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角色,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些都体现了“以生为本”的课改理念。本文结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自主”学习,总结了“以生为本”视野下,推动学生自主性发展的阅读教学策略:遵循发展规律,创设情境;尊重学生差异,分层设计。
关键词:以生为本;自主性;阅读教学
一、 遵循发展规律,创设情境
“以生为本”就要让学生参与阅读教学。为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阅读教学的积极性,我们应该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及知识结构和生活经验,创设适宜的情境,以激起他们阅读的兴趣,引导他们参与到阅读课堂教学当中来。
如在教授《月光曲》一课时,在组织合作探究活动时,我并没有直白地说让学生翻到第多少页,阅读某个自然段,然后对某个问题展开探究。而是设计了一个音乐情境,在教室里播放了贝多芬的《月光曲》。教室里到处都飘荡着钢琴曲的声音,学生们静静地听着音乐,非常入迷。当音乐停止的时候,我相机让学生们找出描写《月光曲》的段落。接下来又设计了一个问题情境:默读第九自然段,体会哪些是皮鞋匠看到的,哪些是他想到的?在问题情境的引领下,学生们有的发现:“皮鞋匠静静地听着”和“皮鞋匠看着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是在描写实景,其余部分是哥哥听着琴声而产生的联想。有的则说:我和她一样,我是从文中的“好像”“仿佛”这两个词语来判断的。这段话给我们描绘了“风平浪息——风起浪涌——月亮升高——月亮初升”这几个画面。接着我又抛出了问题:哥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联想?为什么说哥哥知道妹妹也仿佛看到了她从未见到过的景色?由于问题具有一定的梯度,因此一步步地引导学生在很短的时间里就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解决了教学重难点。最后,我给予了学生积极的评价并设计了一个有音乐伴奏的朗读情境:你们悟出了作者的感“情”,那么,就让我们有感“情”地读课文。在朗读时,要读出曲子的变化。海面平静时,我们要读得舒缓些;海面上刮起大风,巨浪涌来时,要读得快些,声调高些。
以上教学情境的创设,有效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推动了学生自主阅读的发展。此外,在一个课堂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使用在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教师一定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找准恰当的结合点,遵循学生阅读的规律,设计适宜的教学情境。
二、 尊重学生差异,分层设计
每个学生的语文学习基础是不同的,因此,对教学就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教学模式。传统的阅读教学以知识传授为主,因此,教师往往采用“一刀切”的“宣灌”式教学法。“以生为本”的新课程改革,要求发展学生的自主性,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所以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差异,进行分层设计,实现差异化教学。
如在教授《唯一的听众》这篇课文时,为了推动学困生进行自主学习,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这一课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我”的心理、行动的变化,一条是老人的语言变化。文中老人的语言随着听琴时间的推移,其内在含义也发生了变化。请同学们认真读读课文,看看老人的语言发生了哪些变化?这种问题对于优等生来说一点都不难,而学困生只要找一找就能找得到。这也符合“最近发展区”所说的“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理论。因此学困生里,有的学生很快便找到了答案。青青说:我找的是第四自然段。当“我”准备溜走时,老人自己承担责任,“是我打扰了你”,让“我”不要过意不去,老人并表示她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可不是今天特地打扰“我”,说得非常客气。接着,老人又说不要在意她在场,拉好拉坏她都听不见,对她不会造成任何干扰,让“我”毫无顾虑地大胆练习。老人给了“我”勇气和力量。
由此可见,尊重学生的差异,根据学困生的接受和理解能力设计问题,很快就使学困生理解了文章的重点,即课文正是抓住了老人的语言描写,赞扬了老人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表达了“我”对老人的敬佩、感激之情。
尊重差异,进行分层设计,不仅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在课前预习方案的设计、课后作业的设计中都要坚持采用分层的原则,从而有效推动每个层次学生自主性的发展,这也是“以生为本”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应有之义。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以教师“教”为主,这导致一些问题的答案是教师自身体验的“结论”,而非学生自身的体验,致使学生虽然学到了很多知识,但其学习语文的能力却仍然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而且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特别差。为了推动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发展。我们在“以生为本”的视野下,开展了广泛的实践探索与研究。本文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出发,总结了“以生为本”视野下,推动学生自主性发展的策略:遵循发展规律,创设情境;尊重学生差异,分层设计。
参考文献:
[1]張俊芝.以生为本,推开语文创新之门[J].学周刊,2018(17):109-110.
[2]王馨.谈小学语文自主性阅读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11):141.
作者简介:
董玉彬,安徽省安庆市,安徽省望江县高士镇童岭小学。
关键词:以生为本;自主性;阅读教学
一、 遵循发展规律,创设情境
“以生为本”就要让学生参与阅读教学。为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阅读教学的积极性,我们应该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及知识结构和生活经验,创设适宜的情境,以激起他们阅读的兴趣,引导他们参与到阅读课堂教学当中来。
如在教授《月光曲》一课时,在组织合作探究活动时,我并没有直白地说让学生翻到第多少页,阅读某个自然段,然后对某个问题展开探究。而是设计了一个音乐情境,在教室里播放了贝多芬的《月光曲》。教室里到处都飘荡着钢琴曲的声音,学生们静静地听着音乐,非常入迷。当音乐停止的时候,我相机让学生们找出描写《月光曲》的段落。接下来又设计了一个问题情境:默读第九自然段,体会哪些是皮鞋匠看到的,哪些是他想到的?在问题情境的引领下,学生们有的发现:“皮鞋匠静静地听着”和“皮鞋匠看着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是在描写实景,其余部分是哥哥听着琴声而产生的联想。有的则说:我和她一样,我是从文中的“好像”“仿佛”这两个词语来判断的。这段话给我们描绘了“风平浪息——风起浪涌——月亮升高——月亮初升”这几个画面。接着我又抛出了问题:哥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联想?为什么说哥哥知道妹妹也仿佛看到了她从未见到过的景色?由于问题具有一定的梯度,因此一步步地引导学生在很短的时间里就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解决了教学重难点。最后,我给予了学生积极的评价并设计了一个有音乐伴奏的朗读情境:你们悟出了作者的感“情”,那么,就让我们有感“情”地读课文。在朗读时,要读出曲子的变化。海面平静时,我们要读得舒缓些;海面上刮起大风,巨浪涌来时,要读得快些,声调高些。
以上教学情境的创设,有效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推动了学生自主阅读的发展。此外,在一个课堂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使用在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教师一定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找准恰当的结合点,遵循学生阅读的规律,设计适宜的教学情境。
二、 尊重学生差异,分层设计
每个学生的语文学习基础是不同的,因此,对教学就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教学模式。传统的阅读教学以知识传授为主,因此,教师往往采用“一刀切”的“宣灌”式教学法。“以生为本”的新课程改革,要求发展学生的自主性,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所以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差异,进行分层设计,实现差异化教学。
如在教授《唯一的听众》这篇课文时,为了推动学困生进行自主学习,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这一课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我”的心理、行动的变化,一条是老人的语言变化。文中老人的语言随着听琴时间的推移,其内在含义也发生了变化。请同学们认真读读课文,看看老人的语言发生了哪些变化?这种问题对于优等生来说一点都不难,而学困生只要找一找就能找得到。这也符合“最近发展区”所说的“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理论。因此学困生里,有的学生很快便找到了答案。青青说:我找的是第四自然段。当“我”准备溜走时,老人自己承担责任,“是我打扰了你”,让“我”不要过意不去,老人并表示她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可不是今天特地打扰“我”,说得非常客气。接着,老人又说不要在意她在场,拉好拉坏她都听不见,对她不会造成任何干扰,让“我”毫无顾虑地大胆练习。老人给了“我”勇气和力量。
由此可见,尊重学生的差异,根据学困生的接受和理解能力设计问题,很快就使学困生理解了文章的重点,即课文正是抓住了老人的语言描写,赞扬了老人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表达了“我”对老人的敬佩、感激之情。
尊重差异,进行分层设计,不仅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在课前预习方案的设计、课后作业的设计中都要坚持采用分层的原则,从而有效推动每个层次学生自主性的发展,这也是“以生为本”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应有之义。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以教师“教”为主,这导致一些问题的答案是教师自身体验的“结论”,而非学生自身的体验,致使学生虽然学到了很多知识,但其学习语文的能力却仍然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而且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特别差。为了推动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发展。我们在“以生为本”的视野下,开展了广泛的实践探索与研究。本文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出发,总结了“以生为本”视野下,推动学生自主性发展的策略:遵循发展规律,创设情境;尊重学生差异,分层设计。
参考文献:
[1]張俊芝.以生为本,推开语文创新之门[J].学周刊,2018(17):109-110.
[2]王馨.谈小学语文自主性阅读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11):141.
作者简介:
董玉彬,安徽省安庆市,安徽省望江县高士镇童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