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理念的不断变化,其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目前我国较为注重的方向。语文在小学教学中,一直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然而面对教育的改革,其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学校及语文教师关注的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现状,并针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措施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以期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得到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方式;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12-213-01
小学生的性格和思维还没有定型,且我国目前以素质教育为主,因此学校及教师要迎合我国教育目标,利用小学生的思维特征,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小学语文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基础的学科,因此在小学语文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有利于帮助学生提高创新能力。然而目前小学语文教学方法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
一般语文教师在教学时,会着重通过让学生观看和朗读文章,使学生熟悉文章内容。随后教师在对文章的背景,如作者,以及文章的重点,如生字词、中心思想等进行讲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是向学生传达文章的学习内容,却忽略了让学生自主表达他们对文章的理解。甚至有些教师会将语文中部分问题的答案定死,使学生无法扩散思维。这样的教学方式,制约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从而无法起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
教师的这种教学方法,还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让学生明确了解到学习目标,从而使学生在学习时,感到比较迷茫,从而无法集中注意力。同时,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从而被动学习,不会积极主动的去思考,因此无法提高创新能力。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措施
(一)活跃课堂气氛
首先,教师要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关系,避免让学生产生教师高高在上的心理,否则会在课堂上形成较为严肃的课堂气氛,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如关怀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到学生家庭中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等,从而拉近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没有隔阂,才能够有助于帮助教师建立更加活跃的课堂氛围。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需要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去思考。教师应该让学生认识到,他们才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教师只是起到指导和辅助作用。一般小学语文中的诗词,都是需要学生能够背诵且默写,诗词虽短,但如果学生没有理解诗词内容或没有背诵兴趣,则会让学生感到学习的痛苦。因此语文教师首先要以简单通俗的语言,向学生讲解诗词的含义,并通过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如教师在让学生背诵辛弃疾的诗《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时,首先要想学生讲解诗词的含义,并通过语言引导学生进入诗词的环境中,让他们感觉到自己就在月光下的稻田中,四周有清风拂过,周围有青蛙的叫声等。学会说呢过通过幻想诗词的景象,能够体会到诗歌的情感,从而提高背诵诗歌的兴趣。
(二)情境设置引导学生创新
小学教材中,为了是学生能够理解教材中所传达的意义,教材内容都比较浅显易懂,且具有一定的故事性。然而对于学生来说,课文与故事相去甚远,教师应该通过情境设置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课文的故事特征,从而使学生能够展开对故事的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如教师在教学《采蘑菇》时,可以通过让学生扮演灰兔子和白兔子,熟悉课文所展现的内容,感受课文中灰兔子和白兔子的思想,从而体会课文的表达意义。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向学生提问方式,让学生能够积极思考,如为什么灰兔子最后一个蘑菇也没有采到,为什么白兔子要分一半蘑菇给灰兔子等。学生经过思考,并结合文章的内容,可以回答出灰兔子因为灰兔不愿采不起眼的蘑菇,而最终没有采到蘑菇,而白兔子有一颗真诚的心,且灰兔子比较伤心,因此他才愿意分一半蘑菇给灰兔子。另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对《采蘑菇》的内容进行编写或延续,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展现自己对《采蘑菇》的看法。
(三)通过评价,鼓励学生自主创新
教师还需要加强对学生的鼓励,通过正面的评价,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从而使学生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如学生背诵《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期间出现的停顿和些许差错,此时教师应通过鼓励式的语言,让学生放松心情,且以较温和的语气指出该学生的错误,避免伤到学生的自尊心。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目前我国素质教育方针的主要目标,而语文作为我国重要的基础课程,需要加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教师需要注重活跃课堂气氛,并通过情境设置、鼓励评价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動性,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游丽爽.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5(03):184-185.
[2]郭冰薇.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5(06):165.
[3]吕连姝.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策略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5(07):152;154.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方式;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12-213-01
小学生的性格和思维还没有定型,且我国目前以素质教育为主,因此学校及教师要迎合我国教育目标,利用小学生的思维特征,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小学语文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基础的学科,因此在小学语文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有利于帮助学生提高创新能力。然而目前小学语文教学方法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
一般语文教师在教学时,会着重通过让学生观看和朗读文章,使学生熟悉文章内容。随后教师在对文章的背景,如作者,以及文章的重点,如生字词、中心思想等进行讲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是向学生传达文章的学习内容,却忽略了让学生自主表达他们对文章的理解。甚至有些教师会将语文中部分问题的答案定死,使学生无法扩散思维。这样的教学方式,制约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从而无法起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
教师的这种教学方法,还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让学生明确了解到学习目标,从而使学生在学习时,感到比较迷茫,从而无法集中注意力。同时,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从而被动学习,不会积极主动的去思考,因此无法提高创新能力。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措施
(一)活跃课堂气氛
首先,教师要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关系,避免让学生产生教师高高在上的心理,否则会在课堂上形成较为严肃的课堂气氛,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如关怀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到学生家庭中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等,从而拉近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没有隔阂,才能够有助于帮助教师建立更加活跃的课堂氛围。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需要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去思考。教师应该让学生认识到,他们才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教师只是起到指导和辅助作用。一般小学语文中的诗词,都是需要学生能够背诵且默写,诗词虽短,但如果学生没有理解诗词内容或没有背诵兴趣,则会让学生感到学习的痛苦。因此语文教师首先要以简单通俗的语言,向学生讲解诗词的含义,并通过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如教师在让学生背诵辛弃疾的诗《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时,首先要想学生讲解诗词的含义,并通过语言引导学生进入诗词的环境中,让他们感觉到自己就在月光下的稻田中,四周有清风拂过,周围有青蛙的叫声等。学会说呢过通过幻想诗词的景象,能够体会到诗歌的情感,从而提高背诵诗歌的兴趣。
(二)情境设置引导学生创新
小学教材中,为了是学生能够理解教材中所传达的意义,教材内容都比较浅显易懂,且具有一定的故事性。然而对于学生来说,课文与故事相去甚远,教师应该通过情境设置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课文的故事特征,从而使学生能够展开对故事的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如教师在教学《采蘑菇》时,可以通过让学生扮演灰兔子和白兔子,熟悉课文所展现的内容,感受课文中灰兔子和白兔子的思想,从而体会课文的表达意义。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向学生提问方式,让学生能够积极思考,如为什么灰兔子最后一个蘑菇也没有采到,为什么白兔子要分一半蘑菇给灰兔子等。学生经过思考,并结合文章的内容,可以回答出灰兔子因为灰兔不愿采不起眼的蘑菇,而最终没有采到蘑菇,而白兔子有一颗真诚的心,且灰兔子比较伤心,因此他才愿意分一半蘑菇给灰兔子。另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对《采蘑菇》的内容进行编写或延续,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展现自己对《采蘑菇》的看法。
(三)通过评价,鼓励学生自主创新
教师还需要加强对学生的鼓励,通过正面的评价,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从而使学生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如学生背诵《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期间出现的停顿和些许差错,此时教师应通过鼓励式的语言,让学生放松心情,且以较温和的语气指出该学生的错误,避免伤到学生的自尊心。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目前我国素质教育方针的主要目标,而语文作为我国重要的基础课程,需要加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教师需要注重活跃课堂气氛,并通过情境设置、鼓励评价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動性,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游丽爽.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5(03):184-185.
[2]郭冰薇.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5(06):165.
[3]吕连姝.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策略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5(07):15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