使。身在浦江心在黑土,他把一腔热血和全部精力都扑到黑土地和弘扬知青文化上去了。  老翁名叫翁德坤,是1966年上海交大附中高三应届生。下乡潮起,已定留在上海港工作的他,却情定北大荒,硬是与同学们一起走进了黑土地,在完达山下的八五四农场一扎10年。结了婚,生了子,提了干。1977年底,“文革”后第一批
期刊
我和老伴吵闹大都是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就说最近的一次吧,起因是外孙。外孙上中学,中午在我家吃饭。可是最近我突然发现,这孩子每次进门都先叫外公。于是我便嘟囔开了:“孩子只跟你亲,眼里根本没有我!”“你怎么这样,先叫你先叫我有什么关系?”“当然有关系,我辛辛苦苦每天给做好吃的,他当然要先叫我呀!”“我教他书法、写作,难道就不应该和我亲?”“你总是顺着他、护着他,处处当好人,他当然对你好呀。”“你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