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近年来我国愈加重视科学技术的提升与发展,对于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也得到重视,历史作为人文学科如何结合自然学科的特点开展对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成为研究热点。但是科学史在历史知识当中属于之前不够重视的内容,上课方式也千篇一律,不具备吸引力,更达不到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效果,所以本文旨在通过不同教学法的运用来探索科学史教学如何达到吸引学生兴趣,带领其品味科学魅力的目的。
关键词:科学史;学习兴趣;教学法
科教兴国是我国非常重要的一项建设性战略,其中有一项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非常重要。但是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绝不是自然学科才能够去做的事情,人文学科也需要作出相应努力。
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及方法
针对中国正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的背景,以教育为本的宗旨意味着历史学科也可以利用丰富的历史素材培育学生对科学的认识,所以历史教育对于塑造学生的科学精神也很重要。而塑造学生科学精神的基本前提是要让学生对科学本身感兴趣。想要设计更能吸引学生兴趣的科学史课堂,必须明确进行科学史教学设计原则。肖丽霞在《激发兴趣,提高能力 ——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文中提出了以下几种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一、巧用课前导入;二、扩展教学资料;三、创设历史情境;四、科学安排历史问题;五、关注自身教学语言;六、丰富教学方式。课前导入环节中,肖丽霞认为:“导入环节不仅需要教师课前进行精心的设计,根据教学内容选取合适的情景进行导入,还需要教师利用富有趣味性的语言激发学生进行后续学习的渴望,让学生在课堂开始便产生最佳的学习状态。”所以导入环节在实施时要注意语言风格和用词,这样才能从一开始就给课程“开一个好头”。而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语言风格,需要教师在于学生沟通的过程中不断去把握与思索,所以教师需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以便更好地分析学情。除此以外,康忠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培养策略》中还提出吸引学生的兴趣可以通过设置悬念的方式,他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知识点的讲解,并渗透之后要学习的知识内容。通过这种将前后知识进行相互联系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好奇心。”这种方式一方面使得学生产生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后面即将要学习的内容做铺垫。
二、教学内容及学生学情分析
所以本文将以人民版历史必修三第七单元《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和革命者》一课为例,探索能够引起学生积极学习与探索科学知识兴趣的教学策略。
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物理学,高中物理对伽利略、牛顿、普朗克、爱因斯坦的理论都有讲述,尤其是牛顿力学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作为历史老师,讲述某一科学家的事迹或某一重大科技发明时宜粗不宜细。我们可以把重点放在评述它们在历史上的地位、作用和影响。本课的课标要求是了解经典力学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知道相对论、量子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意义。
本课是作为必修三的内容在高中二年级时期出现,高二学生已经在初中和高中物理课上对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普朗克的理论有所了解,知道一些这些物理学巨匠的名言和事迹。经过高一一整年的历史学习,有了一定的分析材料的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也进一步发展,但是高二学生经过分科,仍在学习历史的学生大概率更擅长于形象思维,对于物理学概念的理解依然具有一定难度,所以,尽管历史学科属于人文学科,但是人文学科也要结合自然学科特点,打造更吸引学生兴趣的人文课堂。
三、教学设计要点
进入教学设计阶段,笔者通过分析本课的重难点内容以及课标要求,以“人类认识革命”为主题确定了本课的方向,并将本课划分为三个不同阶段的认识革命:一、宏观世界的认识革命;二、微观世界的认识革命;三、时空关系的认识革命。三节不同认识革命所对应的知识点分别是:经典力学发展史及意义、量子力学发展史及意义、相对论的诞生及其意义。以革命二字划定這三个不同的物理学著名理论,是为了使得学生重视其意义,感受人类认识世界并产生突破的艰难性,体会科学家打破常规,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设计中,首先教师应十分重视导入部分,有趣并且设置悬念的导入才能够够引起学生深入学习的兴趣。比起课前大段的文字材料,学习物理科学史,笔者更倾向于生动形象的动态资料。所以导入部分,应该尝试视频导入,那么什么样的视频才更吸引学生兴趣呢?那一定是打开学生新世界大门的内容,我找到了《世界百大发现》这样一个纪录片,该纪录片中对于不同学科都有做一定阐释,关于物理学篇章,该纪录片的前两分钟提出了一个核心观念:“很多常识与物理学规律是背道而驰的。”这样一个观点很重要,利用纪录片中的这个观点作为本课的导入线索,一方面,能够吸引学生对于本课的初步兴趣,另一方面,也能设置悬念,从而维持学生更长时间的探索欲。其次,便是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经典力学横跨时间较长,所以可以采用时间轴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点梳理。这一段的知识点主要对应的是哥白尼日心说、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牛顿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其中最重要的是牛顿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提出后对于整个经典力学体系的意义。所以对于这一段知识点,我们可以采用物理学科的实验法来进行教学,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印象。比如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教师可以在课前提前准备教学道具,在教学进行到这一知识点时派两个学生上台进行实验,这样一来,课堂氛围成功被调动,学生兴趣也被吸引,教学效率便能够得到提高,如果没有道具,也可以提前找经典力学实验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在课堂过程中展示。但是必须注意控制多媒体材料的时间。而这一节最后的落脚点应该是人类认识经历了从“相信神”逐渐走向“相信人”的革命。一方面,这一改变背后所经历的阻挠是必须让学生体会和共情的,比如布鲁诺被教会采取火刑活活烧死的悲惨遭遇,并配备图片,只有科学发展背后的艰难困苦血淋淋的展示在学生面前,他们才能感受到人类认识革命的不易,才能进一步认同科学精神;另一方面,从相信神到相信人,是科学让人类逐渐的摆脱神学的束缚,给予自身更多信任,才能更去追求现世而不是来世,从而创造更美好的世界,由科学界引发的认识革命不仅仅影响的是科学界,还带来了对于宗教、思想、艺术等各方面的反思与革命。如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和各种文学美术新流派等所以,从纵向上来说,时间轴帮助学生进行知识梳理;而横向上来说,知识拓展帮助学生扩宽视野,加深认识。这一环节也非常重要,如果不做知识拓展,那么学生的视野更为狭窄,分析问题的角度也更加局限,就不能理解为什么科学界产生的改变能够称得上是一场认识革命的原因。
第二节是量子力学的认识革命,量子属于微观世界,所以是微观世界的认识革命,第三节是相对论,相对论的概念比较复杂,涉及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弥补了经典力学的不足,冲破了人类认识的桎梏,所以,是一场时空关系上的认识革命,两者之间有共同之处,那就是都与人们的固有认识是完全不同的,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通过提问学生引起思考,再采取放映多媒体材料的方式来揭秘两个概念,从而使学生产生惊讶之情绪,达到引起兴趣,体会科学之神奇的教学效果。
三个认识革命对世界产生的改变,应该放在同时学完之后进行提问,建议教师从身边最毫不起眼的物品进行提问,比如电视电脑、卫星定位等。这样学生会对课堂产生浓厚兴趣,从而感受到科学确实对生活产生了巨大改变,进而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热爱生活的优良品质,这对于科学精神的塑造也有着重要作用。
四、结语
综上,历史课堂中对于科学史的教授非常重要,但是由于学科限制,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对自然学科知识点做过多阐释,重心应该放在科学精神的领会与学习,社会责任感的培育与塑造上,而这一切的前提都是要使得原本略显枯燥的科学史内容变得生动有趣,才能够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学生才能够真正形成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二十一、肖丽霞. 激发兴趣,提高能力 ——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2021 年教育创新网络研讨会论文集(一),2021(01):528-530
二十二、康忠效.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培养策略[J].教育纵横,2021(05):132-133
二十三、吴国盛:科学的历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关键词:科学史;学习兴趣;教学法
科教兴国是我国非常重要的一项建设性战略,其中有一项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非常重要。但是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绝不是自然学科才能够去做的事情,人文学科也需要作出相应努力。
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及方法
针对中国正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的背景,以教育为本的宗旨意味着历史学科也可以利用丰富的历史素材培育学生对科学的认识,所以历史教育对于塑造学生的科学精神也很重要。而塑造学生科学精神的基本前提是要让学生对科学本身感兴趣。想要设计更能吸引学生兴趣的科学史课堂,必须明确进行科学史教学设计原则。肖丽霞在《激发兴趣,提高能力 ——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文中提出了以下几种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一、巧用课前导入;二、扩展教学资料;三、创设历史情境;四、科学安排历史问题;五、关注自身教学语言;六、丰富教学方式。课前导入环节中,肖丽霞认为:“导入环节不仅需要教师课前进行精心的设计,根据教学内容选取合适的情景进行导入,还需要教师利用富有趣味性的语言激发学生进行后续学习的渴望,让学生在课堂开始便产生最佳的学习状态。”所以导入环节在实施时要注意语言风格和用词,这样才能从一开始就给课程“开一个好头”。而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语言风格,需要教师在于学生沟通的过程中不断去把握与思索,所以教师需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以便更好地分析学情。除此以外,康忠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培养策略》中还提出吸引学生的兴趣可以通过设置悬念的方式,他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知识点的讲解,并渗透之后要学习的知识内容。通过这种将前后知识进行相互联系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好奇心。”这种方式一方面使得学生产生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后面即将要学习的内容做铺垫。
二、教学内容及学生学情分析
所以本文将以人民版历史必修三第七单元《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和革命者》一课为例,探索能够引起学生积极学习与探索科学知识兴趣的教学策略。
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物理学,高中物理对伽利略、牛顿、普朗克、爱因斯坦的理论都有讲述,尤其是牛顿力学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作为历史老师,讲述某一科学家的事迹或某一重大科技发明时宜粗不宜细。我们可以把重点放在评述它们在历史上的地位、作用和影响。本课的课标要求是了解经典力学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知道相对论、量子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意义。
本课是作为必修三的内容在高中二年级时期出现,高二学生已经在初中和高中物理课上对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普朗克的理论有所了解,知道一些这些物理学巨匠的名言和事迹。经过高一一整年的历史学习,有了一定的分析材料的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也进一步发展,但是高二学生经过分科,仍在学习历史的学生大概率更擅长于形象思维,对于物理学概念的理解依然具有一定难度,所以,尽管历史学科属于人文学科,但是人文学科也要结合自然学科特点,打造更吸引学生兴趣的人文课堂。
三、教学设计要点
进入教学设计阶段,笔者通过分析本课的重难点内容以及课标要求,以“人类认识革命”为主题确定了本课的方向,并将本课划分为三个不同阶段的认识革命:一、宏观世界的认识革命;二、微观世界的认识革命;三、时空关系的认识革命。三节不同认识革命所对应的知识点分别是:经典力学发展史及意义、量子力学发展史及意义、相对论的诞生及其意义。以革命二字划定這三个不同的物理学著名理论,是为了使得学生重视其意义,感受人类认识世界并产生突破的艰难性,体会科学家打破常规,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设计中,首先教师应十分重视导入部分,有趣并且设置悬念的导入才能够够引起学生深入学习的兴趣。比起课前大段的文字材料,学习物理科学史,笔者更倾向于生动形象的动态资料。所以导入部分,应该尝试视频导入,那么什么样的视频才更吸引学生兴趣呢?那一定是打开学生新世界大门的内容,我找到了《世界百大发现》这样一个纪录片,该纪录片中对于不同学科都有做一定阐释,关于物理学篇章,该纪录片的前两分钟提出了一个核心观念:“很多常识与物理学规律是背道而驰的。”这样一个观点很重要,利用纪录片中的这个观点作为本课的导入线索,一方面,能够吸引学生对于本课的初步兴趣,另一方面,也能设置悬念,从而维持学生更长时间的探索欲。其次,便是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经典力学横跨时间较长,所以可以采用时间轴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点梳理。这一段的知识点主要对应的是哥白尼日心说、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牛顿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其中最重要的是牛顿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提出后对于整个经典力学体系的意义。所以对于这一段知识点,我们可以采用物理学科的实验法来进行教学,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印象。比如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教师可以在课前提前准备教学道具,在教学进行到这一知识点时派两个学生上台进行实验,这样一来,课堂氛围成功被调动,学生兴趣也被吸引,教学效率便能够得到提高,如果没有道具,也可以提前找经典力学实验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在课堂过程中展示。但是必须注意控制多媒体材料的时间。而这一节最后的落脚点应该是人类认识经历了从“相信神”逐渐走向“相信人”的革命。一方面,这一改变背后所经历的阻挠是必须让学生体会和共情的,比如布鲁诺被教会采取火刑活活烧死的悲惨遭遇,并配备图片,只有科学发展背后的艰难困苦血淋淋的展示在学生面前,他们才能感受到人类认识革命的不易,才能进一步认同科学精神;另一方面,从相信神到相信人,是科学让人类逐渐的摆脱神学的束缚,给予自身更多信任,才能更去追求现世而不是来世,从而创造更美好的世界,由科学界引发的认识革命不仅仅影响的是科学界,还带来了对于宗教、思想、艺术等各方面的反思与革命。如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和各种文学美术新流派等所以,从纵向上来说,时间轴帮助学生进行知识梳理;而横向上来说,知识拓展帮助学生扩宽视野,加深认识。这一环节也非常重要,如果不做知识拓展,那么学生的视野更为狭窄,分析问题的角度也更加局限,就不能理解为什么科学界产生的改变能够称得上是一场认识革命的原因。
第二节是量子力学的认识革命,量子属于微观世界,所以是微观世界的认识革命,第三节是相对论,相对论的概念比较复杂,涉及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弥补了经典力学的不足,冲破了人类认识的桎梏,所以,是一场时空关系上的认识革命,两者之间有共同之处,那就是都与人们的固有认识是完全不同的,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通过提问学生引起思考,再采取放映多媒体材料的方式来揭秘两个概念,从而使学生产生惊讶之情绪,达到引起兴趣,体会科学之神奇的教学效果。
三个认识革命对世界产生的改变,应该放在同时学完之后进行提问,建议教师从身边最毫不起眼的物品进行提问,比如电视电脑、卫星定位等。这样学生会对课堂产生浓厚兴趣,从而感受到科学确实对生活产生了巨大改变,进而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热爱生活的优良品质,这对于科学精神的塑造也有着重要作用。
四、结语
综上,历史课堂中对于科学史的教授非常重要,但是由于学科限制,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对自然学科知识点做过多阐释,重心应该放在科学精神的领会与学习,社会责任感的培育与塑造上,而这一切的前提都是要使得原本略显枯燥的科学史内容变得生动有趣,才能够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学生才能够真正形成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二十一、肖丽霞. 激发兴趣,提高能力 ——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2021 年教育创新网络研讨会论文集(一),2021(01):528-530
二十二、康忠效.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培养策略[J].教育纵横,2021(05):132-133
二十三、吴国盛:科学的历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