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创设生活情境,营造生活化的政治课堂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这里的生活,既包括学生“生活”,更包括广阔的社会生活。
  综观2008年的新课程高考,我们发现,新课程高考注重现实生活情境的设置,将问题设计融入了学生生活情境之中。例如,广东卷第41题第(3)问设置了“如果你被聘为……管理顾问……”的问题情境,宁夏卷第38题第(3)问设置了“假如让你制定方案……”的问题情境,等等。这样的问题情境,有效回应和关照了高中新课改试验区学生的种种新学习情境。
  高考命题注重生活情境的方向和趋势,要求我们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必须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体验,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和学生实际,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学生在一种感性的生活经历中学习、感悟和领会有关道理。
  那么,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究竟应该怎样做呢?下面,我就此谈谈几点做法。
  
  一、充分利用课本中的辅助文资料,积极创设新的生活情境。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先行者和理论家。他说:“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我们此地的教育,是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
  通观政治教材,我们会发现,新课本完成了一个基本的但又是至关重要的理念超越——以学生的学习为本。在向学生推出某一理论时,都采用了“史论结合、事论结合”的叙述方式,把基本理论寓于案例之中娓娓道出。教材倾向于不直接给出结论,而是通过必要的设问、激疑、引导和分析,注重概念形成性的描述,引导学生投身课本,充分讨论,领悟结论,从而把博大精深的政治理论呈现得更加自然,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一线教师必须充分利用课本中的相关辅助文资料,引导学生进入相关生活情境,通过切身体验,把相关理论领悟透彻。
  丰富多彩且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现实生活、突飞猛进的现代科技、不断创新的科学理论为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因此,我们必须把来自于社会生活中的新理论、新方法、新问题及时地纳入到思想政治课教学之中,使之成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比如党和国家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制定的重大方针政策,最新的科技成果、理论成果和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重大热点问题等。例如,在学习“股票”时,我为学生详述了中国A股2007、2008年的冰火两重天,由2007年的最高点到2008年的最低点,中国A股股市暴跌了70%,即股民财富大约缩水了70%,让学生深刻感受到“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对股票的“高收益高风险”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二、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使课堂教学中师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大大拓展,各种生活信息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为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提供了丰沛的“物质条件”。当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将这些课件呈现给学生时,学生面对的就不再是干巴巴的枯燥理论,而是蕴涵了书中科学理论的活生生的社会生活。师生在对这些生活材料共同分析、自主探讨的过程中,能深切领悟要掌握的理论知识。这样既能使学生理解教材理论,又能使学生对教材理论心悦诚服地接受。
  无论是网络技术提供的生活信息,还是PowerPoint对生活场景的介绍,或者Flash对生活过程的演示,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为课堂教学生活化创设了逼真的情境和生活画卷,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时空领域和思维空间,同时也为推进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提供了必要的铺垫。在教学中,教师通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选取具体、生动、形象并能准确地反映教材理论观点的生活材料、事实、事例,为新授内容的学习创设鲜活明了的情境,以揭示、分析教学课题。如在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这一内容时,教师可向学生发问:“报刊杂志、新闻媒体经常有我国和外国选举情况的报道,谁了解这方面的情况,给大家说说。”学生回答以后,教师可以用幻灯或录像等形式如实介绍中美选举过程中的一些资料,继续发问:“你们说哪种选举比较好?”学生自创和教师设置的情景,以及学生对情景的感性了解,会使整个课堂洋溢着民主和谐的气氛,师生在共同探究中完成教学任务。
  
  三、创新课堂组织形式,引导学生进入生活情境,在“亲身”的生活经历中领悟知识。
  
  “师生互动、自主探究、共同发展”等新的教学理念,呼唤与之相适应的新的教学方式的诞生,并催发了诸如“话题式”“竞赛式”、“讨论式”、“辩论式”等课堂组织形式的兴起。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组织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积极创设各种生活情境,而且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科学地设计一些生活话题,将学生融入到生活情境之中,通过生活引路,把学生带入知识的海洋,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思考生活、探究生活。
  1.敏锐观察,科学设计教学话题。
  教师要经常关注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关注国际国内形势的重大变化,留意社会生活及其发展变化,留意我们身边发生的一些事情,善于把握时代脉搏。例如在讲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时,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评价现在的班集体。在发言中,学生会列举大量的在共同集体生活中的好人好事、优良班风,当然也会指出班集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进行归纳总结,指出班集体的好的一面、不好的一面,哪方面是主流、哪方面是支流。这样就能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这一教学内容创设一个较好的话题,从而引导学生学会从具体的社会现象中分析、归纳得出一些基本的政治的观点、立场、方法和原理,反过来又懂得运用这些结论去解释、分析、说明更多的社会现象。
  2.善于思考,科学分析话题。
  这既是教师释放知识能量、生活体验和人格魅力的过程,又是教材理论和社会生活完美整合的过程,还是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过程。因此,它是课堂教学走向生活化的中心环节。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如果学生不能够对现实的话题情境进行有效的“加工制作”,那么他们的认识就只会永远停留在问题的表层,而不能理性地对待生活。
  在具体的操作中,师生必须充分发挥“双主体”作用,共同分析、共同探讨、共同发展,把维护学生的尊严和权利作为施教的前提。一方面,充分尊重和高度信任学生。从话题设计,到问题的提出,到论证,到结论,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都应体现出学生对社会生活的感悟,都应凝聚着学生的智慧和思想。另一方面,师生平等交流、共同研讨。从学生自身的或可以接受的生活经验出发,以尊重事实、服从真理为标准,不惟师是从,不把某些过时的甚至是错误的观点强加于学生。
  3.自主探究,致力于话题创新。
  比如,在展开“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话题情景讲述联系的观点以后,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如果城内某油库起火,那会不会“殃及池鱼”呢?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就会把自己的生活经验、所学的化学知识等结合起来进行理性思考和分析,从而在原有的生活情境基础上获得了一种新的体验,并得出了新的结论: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原有的话题情景进行重新阐发之后,学生在思维上产生了新的“东西”,这样就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创新教学生活话题,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领会生活的本质,而且可以张扬学生的个性,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大有裨益。
  除运用生活话题组织教学外,诸如主题班会、辩论会、社会调查、宣传活动、访谈演讲等,还有模仿“正大综艺”、“挑战主持人”、“实话实说”、“第二起跑线”、“今日说法”等电视栏目的课堂组织形式,都是能够有效促进思想政治课教学走向生活化的有效形式。
  教学的实质就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而趋于独立,最终摆脱对教师和书本的双重依赖,成为学习上能够自主、人格上能够自立的人。总之,教师要通过课堂教学,积极创设生活情境,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进入生活情境,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求知,在生活中学会学习、善于学习,提高自学能力,做学习的主人。
其他文献
在高中阶段教学中,政治课承担着政治基础常识教学和提高学生思想素质、培养其实际运用能力等方面的职能,在学生成长发展过程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高中政治教育教学工作一直受应试教育影响较大,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出现了偏差,违背了学生成长的规律。下面着重探讨高中政治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不足和应对措施等。    一、目前高中政治教学的主要不足    1.教师不够重视。  在一些学校,从教学管理者到一线政治教师,
课堂提问是联系“教”与“学”的桥梁与纽带,是沟通师生思想的重要手段,也是我们解决教学矛盾的一把“钥匙”。在多年的教学工程中,我总结了自己在课堂提问中的几点心得和思考,希望对中学的政治教学工作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课堂提问是中学思想政治课堂中最常用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之一。提问可以通过师生的相互作用,达到检查学习、促进思维、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等多重目的。在陈述问题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