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12月18日国家发改委印发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发改气候规〔2017〕2191号),标志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正式启动,首先从发电行业开始,在发电行业中火电企业是排放主要群体,影响最为明显。本文主要通过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碳市场)对火电企业影响进行分析,阐述了火电企业参与碳市场的意义及面临的挑战,提出火电企业快速适应碳市场的应对措施。
一、火电企业参与碳市场的意义
2017年12月18日国家发改委印发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发改气候规〔2017〕2191号)。方案明确,初期交易主体为发电行业年度排放达到2.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综合能源消费量约1万吨标准煤)及以上的企业或者其他经济组织,条件成熟后,扩大至其他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行业;初期交易产品为碳排放配额现货,条件成熟后增加符合交易规则的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及其他交易产品。碳市场的建设对火电企业的意义重大,主要有以下三点:
首先中国是世界上第一大电力生产国和消费国,火电机组占全国总装机容量的比重为65%左右,而中国的能源结构是富煤、少气、缺油,能源结构决定了煤电在我国将长期占有主导地位。发电行业尤其火电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行业,2010年火电行业二氧化碳排放量接近全国排放总量的50%,因而火电行业实现低碳化发展是中国经济向低碳化转型的关键,而参与碳市场就是火电行业实现低碳化发展有效途径。
其次碳市场的建立将对电力发展产生碳约束,并通过碳约束倒逼电力结构优化,刺激电力产业新技术开发和利用,推動火力发电清洁化和高效化。另外碳排放超出配额的高排放、低参数类机组必须从市场上购买配额来维持发电业务,从而导致发电成本上升;低排放、高参数类机组则可以通过转让盈余的碳排放配额获利。长期来看,碳排放权交易或将加速火电供给侧改革,低排放、高参数类机组有望同时获得发电量提升,利好优质火电企业。
另外,随着CCS(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的不断成熟,如果将二氧化碳实施CCS(碳捕集与封存)后,使碳成为一种新的商品参与到市场竞争,实现变废为宝。据统计,未来我国碳市场的交易量将在30亿-40亿吨/年,现货交易额最高有望达到80亿元/年。实现碳期货交易后,全国碳市场规模最高或将高达4000亿元,成为我国仅次于证券交易、国债之外第三大的大宗商品交易市场,这将成为我国火电企业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其前景不可估量。
二、火电企业面临的挑战
(一)火电企业面临碳减排压力巨大
自2012年以来,煤价不断走低,火电企有利可图,不断上马新机组;而与此同时,用电需求却不断放缓。目前全国约17.8亿千瓦的总装机容量中,火力发电占到11.8亿多,占66%左右,且仍有超过1亿千瓦的核准在建规模。有专家估计,到2020年我国火电将有4亿千瓦的过剩产能。另外我国已经提出至2020年和2030年的目标是单位国内GDP二氧化碳排放分别比2005年下降40%~45%和60%~65%约束性指标,以及在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的总量控制目标。火电企业作为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大户,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将是未来火电行业面临的巨大挑战。文$内
(二)火电行业减排潜力深度挖掘面临较大难度
火电行业在改革开放的几十年中,尤其是近十多年,在发电效率等技术碳减排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2016年,全国火电单位发电量二氧化碳排放约822克/千瓦时,比2005年下降21.6%。要进一步发掘火电行业碳减排的技术潜力日益困难,通过强制性制定技术标准持续推进深度减碳已经难以为继。目前我国对火电行业减排已有较为严格的标准和要求、煤电机组供电煤耗和电网线损水平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节能减排空间逐步缩小,发展低碳技术是必然选择,但是碳减排技术发展尚不稳定,缺乏核心技术且成本过高,使得短期内还无法完全依靠低碳技术解决减排的问题。因此,充分考虑我国电力工业的减排潜力,设置合理的总量控制目标至关重要。
(三)引起火电企业短期内发电成本上升
加入全国碳市场后,短期内可能使火电企业的发电成本呈现上升趋势。由于电力需求的增加必然会导致更多的二氧化碳排放,而火电企业为了履行政府下达的碳排放配额指标,同时保证电力供应,需要通过采取电厂技术升级改造、清洁能源发电技术、碳捕集技术或者通过碳交易实现减排目标,这无疑都会增加火电企业的运行成本。火电企业目前已经处在高负债和亏损的困境中,成本的增加无疑将加重其生产负担,随着碳配额价格的波动,配额分配趋紧以及有偿配额的比例增大,火电企业的经营压力将逐步增大。对于火电企业而言,碳排放成本将逐渐成为其生产成本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应对措施
(一)积极参与全国碳市场的建设和运营
当前全国碳市场建设坚持求稳基调,分基础建设期(一年左右完成全国统一的数据报送系统、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建设)、模拟运行期(一年左右开展发电行业配额模拟交易)、深化完善期(在发电行业交易主体间开展配额现货交易)三个阶段稳步推进碳市场建设工作。火电行业是碳排放和碳减排的重要领域,火电企业应正确认识全国碳市场,改变被动参与碳交易市场旧的观念认识,充分把握碳市场机遇,将低碳发展理念融入到企业发展当中,积极主动参与碳市场建设和运营。
(二)建立健全碳排放管理体系
碳排放管理是一项专业化很强的工作,涉及碳排放核算、碳资产管理和交易等专业技术工作。火电企业开展碳排放管理工作涉及到燃料管理、生产运行、煤质检测、计划经营、资金结算等多个方面,并需要协调不同的管理部门,因此建立内部碳排放管理体系十分必要,包括规章制度、组织机构、工作机制等,保证碳排放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三)加强碳排放大数据的应用 碳市场配额分配的基础性数据来自于或电企业的排放数据,因此,要对碳排放相关数据要进行精细化管理,自主的梳理、保存排放数据和配套资料,同时深入挖掘这些数据,全面分析、深刻总结、发现规律,全面揭示数据背后的问题,可以为火电企业碳排放管理体系制定提供直接依据;结合排放数据,根据配额分配方法,测算企业的配额缺口情况,提早预判形势、采取对策,为企业优化发电结构、节能技改乃至发展战略提出建议,最大程度保障火电企业的履约工作,实现配额和CCER(中国经核证的减排量)交易效益最大化。
(四)深入挖掘碳资产价值
进行碳资产管理可以在保证履约的前提下,降低履约成本、实现碳资产保值增值,并拓宽融资渠道。因此要研究推动碳资产管理和碳金融创新,充分利用碳资产和碳交易的内在金融化属性,积极探索碳债券、碳质押、碳借贷、碳托管、碳期货等碳金融形式,实现碳资产保值增值。
(五)加强碳排放管理能力建设
目前各火电企业普遍存在碳排放及碳资产管理相关能力不足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应对国内启动的碳市场,减少碳核算数据统计、报送等环节出现的任何问题,避免给企业带来损失,火电企业每年应自行开展碳排放数据管理、碳排放权交易等多层次的能力建设活动;同时委派相关人员参加国家和地方组织的统一培训。
(六)加强内部管理和企业改革,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俗话说,打铁须得本身硬。要想在未来能源结构调整和新能源蓬勃发展的激烈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必须加快改革和加强管理,将企业运营成本切实降下来。当前,火电企业要以去产能和淘汰僵尸企业、推进产业重组为契机,不断创新企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遵循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形成既有激励又有约束的市场化选人用人和薪酬分配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为主动适应碳市场奠定坚实的内部基础。
总的来看,从目前国家碳市场启动到未来开展实质的货币交易还有一段时间,为火电企业以及其他行业提供了缓冲期和学习期,有利于降低政策风险。火电企业应充分借鉴国家碳试点区域碳市场的实践经验,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尽快熟悉国家碳市场的相关规则,做好低碳技术储备,充分利用碳市场,引領火电企业朝着低碳化的方向稳步前进,为推动能源行业的清洁低碳发展,提高能源安全水平做出应有的贡献。(作者单位为内蒙古大唐国际托克托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一、火电企业参与碳市场的意义
2017年12月18日国家发改委印发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发改气候规〔2017〕2191号)。方案明确,初期交易主体为发电行业年度排放达到2.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综合能源消费量约1万吨标准煤)及以上的企业或者其他经济组织,条件成熟后,扩大至其他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行业;初期交易产品为碳排放配额现货,条件成熟后增加符合交易规则的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及其他交易产品。碳市场的建设对火电企业的意义重大,主要有以下三点:
首先中国是世界上第一大电力生产国和消费国,火电机组占全国总装机容量的比重为65%左右,而中国的能源结构是富煤、少气、缺油,能源结构决定了煤电在我国将长期占有主导地位。发电行业尤其火电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行业,2010年火电行业二氧化碳排放量接近全国排放总量的50%,因而火电行业实现低碳化发展是中国经济向低碳化转型的关键,而参与碳市场就是火电行业实现低碳化发展有效途径。
其次碳市场的建立将对电力发展产生碳约束,并通过碳约束倒逼电力结构优化,刺激电力产业新技术开发和利用,推動火力发电清洁化和高效化。另外碳排放超出配额的高排放、低参数类机组必须从市场上购买配额来维持发电业务,从而导致发电成本上升;低排放、高参数类机组则可以通过转让盈余的碳排放配额获利。长期来看,碳排放权交易或将加速火电供给侧改革,低排放、高参数类机组有望同时获得发电量提升,利好优质火电企业。
另外,随着CCS(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的不断成熟,如果将二氧化碳实施CCS(碳捕集与封存)后,使碳成为一种新的商品参与到市场竞争,实现变废为宝。据统计,未来我国碳市场的交易量将在30亿-40亿吨/年,现货交易额最高有望达到80亿元/年。实现碳期货交易后,全国碳市场规模最高或将高达4000亿元,成为我国仅次于证券交易、国债之外第三大的大宗商品交易市场,这将成为我国火电企业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其前景不可估量。
二、火电企业面临的挑战
(一)火电企业面临碳减排压力巨大
自2012年以来,煤价不断走低,火电企有利可图,不断上马新机组;而与此同时,用电需求却不断放缓。目前全国约17.8亿千瓦的总装机容量中,火力发电占到11.8亿多,占66%左右,且仍有超过1亿千瓦的核准在建规模。有专家估计,到2020年我国火电将有4亿千瓦的过剩产能。另外我国已经提出至2020年和2030年的目标是单位国内GDP二氧化碳排放分别比2005年下降40%~45%和60%~65%约束性指标,以及在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的总量控制目标。火电企业作为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大户,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将是未来火电行业面临的巨大挑战。文$内
(二)火电行业减排潜力深度挖掘面临较大难度
火电行业在改革开放的几十年中,尤其是近十多年,在发电效率等技术碳减排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2016年,全国火电单位发电量二氧化碳排放约822克/千瓦时,比2005年下降21.6%。要进一步发掘火电行业碳减排的技术潜力日益困难,通过强制性制定技术标准持续推进深度减碳已经难以为继。目前我国对火电行业减排已有较为严格的标准和要求、煤电机组供电煤耗和电网线损水平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节能减排空间逐步缩小,发展低碳技术是必然选择,但是碳减排技术发展尚不稳定,缺乏核心技术且成本过高,使得短期内还无法完全依靠低碳技术解决减排的问题。因此,充分考虑我国电力工业的减排潜力,设置合理的总量控制目标至关重要。
(三)引起火电企业短期内发电成本上升
加入全国碳市场后,短期内可能使火电企业的发电成本呈现上升趋势。由于电力需求的增加必然会导致更多的二氧化碳排放,而火电企业为了履行政府下达的碳排放配额指标,同时保证电力供应,需要通过采取电厂技术升级改造、清洁能源发电技术、碳捕集技术或者通过碳交易实现减排目标,这无疑都会增加火电企业的运行成本。火电企业目前已经处在高负债和亏损的困境中,成本的增加无疑将加重其生产负担,随着碳配额价格的波动,配额分配趋紧以及有偿配额的比例增大,火电企业的经营压力将逐步增大。对于火电企业而言,碳排放成本将逐渐成为其生产成本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应对措施
(一)积极参与全国碳市场的建设和运营
当前全国碳市场建设坚持求稳基调,分基础建设期(一年左右完成全国统一的数据报送系统、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建设)、模拟运行期(一年左右开展发电行业配额模拟交易)、深化完善期(在发电行业交易主体间开展配额现货交易)三个阶段稳步推进碳市场建设工作。火电行业是碳排放和碳减排的重要领域,火电企业应正确认识全国碳市场,改变被动参与碳交易市场旧的观念认识,充分把握碳市场机遇,将低碳发展理念融入到企业发展当中,积极主动参与碳市场建设和运营。
(二)建立健全碳排放管理体系
碳排放管理是一项专业化很强的工作,涉及碳排放核算、碳资产管理和交易等专业技术工作。火电企业开展碳排放管理工作涉及到燃料管理、生产运行、煤质检测、计划经营、资金结算等多个方面,并需要协调不同的管理部门,因此建立内部碳排放管理体系十分必要,包括规章制度、组织机构、工作机制等,保证碳排放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三)加强碳排放大数据的应用 碳市场配额分配的基础性数据来自于或电企业的排放数据,因此,要对碳排放相关数据要进行精细化管理,自主的梳理、保存排放数据和配套资料,同时深入挖掘这些数据,全面分析、深刻总结、发现规律,全面揭示数据背后的问题,可以为火电企业碳排放管理体系制定提供直接依据;结合排放数据,根据配额分配方法,测算企业的配额缺口情况,提早预判形势、采取对策,为企业优化发电结构、节能技改乃至发展战略提出建议,最大程度保障火电企业的履约工作,实现配额和CCER(中国经核证的减排量)交易效益最大化。
(四)深入挖掘碳资产价值
进行碳资产管理可以在保证履约的前提下,降低履约成本、实现碳资产保值增值,并拓宽融资渠道。因此要研究推动碳资产管理和碳金融创新,充分利用碳资产和碳交易的内在金融化属性,积极探索碳债券、碳质押、碳借贷、碳托管、碳期货等碳金融形式,实现碳资产保值增值。
(五)加强碳排放管理能力建设
目前各火电企业普遍存在碳排放及碳资产管理相关能力不足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应对国内启动的碳市场,减少碳核算数据统计、报送等环节出现的任何问题,避免给企业带来损失,火电企业每年应自行开展碳排放数据管理、碳排放权交易等多层次的能力建设活动;同时委派相关人员参加国家和地方组织的统一培训。
(六)加强内部管理和企业改革,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俗话说,打铁须得本身硬。要想在未来能源结构调整和新能源蓬勃发展的激烈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必须加快改革和加强管理,将企业运营成本切实降下来。当前,火电企业要以去产能和淘汰僵尸企业、推进产业重组为契机,不断创新企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遵循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形成既有激励又有约束的市场化选人用人和薪酬分配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为主动适应碳市场奠定坚实的内部基础。
总的来看,从目前国家碳市场启动到未来开展实质的货币交易还有一段时间,为火电企业以及其他行业提供了缓冲期和学习期,有利于降低政策风险。火电企业应充分借鉴国家碳试点区域碳市场的实践经验,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尽快熟悉国家碳市场的相关规则,做好低碳技术储备,充分利用碳市场,引領火电企业朝着低碳化的方向稳步前进,为推动能源行业的清洁低碳发展,提高能源安全水平做出应有的贡献。(作者单位为内蒙古大唐国际托克托发电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