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曾经给东亚地区社会发展带来重创的SARS危机和印尼大海啸推动了原本沉寂的东亚社会地区主义的兴起。东亚各国从国家利益与地区利益两个层面出发,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社会合作主张。而东亚地区由于其复杂的区域特点,要迅速制定并实施统一的社会政策也面临着重重困难。面对新的国际与地区形势,未来的东亚地区社会合作依然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东亚合作 社会地区主义 社会合作
中图分类号:D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9)10-237-03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新地区主义在东亚地区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在经济金融、政治安全和社会文化等领域取得了诸多共识,得到了各国的支持与推动。乐观的看这十多年来东亚新地区主义的发展,不得不承认其取得的成绩,但是如果客观的来分析,我们也会发现近年来东亚合作其实一直是与危机同行,危机也是转机,正是这些危机使得东亚的地区合作获得了诸多难得的历史性发展机会。目前最具代表性的地区性危机主要是东亚金融危机、因SARS、禽流感和甲型流感(H1N1)等引发的健康危机以及一直存在的复杂棘手的安全危机。①如何应付这些关乎本地区所有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危机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从东亚地区合作发展的实践来看,关键就是要“把东亚从一个竞争性的、潜在冲突性的地区转变为一个在经济、社会高度相互依存基础上的具有世界性的地区,最终实现东亚地区国际关系的和平变革。”②要实现这一根本性的变革,需要各个领域的协同配合。在1997年金融危机后,东亚货币地区主义兴起;健康危机冲击下东亚的社会地区主义日渐受到重视;而安全危机的存在正推动东亚安全地区主义的发展。本文将就其中的东亚社会地区主义展开讨论,通过对其在东亚地区发展现状的分析,初步探讨一下当前东亚新地区主义发展中的社会层面——社会地区主义③的发展问题。
一、社会地区主义在东亚的发展
近年来日渐肆虐的沙尘暴、越来越受到重视的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环境生态与发展、得不到保障的劳工权益、日益猖獗的跨国犯罪、棘手的HIV/AIDS地区控制、频发的海啸和地震等自然灾害、曾经急剧传染的非典型性肺炎(SARS)以及波及更广的禽流感和甲型流感等等社会发展问题在东亚合作的进程中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东亚地区合作的开展。而东亚地区这些涉及社会发展的问题的涌现充分暴!露出了这一地区社会合作与社会政策不成熟、过于脆弱的事实。几十年来,东亚各国的经济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但是各国国内的社会职能却明显滞后,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严重脱节。扩展到地区层面,面对突如其来的区域性社会问题的手忙脚乱更加提醒东亚各国在新地区主义社会层面合作的紧迫性,制定地区性的社会政策,加强全地区的社会合作势在必行。
在东亚地区主义的发展中,无论是在东盟这个次区域层面,还是在扩大的“10 3”和“10 6”层面,对地区性的社会政策制定和社会发展合作的重视始终是一个薄弱环节,就国家层面来看,除极个别国家相对成型外,其他大部分都处于转型期。东亚地区国家发展水平参差不齐,要统一社会政策绝非易事,加上发展中国家出于国际竞争力的考虑,几乎都对国际合作中关于社会发展方面的条款持抵制态度,更加大了东亚社会合作的难度。比如中国修订新劳工法而引发的一些外资匆匆撤资,转向其他劳工标准较低的国家的现象便从一个侧面印证了这一问题;而有一些国家在多边的经贸谈判中对有关劳工待遇、环境保护、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内容也是反应强烈。东亚各国社会发展的现实致使各国不同层次的区域合作出现了这样一种局面:即经济贸易合作开展的有声有色,而社会合作却迟迟得不到发展,以至于在面对健康危机、环境危机的情况下不能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比如2003年面对SARS的冲击)。综观世界其他地区合作的历史④与东亚地区合作的现实,可以发现任何有成效的地区主义都不能忽视社会合作,必须使经济合作与社会合作并重,在推动经济整合的同时,还要重视社会的整合,采取积极有效的共同社会政策,解决地区合作中的社会问题。如果因为单纯追求经济目标而一味重视经贸合作却忽视了社会合作,那么这样的经济合作也是脆弱的,且是隐藏着危机的。
所以,在东亚一体化进程中,我们要坚持经济地区主义、安全地区主义、文化地区主义和社会地区主义并重,使各领域的地区合作能够协调发展,相互促进,最终实现地区一体化的整体目标。而作为最终一体化的地区体系要强调的必定是它对地区范围的社会管理职能,即未来的东亚共同体应该是一个以社会共同体为核心的一体化结构。我们先来考查一下社会地区主义的概念。社会地区主义(SocialRegionalism)一般被看做是地区主义中关于地区社会整合的层面,通过国家的联合力量重新塑造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密切国家(政府)之间在地区范围的社会合作,从而使得地区内资源在全地区范围内实现有效再分配的一个政策体系。在地区层面,一个国家已经不足以实现其有效的社会政策目标,从而必须将社会政策从国家层面延伸到地区层面,把国家的社会责任拓展到地区范围,使得诸如环保、公共卫生、教育、人口等领域的问题可以通过国家(政府)间的合作在地区范围内得到协调发展,满足地区社会治理的目标,实现地区社会化。这便对东亚的新地区主义发展提出了一个要求,随着东亚合作的进展,必须在地区层面塑造出一个公共领域,为地区内国家与民众提供所谓的“公共物品(PublicGoods)”。这些公共物品应涉及诸如跨国犯罪⑤、教育合作、环境安全、公共卫生、人力资源等等各个原本属于国家层面的社会治理内容。作为地区社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者,以及公共物品的分配者,一体化的地区机构是最主要的行为者,除此之外还要得到地区内各国政府以及非政府组织和团体(NGOs)的支持与协助,这也是社会地区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
目前东亚的社会地区主义已经在地区合作实践中有了明显体现。⑥1999年的《东亚合作联合声明》中有了对社会与人力资源合作方面的强调;⑦2002年“10 3”领导人会议上中国提出了召开跨国犯罪部长会议的建议;2003年东盟领导人为非典型肺炎问题召开的特别峰会,启动了地区框架下的公共卫生合作机制;2004年东盟与中日韩召开的首届“打击跨国犯罪部长级会议”,启动了“10 3”合作框架下公安部长会议机制;2005年初为印尼海啸救灾而召开的国际紧急赈灾峰会,高调强调“社会地区主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007年第三届东亚峰会中国领导人对气候问题的关注以及通过的《关于气候变化、能源与环境新加坡宣言》;⑧2009年5月东亚各国就成立一个紧急情况基金会以应对危机问题达成协议,拥有1200亿美元的基金会目的是在这些国家中的任何一个国家因经济危机或甲型H1N1流感而落入困境時将提供必要的资金援助;等等。如上事实一改此前东亚在地区合作中忽视社会合作的缺陷,与社会发展相关的内容开始受到重视,增强了社会地区主义在东亚合作与一体化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东亚整个区域人口密度大,地理情况复杂,社会发展问题严峻,尤其类似SARS、禽流感、甲型流感、海啸、地震等领域的防灾、减灾、救灾的社会合作必不可少,其他社会领域亦是如此,而良好的社会合作容易化解国家之间民众的隔阂⑨,对培育整个地区民众的认同感和吸引力具有重要作用。
二、东亚社会地区主义发展建议
东亚社会地区主义的发展目前已经起步,虽然还未实现制度化发展,距离欧盟那样的共同社会政策还有一段距
离,但是已经得到地区内各国的重视,以社会合作为标志的地区主义在东亚日渐显示出生命力。东亚研究小组(EastAsiaStudyGroup,EASG)在给2002年东亚“10 3”领导人会议提交的研究报告中涉及社会发展的有以下几方面:联合开发资源与基础设施,鼓励私人部门的作用;在基础设施、信息技术、人力资源开发和东盟地区整合方面等四个领域援助和合作;通过技术转让和联合技术开发来合作;设立东亚论坛;贯彻东亚综合人力资源开发项目;建立贫困缓解项目;采取协调步骤使民众获得基本医疗保障;促进地区海洋环境合作;在政策咨询与协调方面与非政府组织合作,鼓励公民参与,以及在解决社会问题方面建立国家—社会之间的伙伴关系等等。
东亚社会地区主义的建设要符合本地区实际,同时还要能与经济、安全、文化等领域的地区合作相互协调,共同推动地区的合作与整合。目前东亚的地区合作已经开始由片面关注各单一问题领域向总体合作层面发展,从被动的应对危机向积极采取机制预防发展。一般来说,其总体目标应该包括以下两方面:第一,预防和降低来自不断加强的全球市场力量(全球化)对社会的冲击、影响,增强在联合国等各种全球性论坛中的声音;第二,通过地区范围内政府间协定,尽可能的把原来在国家范围的社会政策、社会福利适当的延伸到地区范围,促进地区间资源的合理再分配,在劳工、教育、卫生、安全等社会领域实现地区相互协调,促进地区社会发展。⑩东亚整合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国家间的合作,构建地区公共结构,这两大目标很好的诠释了东亚社会地区主义发展的方向,并将其与全球与国家层面的公共性结合,强调一方面不能忽视因全球化而给地区社会合作带来的压力,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地区内各国政府的作用,增进区域内国家间的合作与协调,从而推动社会地区主义不断发展。此外,东亚合作中一些非政府行为体(NGOs)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要实现这两大目标,未来的东亚社会地区主义还需要积极努力。
第一,理论先行,充分发挥学界的智库作用。将目前已经存在的“东亚社会政策论坛”这一机制进一步扩容完善,接纳更多的国家,探讨更多的议题,使其真正成为促进东亚各国社会政策进步和东亚社会地区主义发展的重要平台。此外要增大对东亚研究的扶持力度,加快“东亚思想库网络”建设,鼓励其用开放和发展的眼光探索东亚合作与发展的新思路。第二,在东亚现有合作框架下设立东亚社会发展基金。雄厚的财力保障是社会合作发展的重要前提,多方筹措资金增强这一机制的实力和影响力,将为东亚社会地区主义发展奠定稳固基础。该基金应主要由区域内经济实力雄厚的国家提供,同时也不排斥区域外国家以及跨国公司等的资金支持。第三,建立东亚公共卫生合作平台,增强在重大、疑难疾病监测、控制和防治等方面的合作和协调能力,保障地区内民众的身心健康。第四,构建东亚人力资源管理协调网络,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劳工健康与待遇、规范人才流动、治理非法移民等,并通过共同协商制定符合本地区实际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第五,加强生态环保工作,对区域和次区域的环境保护工作给予积极支持。加强政府间环保合作的同时,也要扶持民间环保组织的发展,坚持科学发展,治理并保障区域内生态环境的和谐。第六,建立东亚知识交流机构。推动东亚地区在科学技术、教育、文化等领域的合作,可以举办东亚文化周、科技论坛、大学校长论坛等活动,加强知识交流,推动地区社会进步,提升民众素质,通过交流培养东亚意识,为东亚共同体确立认同感。第七,充分重视NGO的作用。在东亚社会转型过程中,以市场为核心、以自由平等为标志的市民社会迅速兴起,其中NGOs的作用功不可没。而我们知道,民间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NGOs在加强民间交流,推动地区合作,促进地区认同方面具有难以替代的作用,尤其是与其具有最直接联系的社会领域的合作。
三、结语
东亚地区的社会合作远没有理论层面的构想这样简单明了,虽然各国地理上相邻、文化上相近、经济结构上互补、经济发展相互依存等方面给东亚地区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但依然存在诸多的不利因素,所以在东亚社会地区主义的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处理好一些关系。
首先,东亚合作的制度化建设滞后,构建一个高效、紧密、完备的制度体系势在必行。东亚目前的社会合作机制仍然较为松散,缺乏制度性,其论坛形式和临时性、应急性的特点严重阻碍了合作的实效性。而世界其他地区的合作实践告诉我们制度化建设可以增强一个组织的有效性,即使面对危机依然具有快速的反应速度和决策能力。其次,东亚各国的差异性过大,协调有关各方是关键。前文提到过东亚地区的多样性,与欧美不同,东亚是一个多元化特点十分明显的地区,经济、文化和(下转第244页)(上接第238页)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巨大差别成为东亚共同体发展的一大障碍。所以如何处理好东亚各国的多样性与差异性便是今后东亚合作的重要一环,而相互尊重、平等自愿、求同协作的“和谐东亚”思想理应成为有作为的方式。第三,由于东亚地区历史上深受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危害,各国在心理上依然受到这些历史阴影的影响,以至于东亚各国对民族利益的重视远远超过地区利益,造成地区认同与归属感的淡漠,部分国家之间缺乏互信。这就要求其中有直接相关责任的国家要不忘历史,勇于承认错误,淡化并消除萦绕在各国心头的惨痛记忆和历史阴影,从根本上解决互信问题。第四,东亚地区缺乏类似欧盟那样的核心大国的推动,同时还要受制于来自于美国的消极影响。面对这一事实,东亚相关大国和东盟要积极行动起来,挑起历史和地区发展所赋予的重任,积极推动东亚社会地区主义乃至整个东亚地区合作与整合的发展。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无论是中国、日本、韩国,还是具有特别意义的东盟,都难以独当一面来运作东亚地区主义,几个主要的区域角色共同担纲“火车头”通过合作驱动东亚地区主义这列火车也许是一个比较合理的方案,只是要实现地区大国的这一合作困难重重,需要解决的问题更多。同时,也不能忽视了区域外大国的作用,尤其是美国在这一地区的影响,以及随着“10 6”合作模式逐步走近东亚的印度和澳大利亚等国。最后一点,要协调好社会地区主义同经济、安全、文化等其他领域地区主义之间的关系,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地区”形成的必然要求。
总之,从目前来看,东亚地区的社会地区主义仍然是一股非常薄弱的力量,与欧盟的社会地区合作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甚至与区域内诸如经济领域的地区主义相比也是相對滞后,起步较晚。不过,经历了金融危机、健康危机和自然灾害危机的冲击,东亚各国对构建区域性的社会合作结构的的热情被激发起来。虽然,在社会地区主义发展的道路上依然存在诸多困难,但是我们看到新地区主义下的东亚合作正在逐步改进传统地区主义合作中单纯注重经济金融和政治安全合作,而忽视社会合作的缺陷与不足。今后的东亚合作中,社会地区主义将与经济、安全、文化等领域的地区主义合作相互融合,协调发展,在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政治安全合作与文化认同的同时加快社会层面的整合工作,最终形成一个一体化程度较高,社会整合较成熟,和谐合作、繁荣稳定的全新的东亚地区结构。
注释:
①除此之外还有诸多的危机存在,比如海啸和地震为代表的自然灾害的危机,因生态破坏引发的环境危机等.
②⑩陈峰君.新地区主义与东亚合作.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第156页,第168页.
③国内“社会地区主义”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庞中英教授2003年7月18日发表于上海《东方早报》的《东亚需要“社会地区主义”》一文中.
④庞中英.危机和转变—新地区主义与东亚地区合作.国际问题论坛.2004(1).
⑤与东北亚相比,东南亚的恐怖主义、毒品、走私、海盗、洗钱、非法移民等区域性社会问题更为突出.
⑥方长平,熊冰頔.东亚非传统安全合作探究.教学与研究.2007(9).
⑦东亚合作联合声明.外交部.http://www.fmprc.gov.cn/chn/ziliao/wzzt/zgcydyhz/dscd mzrh/t25703.htm.
⑧SingaporeDeclarationonClimateChange,EnergyandtheEnvironment.http://www.asean sec.org/21116.htm.
⑨比如在2008年中国的汶川大地震中,日本救援队在震区的救援行动中的英勇表现便深深感动了中国人民,对中日两国关系改进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东亚合作 社会地区主义 社会合作
中图分类号:D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9)10-237-03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新地区主义在东亚地区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在经济金融、政治安全和社会文化等领域取得了诸多共识,得到了各国的支持与推动。乐观的看这十多年来东亚新地区主义的发展,不得不承认其取得的成绩,但是如果客观的来分析,我们也会发现近年来东亚合作其实一直是与危机同行,危机也是转机,正是这些危机使得东亚的地区合作获得了诸多难得的历史性发展机会。目前最具代表性的地区性危机主要是东亚金融危机、因SARS、禽流感和甲型流感(H1N1)等引发的健康危机以及一直存在的复杂棘手的安全危机。①如何应付这些关乎本地区所有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危机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从东亚地区合作发展的实践来看,关键就是要“把东亚从一个竞争性的、潜在冲突性的地区转变为一个在经济、社会高度相互依存基础上的具有世界性的地区,最终实现东亚地区国际关系的和平变革。”②要实现这一根本性的变革,需要各个领域的协同配合。在1997年金融危机后,东亚货币地区主义兴起;健康危机冲击下东亚的社会地区主义日渐受到重视;而安全危机的存在正推动东亚安全地区主义的发展。本文将就其中的东亚社会地区主义展开讨论,通过对其在东亚地区发展现状的分析,初步探讨一下当前东亚新地区主义发展中的社会层面——社会地区主义③的发展问题。
一、社会地区主义在东亚的发展
近年来日渐肆虐的沙尘暴、越来越受到重视的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环境生态与发展、得不到保障的劳工权益、日益猖獗的跨国犯罪、棘手的HIV/AIDS地区控制、频发的海啸和地震等自然灾害、曾经急剧传染的非典型性肺炎(SARS)以及波及更广的禽流感和甲型流感等等社会发展问题在东亚合作的进程中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东亚地区合作的开展。而东亚地区这些涉及社会发展的问题的涌现充分暴!露出了这一地区社会合作与社会政策不成熟、过于脆弱的事实。几十年来,东亚各国的经济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但是各国国内的社会职能却明显滞后,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严重脱节。扩展到地区层面,面对突如其来的区域性社会问题的手忙脚乱更加提醒东亚各国在新地区主义社会层面合作的紧迫性,制定地区性的社会政策,加强全地区的社会合作势在必行。
在东亚地区主义的发展中,无论是在东盟这个次区域层面,还是在扩大的“10 3”和“10 6”层面,对地区性的社会政策制定和社会发展合作的重视始终是一个薄弱环节,就国家层面来看,除极个别国家相对成型外,其他大部分都处于转型期。东亚地区国家发展水平参差不齐,要统一社会政策绝非易事,加上发展中国家出于国际竞争力的考虑,几乎都对国际合作中关于社会发展方面的条款持抵制态度,更加大了东亚社会合作的难度。比如中国修订新劳工法而引发的一些外资匆匆撤资,转向其他劳工标准较低的国家的现象便从一个侧面印证了这一问题;而有一些国家在多边的经贸谈判中对有关劳工待遇、环境保护、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内容也是反应强烈。东亚各国社会发展的现实致使各国不同层次的区域合作出现了这样一种局面:即经济贸易合作开展的有声有色,而社会合作却迟迟得不到发展,以至于在面对健康危机、环境危机的情况下不能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比如2003年面对SARS的冲击)。综观世界其他地区合作的历史④与东亚地区合作的现实,可以发现任何有成效的地区主义都不能忽视社会合作,必须使经济合作与社会合作并重,在推动经济整合的同时,还要重视社会的整合,采取积极有效的共同社会政策,解决地区合作中的社会问题。如果因为单纯追求经济目标而一味重视经贸合作却忽视了社会合作,那么这样的经济合作也是脆弱的,且是隐藏着危机的。
所以,在东亚一体化进程中,我们要坚持经济地区主义、安全地区主义、文化地区主义和社会地区主义并重,使各领域的地区合作能够协调发展,相互促进,最终实现地区一体化的整体目标。而作为最终一体化的地区体系要强调的必定是它对地区范围的社会管理职能,即未来的东亚共同体应该是一个以社会共同体为核心的一体化结构。我们先来考查一下社会地区主义的概念。社会地区主义(SocialRegionalism)一般被看做是地区主义中关于地区社会整合的层面,通过国家的联合力量重新塑造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密切国家(政府)之间在地区范围的社会合作,从而使得地区内资源在全地区范围内实现有效再分配的一个政策体系。在地区层面,一个国家已经不足以实现其有效的社会政策目标,从而必须将社会政策从国家层面延伸到地区层面,把国家的社会责任拓展到地区范围,使得诸如环保、公共卫生、教育、人口等领域的问题可以通过国家(政府)间的合作在地区范围内得到协调发展,满足地区社会治理的目标,实现地区社会化。这便对东亚的新地区主义发展提出了一个要求,随着东亚合作的进展,必须在地区层面塑造出一个公共领域,为地区内国家与民众提供所谓的“公共物品(PublicGoods)”。这些公共物品应涉及诸如跨国犯罪⑤、教育合作、环境安全、公共卫生、人力资源等等各个原本属于国家层面的社会治理内容。作为地区社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者,以及公共物品的分配者,一体化的地区机构是最主要的行为者,除此之外还要得到地区内各国政府以及非政府组织和团体(NGOs)的支持与协助,这也是社会地区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
目前东亚的社会地区主义已经在地区合作实践中有了明显体现。⑥1999年的《东亚合作联合声明》中有了对社会与人力资源合作方面的强调;⑦2002年“10 3”领导人会议上中国提出了召开跨国犯罪部长会议的建议;2003年东盟领导人为非典型肺炎问题召开的特别峰会,启动了地区框架下的公共卫生合作机制;2004年东盟与中日韩召开的首届“打击跨国犯罪部长级会议”,启动了“10 3”合作框架下公安部长会议机制;2005年初为印尼海啸救灾而召开的国际紧急赈灾峰会,高调强调“社会地区主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007年第三届东亚峰会中国领导人对气候问题的关注以及通过的《关于气候变化、能源与环境新加坡宣言》;⑧2009年5月东亚各国就成立一个紧急情况基金会以应对危机问题达成协议,拥有1200亿美元的基金会目的是在这些国家中的任何一个国家因经济危机或甲型H1N1流感而落入困境時将提供必要的资金援助;等等。如上事实一改此前东亚在地区合作中忽视社会合作的缺陷,与社会发展相关的内容开始受到重视,增强了社会地区主义在东亚合作与一体化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东亚整个区域人口密度大,地理情况复杂,社会发展问题严峻,尤其类似SARS、禽流感、甲型流感、海啸、地震等领域的防灾、减灾、救灾的社会合作必不可少,其他社会领域亦是如此,而良好的社会合作容易化解国家之间民众的隔阂⑨,对培育整个地区民众的认同感和吸引力具有重要作用。
二、东亚社会地区主义发展建议
东亚社会地区主义的发展目前已经起步,虽然还未实现制度化发展,距离欧盟那样的共同社会政策还有一段距
离,但是已经得到地区内各国的重视,以社会合作为标志的地区主义在东亚日渐显示出生命力。东亚研究小组(EastAsiaStudyGroup,EASG)在给2002年东亚“10 3”领导人会议提交的研究报告中涉及社会发展的有以下几方面:联合开发资源与基础设施,鼓励私人部门的作用;在基础设施、信息技术、人力资源开发和东盟地区整合方面等四个领域援助和合作;通过技术转让和联合技术开发来合作;设立东亚论坛;贯彻东亚综合人力资源开发项目;建立贫困缓解项目;采取协调步骤使民众获得基本医疗保障;促进地区海洋环境合作;在政策咨询与协调方面与非政府组织合作,鼓励公民参与,以及在解决社会问题方面建立国家—社会之间的伙伴关系等等。
东亚社会地区主义的建设要符合本地区实际,同时还要能与经济、安全、文化等领域的地区合作相互协调,共同推动地区的合作与整合。目前东亚的地区合作已经开始由片面关注各单一问题领域向总体合作层面发展,从被动的应对危机向积极采取机制预防发展。一般来说,其总体目标应该包括以下两方面:第一,预防和降低来自不断加强的全球市场力量(全球化)对社会的冲击、影响,增强在联合国等各种全球性论坛中的声音;第二,通过地区范围内政府间协定,尽可能的把原来在国家范围的社会政策、社会福利适当的延伸到地区范围,促进地区间资源的合理再分配,在劳工、教育、卫生、安全等社会领域实现地区相互协调,促进地区社会发展。⑩东亚整合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国家间的合作,构建地区公共结构,这两大目标很好的诠释了东亚社会地区主义发展的方向,并将其与全球与国家层面的公共性结合,强调一方面不能忽视因全球化而给地区社会合作带来的压力,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地区内各国政府的作用,增进区域内国家间的合作与协调,从而推动社会地区主义不断发展。此外,东亚合作中一些非政府行为体(NGOs)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要实现这两大目标,未来的东亚社会地区主义还需要积极努力。
第一,理论先行,充分发挥学界的智库作用。将目前已经存在的“东亚社会政策论坛”这一机制进一步扩容完善,接纳更多的国家,探讨更多的议题,使其真正成为促进东亚各国社会政策进步和东亚社会地区主义发展的重要平台。此外要增大对东亚研究的扶持力度,加快“东亚思想库网络”建设,鼓励其用开放和发展的眼光探索东亚合作与发展的新思路。第二,在东亚现有合作框架下设立东亚社会发展基金。雄厚的财力保障是社会合作发展的重要前提,多方筹措资金增强这一机制的实力和影响力,将为东亚社会地区主义发展奠定稳固基础。该基金应主要由区域内经济实力雄厚的国家提供,同时也不排斥区域外国家以及跨国公司等的资金支持。第三,建立东亚公共卫生合作平台,增强在重大、疑难疾病监测、控制和防治等方面的合作和协调能力,保障地区内民众的身心健康。第四,构建东亚人力资源管理协调网络,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劳工健康与待遇、规范人才流动、治理非法移民等,并通过共同协商制定符合本地区实际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第五,加强生态环保工作,对区域和次区域的环境保护工作给予积极支持。加强政府间环保合作的同时,也要扶持民间环保组织的发展,坚持科学发展,治理并保障区域内生态环境的和谐。第六,建立东亚知识交流机构。推动东亚地区在科学技术、教育、文化等领域的合作,可以举办东亚文化周、科技论坛、大学校长论坛等活动,加强知识交流,推动地区社会进步,提升民众素质,通过交流培养东亚意识,为东亚共同体确立认同感。第七,充分重视NGO的作用。在东亚社会转型过程中,以市场为核心、以自由平等为标志的市民社会迅速兴起,其中NGOs的作用功不可没。而我们知道,民间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NGOs在加强民间交流,推动地区合作,促进地区认同方面具有难以替代的作用,尤其是与其具有最直接联系的社会领域的合作。
三、结语
东亚地区的社会合作远没有理论层面的构想这样简单明了,虽然各国地理上相邻、文化上相近、经济结构上互补、经济发展相互依存等方面给东亚地区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但依然存在诸多的不利因素,所以在东亚社会地区主义的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处理好一些关系。
首先,东亚合作的制度化建设滞后,构建一个高效、紧密、完备的制度体系势在必行。东亚目前的社会合作机制仍然较为松散,缺乏制度性,其论坛形式和临时性、应急性的特点严重阻碍了合作的实效性。而世界其他地区的合作实践告诉我们制度化建设可以增强一个组织的有效性,即使面对危机依然具有快速的反应速度和决策能力。其次,东亚各国的差异性过大,协调有关各方是关键。前文提到过东亚地区的多样性,与欧美不同,东亚是一个多元化特点十分明显的地区,经济、文化和(下转第244页)(上接第238页)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巨大差别成为东亚共同体发展的一大障碍。所以如何处理好东亚各国的多样性与差异性便是今后东亚合作的重要一环,而相互尊重、平等自愿、求同协作的“和谐东亚”思想理应成为有作为的方式。第三,由于东亚地区历史上深受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危害,各国在心理上依然受到这些历史阴影的影响,以至于东亚各国对民族利益的重视远远超过地区利益,造成地区认同与归属感的淡漠,部分国家之间缺乏互信。这就要求其中有直接相关责任的国家要不忘历史,勇于承认错误,淡化并消除萦绕在各国心头的惨痛记忆和历史阴影,从根本上解决互信问题。第四,东亚地区缺乏类似欧盟那样的核心大国的推动,同时还要受制于来自于美国的消极影响。面对这一事实,东亚相关大国和东盟要积极行动起来,挑起历史和地区发展所赋予的重任,积极推动东亚社会地区主义乃至整个东亚地区合作与整合的发展。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无论是中国、日本、韩国,还是具有特别意义的东盟,都难以独当一面来运作东亚地区主义,几个主要的区域角色共同担纲“火车头”通过合作驱动东亚地区主义这列火车也许是一个比较合理的方案,只是要实现地区大国的这一合作困难重重,需要解决的问题更多。同时,也不能忽视了区域外大国的作用,尤其是美国在这一地区的影响,以及随着“10 6”合作模式逐步走近东亚的印度和澳大利亚等国。最后一点,要协调好社会地区主义同经济、安全、文化等其他领域地区主义之间的关系,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地区”形成的必然要求。
总之,从目前来看,东亚地区的社会地区主义仍然是一股非常薄弱的力量,与欧盟的社会地区合作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甚至与区域内诸如经济领域的地区主义相比也是相對滞后,起步较晚。不过,经历了金融危机、健康危机和自然灾害危机的冲击,东亚各国对构建区域性的社会合作结构的的热情被激发起来。虽然,在社会地区主义发展的道路上依然存在诸多困难,但是我们看到新地区主义下的东亚合作正在逐步改进传统地区主义合作中单纯注重经济金融和政治安全合作,而忽视社会合作的缺陷与不足。今后的东亚合作中,社会地区主义将与经济、安全、文化等领域的地区主义合作相互融合,协调发展,在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政治安全合作与文化认同的同时加快社会层面的整合工作,最终形成一个一体化程度较高,社会整合较成熟,和谐合作、繁荣稳定的全新的东亚地区结构。
注释:
①除此之外还有诸多的危机存在,比如海啸和地震为代表的自然灾害的危机,因生态破坏引发的环境危机等.
②⑩陈峰君.新地区主义与东亚合作.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第156页,第168页.
③国内“社会地区主义”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庞中英教授2003年7月18日发表于上海《东方早报》的《东亚需要“社会地区主义”》一文中.
④庞中英.危机和转变—新地区主义与东亚地区合作.国际问题论坛.2004(1).
⑤与东北亚相比,东南亚的恐怖主义、毒品、走私、海盗、洗钱、非法移民等区域性社会问题更为突出.
⑥方长平,熊冰頔.东亚非传统安全合作探究.教学与研究.2007(9).
⑦东亚合作联合声明.外交部.http://www.fmprc.gov.cn/chn/ziliao/wzzt/zgcydyhz/dscd mzrh/t25703.htm.
⑧SingaporeDeclarationonClimateChange,EnergyandtheEnvironment.http://www.asean sec.org/21116.htm.
⑨比如在2008年中国的汶川大地震中,日本救援队在震区的救援行动中的英勇表现便深深感动了中国人民,对中日两国关系改进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