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西藏地区积极推进“领雁工程”,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基层教研工作,在实践探索中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三环六步”区域化教研路径。“三环”是为项目驱动、因地制宜、组块管理;“六步”是勤调研、创名师、建团队、搞研发、优评价、多循环。实践证明,“三环六步”区域化教研路径是可行的,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基层教研;“领雁工程”;区域化推进;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36-0020-02
引 言
“领雁工程”旨在通过对骨干教师培训,为农村学校培养一批教师中的“领头雁”,由这些“领头雁”带领更多的教师向提高素质的目标迈进。西藏地区积极推进“领雁工程”。西藏基层教研“领雁工程”区域化推进的形式多样,包括区域化的教师技能大练兵、跨县区跨学校的结对帮扶、跨省市自治区的组团援藏,还有学校联谊、蹲校送教、名师走基层等,这些举措都是很好的基层教研引领方式。但是,西藏农牧区尤其是高寒偏远牧区,基层教研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对“三环六步”区域化教研模式的推进进行了探索。
一、“三环六步”区域化教研路径
1.“三环六步”区域化教研路径是一套系统性的指导方法
“三环六步”区域化教研路径,是一套系统的指导方法。“三环”是指项目驱动、因地制宜、组块管理。其中,项目驱动是指在外力和内力的影响下,通过一系列组织程序实现既定目标,实施教育创新发展战略;因地制宜是指一些学校要根据当地实际和诸多要素,科学、合理地构建具有地方特色或學校特色的教育教学元素与行为的系统;组块管理是组块整合,精髓是将分散的要素组合在一起,最后形成一个有效率的整体,是联动教育的有机统一体。“六步”是指调查研究、师资开发、组建团队、项目开发、过程评价、循环优化,简称“勤调研、创名师、建团队、搞研发、优评价、多循环”。
2.“三环六步”区域化教研路径的实践过程
2001—2005年为理论初步构建阶段。2006—2013年为推广检验阶段。2008年在西藏和四川的一些学校论证检验,至2013年11月出版专著,实践案例达60多项。2014—2017年及以后为推广延伸阶段。除在西藏堆龙德庆区推广外,2016年1月起该项目在那曲聂荣县推广,2017年8月教育厅批准调入后加强推广。整个推广过程强化“三环六步”实践,并将“主题性教研工作队”逐步(渐进性)向名师工作室推进。
二、“三环六步”区域化教研路径的实践经验
1.注重“三环”中因地制宜的做法
因地制宜要求教育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展开,因此,教育部门要了解当地的教育情况、教育资源等,注重对教育环境、教育需求、教育元素、教育活动载体的分析。
第一,教育环境分析。教育环境分析包括外部环境分析和内部环境分析。外部环境分析包括国家教育趋势分析、区域历史文化分析、区域人口环境分析、社会期望分析、教育资源分析、学生素质调查分析、新教育活动理念运用困境分析、教育活动文化建设的新发展趋势分析等;内部环境分析包括对学生现状、办学条件、师资状况等的分析。
第二,教育需求分析。教育需求分析即教育价值分析,包括学生需求、教育活动质量分析等。基础教育是为人的发展打基础的教育,很多教育活动不可能达到,也不需要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基础教育必须始终遵循基础教育的人本性目标,始终探索实践教育需求要素,并为素质教育服务[1]。
第三,教育元素分析。农牧区的教育要融合学生、教师、学校、课程、教材、教法等诸多教育元素,激活“三农二市一业”教育元素:认真思考和走进以“三农”(农牧区、农牧业、农牧民)为主的学生群体和社会群体;激活“二市”(市民、市场)教育教学元素;以“一业”(教育业)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教育业即教育要以培育人、发展人、服务社会为本质功能。
第四,教育活动载体分析。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必须依托多元文化教育活动为载体。不同的地域,学校的本土化教育活动载体不同。学校要探究开发教育活动作为办学载体。
2.注重“三环”中组块管理的做法
(1)校内部门多组合
民族特色教育活动开发,不是一个部门的事,它涉及学校的诸多方面和部门,需要多部门联合协作,如教务处、教研室、德教处等联合开发。
(2)校际部门多组合
校际部门多组合就是区域内的多所学校联合实施活动。由于农牧区的学校常常出现单个学校开发教育活动实力不足的情况,因此要联合校际相关部门进行多组合开发。例如,举办“中国梦·我的梦”县区作文赛事教育活动,不仅需要学校组织,还需要其他学校及教育行政各部门联合开展。
(3)校内学科多组合
学校内部开展某些特色教育活动不能由某一学科教师独立承担。例如,开展活动“歌颂大美西藏”,不仅需要(汉)语文学科教师参与,还需要政治学科、美术学科、音乐学科、地理学科的教师参与。又如,民族精神教育,不仅要在(汉)语文、藏文、历史、地理、政治课中有所体现,还要在体育、美术、音乐等课堂教育活动中有所体现。
(4)区域元素多组合
民族教育活动开发要结合当地的诸多元素。民族教育活动既可以包含人文风情、自然景观,又可以包含经济建设、历史文化,也可以把“三农二市一业(农牧区、农牧业、农牧民,市民、市场,教育业)”的诸多元素纳入进来。
(5)组建项目团队 组建教育创新与课题开发促进团队,内容可包括团队性质、团队成员、团队目的、团队精神、团队延伸。
第一,团队性质。团队可以设置在教体局名下,不设立专款,不以劳动报酬为前提。相关人员可以鼓励教师自愿主动地参与教研,积极献计献策,进行途径方法创新、教研教改实验、主持课题申报、参与他人课题等。第二,团队成员。成员需自愿加入促进团队。促进团队主要由教研室成员、学校教师、学校领导、教体局部分科室成员等组成,外援专家也可以加入。第三,团队目的。团队的目的是激励教研室成员、学校教师、学校领导、教体局部分科室成员等不断进取、开拓创新、多做贡献,为教育发展出谋划策、积极出力。第四,团队精神。团队要继承和发扬“老西藏精神”,即不讲学校或外界科研课题经费有无,不讲学校或上级授权行政职务与否,不讲自己的学历或学位资格高低,不讲学校是否将课题研究过程和成果折算课时,不讲学校是否给予课题研究劳动报酬津贴,不讲学校是否给予科研课题设备支持。团队的中心任务是高度自觉努力探索、勤于实践、刻苦工作。第五,团队延伸。团队延伸包括聘请民间艺人、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传授优秀民族文化,与中央、自治区等派来的大学生支教团沟通等。
3.注重“三环”中项目驱动的做法
(1)开展听评课活动
听评课活动有六类:第一类是摸底指导课,主要是对新分配和新调动的教师的听评课;第二类是专家示范课,主要听评课对象是专家;第三类是县内教师示范课及选拔课等,主要听评课的对象是学校指定的优秀教师和赛课选手等;第四类是专家下基层督导及点课(听课、评课);第五类是课题推广课;第六类是领雁工作室的推门听课等。
(2)开展和谐校园研究及兴趣课研究
学校要进行和谐校园建设包括多组合的教育管理模式,构建全员导师制、和谐教育理念等,此外,还要进行构建和谐校园方面的研究,促进学校的深入发展。学校也可以进行兴趣课案例研究。兴趣课是多种多样的,如民族绘画、藏汉书法、手工制作比赛与展览、海报设计、校园歌手比赛、诗歌朗诵、藏汉作文、民族乐器、民族舞蹈、藏式游戏、卡垫编制、藏式服饰鉴赏等。学校在开展兴趣课的基础上鼓励教师研究兴趣课,并进一步开发多项民族特色课程。
4.在“三环六步”中要特别注重“六步”的实践性
在“三环六步”中要特别注重“六步”的实践性。“六步”即勤调研、创名师、建团队、搞研发、优评价、多循环。勤调研:包括外部环境分析和内部环境分析,以及所有实践过程的调研评价。创名师:可以聘请民间艺术传承人开发民族舞蹈、唐卡艺术、卡垫编制、民族乐器等,开展民间文化进校园专题教育;可以调配民族舞蹈、音乐、美术、体育等行家能手开展专题讲座或示范课堂,以解决区域内邻近学校某类师资不足的问题等。建团队:包括校内部门多组合、校际部门多组合、校内学科多组合、区域元素多组合等。搞研发:见“项目驱动的做法”。优评价:构建多级、多点的评价体系。素质教育的“多极”即综合素质要不断提升;素质教育的“多点”即单项素质要有新亮点,而且亮点要多。多循环:多次循環往复,可以是第一步到第五步之间的任何步骤和顺序。
5.在“三环六步”中要明确的辩证关系
“三环”之间环环相扣且无先后;“六步”之间顺序灵活,没有先后。“三环”与“六步”之间,前者是总要求,后者是具体化。“三环”与“六步”之间需要反复进行,以此形成一套系统化的区域化教研引领、推进指导理念和实践的总方法。“三环六步”诸要素之间具有反复性、交叉性、实践性。
结 语
“三环六步”的区域化教研路径是一套系统性的指导方法。针对西藏农牧区尤其是高寒偏远牧区的基层教研领雁工作,区域化推进还具有复杂性、艰巨性、长期性等现实问题。探究实践出一套系统性的指导方法,并进行本土化运用与拓展,是符合当地诸多实际的。本文对“三环六步”区域化教研的经验和实践探索路径展开分析,以期为西藏部分区县区域化教研引领工作或“领雁工程”的开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韩秀梅,李树江.论西藏基础教育教研工作改进方略[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2):223-228.
作者简介:谭镜明(1976.8—),男,四川巴中人,硕士学位,高级教师(副高级),先后主持完成了“十二五”教育部规划课题、西藏自治区教育厅重点课题等,获西藏自治区首届基础教育成果奖。
关键词:基层教研;“领雁工程”;区域化推进;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36-0020-02
引 言
“领雁工程”旨在通过对骨干教师培训,为农村学校培养一批教师中的“领头雁”,由这些“领头雁”带领更多的教师向提高素质的目标迈进。西藏地区积极推进“领雁工程”。西藏基层教研“领雁工程”区域化推进的形式多样,包括区域化的教师技能大练兵、跨县区跨学校的结对帮扶、跨省市自治区的组团援藏,还有学校联谊、蹲校送教、名师走基层等,这些举措都是很好的基层教研引领方式。但是,西藏农牧区尤其是高寒偏远牧区,基层教研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对“三环六步”区域化教研模式的推进进行了探索。
一、“三环六步”区域化教研路径
1.“三环六步”区域化教研路径是一套系统性的指导方法
“三环六步”区域化教研路径,是一套系统的指导方法。“三环”是指项目驱动、因地制宜、组块管理。其中,项目驱动是指在外力和内力的影响下,通过一系列组织程序实现既定目标,实施教育创新发展战略;因地制宜是指一些学校要根据当地实际和诸多要素,科学、合理地构建具有地方特色或學校特色的教育教学元素与行为的系统;组块管理是组块整合,精髓是将分散的要素组合在一起,最后形成一个有效率的整体,是联动教育的有机统一体。“六步”是指调查研究、师资开发、组建团队、项目开发、过程评价、循环优化,简称“勤调研、创名师、建团队、搞研发、优评价、多循环”。
2.“三环六步”区域化教研路径的实践过程
2001—2005年为理论初步构建阶段。2006—2013年为推广检验阶段。2008年在西藏和四川的一些学校论证检验,至2013年11月出版专著,实践案例达60多项。2014—2017年及以后为推广延伸阶段。除在西藏堆龙德庆区推广外,2016年1月起该项目在那曲聂荣县推广,2017年8月教育厅批准调入后加强推广。整个推广过程强化“三环六步”实践,并将“主题性教研工作队”逐步(渐进性)向名师工作室推进。
二、“三环六步”区域化教研路径的实践经验
1.注重“三环”中因地制宜的做法
因地制宜要求教育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展开,因此,教育部门要了解当地的教育情况、教育资源等,注重对教育环境、教育需求、教育元素、教育活动载体的分析。
第一,教育环境分析。教育环境分析包括外部环境分析和内部环境分析。外部环境分析包括国家教育趋势分析、区域历史文化分析、区域人口环境分析、社会期望分析、教育资源分析、学生素质调查分析、新教育活动理念运用困境分析、教育活动文化建设的新发展趋势分析等;内部环境分析包括对学生现状、办学条件、师资状况等的分析。
第二,教育需求分析。教育需求分析即教育价值分析,包括学生需求、教育活动质量分析等。基础教育是为人的发展打基础的教育,很多教育活动不可能达到,也不需要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基础教育必须始终遵循基础教育的人本性目标,始终探索实践教育需求要素,并为素质教育服务[1]。
第三,教育元素分析。农牧区的教育要融合学生、教师、学校、课程、教材、教法等诸多教育元素,激活“三农二市一业”教育元素:认真思考和走进以“三农”(农牧区、农牧业、农牧民)为主的学生群体和社会群体;激活“二市”(市民、市场)教育教学元素;以“一业”(教育业)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教育业即教育要以培育人、发展人、服务社会为本质功能。
第四,教育活动载体分析。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必须依托多元文化教育活动为载体。不同的地域,学校的本土化教育活动载体不同。学校要探究开发教育活动作为办学载体。
2.注重“三环”中组块管理的做法
(1)校内部门多组合
民族特色教育活动开发,不是一个部门的事,它涉及学校的诸多方面和部门,需要多部门联合协作,如教务处、教研室、德教处等联合开发。
(2)校际部门多组合
校际部门多组合就是区域内的多所学校联合实施活动。由于农牧区的学校常常出现单个学校开发教育活动实力不足的情况,因此要联合校际相关部门进行多组合开发。例如,举办“中国梦·我的梦”县区作文赛事教育活动,不仅需要学校组织,还需要其他学校及教育行政各部门联合开展。
(3)校内学科多组合
学校内部开展某些特色教育活动不能由某一学科教师独立承担。例如,开展活动“歌颂大美西藏”,不仅需要(汉)语文学科教师参与,还需要政治学科、美术学科、音乐学科、地理学科的教师参与。又如,民族精神教育,不仅要在(汉)语文、藏文、历史、地理、政治课中有所体现,还要在体育、美术、音乐等课堂教育活动中有所体现。
(4)区域元素多组合
民族教育活动开发要结合当地的诸多元素。民族教育活动既可以包含人文风情、自然景观,又可以包含经济建设、历史文化,也可以把“三农二市一业(农牧区、农牧业、农牧民,市民、市场,教育业)”的诸多元素纳入进来。
(5)组建项目团队 组建教育创新与课题开发促进团队,内容可包括团队性质、团队成员、团队目的、团队精神、团队延伸。
第一,团队性质。团队可以设置在教体局名下,不设立专款,不以劳动报酬为前提。相关人员可以鼓励教师自愿主动地参与教研,积极献计献策,进行途径方法创新、教研教改实验、主持课题申报、参与他人课题等。第二,团队成员。成员需自愿加入促进团队。促进团队主要由教研室成员、学校教师、学校领导、教体局部分科室成员等组成,外援专家也可以加入。第三,团队目的。团队的目的是激励教研室成员、学校教师、学校领导、教体局部分科室成员等不断进取、开拓创新、多做贡献,为教育发展出谋划策、积极出力。第四,团队精神。团队要继承和发扬“老西藏精神”,即不讲学校或外界科研课题经费有无,不讲学校或上级授权行政职务与否,不讲自己的学历或学位资格高低,不讲学校是否将课题研究过程和成果折算课时,不讲学校是否给予课题研究劳动报酬津贴,不讲学校是否给予科研课题设备支持。团队的中心任务是高度自觉努力探索、勤于实践、刻苦工作。第五,团队延伸。团队延伸包括聘请民间艺人、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传授优秀民族文化,与中央、自治区等派来的大学生支教团沟通等。
3.注重“三环”中项目驱动的做法
(1)开展听评课活动
听评课活动有六类:第一类是摸底指导课,主要是对新分配和新调动的教师的听评课;第二类是专家示范课,主要听评课对象是专家;第三类是县内教师示范课及选拔课等,主要听评课的对象是学校指定的优秀教师和赛课选手等;第四类是专家下基层督导及点课(听课、评课);第五类是课题推广课;第六类是领雁工作室的推门听课等。
(2)开展和谐校园研究及兴趣课研究
学校要进行和谐校园建设包括多组合的教育管理模式,构建全员导师制、和谐教育理念等,此外,还要进行构建和谐校园方面的研究,促进学校的深入发展。学校也可以进行兴趣课案例研究。兴趣课是多种多样的,如民族绘画、藏汉书法、手工制作比赛与展览、海报设计、校园歌手比赛、诗歌朗诵、藏汉作文、民族乐器、民族舞蹈、藏式游戏、卡垫编制、藏式服饰鉴赏等。学校在开展兴趣课的基础上鼓励教师研究兴趣课,并进一步开发多项民族特色课程。
4.在“三环六步”中要特别注重“六步”的实践性
在“三环六步”中要特别注重“六步”的实践性。“六步”即勤调研、创名师、建团队、搞研发、优评价、多循环。勤调研:包括外部环境分析和内部环境分析,以及所有实践过程的调研评价。创名师:可以聘请民间艺术传承人开发民族舞蹈、唐卡艺术、卡垫编制、民族乐器等,开展民间文化进校园专题教育;可以调配民族舞蹈、音乐、美术、体育等行家能手开展专题讲座或示范课堂,以解决区域内邻近学校某类师资不足的问题等。建团队:包括校内部门多组合、校际部门多组合、校内学科多组合、区域元素多组合等。搞研发:见“项目驱动的做法”。优评价:构建多级、多点的评价体系。素质教育的“多极”即综合素质要不断提升;素质教育的“多点”即单项素质要有新亮点,而且亮点要多。多循环:多次循環往复,可以是第一步到第五步之间的任何步骤和顺序。
5.在“三环六步”中要明确的辩证关系
“三环”之间环环相扣且无先后;“六步”之间顺序灵活,没有先后。“三环”与“六步”之间,前者是总要求,后者是具体化。“三环”与“六步”之间需要反复进行,以此形成一套系统化的区域化教研引领、推进指导理念和实践的总方法。“三环六步”诸要素之间具有反复性、交叉性、实践性。
结 语
“三环六步”的区域化教研路径是一套系统性的指导方法。针对西藏农牧区尤其是高寒偏远牧区的基层教研领雁工作,区域化推进还具有复杂性、艰巨性、长期性等现实问题。探究实践出一套系统性的指导方法,并进行本土化运用与拓展,是符合当地诸多实际的。本文对“三环六步”区域化教研的经验和实践探索路径展开分析,以期为西藏部分区县区域化教研引领工作或“领雁工程”的开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韩秀梅,李树江.论西藏基础教育教研工作改进方略[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2):223-228.
作者简介:谭镜明(1976.8—),男,四川巴中人,硕士学位,高级教师(副高级),先后主持完成了“十二五”教育部规划课题、西藏自治区教育厅重点课题等,获西藏自治区首届基础教育成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