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鲾科鱼类因鳞片细小易脱落,鳍棘易折断,且部分物种具有性二态特征,导致传统分类鉴定困难.为明确中国鲾科(Leiognathidae)鱼类的分类地位,测量了小牙鲾(Gala minuta)、G.sp.A、黄斑鳐(Leiognathus bindus)、短吻鳐(L.brevirostris)、颈斑鲾(L.nuchalis)、短棘鲾(L.equulus)、细纹鲾(L.berbis)、带纹鲾(L.striatus)、坚鲾(L.stercorarius)、仰口鲾(Secutor ruconius)10种147尾中国鲾科鱼类的28个形态参数,消除异增长效应后进行主成分分析、判别分析以及聚类分析,发现不同物种间表观形态上具有较大的相似性,易造成鉴定错误.测定中国鲾科鱼类10种47尾DNA条形码序列,结合GenBank和BOLD下载数据进行联并分析,发现小牙鲾、G.sp.A、黄斑鲾、短吻鲾、颈斑鲾、短棘鲾、细纹鲾、带纹鲾、坚鲡、仰口鲾、曳丝鲾(Lleuciscus)、宽身小牙鲾(G.achlamys)12种鲾科鱼类105条序列聚类成11个自展数据支持率为100%的分支,分支间平均遗传距离(18.6%)是分支内(0.3%)的62倍,支持分支的物种分类地位.短吻鲡和颈带鲾分支间平均遗传距离(8.1%)是分支内(0.15%)的54倍,形态与分子均没有重叠,应为2个独立种.牙鲾属G.sp.A与宽身小牙鲾及小牙鲾的种间遗传距离分别是种内遗传距离的35倍和79倍,支持其为独立的物种.另外,发现本研究采集于广东阳江的坚鲾、海南博鳌的带纹鲾和G.sp.A为中国3个新纪录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