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诵读成为打开语文教学高效的钥匙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ycas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阐述了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同时还探讨了实施诵读教学法所需要注意的内容,愿与同行分享。
  关键词:诵读;语文教学;高效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9-0058
  诵读教学作为一个教学环节在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说,文本是厅堂,阅读是大门,那么,诵读就是打开大门的钥匙。科学的诵读教学可以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益。笔者认为,在诵读教学中把读、说、忆、悟、写作为设计诵读教学方法的出发点来设计诵读教学,可以收到很强的教学效果。
  一、诵读促进理解
  有声语言活动有助于思维活动,思维的进行往往需要有声语言使思维材料获取明确的语义和经验。以《醉翁亭记》教学片断示例(案例描述):
  教师以舒缓、自足的语调范读课文,要求学生特别关注语调,对“也”字的处理总体是适当拉长。读后叫学生也吟咏一番,还不妨去掉“也”字试试。然后问:你们从“也”字中读到什么?
  学生1:试着去掉“也”字读文章,会觉得好像憋了好大的一团气,胀,极难受。不知不觉中“也”字再被读出,有一吐为快的舒畅感。
  学生2:有“也”字,这篇文章读起来会很通畅,让人觉得舒缓从容,回味十足。赞叹风光景色和悠然自得的情趣都能感觉到。
  学生3:“也”反复使用,有押韵的味道,富有节奏感。
  学生4:欧阳修纵情于山水之间,充分地领略山林情趣和人间欢乐,字里行间透出一种闲适、旷达。
  学生5:可我觉得“也”字中有些许官场失意,被贬滁州的惆怅。
  教师总结:“也”字使文气舒缓,自然流畅,有一气呵成之感。它增加文章的抒情色彩,每句以“也”字收尾,有诗歌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韵味,充分流露出欧阳修被贬滁州,以顺处逆,纵情山水的悠闲与愉悦。读这些“也”字,正如刚才同学说的,总体上要适当延长并且上扬。同学们请试着诵读全文,体会此番心情。
  在诵读过程中,有时候在诵读中感觉到了的东西,诵读者并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在反复中逐步地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更深刻地感受它。事实上,学生每一次的诵读,都会比上一次有新的体会与感受,达到加深理解的效果。
  二、诵读促进领悟
  诵读教学着眼于有声语言活动的优势,把它的感性特点利用为教学取得语言内化效果的有利条件。我们把读的过程开发成一个由读而感受,由感受而感悟的过程,让学生真正读进去,读出东西。感悟作为一种心理能力,是学生通过对“语言”及其语境的“直感”获得某种意义或印象的能力,是在感知的基础上出现的一种顿悟。有时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有时言有尽而意无穷,有时一切尽在不言中。感悟本身就是理解的手段,通过感悟而达到理解,是语文教学中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诵读是用言语之声实现诵读材料中表现的言语之情,是学习情感、感悟情感的过程。
  如鲁迅的《故乡》开头:“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学生读到这儿,乍一看,往往感到是一种累赘的表述,与下文的表情又不相连,认为不如直接写“我冒了严寒,回到久别的故乡”简洁。学生在初读中所得到的无非是在“我”千辛万苦回家这样一个判断所表达的事实,可见诵读者只是用已有经验表述材料,但是,这样也就失去了作者所要宣泄的千里奔波、艰难诀别的情感因素。当引导学生读完开头,接着读下面几句时,就会意识到作者这样写的缘由了。“我所记得的故乡全不如此。我的故乡好得多了……本没有什么好心绪。”句中表现的思念、矛盾、急切等难以摆脱的情绪,是如何宣泻的?反复诵读中发现,只能用“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这样数字重复的言语形式来表达,让读者从中感觉到作者所体验过的情感。也只有这样品味才不会失去语言的本色。这是在初步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实施的诵读教学方法,目的在于深化对课文内容的感受和体验。可见诵读的过程是学生进入和体验作品情感的过程。
  语言在准确反映客观事物的同时,也表达着作者的主观意愿和情感倾向,显露着作者的意趣。作者或使用修辞格,或借助语气,或意在言外,给读者留下“探究”的空间。例如《台阶》的结尾,“我”在回答父亲的问题时,作者就给我们留下很大的空间,我们可以设计“我深情地说”、“我笑着说”、“我默默地看着父亲,轻轻地叹了声说”这样一些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我”的情感,探究“我”此时的内心世界。这里的空间是大有深意的,是以语音形式表现材料情感的过程,它更是情感逐渐内化的过程。因此,诵读教学的魅力和奥秘,不仅在声音的感官“感动”,更是在通过声音和其他手段向学生展示了自己对文本的“悟”的过程和结果。可以说诵读就是在多次反复中修正与调整己有经验的过程,也是构建、生成新语言经验的过程。
  因而诵读教学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帮助学生通过感知、领悟、想象、描述等活动,理解语言意蕴,抓住本质,进入境界,体会情趣和理趣,然后再通过学生的诵读来检验他们是不是对课文真正有所感悟,避免那种“装腔作势”的学生腔,真正做到投入感情、准确体察、明确主旨。
  此外,在实施诵读教学方法时我们应注意以下问题:
  1. 要从学生的差异性出发
  语文教学要从基于教师教的方面转向基于学生学的方面,诵读教学的基点也应从学生角度出发。诵读课文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亦即阅读主体对课文认知由表及里不断深化的过程,不同的阅读主体这个过程也不一致。诵读教学的设计应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体现一定的梯度,即每次或每一阶段的朗读要力求步步深入,不在一个层面上平移;还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年级安排不同的诵读教学方法。通常一篇课文大致要经历初读、精读、品读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应有明确的要求,并呈阶梯状上升。有清晰地认识到朗读教学中的“梯度”和“坡度”,才能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的朗读能力更上一层楼,才能更好地提高诵读的效率。
  2. 诵读材料的选择要精心
  (1)诵读内容的选择要精心
  给学生提供好的诵读材料才能培养优秀的语感,语文教材中编选了大量的名篇佳作,这些选文不仅表现了自然美、社会美,也体现了不同形式的艺术美。因此,诵读教学要挖掘范文的语言、形式等美,引导他们品味涵咏,把学生从消极被动的接收对象,转化为积极主动的审美主体,喜欢读、读得有味、读得好,从而使诵读兴趣和欲望更加持久。
  (2)诵读方式的选择要精心
  诵读方式多种多样,教师要根据不同的体裁、不同的内容选择不同的诵读方式,也要依据不同阶段和诵读的作用,有效地选择不同的诵读方式。比如:诗词要侧重于诗词的节奏韵律,一唱三叹;散文要侧重于意境的情趣,一读三思;小说要侧重于语言的个性特征,多读多想;文言文应侧重于厚重与古朴,边读边究;议论文应侧重于力度与起伏,演读结合。
  3.诵读内容的选择要丰富
  不仅要诵读课内的,还要诵读课外的;不仅要诵读文学类的散文、诗歌、说明文,还要诵读科技类的作品,这样,学生诵读得多了,他们的语感才强烈;诵读得多了,他们才能从各类作品中进行比较、分析、鉴别、欣赏;诵读得多了,才能不断地积累词汇,有效地丰富语言;诵读得多了,才能理解各类文体的结构,谋篇布局,从而达到“展卷而自能通晓,执笔而自有合度”的境界。
  总之,诵读教学法之所以能历几千年而不衰,是有其合理的、科学的、内核的。在新课程强调语文“工具性、人文性”统一的今天,我们要懂得对其扬弃,使语文课充满语文味。
  (作者单位:浙江省龙游县寺后初中 324400)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CD13+CD4+CD25hi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58例初诊DLBCL患者及30名健康对照
目的:分析手术室护士的心理压力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向我院手术室护士派发心理压力源调查问卷,分析其心理压力,探讨应对策略。结果:工作繁忙,感觉疲倦、担心职业暴露、担心工作中
提到“豆腐”,人们一般会想到由黄豆制成.但其实许多号称豆腐的产品,和黄豆关系不大,营养价值远不及真正的豆腐,甚至还可能给健康带来危害,可谓豆腐中的“伪君子”.
对房地产建设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是房地产基本建设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是保证房地产建设项目以最小的投资换取最佳经济效果的科学方法,可行性研究在房地产项目投资决策
目的 观察DA-EPOCH-R方案治疗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DA-EPOCH-R方案治疗43例B细胞NHL患者,观察近期疗效、不良反应,进行随访,分析生存情况.结果
目的 探讨myc/bcl-2和myc/p53共表达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山西省肿瘤医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0月有详尽随访记录的DLBCL 148例.运用免疫组织化学(I
目的 探讨乳腺霍奇金淋巴瘤(HL)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男性乳腺HL患者的临床资料、诊治经过及预后,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该例患者
学习推拿手法技艺,必须要学习中医传统功法,有利于增加其“功力”和技能的学习,二者相辅相成,有相互促进作用。本文基于两者之间的关系,结合近30年的实践教学研究体会,从传承推拿手
目的 探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HSCT)治疗复发难治恶性淋巴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济南军区总医院2011年8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0例接受AHSCT治疗的复发难治恶性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