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温度·高度:评献礼剧《激情的岁月》

来源 :新闻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te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央视热播剧《激情的岁月》以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发故事为主题,讲述了一代人在中国核事业发展过程中的杰出贡献及所展现出的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电视剧对于故事“深度”的挖掘,叙事“温度”的把握以及思想“高度”的升华,让该剧实现了教育性与审美性的有机统一,也为新时代中国献礼剧的转型之道带来启示。
  【关键词】献礼剧  现实题材  《激情的岁月》
  献礼剧是指为庆祝或纪念特殊节日或重大事件而播映,以树立英雄榜样、回归国家历史、弘扬民族精神为主题的电视剧类型。献礼剧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教育性、艺术性,一般以人物传记式和纪实故事式的叙事表达为主。不可否认,相较于古装剧、偶像剧等“爆款”电视剧类型,献礼剧因其突出的意识形态色彩和宣教特征,易呈陈规化、刻板化、模式化。固定而重复的历史事件、单一而雷同的人物形象,常让献礼剧的整体基调陷入沉闷而缺乏趣味性,难以在当下激烈的电视剧收视争夺大战中抢占广大受众尤其是年轻人群体的注意力资源,往往“叫好而不叫座”“有高原而无高峰”,无法形成持续性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在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大批献礼剧登陆卫视和网络平台,特别是2019年国家广电总局举办了“我爱你中国——优秀电视剧百日展播活动”,86部电视剧被列入“百日展播”的名单面见观众。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电视剧制播技术的不断发展,结合市场需求和观众诉求,献礼剧开始不断追求自身的创新、突破与转型,一方面,植根现实,题材涉猎更为广泛,如军旅类、科技类、农村类、创业类等等;另一方面,在遵守叙述的历史性、风格的史诗性、情感的颂扬性的基本特征的同时,更注重剧集青春化、人文化、地方化的表达,①情节铺展、人物设置更为饱满。献礼剧开始逐渐改变以往曲高和寡的状态,更加注重现实感和时代感的表达、形象的塑造以及细节的刻画,实现思想性、艺术性和娱乐性的统一,《激情的岁月》便是献礼剧实现其“华丽转身”的一次完美尝试。
  《激情的岁月》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出品,于2019年9月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首播,并在爱奇艺、腾讯视频和优酷同步播出。②此剧以新中国第一颗核弹的研制为背景,讲述了核弹元勋们奉献青春、报效祖国的爱国故事。该剧播出后好评不断,一度引发全民追剧的热潮,#央视被催更#甚至成为微博热门讨论话题。《激情的岁月》一改周年献礼剧意味深、趣味浅的弱势,成为新时代中国献礼剧转型和新变的代表。
  一、发掘故事“深度”:以细节书写真实
  悬念的设置、情节的铺展、细节的刻画以及故事线的设计是电视剧叙事更为丰富和饱满的关键所在,剧集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度和厚度的故事性挖掘,往往能带来引人入胜的效果。献礼剧一般以真实的历史背景和事件为基础,这些诸如革命战争、建党建国、国防航空、抗震救灾的重大国家事件,往往已经通过历史书、纪录片等为观众所熟知。对于这些事件所具备的认知基础虽然能在观众观剧过程中加深剧情理解和共鸣感体验,但对于事件进程甚至结果的已知,也会降低观众的追剧欲望和对于剧情、结局的期待。由此,献礼剧若要增加可看性,就要更加注重对于历史事件的过程叙事和细节呈现,在事件的已知因果下,挖掘过程的深度,将宏大的历史事件拆解细分为矛盾、悬念等多元素兼具的叙事单元,以实现全剧有深度的故事性编织。
  《激情的岁月》注重呈现国人皆知的历史事件中不为人知的过程细节,没有为了宏大的爱国主题对真实事件进行片面的简化或是美化,电视剧的叙事客观、公正而理性,在对核弹研发的主题叙事中,加入了冲突、悬念等元素,故事线跌宕起伏,极具真实质感。
  《激情的岁月》全面而深刻的展现了原子弹研发过程中的困境与沖突。留洋科学家困难重重地回国之路,被搜查、监视,甚至连自己的研究成果都无法带走;研究过程受诸多现实条件所限,并非真心帮扶的苏联专家让科学家们无法获得核心数据、粮食的困乏让他们长期营养不良、有限的研究设备让他们不得不加班加点进行人工测算……同时,电视剧也加强了对于冲突的呈现,有人与环境的冲突,即科学家与艰苦的生活环境、研究条件的冲突;有人与人的冲突,即科学家与非科学家的矛盾,如处长陶志纲认为科学家们的做法是资产阶级作风,还有研究者与特务的冲突,如悬念迭起的刺杀和窃取资料片段等;有国与国的冲突,如美苏对于中国自主研制核武器的打压,烧毁核心资料、限制科学家人身自由等等。通过对困境和冲突的展现,电视剧将核弹研究这一历史事件叙事进一步剧情化、立体化,先抑后扬,全方位、多视角的呈现了真实背景、真实困境、真实矛盾下的真实故事。与此同时,不论是在剧情、人物还是服化道方面,《激情的岁月》都极重细节。对于“枪式”和“内爆”两种研究方向的专业性解释;结合自然灾害、中苏关系破裂等年代背景的剧情铺展;还有对于当时场景和服饰的深度还原,如食堂、研究室、研究基地以及人物的中山装、衬衫风衣等等,这些元素的设置精心而考究,既具时代特征又有高度的审美性,细致地还原了年代特征并进一步助力真实。
  二、把握叙事“温度”:以真情塑造真人
  随着新时代我国电视剧市场语境中大众娱乐属性的凸显,探索符合现实和市场方式的新的话语表达形式,③让强主导性的主旋律题材以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方式实现其政治宣传教育的作用,实现意识形态表达方式上的突破,从而更加贴近生活、走进大众,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中国特色电视剧类型,是当下献礼剧走向转型与新变的最新课题。在电视剧《激情的岁月》中,历史故事趣味化、伟人事迹平民化、叙事手法多元化,这些叙事方式上的亲民化“转身”,让该剧在趣味和人情味的表达上有了“温度”的提升,也成为了此剧热播的一大重要原因。
  电视剧《激情的岁月》对于“温度”的把握首先在于剧情的趣味化。该剧突破献礼剧严肃沉静的叙事氛围,依靠真情实感的剧情打动而不是道德说教,将诸多幽默化、趣味化的元素融入情节,一改悲情与庄重,处处彰显出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比如剧中四位科学家齐聚医务室的桥段,王怀民一心思考问题没看路被人撞伤,黄凯华因为计算数据不小心骑车摔伤,彭雄飞因爆破试验耳膜穿孔,钟心也因为建模打瞌睡摔落受伤,四人在医务室“不期而遇”,直接由学术伙伴变成了病友,科研工作者的不易与艰辛在四人的相互调侃中展露无遗,让观众直呼:“好笑却心疼”。这些极具幽默因子的桥段让人捧腹,却又悄然展现出剧中人物单纯而真挚的品性情感,让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真正有了“温度”,“活”了起来。   其次是角色的平民化。《激情的岁月》展现的是建国初期两弹一星的科研群像,电视剧对于元勋们的呈现打破了类型化、片面化的英雄程式,让他们变成了有血有肉、有优缺点的普通人,他们耍小聪明、有小毛病,也会在困难面前崩溃失措,他们是国家功臣,却也如普罗大众一样沉浮于生活与生命。陶志纲是铁血军人、抗美援朝的英雄,却在工作上刻板较真,有严重的战争后遗症;王怀民是物理天才,却在生活上一窍不通,完全不懂该如何照顾儿子;钟培林作为领导,为了不耽误出差竟像个孩子一般企图从医院逃走,反被护士抓了正着。这些小切入点的细节呈现让剧中的每一个角色都有了人情味,褪去了高大的英雄光环,他们的存在饱含真实与温度。
  再次是叙事元素的多元化。人物矛盾的冲突与调解,剧中意外与悬念的增设让该剧原子弹研发的主题更添故事色彩。综合谍战剧的悬疑、爱情剧的浪漫、历史剧的真实,《激情的岁月》凭借多元化的叙事方式,让剧情走向张弛、松紧有度,更拉近了电视剧与观众间的距离,增加了互动性。悬念、冲突等叙事元素的设置加深了观众的追剧热情和观剧期待,剧中哪些人物会发展为情侣、特务到底是谁等等成为了弹幕和评论的热议话题。丰富的叙事手法,让电视剧中的戏剧性、真实性、政治性、思想性得以有机融合,这也成为了该剧叙事方面的一大突破。
  三、提炼思想“高度”:以精神凝聚理想
  对于献礼剧,最核心、最关键的目标就是要通过对重大节日或事件的纪念、追忆,激励中华儿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守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伟大民族精神。剧集对于故事“深度”的发掘、人物“温度”的刻画,都是为了将宏大叙事主题与家国情怀相融剧情之中,最终落脚于爱国主义这一高度的升华。电视剧《激情的岁月》中所展现的个人与集体在矛盾中的抉择、挫折中的坚持、团结下的奋斗,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核心价值观的体现,也正是献礼剧突出的教育意义和启示意义之所在。通过情节书写、人物刻画,献礼剧将正向积极的价值观渗透其中,潜移默化的向受众娓娓道来,并为其认同和接受,更提升了电视剧叙事表达的整体思想高度。
  首先表现于矛盾冲突中的人物抉择。电视剧的开头,在科学家留洋与归国问题的抉择上采用双线叙事,以陈怀民为代表的留苏学者与以钟培林为代表的留美学者均放弃外方给予的优厚条件,顶着外方政府的施压,克服万难回归祖国。在研究方向的抉择上,钟培林等已具名气的科学家放弃了自己原有的研究领域,放弃了个人名誉和学术前程,隐姓埋名的进入A所,开始了原子弹研究的漫漫征程。《激情的岁月》刻画了这样一组人物群像,他们坚定选择、勇敢放弃,这份伟大的科学精神背后所支撑的,正是那强大的爱国情怀。
  其次表现于磨难困境中的集体坚守。电视剧向观众展示了原子弹研究过程的种种困难,通过叙述人物在困境中的坚守与奋斗,展现了工作者们不畏万难、艰苦奋斗的踏实作风。条件的极度有限,甚至没有专门的研究室,连黑板都不够用,这加剧了研究困难;因为缺乏相关的中文资料以及关键数据,又加重了学习困难;没有测量工具和专业器械,实验与检测环节同样面临着困境。但就在这样的重重困难下,科学家们却从未放弃,他们利用一切时间研究、计算,甚至废寝忘食,他们不顾自己的身体在爆破实验结束后立刻冲上去观察结果,哪怕被辐射、被震聋。这是科学家在困境中的不懈坚守,更是经久不衰、永不为时代所淡忘的两弹一星精神的精髓所在。
  再次表现于齐心协力下的民族奋斗。《激情的岁月》所要展现的,并不仅仅是科学家这单一群体对中国核事业所做的贡献,更是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人民的共同奋斗。电视剧中,陶志纲这类军人虽不懂物理,却积极投身于实验基地的建设,保护着研究工作的安全;陈佳蓉所代表的医护人员,积极开展核防护工作,为核实验提供医学保障。《激情的岁月》中的核事业,并不专属于科学家,而是各阶级、各身份中国人民集体奋斗的成果,代表着中华民族在祖国强大振兴的共同理想下不分彼此、团结共进的伟大集体主义与民族精神。
  四、结语
  电视剧《激情的岁月》通过情节的周到设置、形象的立体塑造以及精神理想的凝聚升华,展现出中国核事业建设过程中艰苦奋斗、团结协力的科技精神和革命精神。电视剧在剧情叙事、人物角色方面的趣味化、细节化、创新化处理也代表着献礼剧愈发贴近受众,走向生活化的新趋势和新转向。献礼剧作为中国特色的电视剧类型,如今正在市场规律和受众诉求的综合影响下,不断寻求着自身的创新与突破,前景可期。
  注释:
  ①黄斌.《又是一年三月三》:献礼美学的遵与破[J].电影文学,2019(08).
  ②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E6%BF%80%E6%83%85%E7%9A%84%E5%B2%81%E6%9C%88/23201087?fr=aladdin
  ③苗瑞.文本類型与献礼片意识形态表达方式的创新——基于“建国三部曲”的分析与思考[J].电影文学,2018(21).
  作者简介:纪君,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传媒艺术学专业2018级博士研究生
  编辑:王洪越
其他文献
【内容提要】新冠肺炎病毒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与此相关的报道在媒体上占据了重要位置,新闻媒体在这场“战争”中的作用可谓举足轻重。新闻报道只有坚持客观求是的原则,树立科学而人性的报道观,把握好分寸和尺度,调整视角和切入点、突破常规、变“负”为“正”,在及时传递信息、沟通情况的基础上,才能避免产生失实和偏差,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提高社会防控能力,才能在引导公众科学防控、稳定社会、守护国家的神圣使命中发
期刊
【内容提要】画报作为重要的媒介形式,对地方形象构建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民族画报》蒙古文版2009—2018年内蒙古通辽市的专题摄影报道为例,从内容、篇幅、类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分析了画报类媒体对地方形象构建中的重要作用以及画报延伸的传播力量。  【关键词】媒体 专题摄影报道 地方形象 传播力  一、中国三大画报的创刊催生画报类新形式媒体  在《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中,画报被界定为“
期刊
【内容提要】移动互联网产业人口红利接近尾声,流量焦虑下,头部互联网公司纷纷加入“红包大战”,推出花式红包玩法,试图复刻或延续2015年微信凭借春晚红包而立足支付市场的成功案例。然而2019年、2020年央视春晚依次与百度、快手合作,却只带来了春节期间用户活跃数据的短期激增。场景,这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关键要素,或许能为这场“流量争夺战”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红包大战” 场景 移动互联网 “使
期刊
【内容提要】2019新型冠状病毒的主要感染群体为中老年人,且老年感染群体的死亡率较高。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范围传播,增强老年人的病毒防御意识和健康防护意识尤为重要。本文基于老年人的人际关系、居住地域和媒体平台的使用情况分析了近年来老年群体的信息传播现状,并根据老年健康信息传播的方式与特征创建了传染病防御期间老年群体的主流信息传播和谣言式休闲传播两种信息传播模型,最后从情绪引导、伦理法制、健康知识三
期刊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电视和网络两个渠道的综艺、汇演等视听节目的研究,总结了国内视听节目收编亚文化的三种主要途径:形式收编、题材收编、内核收编。并利用收编理论、消费社会理论和中国亚文化的特征解读三种收编途径的成因及其经济效应,认为不同成因下的收编既影响大众文化与亚文化的关系,又左右其产生的经济效应。  【关键词】视听节目 亚文化 形式收编 题材收编 内核收编  现象级网络综艺《中国有嘻哈》的横空出
期刊
【内容提要】“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宣传报道可以说是2019年全国新闻宣传工作的重中之重。由于其意义重大,报道呈现出时间跨度大、报道规模大、传播方式多样化、传播效果立体化等新特点。在媒体深度融合的背景下,此次主题宣传报道在各个层面进行了创新实践,实现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上下联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立体化传播效果,为重大主题宣传报道树立了典范。  【关键词】新中国成立70周年 《内蒙古日报》
期刊
【内容提要】卓越新闻人才培养对新闻教育还是一个新课题,需要不断探索丰富。在改革发展时代和传媒行业大变革的影响下,地方应用型高校卓越新闻人才培养,如何立足现实、突破局限、打造特色,培养出能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新闻人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河北民族师范学院为例,探索地方应用型高校培养卓越新闻人才校本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希望我们的探索能为地方普通院校培养卓越新闻传播人才的实践提供一些借鉴
期刊
【内容提要】“阅读共同体”指反映社会阅读的历史形态,拥有相同读物、读法、目的,代表一种阅读偏好、模式的读者群。《新青年》“通信”栏的开设,为编者与读者、读者与读者的互动提供了新的场域。阅读《新青年》后,读者通过向刊物提出建议强化共同目标,与文章话题的商榷增强身份认同,与其他读者联络交际增强群体归属感。依托于“通信”栏建构一个拥有共同追求与目标的文化空间,《新青年》读者之间形成了不同于以往“典籍文人
期刊
[内容提要]本文从四个方面对李子柒短视频进行了多维度审视与分析,力图较为全面地揭示其火爆的秘密和成因。人物传播层面,凭借既“仙”又“刚”的人设塑造,表现出农村人的精彩与自信;文化传播层面,把传统美食、工艺和田园生活搬进屏幕,带动文化输出平民化新趋势;影像传播层面,运用时空关系的重组与提炼,实现对美好世界的集纳呈现;商业传播层面,从个人运作到形成商业版图,其成功偶然中蕴含必然。  [关键词]李子柒;
期刊
【内容提要】随着“微公益”的快速发展,政府对公益活动的领导与组织也产生了转变,政务微博成为其组织与传播的重要平台。此次#我和我的家乡#公益活动中,“共青团中央”微博通过多类型动员为网民构建了关于家乡的集体认同:资源动员方面采取各级政务微博、明星、企业联动的跨地区、跨界联动策略;情感动员方面采用强信息与弱故事模式,但可视化不足,互动性的扩散效应欠缺。  【关键词】政务微博 公益傳播 共青团中央 我和
期刊