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任务探究的教学方式,通过结构化的设计,借助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追求语言、技能、知识和思想情感、文化修养等多方面多层次目标发展的综合效应,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在教学实践中行之有效,在突破中不断前进。
关键字:大任务教学;核心素养;教师角色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语文核心素养为纲,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主线,设计了18个“学习任务群”。王宁教授说:“所谓学习任务群,是在真实情境下,确定与语文核心素养生成、发展、提升相关的人文主题,组织学习资源,设计多样的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的自主活动,自己去体验环境,完成任务,发展个性,增长思维能力,形成理解和应用系统。”
一、学习任务群下的大任务教学的特征
学习任务群下的大任务教学是指在教学实施中,教师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下设计一个明确清晰的探究大任务,并通过结构化的设计,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有意义的讨论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设计时,要善于将抽象的学习内容转化为有具体意义和目标的学习任务,这是实现任务群教学价值的关键。”[1]
首先,大任务探究学习的方式,是符合新课程标准理念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教学方式。学习任务群的群文教学,由带领学生阅读单文本到引领学习读通一类文本,这种多元化、立体化的阅读教学,使得课堂的教学形式出现了颠覆性的变化,由于案例的缺乏,教学在具体实践中困难重重。“‘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关键词之一是‘任务’,从‘学习内容’到‘学习任务’,虽然只有一词之差,却是语文学习本体定位上从知识——文本向语言实践活动转化的重要标志。”[2]显而易见,课堂上要有明确的学习任务,精心设计的学习活动,方能达成学习目标。形散神不散,一直是我们语文课堂追求的最高境界,如果学习任务群下的课堂能通过巧妙地设计,使得课堂始终有一个大任务贯穿,引导学生预习单篇或多篇课文,会使得课堂目标更集中,效率更高。
其次,弥补传统教学方式过分关注学生知识的不足。以往的单篇教学,教师往往从本篇文章的结构思路、运用的技巧、作者的情感态度等角度入手,经典的文章用3到4个课时的时间处理,任何一篇文章的处理都是符合文本内容、符合文体特征的,在教学处于知识主导的时代,这种“知识树”的学习方式是无可非议的。但由于没有从单元目标的设计入手,不能站在课程的角度设计,教学中难免出现重复琐碎、浪费有效的学习时间的问题。“碎片化的学习,必然影响教学中局部与整体、课堂与课程关系的处理,导致学习主任务不突出,学习内容失之琐碎。”[3]单篇教学往往是设计几个问题,任务群的学习则超越了问题本身,对学生具有强大的驱动力。任务群的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的小时空,语文学习的小课堂与大社会联系起来,语文阅读教学呈现综合性和实践性,打破了课文局限和课堂局限,语文学习的天地变得广阔,多样化的课堂,我们必须积极应对。现在有的学者提出一种块茎思维,所有可以触及的东西都可生长,课堂上教师用一个巧妙设计的大任务作为这个触发点,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积累言语经验,把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加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与热爱,培养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发展思辨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积累丰厚的文化底蕴,促进语文核心素养的综合发展。
二、学习任务群下的大任务教学中遇到的的困难
首先,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课堂学习任务的设计,主要由教师引导完成,教师要站在整合的角度设计贯穿始终的大任务引导学生探究,达成任务群的单元目标、核心素养。教师不再只是简单的传道受业解惑者,教师不再只是课堂的主导者,而是变为学生活动的设计者引导者,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和合作者,以及学习效果的评价者。如若舍弃不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不能对自己重新定位,仍然纠缠于每篇文章中的某个点,势必在重复中,剥夺了学习的学习自主权,浪费学生的学习时间。
其次,传统的教学方式带来的教师在学理上的不足。传统的按照教参讲文本的方式,使得教师掌握的主要是知识本身。大任务探究的方式,对教师的业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掌握更多的资源,才能设计更富挑战性和有意义的大任务,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在语言实践活动中,不断地积累语言文字,提高语文素养。大语文时代的到来,要求教师能够发掘语言文字现象,并能加以梳理,上升为语理去解决同类问题。
再次,高考带来的实施过程中的压力。大任务探究的方式,关注学生的语文学习素养的整体性提高,而对于知识的关注较少,当前的教育背景下,考试的分数依然是衡量学习效果的重要标准,所以,这种教学方式的改变,能否在教学过程中得到认可,我们不能肯定地回答。但是,从全国卷的来看,试题正朝着学生素养的考察方向发展,只要我们不断地尝试,一定会得到解决。
三、小结
大任务探究通過具体化、情境化、结构化的设计,追求语言、技能、知识和思想情感、文化修养等多方面多层次目标发展的综合效应,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通过丰富而生动的教育教学实践,定会发挥语文课程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整体功能,使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与提升能适应社会进步新形势的需要,为终身学习和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岱.研究课标,践行课标[J].语文学习,2018(3).
[2]郑桂华.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教学建议[J].中学语文教学,2017(3).
[3]蔡可.基于“学习任务群”的语文教学设计[J].语文学习,2018(1).
关键字:大任务教学;核心素养;教师角色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语文核心素养为纲,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主线,设计了18个“学习任务群”。王宁教授说:“所谓学习任务群,是在真实情境下,确定与语文核心素养生成、发展、提升相关的人文主题,组织学习资源,设计多样的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的自主活动,自己去体验环境,完成任务,发展个性,增长思维能力,形成理解和应用系统。”
一、学习任务群下的大任务教学的特征
学习任务群下的大任务教学是指在教学实施中,教师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下设计一个明确清晰的探究大任务,并通过结构化的设计,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有意义的讨论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设计时,要善于将抽象的学习内容转化为有具体意义和目标的学习任务,这是实现任务群教学价值的关键。”[1]
首先,大任务探究学习的方式,是符合新课程标准理念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教学方式。学习任务群的群文教学,由带领学生阅读单文本到引领学习读通一类文本,这种多元化、立体化的阅读教学,使得课堂的教学形式出现了颠覆性的变化,由于案例的缺乏,教学在具体实践中困难重重。“‘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关键词之一是‘任务’,从‘学习内容’到‘学习任务’,虽然只有一词之差,却是语文学习本体定位上从知识——文本向语言实践活动转化的重要标志。”[2]显而易见,课堂上要有明确的学习任务,精心设计的学习活动,方能达成学习目标。形散神不散,一直是我们语文课堂追求的最高境界,如果学习任务群下的课堂能通过巧妙地设计,使得课堂始终有一个大任务贯穿,引导学生预习单篇或多篇课文,会使得课堂目标更集中,效率更高。
其次,弥补传统教学方式过分关注学生知识的不足。以往的单篇教学,教师往往从本篇文章的结构思路、运用的技巧、作者的情感态度等角度入手,经典的文章用3到4个课时的时间处理,任何一篇文章的处理都是符合文本内容、符合文体特征的,在教学处于知识主导的时代,这种“知识树”的学习方式是无可非议的。但由于没有从单元目标的设计入手,不能站在课程的角度设计,教学中难免出现重复琐碎、浪费有效的学习时间的问题。“碎片化的学习,必然影响教学中局部与整体、课堂与课程关系的处理,导致学习主任务不突出,学习内容失之琐碎。”[3]单篇教学往往是设计几个问题,任务群的学习则超越了问题本身,对学生具有强大的驱动力。任务群的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的小时空,语文学习的小课堂与大社会联系起来,语文阅读教学呈现综合性和实践性,打破了课文局限和课堂局限,语文学习的天地变得广阔,多样化的课堂,我们必须积极应对。现在有的学者提出一种块茎思维,所有可以触及的东西都可生长,课堂上教师用一个巧妙设计的大任务作为这个触发点,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积累言语经验,把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加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与热爱,培养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发展思辨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积累丰厚的文化底蕴,促进语文核心素养的综合发展。
二、学习任务群下的大任务教学中遇到的的困难
首先,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课堂学习任务的设计,主要由教师引导完成,教师要站在整合的角度设计贯穿始终的大任务引导学生探究,达成任务群的单元目标、核心素养。教师不再只是简单的传道受业解惑者,教师不再只是课堂的主导者,而是变为学生活动的设计者引导者,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和合作者,以及学习效果的评价者。如若舍弃不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不能对自己重新定位,仍然纠缠于每篇文章中的某个点,势必在重复中,剥夺了学习的学习自主权,浪费学生的学习时间。
其次,传统的教学方式带来的教师在学理上的不足。传统的按照教参讲文本的方式,使得教师掌握的主要是知识本身。大任务探究的方式,对教师的业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掌握更多的资源,才能设计更富挑战性和有意义的大任务,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在语言实践活动中,不断地积累语言文字,提高语文素养。大语文时代的到来,要求教师能够发掘语言文字现象,并能加以梳理,上升为语理去解决同类问题。
再次,高考带来的实施过程中的压力。大任务探究的方式,关注学生的语文学习素养的整体性提高,而对于知识的关注较少,当前的教育背景下,考试的分数依然是衡量学习效果的重要标准,所以,这种教学方式的改变,能否在教学过程中得到认可,我们不能肯定地回答。但是,从全国卷的来看,试题正朝着学生素养的考察方向发展,只要我们不断地尝试,一定会得到解决。
三、小结
大任务探究通過具体化、情境化、结构化的设计,追求语言、技能、知识和思想情感、文化修养等多方面多层次目标发展的综合效应,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通过丰富而生动的教育教学实践,定会发挥语文课程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整体功能,使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与提升能适应社会进步新形势的需要,为终身学习和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岱.研究课标,践行课标[J].语文学习,2018(3).
[2]郑桂华.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教学建议[J].中学语文教学,2017(3).
[3]蔡可.基于“学习任务群”的语文教学设计[J].语文学习,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