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必须把德育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纳入中小学教育的全过程。”德育能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发挥教育影响,才有实在和深远的意义。然而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德育“总是做一阵子”(靠一两个活动,或一两个专题教育,缺少持续性的教育);“总是少数人的事”(德育越来越局限于德育处、班主任的职责,其他教师缺少主体思考和积极参与意识);“总用较为简单、生硬的方式”(因为是少数人承担德育职责,游离教学之外,活动难免图解概念,缺少自然的潜移默化)。其实德育需要神圣感,但也应是具有美感、幸福感、自然感的。否则,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就会停留在口号的层面上。
2002年,南京进入国家课程改革的实验,新课程着力于改变以往过重知识的倾向,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过程的同时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这在观念上拓展了课程的视野,给我们工作带来了新的思考和启迪。为了促进学科教学转变,增强教学的育人功能,使学科教学有新的增长点,我们开展了一系列拓展项目的实践和推广:品德学科推广“公民教育实践活动”;语文学科实施“振兴课外阅读行动计划”;科学学科参与“做中学”项目研究;体育学科开展“民间体育项目研究”;地方课程有《金陵文化》的课程开发。这些项目更贴近生活,切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让学生在学习中领悟更丰富的德育内涵,形成更深层的道德素养。
这些项目不是游离于学科之外的附属,而都是学科教学的组成部分,教师感到是在自己工作的范畴内,研究更为先进有效的教学模式,提升和拓展教育的价值。教师主体性、积极性也较强,一个个项目都有了蓬勃发展。
公民道德教育系列活动,在全市67所学校4900多名学生中展开。2006年4月11日,南京市鼓楼区就两项中小学生提出的公共管理方案举行了听证会。孩子们就垃圾车漏水问题、校园道路拥堵问题向江苏省和南京市有关部门提出解决方案。对学生的陈述,教师在听、学校领导在听、政府相关机构的领导也在听,一个个听证,无不让我们感到孩子们的童心、激情、思维的火花和主人翁意识。活动得到了社会舆论的普遍肯定,一度成为广播电视报道的热点话题。江苏省教育厅周稽裘副厅长参加完听证会后感慨道:“让未成年公民参与到公共管理中来,既能提高其德育水平,又能为政府职能部门改进工作提供参考。在某种程度上,它已经远远超过了教育的范畴,勾画了一幅未来社会管理的蓝图。”听证会后,南京市鼓楼区改装了所有的垃圾车,加强了车体的密闭性。虽然孩子们的很多设想不一定可行,但通过亲历亲为,孩子们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此项活动培养了孩子作为未来公民的责任感与参与意识。正是这个项目的研究使品德教学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生机活力。
“振兴课外阅读行动计划”,在优化课堂教学的前提下,我们设立课外阅读指导课,将课外阅读指导课纳入语文课程教学体系。每两周安排一节至二节课外阅读课。教研室引领对课外阅读指导方法研究。通过开展丰富的课外阅读活动,不断提高了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市教研室通过振兴阅读系列研讨活动不断激发学校动起来,开心书会、读书超市、读书小明星评选、经典诵读、持续默读,阅读活动的开展形成了积极的氛围并产生了巨大的能量,这个项目的开展给教学及孩子素养带来的变化,让教师、家长非常惊异和欣喜。为了给孩子搭建更大的舞台,市教研室举办了全市小学生美诗文诵读大赛。美诗文感动了小选手,他们声情并茂,在乐中陶醉,在悲处涕零。诗文的美和诵读的美感动了老师、感动了作家、感动了评委,场上场下,奏响的是一首首人类最高尚的精神文化的圣曲。此项活动我们在坚持自主的个性化原则的同时,关注并引导小学生的阅读内容,定期推荐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目,指导学生阅读。
振兴阅读行动不仅得到了省、市教育局教研室的大力支持,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江苏省和南京市的十多家媒体多次报道我们的活动,积极参与引导社会关注孩子们的阅读。阅读活动中曹文轩、郑渊洁、黄蓓佳、祁智、杨红缨等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也一次次走进校园和孩子一起谈读书、聊写作、话人生。
“做中学”项目的研究令许多教师的观念开始发生变化。一位参与“做中学”项目实验的老师说:“做中学”带来的最大变化是过去想方设法让学生掌握教给他们的知识技能,现在是想方设法提供机会让学生去学习想知道的东西;从关注如何让学生能理解知识,转移到如何引导学生提问、假设、自己做出判断;评价学生从单一的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扩展为合作能力、语言交流能力及科学的态度等综合性的评价。教师从关注知识的教育转变为关注对人的素质发展上来,这不就是我们期望的全员育德吗?
拓展项目的实验,使我们更充分感受到:优化教学过程实际是充实和放大学科教育范畴的过程,其重点就是从注重强化知识转到着眼育人,我们要实现课改目标,真正落实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培养责任,就需要有策略地在学科教学中生成新的元素,引起学科内部的变化,以此促进广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和自然地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同时在构建学科与德育相融合的教学体系时,不能单科独进、单兵作战,也不能盲目跟风、项目零散,要注重项目核心意义的一致性,达成学科间的相互借鉴、合力推进。在具体工作中我们还注重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的研究管理,这也是一个整体的意识,把握好三级课程的落实,就抓住了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中央教科所朱小蔓所长在谈到高中课程改革问题时说:随着基础教育学段课程改革的初见成效,必将推动高中课程改革进程,实现整体育人的目标,南京从公民教育实践、振兴课外阅读行动计划、“做中学”、民间体育和校本课程建设等项目的研究切入课程改革,为扎实推进课改探索了很有价值的方式。现在参与这些项目的实验学校越来越踊跃,有不少学校校长要求参加各科的项目实验,他们说,我们一点也不觉得多了负担,而觉得多了成效,多了精彩,多了教书育人的愉悦感。
(作者单位:南京市教学研究室)
责任编辑:王 昱
2002年,南京进入国家课程改革的实验,新课程着力于改变以往过重知识的倾向,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过程的同时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这在观念上拓展了课程的视野,给我们工作带来了新的思考和启迪。为了促进学科教学转变,增强教学的育人功能,使学科教学有新的增长点,我们开展了一系列拓展项目的实践和推广:品德学科推广“公民教育实践活动”;语文学科实施“振兴课外阅读行动计划”;科学学科参与“做中学”项目研究;体育学科开展“民间体育项目研究”;地方课程有《金陵文化》的课程开发。这些项目更贴近生活,切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让学生在学习中领悟更丰富的德育内涵,形成更深层的道德素养。
这些项目不是游离于学科之外的附属,而都是学科教学的组成部分,教师感到是在自己工作的范畴内,研究更为先进有效的教学模式,提升和拓展教育的价值。教师主体性、积极性也较强,一个个项目都有了蓬勃发展。
公民道德教育系列活动,在全市67所学校4900多名学生中展开。2006年4月11日,南京市鼓楼区就两项中小学生提出的公共管理方案举行了听证会。孩子们就垃圾车漏水问题、校园道路拥堵问题向江苏省和南京市有关部门提出解决方案。对学生的陈述,教师在听、学校领导在听、政府相关机构的领导也在听,一个个听证,无不让我们感到孩子们的童心、激情、思维的火花和主人翁意识。活动得到了社会舆论的普遍肯定,一度成为广播电视报道的热点话题。江苏省教育厅周稽裘副厅长参加完听证会后感慨道:“让未成年公民参与到公共管理中来,既能提高其德育水平,又能为政府职能部门改进工作提供参考。在某种程度上,它已经远远超过了教育的范畴,勾画了一幅未来社会管理的蓝图。”听证会后,南京市鼓楼区改装了所有的垃圾车,加强了车体的密闭性。虽然孩子们的很多设想不一定可行,但通过亲历亲为,孩子们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此项活动培养了孩子作为未来公民的责任感与参与意识。正是这个项目的研究使品德教学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生机活力。
“振兴课外阅读行动计划”,在优化课堂教学的前提下,我们设立课外阅读指导课,将课外阅读指导课纳入语文课程教学体系。每两周安排一节至二节课外阅读课。教研室引领对课外阅读指导方法研究。通过开展丰富的课外阅读活动,不断提高了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市教研室通过振兴阅读系列研讨活动不断激发学校动起来,开心书会、读书超市、读书小明星评选、经典诵读、持续默读,阅读活动的开展形成了积极的氛围并产生了巨大的能量,这个项目的开展给教学及孩子素养带来的变化,让教师、家长非常惊异和欣喜。为了给孩子搭建更大的舞台,市教研室举办了全市小学生美诗文诵读大赛。美诗文感动了小选手,他们声情并茂,在乐中陶醉,在悲处涕零。诗文的美和诵读的美感动了老师、感动了作家、感动了评委,场上场下,奏响的是一首首人类最高尚的精神文化的圣曲。此项活动我们在坚持自主的个性化原则的同时,关注并引导小学生的阅读内容,定期推荐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目,指导学生阅读。
振兴阅读行动不仅得到了省、市教育局教研室的大力支持,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江苏省和南京市的十多家媒体多次报道我们的活动,积极参与引导社会关注孩子们的阅读。阅读活动中曹文轩、郑渊洁、黄蓓佳、祁智、杨红缨等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也一次次走进校园和孩子一起谈读书、聊写作、话人生。
“做中学”项目的研究令许多教师的观念开始发生变化。一位参与“做中学”项目实验的老师说:“做中学”带来的最大变化是过去想方设法让学生掌握教给他们的知识技能,现在是想方设法提供机会让学生去学习想知道的东西;从关注如何让学生能理解知识,转移到如何引导学生提问、假设、自己做出判断;评价学生从单一的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扩展为合作能力、语言交流能力及科学的态度等综合性的评价。教师从关注知识的教育转变为关注对人的素质发展上来,这不就是我们期望的全员育德吗?
拓展项目的实验,使我们更充分感受到:优化教学过程实际是充实和放大学科教育范畴的过程,其重点就是从注重强化知识转到着眼育人,我们要实现课改目标,真正落实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培养责任,就需要有策略地在学科教学中生成新的元素,引起学科内部的变化,以此促进广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和自然地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同时在构建学科与德育相融合的教学体系时,不能单科独进、单兵作战,也不能盲目跟风、项目零散,要注重项目核心意义的一致性,达成学科间的相互借鉴、合力推进。在具体工作中我们还注重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的研究管理,这也是一个整体的意识,把握好三级课程的落实,就抓住了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中央教科所朱小蔓所长在谈到高中课程改革问题时说:随着基础教育学段课程改革的初见成效,必将推动高中课程改革进程,实现整体育人的目标,南京从公民教育实践、振兴课外阅读行动计划、“做中学”、民间体育和校本课程建设等项目的研究切入课程改革,为扎实推进课改探索了很有价值的方式。现在参与这些项目的实验学校越来越踊跃,有不少学校校长要求参加各科的项目实验,他们说,我们一点也不觉得多了负担,而觉得多了成效,多了精彩,多了教书育人的愉悦感。
(作者单位:南京市教学研究室)
责任编辑:王 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